著名作家毕淑敏抵豫:学说中牟话是年前最深切的愿望

原标题:著名作家毕淑敏抵豫:学说中牟话是50年前最深切的愿望

?一位常年在北京生活的作家,她不是河南人,但她到了河南之后却说,“50年前,学说中牟话是我最深切的愿望”,立即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这位作家,就是毕淑敏。10月28日,毕淑敏现身“第七届雁鸣湖金秋笔会暨《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首发式”,透露了50年前一段铭刻在心灵深处的往事。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图    49年前西藏当兵    在军区结识了很多中牟战友    “感谢中牟这块土地,让大家汇聚在这里。这是我第一次来中牟,但会说中牟话,是我50年前最深切的愿望。”在第七届雁鸣湖金秋笔会暨《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首发式上,毕淑敏的开场白,显得与众不同,同时勾起了所有嘉宾的好奇心。    原来,早在1969年,不到17岁的毕淑敏结束了按部就班的求学生涯,响应号召离开北京,来到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会处的西藏阿里,和另外4名女生一起,成为入藏的第一批女兵,也是这个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骑兵部队的卫生员。    “在阿里军分区时得知,此前的1968年,西藏军区在中牟征兵600多人,其中有500多人在阿里。我和很多来自中牟的士兵成为朋友,经常聊天。通过他们的口,我才知道历史上的美男子潘安是中牟人。”    “中牟,因牟山而闻名。山不在高,因这座山得名中牟。那时,600多名中牟儿郎从中原的牟山去了西藏高原。和他们朝夕相处,我就特别想学习中牟话、学说中牟话,和500多名中牟兄弟拉家常。”    49年后首至中牟     收到烙印当年岁月的珍贵礼物    毕淑敏说,潘安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美男子,这是中华优秀的基因,而这份基因就在中牟。“昨天,我抵达中牟。晚上,我就在中牟同阿里时的战友们相聚,其中很多人已经不在了。”说到此处,毕淑敏显得无比伤感,而她话锋一转,从随身携带的包包里,拿出一个搪瓷盘,让大家十分意外。    “这是昨晚聚会时,一个中牟县的战友带来的,是我们当年在西藏阿里从军时的纪念品。”说着,毕淑敏用双手将这个搪瓷盘举了起来,这个白底的搪瓷盘,部分地方已经褪色,留下了时代的烙印,而“西藏阿里军分区”几个字以及“020”的编号,则诠释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直到把这个搪瓷盘放下,毕淑敏还用双手一再擦拭,久久凝视。    “我当时就试着询问这位老战友:能送给我吗?他说没问题,就是专门送给我的。”毕淑敏说,这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毕淑敏深情地说,中牟背靠母亲河黄河,是《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中箜篌的发源地,这是一份古老的记忆;中牟有美男子潘安,这是中华民族健美的基因;中牟孕育了民族英雄史可法,他演绎了忠诚勇敢的献身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中牟还诞生了大思想家列子,他御风而行带有神秘色彩的伟大的浪漫主义,影响至今。中牟优秀基因的传承加上中牟人民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今天繁花似锦的中牟和灿烂辉煌的明天。    “希望中牟能够继承古老传统的同时,抓住今天的良好机遇,希望箜篌流传到全国,希望全国的孩子‘十五弹箜篌’;希望全国的青少年都有潘安的美姿容、好神情;希望列子御风而行的精神,永远在血液中流淌;更希望大家记住五百中牟好儿郎在西藏阿里军分区开创的那段光辉历史。”毕淑敏的深情发言,获得了与会嘉宾的阵阵掌声。    虽然是第一次到中牟,但中牟早已经出现在毕淑敏的作品中。    有一次,她收到战友送来的中牟大蒜后,用牛皮纸袋装起来,拿到她攻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的课堂上,分赠给她的同学,成就了一篇散文《博士课堂的礼物》。    文中,她这样形容中牟的大蒜:“它们是大蒜头。枚枚外衣雪白,形态紧凑致密,硕大如儿拳,辛香之气弥散空中。”    作家、医生、心理咨询师     她用文字将三者完美结合    1969年,毕淑敏从军,在雪山、高寒、空气稀薄、杳无人烟的阿里一干就是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后来开始专业写作。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约死亡》《婚姻鞋》和此后的《红处方》《拯救乳房》《血玲珑》《女心理师》《鲜花手术》,她的长篇小说,以其作品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吸引了广大读者,步步畅销,获奖无数。    1998年,毕淑敏攻读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并取得了硕士学位,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而到了2008年,56岁的毕淑敏为了“不后悔”,用自己半生的积蓄,和儿子一起来了次环球旅行。2014年,已过花甲之年的她又签了生死状,只为“一次史诗般的旅行”,坐上了穿越非洲的“非洲之傲”列车。    近几年来,她游历世界,先后创作了散文集《非洲三万里》《美洲小宇宙》《破冰北极点》《南极之南》以及一系列心灵治愈散文。    毕淑敏的这些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正如评论家所言:尽管毕淑敏的笔下也有伤害、委屈、愤怒的负面情绪,但通篇读完,感到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有许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们将人们麻痹了许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人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    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毕淑敏用她的职场生涯、丰富的阅历,用她的文字,将三者完美结合。在她看来,这些又都是一样的,它们都立足于对人的关注,生理与心理的密切关系又注定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再次感谢中牟这块土地,让我们有机会汇聚在这里,有机会见到分散多年的战友,收获这份特殊的礼物。期待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到中牟来,到河南来。”毕淑敏说。

?一位常年在北京生活的作家,她不是河南人,但她到了河南之后却说,“50年前,学说中牟话是我最深切的愿望”,立即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这位作家,就是毕淑敏。10月28日,毕淑敏现身“第七届雁鸣湖金秋笔会暨《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首发式”,透露了50年前一段铭刻在心灵深处的往事。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图

49年前西藏当兵

在军区结识了很多中牟战友

“感谢中牟这块土地,让大家汇聚在这里。这是我第一次来中牟,但会说中牟话,是我50年前最深切的愿望。”在第七届雁鸣湖金秋笔会暨《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首发式上,毕淑敏的开场白,显得与众不同,同时勾起了所有嘉宾的好奇心。

原来,早在1969年,不到17岁的毕淑敏结束了按部就班的求学生涯,响应号召离开北京,来到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会处的西藏阿里,和另外4名女生一起,成为入藏的第一批女兵,也是这个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骑兵部队的卫生员。

“在阿里军分区时得知,此前的1968年,西藏军区在中牟征兵600多人,其中有500多人在阿里。我和很多来自中牟的士兵成为朋友,经常聊天。通过他们的口,我才知道历史上的美男子潘安是中牟人。”

“中牟,因牟山而闻名。山不在高,因这座山得名中牟。那时,600多名中牟儿郎从中原的牟山去了西藏高原。和他们朝夕相处,我就特别想学习中牟话、学说中牟话,和500多名中牟兄弟拉家常。”

49年后首至中牟

收到烙印当年岁月的珍贵礼物

毕淑敏说,潘安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美男子,这是中华优秀的基因,而这份基因就在中牟。“昨天,我抵达中牟。晚上,我就在中牟同阿里时的战友们相聚,其中很多人已经不在了。”说到此处,毕淑敏显得无比伤感,而她话锋一转,从随身携带的包包里,拿出一个搪瓷盘,让大家十分意外。

“这是昨晚聚会时,一个中牟县的战友带来的,是我们当年在西藏阿里从军时的纪念品。”说着,毕淑敏用双手将这个搪瓷盘举了起来,这个白底的搪瓷盘,部分地方已经褪色,留下了时代的烙印,而“西藏阿里军分区”几个字以及“020”的编号,则诠释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直到把这个搪瓷盘放下,毕淑敏还用双手一再擦拭,久久凝视。

“我当时就试着询问这位老战友:能送给我吗?他说没问题,就是专门送给我的。”毕淑敏说,这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毕淑敏深情地说,中牟背靠母亲河黄河,是《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中箜篌的发源地,这是一份古老的记忆;中牟有美男子潘安,这是中华民族健美的基因;中牟孕育了民族英雄史可法,他演绎了忠诚勇敢的献身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中牟还诞生了大思想家列子,他御风而行带有神秘色彩的伟大的浪漫主义,影响至今。中牟优秀基因的传承加上中牟人民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今天繁花似锦的中牟和灿烂辉煌的明天。

“希望中牟能够继承古老传统的同时,抓住今天的良好机遇,希望箜篌流传到全国,希望全国的孩子‘十五弹箜篌’;希望全国的青少年都有潘安的美姿容、好神情;希望列子御风而行的精神,永远在血液中流淌;更希望大家记住五百中牟好儿郎在西藏阿里军分区开创的那段光辉历史。”毕淑敏的深情发言,获得了与会嘉宾的阵阵掌声。

虽然是第一次到中牟,但中牟早已经出现在毕淑敏的作品中。

有一次,她收到战友送来的中牟大蒜后,用牛皮纸袋装起来,拿到她攻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的课堂上,分赠给她的同学,成就了一篇散文《博士课堂的礼物》。

文中,她这样形容中牟的大蒜:“它们是大蒜头。枚枚外衣雪白,形态紧凑致密,硕大如儿拳,辛香之气弥散空中。”

作家、医生、心理咨询师

她用文字将三者完美结合

1969年,毕淑敏从军,在雪山、高寒、空气稀薄、杳无人烟的阿里一干就是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后来开始专业写作。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约死亡》《婚姻鞋》和此后的《红处方》《拯救乳房》《血玲珑》《女心理师》《鲜花手术》,她的长篇小说,以其作品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吸引了广大读者,步步畅销,获奖无数。

1998年,毕淑敏攻读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并取得了硕士学位,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而到了2008年,56岁的毕淑敏为了“不后悔”,用自己半生的积蓄,和儿子一起来了次环球旅行。2014年,已过花甲之年的她又签了生死状,只为“一次史诗般的旅行”,坐上了穿越非洲的“非洲之傲”列车。

近几年来,她游历世界,先后创作了散文集《非洲三万里》《美洲小宇宙》《破冰北极点》《南极之南》以及一系列心灵治愈散文。

毕淑敏的这些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正如评论家所言:尽管毕淑敏的笔下也有伤害、委屈、愤怒的负面情绪,但通篇读完,感到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有许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们将人们麻痹了许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人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

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毕淑敏用她的职场生涯、丰富的阅历,用她的文字,将三者完美结合。在她看来,这些又都是一样的,它们都立足于对人的关注,生理与心理的密切关系又注定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再次感谢中牟这块土地,让我们有机会汇聚在这里,有机会见到分散多年的战友,收获这份特殊的礼物。期待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到中牟来,到河南来。”毕淑敏说。

THE END
0.人物清单丨史上最伟大的100位文学家杨武能译 作家出版社 36.易卜生(1828-1906) 挪威 玩偶之家 潘家洵 萧乾 成时译 易卜生戏剧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37.契诃夫(1860-1904) 俄罗斯 樱桃园 焦菊隐译 契诃夫戏剧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38.亨利·詹姆斯(1843-1916) 美国 一位女士的画像 项星耀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https://www.jianshu.com/p/696697323978
1.英国文学范文10篇例如英国著名作家弥尔顿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而他的大部分作品从选材上来看,均取材于《圣经》故事,其中有《基督的降生》、《力士参孙》、《失乐园》以及《复乐园》,等等。英国的其他作家,如拜伦的《该隐》、柯尔立奇的《该隐的流徙》等作品均取自于《创世纪》。这些取材于《圣经》故事的文学作品为“拉斐尔前派”https://www.gwyoo.com/jiayou/yingguowenxue/
2.空政文工团创作员著名剧作家阎肃:时代歌者的追梦人生军事有一位军人,从艺65载依然冲锋在主旋律文化一线,他以笔为枪、以墨为盾,书写着一曲曲铁骨铮铮的强军战歌; 有一名党员,白发苍苍依然不忘初心爱党报国,他以念为针、以情为线,穷尽一生编织着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他,就是阎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著名剧作家。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1124/c1011-27848065.html
3.影响近代中国的50名外国人影响近代中国的50名外国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过去一个半世纪,总体看来,是世界影响中国的时代,如今,打开大门才刚刚https://shuangyashan.dbw.cn/system/2006/07/31/050492384.shtml
4.关注2022年11月外国文学重点新书世界文坛《终了之前》是阿根廷著名作家埃内斯托·萨瓦托在暮年之时写下的回忆录。虽说是回忆录,却没有完整地呈现他从天才物理学家到拉美文学巨擘的一生,而更像是对年轻后辈的言传身教。从中可以体味一位真正的人文学者的思想脉络——体察“存在”等哲学命题时的艰难,对苦难大众之真诚深切的同情。尽管展示了诸多苦难,笔调https://image.chinawriter.com.cn/n1/2022/1128/c431803-32576066.html
5.中考作文素材【推荐】二、法同著名作家西蒙·莱斯曾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的话,钱钟书是当之无愧的。”还有一位外国记者说:“来到中国,我只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因为太钟情于《围城》,所以给钱钟书打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里说:“假使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11225141644_1544111.html
6.外国100位文学大师50.赫尔曼?梅尔维尔 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 51.惠特曼 美国诗人,代表作《草叶集》 52.夏尔?波德莱尔 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53.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 54.福楼拜 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20/11/5704645_315733046.shtml
7.向左转的“部编本”语文新教材:到底删了哪些?增了什么?19.那树 王鼎钧(台湾作家,揭露对环境破坏的残酷) 20.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专门揭露“文革”和知青运动的黑暗,攻击“红太阳”) 21.变脸(节选)魏明伦(著名右派,常常辛辣讽刺现实) …… 这些课文的删除,也证明部编版课本是“向左转!齐步走!” 部编本课本的增删中,还有一种情况属于“换”,例如把司马迁的《陈涉世家https://www.meipian.cn/1zcnvs72
8.著名文学家周立波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参与编剧拍摄的《解放了的中国》影片,先后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湘江之夜》获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周立波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主义乡土文学作家。 1955年至1965年,他回家乡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和20多篇乡土短篇小说开创了乡土文学的新主题、新风格,与同时期的著名乡土作家赵树理享有“南https://www.meipian.cn/2ymso1un
9.河北经济广播“我的生活秀”马月起访谈实录牛兰学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是我的一位老领导和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陶山》文学季刊主编,曾先后出版和主编散文集20余部600余万字,荣获“冰心散文奖”“林非散文奖”等。民俗专著《说鸡》首发座谈会在县人大三楼会议室举行,馆陶县部分作家协会会员、地方文化研究会会员以及https://www.meipian.cn/5bsr3yzj
10.介绍一位名人的英语作文(精选30篇)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1868年2月23日-1963年8月27日)是一位美国民权活动家、泛非主义者、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和编辑。历史学家大卫·勒沃林·刘易斯写道:“在他漫长而动荡的职业生涯中,W·E·B·杜波依斯几乎尝试了20世纪种族主义问题的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学术、宣传、融合、民族自决、人权https://m.ruiwen.com/zuowen/renwuleiyingyuzuowen/667176.html
11.世界上最著名的50位诗人及诗选(之三)我们知道很多外国诗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比如印度诗人泰戈尔,英国诗人艾略特等,这些伟大的外国诗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精彩诗集作品。中国同样拥有众多著名诗人,比如席慕蓉,郭沫若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最著名50位诗人及诗选。 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赫尔曼·黑塞在https://www.360doc.cn/article/676822_1056130493.html
12.聂鲁达逝世50周年爱情与外交的二重奏世界文坛在对方报出的一大批外国地名中,聂鲁达最终选择了自己从未听过的缅甸城市“仰光”,由此开启了绵延半生的外交生涯。这不由让人想起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从伊顿公学毕业后,同样选择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缅甸,并在那里担任了五年的殖民警察。然而,就像奥威尔在缅甸的五年警察生涯让他目睹了太多的罪恶而显得格格不入,聂鲁达这份看似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25/c404091-40084569.html
13.作家富豪榜郭敬明居首郑渊洁曾一月进账500万财富故事新浪财经今天,备受关注的《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在华西都市报重磅发布! 著名作家郭敬明(微博)、南派三叔(微博)郑渊洁(微博),分别以2450万元、1580万元、12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前三甲。 本年度我们面对面专访了4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作家,他们的贫富差距令人震惊,有的作家全部存款不足5万元,有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cfgs/20111121/095310851541.shtml
14.世界50位作家谈写作1985年初,法国巴黎图书沙龙通过法国驻各国使馆,法兰克福图书节通过瑞士法语日报《二十四小时》驻外国记者分别邀请世界各国著名作家就“您为什么写作?”这一问题撰文,名抒己见。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等人也应邀笔答。这些作家的回答真可谓是丰富多彩,各不相同。有的庄严深刻,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故作冷峻,有的答非所问,但无一https://www.douban.com/note/777046036/
15.首届海外纪实文学大赛作家评审团评委成员名单新浪教育著名作家、诗人,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博士。现移居美国。曾任教于艾莫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现为波士顿大学教授。曾获 1999 年美国“国家书卷奖”、2000 美国笔会/福克纳基金会所颁发“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为第一位同时获此两项美国文学奖之中国作家。2005年再度以《战废品》获得“美国笔会/福克https://edu.sina.com.cn/a/2005-07-06/1745121277.html?from=wap
16.佳片有约《布鲁克林》中的爱情漂泊和乡愁电影策划2009年,他还曾受邀来到中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做过演讲。但你能想象吗?这样一个大作家,直到九岁之前都无法阅读,说话还结结巴巴。 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与小说《布鲁克林》封面 1955年,托宾出生在一个沉默寡言的爱尔兰家庭,后来受到海明威的影响,他从一位新闻工作者变成了一名作家。在各国旅居的生活https://www.1905.com/news/20210220/1505214.shtml
17.石头摇篮对《灭绝的年代》的笔记(9)施特赖歇尔(168)调查部分德国作家及15位著名作家的犹太性。 三 1941年6月17日,海德里希强调私下鼓励、鼓动当地集体屠杀犹太人(称“自我清洗”)的必要性。7月2日指令所有犹太政党及国家官员都必须被处死,鼓励各地对犹太人进行集体杀戮。7月17日下令处死所有犹太战俘。从有选择的屠杀到大规模屠杀的转变,很可能是https://book.douban.com/people/3064233/annotation/5922151/
18.历年稷下大讲堂——文化名人报告会张炜,中国著名作家。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山东省栖霞县。1980年烟师中文系毕业。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并兼任万松浦书院院长、中国作协全委、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和研究员等职。国务院特贴专家,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 1975年开始发表诗歌,1980年起开始发表小说。1982-1986年合编出版《山东省历史https://lgqn.sdut.edu.cn/2020/0813/c8645a39108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