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最后是怎么死的脂砚斋四个字道出答案!

今天我们分析一下又一个红楼热点:黛玉最后是怎么死的?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黛玉之死充满好奇,因曹雪芹先生在前八十回中并没有写到,也没有明确地暗示黛玉死因,因此学界就黛玉判词和前八十回中相关情节,以及脂批,大致得出了黛玉死因的三种解释:泪尽夭亡、上吊自尽、沉湖自尽。

最近我读到几篇文章,很多人倾向于黛玉是上吊自尽,这让我大跌眼镜,持这种观点的人,最主要的根据在黛玉判词上,红楼梦第五回关于黛玉的判词有一句是“玉带林中挂”,解说是“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很多人将这围玉带看成是黛玉的象征,而其挂在木上,自然是象征了黛玉是上吊自尽。

这种观点可不可信呢?我们试着来驳一下。

首先我们先得弄清楚曹公对金陵十二钗之死的写作手法,我们知道,金陵十二钗都入了薄命司,皆是薄命之人,每个人薄命的成因及结果各不相同,从文学手法上来说,也不可能相同,十二钗中的秦可卿已经被曹公安排成了悬梁自缢,他不可能再安排一个人上吊自尽,这就犯重了,以曹公如椽大笔,他怎么可能这么写红楼呢?

其次,如果“玉带林中挂”解释为黛玉是上吊自尽,那么宝钗的判词“金簪雪里埋”自然就可以解释为薛宝钗最后死在了雪地之中,熟读前八十回,这显然不合理,这是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钻了文字的牛角尖,试想:曹公笔下最钟爱的两个女子,怎么可能安排一个上吊自尽,一个死在雪中这么不堪的结局?

再次,黛玉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弱柳扶风般娇弱,且对大观园中的每一个人都充满善意,是与宝玉有着非常深的灵魂共鸣的知己,是曹雪芹笔下最美的女子,即便是死,她怎么可能选择上吊自尽这种不雅的死法?更何况,她对宝玉一往情深,如果宝玉活得好好的,以黛玉性情,她怎么可能主动去寻死?

已经被证伪的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写到黛玉是上吊自杀,死了一年之后才被发现,这就不是红楼梦而是聊斋了,读来令人喷饭。试想,如果曹雪芹真的把黛玉写成了是上吊自尽,你还会把红楼梦奉为经典么?这就流于世俗小说了。

我们再来看沉湖自尽一说,持这一观点的不乏知名的作家,红学专家,给出的证据看似都很合理,其实经不起推敲。

证据之一: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的最后两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也就是说,黛玉可能会在一个中秋夜选择沉湖自尽。

证据之二:宝玉曾井边祭金钏儿,被不少人解读为这是在祭奠黛玉,而宝玉归来后黛玉曾说“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后文黛玉沉湖,于是宝玉舀一碗水以祭黛玉。

证据之三:黛玉号潇湘妃子,这个名号典出娥皇女英的故事,说的是舜的两位夫人娥皇、女英寻夫,得知丈夫已死,遂投江自尽,这暗示了黛玉最后也会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样看似合理的证据还能说出很多,反正就是要坐实黛玉是沉湖自尽这个观点,其实根本就站不住脚,因为这些“证据”并不能直接得出黛玉是沉湖自尽的结论,比如湘云黛玉两人中秋联诗,说出“寒塘渡鹤影”的明明是湘云,不是黛玉!宝玉明明祭奠的是投井的金钏儿,跟黛玉沉湖没有一点关系。娥皇女英的死因一直也有争论,除了投江而死,更多人认为是泪尽而亡,不然何来湘妃竹一说?

所以,这些证据,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即先认定了黛玉沉湖的结论,然后又去找证据,这样本末倒置的论证,显然不靠谱。

其实,黛玉之死并没有那么神秘,曹公在一开始即交代了黛玉有不足之症,要长期服药,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个药罐子,别说她自己寻死,她就是不寻死,也还不知道生命忽然就在哪一天终止,且有宝玉在,她怎么可能撒的下手?所以黛玉之死,有一种可能,就是病逝。

这一点原文中都有过暗示,前八十回中,黛玉之病是日益加重的,最后都不得不在潇湘馆静养,每日熬药,宝钗、黛玉送要等,所以,与其说黛玉是上吊或沉湖,不如说她是因为生病,一直无法好转,最终病逝,这从情节发展来看,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下世即为还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恩,等到泪还完了,她自然会离开,所以有“泪尽夭亡”一说,这一点我们通过一条脂批可以佐证,原文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众人听戏,黛玉因众人说她像戏子被惹恼,宝玉去解释,黛玉连说了两个“与你何干”,这之后有一条脂批: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

请注意,批语里明确提到了黛玉最后的死因是“泪尽夭亡”,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应该都是看过全本红楼的重要批者,因此这条批语可信度很高,且在此之前的二十一回里,脂批还提到了“颦儿泪枯”,由此可知,黛玉最后的死因,很有可能是泪尽而逝,她该还的泪流尽了,离她死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因为她下世即为还泪。第一回即有“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可知,黛玉还完灌溉之恩,很快就会死亡。

前八十回中,林黛玉自己也曾说:“近来我只觉得心酸,眼泪倒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其实,这才是真正暗示黛玉之死的预言,即她最后是在重病之下,泪枯而亡。这样才首尾呼应,符合还泪一说,符合曹公对宝玉黛玉木石前盟姻缘的设定。而上吊自尽,沉湖一说,似乎跟宝玉关联不大,也偏离了黛玉还泪的主题,根本就站不住脚。

THE END
0.《红楼梦诗词全集》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24/11/7295274_143065291.shtml
1.红楼梦曲《枉凝眉》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转世为林黛玉,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桃花行 林黛玉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https://www.meipian.cn/2hag032
2.贾母临死前才明白的道理,林黛玉史湘云年岁轻轻就明白了图片发自简书App 贾母八十多岁才明白的人生大道理,林黛玉、史湘云早早就明白了。 所以,人,生不在长短,死不在老幼,关键是心在哪里是“安”处!https://www.jianshu.com/p/65b14f57f629
3.林黛玉之父林如海到底什么时候死的?红楼之中关于林黛玉之父林如海之死一事,曹公并没有正面的文字交代,而是作为秦可卿之死的陪衬,由跟贾琏一起去扬州的小厮照儿之口说出。但仔细研读秦可卿之死前后几回,我发现了一处时间上的矛盾之处,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原文第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府,处理秦可卿后事,昭儿回来后对王熙凤回说:“二爷打发回来的。https://www.jianshu.com/p/4abd0ce5ccc6
4.林黛玉多大死的十六岁左右。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https://edu.iask.sina.com.cn/jy/3sBoRH6sJxB.html
5.比四角恋多几个人的四角恋完整的林黛玉之死前中后老猫说这位客人已经预约了两个月了。家人都不同意她纹身,而且自己从来不给18岁以下的人纹身。因为以后她后悔了,就来不及了。自己只给成年人纹身。老猫看到了林黛玉边纹边说。 “你今天找我来有什么事儿吗?” 林黛玉说:“也没什么破事儿,就是我要死了,但是在我临死之前,我想实现一个我爷爷诺言。昨天我和我https://www.jianshu.com/p/ed57cd235efd
6.红楼梦的演职人员都是什么时候死的?演员林黛玉红楼梦的演职人员都是什么时候死的?2022-11-04 21:06:23 举报 0 分享至 红楼梦的演职人员都是什么时候死的?林黛玉因乳腺癌在2007年去世,年仅41岁。这版红楼梦是最经典的,为了拍摄,演员们认真学习古代文化,言谈举止中都透露着古典之美。可惜的是,演员们一个个的变老,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镜头下的画面是我们心中最永远的经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https://www.163.com/dy/article/HLC0C4RJ0553C6BR.html
7.林黛玉死前是处女吗?她为何临死前说自己的身子是干净的?红楼梦里林黛玉之死非常凄惨,一边是宝钗成婚的喜乐,一边是她临死之前的落寞。回光返照之际,林黛玉攥紧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黛玉喘着气,闭了一会儿眼攥着紫鹃的手接着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https://www.jianshu.com/p/7d20d7e3c5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