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曲及判词

开头·[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1.薛宝钗

曲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白话讲解:曲子的名字意思是“耽误了终身”。宝钗有金锁,宝玉有玉石,“金玉良姻”指两个人的姻缘。“木石前盟”是指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在灵河的经历。宝玉可能在婚后也不忘黛玉,宝钗可能受到冷落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钗黛合一。薛宝钗: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2.林黛玉

曲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白话讲解:“枉凝眉”意思就是皱眉头没用,白白地忧伤。阆苑仙葩,应该指绛珠仙草,也就是黛玉。美玉无瑕,可能指宝玉。水中月,应该是说两个人的感情没有希望了。还有新的解释说:“阆苑仙葩“应该指的是史湘云,因为林黛玉是草“葩”是花的意思据考证曹雪芹最后会把史湘云和贾宝玉结合在一起过着“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乞丐生活 美玉无瑕,指的是妙玉,枉凝眉这首曲子是透过。今生偏又遇着他(贾宝玉)的视角看史湘云和妙玉两个人。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说女子有东汉时候乐羊子妻子一样的美德,她曾经停下织机,用织布的道理来规劝丈夫拾金不昧、持之以恒地完成学业。“金簪雪里埋”谐音就是“薛宝钗”:这两句诗说薛宝钗。“咏絮才”是说有晋代谢道韫一样的文采,谢道韫曾经把雪比作柳絮,说过“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玉带林中挂”谐音就是“林黛玉”:这两句应该是说林黛玉。

3.贾元春

曲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白话讲解:本来正享受荣华富贵,但没想到人生捉摸不定,突然就死去了;想回家,却好像隔着万水千山,只好在梦里给父母托梦,父亲啊,你可要早早地从官场中退出来啊!这说的应该是元春吧。

判词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放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好像是说元春.“宫”的意思就是指皇宫。“三春”指春天的三段时间,分别叫孟春、仲春、季春,这里指的可能是迎春、探春、惜春。初春代指元春。这是说三春都不如元春大福大贵。兕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类似犀牛的猛兽,“虎兕相逢”,似乎指的两种凶猛动物的争斗,可能代指两种势力的斗争,到这时候元春就死了。

4. 贾探春

曲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白话讲解:这首曲子写的应该是探春。曲名“分骨肉”,是和骨肉亲人分离的意思。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几句好像说的是探春,好像说她坐船远嫁了。

5.史湘云

曲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白话讲解:这首曲子应该是说史湘云的。曲名“乐中悲”,是说她的婚姻美满却不长久。

判词 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生在富贵之家又怎么样,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自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恩爱的婚姻非常短暂,很快就只能对着夕阳默默流泪。最后一句暗藏着“湘云”的名字,说的应该是史湘云。

6.妙玉

曲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咦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白话讲解:长得像兰花一样美丽,才华可以和仙子相比;性情孤僻高雅,自然受到俗人们的嫉妒和嫌弃;可惜的是,做了尼姑辜负了大好的青春,到头来却又陷入了污浊的环境中;多情的公子们啊,白白地感叹没有缘分啊!这说的应该是妙玉吧。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是说做尼姑的妙玉,本来想着保持自己的高洁,最终却只能落在了坏人手中。

7.贾迎春

曲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白话讲解:这首曲子是写迎春的。曲名“喜冤家”,是说她和丈夫是冤家对头。婚嫁就称为“喜事”。大致的意思:丈夫就像中山狼,忘记了贾家对他们家的照顾;他只知道贪图美色,把一个大家族的小姐看作蒲柳一样可以随便糟蹋的东西,最终把她折磨死了。

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是说迎春。迎春的丈夫姓孙,“孙”字的繁体字是由“子”“系”两字组成。可能说他就像一只恶狼,忘恩负义,折磨死了迎春。

8.贾惜春

曲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白话讲解:这首曲子是写惜春的。“虚花悟”,意思是领悟到荣华富贵就像镜中花一样是虚幻的。曲子的大致意思:荣华富贵、青春美貌有什么用啊,到头来谁也不能逃过死亡的劫难,还是相信西方传来的佛教吧。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几句话可能是说,看清楚了元春、迎春、探春等人好景不长,于是披上黑色的僧衣做了尼姑。这说的应该是惜春。

9.王熙凤

曲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白话讲解: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的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大致意思:费尽心机,策划算计,聪明得过了头,反而连自己的性命也给算掉了;最后家破人亡,就像大厦突然之间倾倒了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一从二令三人木,意思很模糊,有人说可能是开始是听从贾琏,后来命令贾琏,最后被贾琏休掉了。休,是指古代做丈夫的单方面解除婚姻关系,把妻子赶出家门。“人”与“木”和起来就是“休”字

10.贾巧姐

曲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白话讲解:这首曲子是写贾巧姐的。前代给后代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多亏了母亲王熙凤曾经帮助过刘姥姥,所以才得到了好报;做人一定要记得帮助受苦受难的人,不要像巧姐的舅舅和哥哥那两个大坏蛋一样,要知道老天可是睁着眼,在算着你的总账呢!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家破人亡,也就不能再谈过去的富贵了,亲人也都靠不住了;多亏曾经偶然地帮助过一户姓刘的人家,关键时候又得到了他们的帮助。这好像说的是巧姐。她最后好像就是嫁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该不会是刘家吧?难道嫁给刘家的板儿了?

11.李纨

曲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白话讲解:这首曲子是写李纨的。曲名“晚韶华”,字面上说晚年才享受好时光,真正的意思是说好光景到来已经晚了。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几句诗的大致意思:刚刚有了孩子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值得高兴的是,没人能比得上自己的孩子贾兰有出息;一辈子坚守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要求,并不值得羡慕,因为等到儿子发达的时候,自己的青春已经不在了;自己的故事只能成为别人的笑料罢了。这说的应该就是李纨了。

12.秦可卿

曲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白话讲解:这段曲子写的应该是秦可卿。曲名“好事终”的“好事”特指男女的两性关系,是反语。大致意思:悬梁自尽,美丽的生命就消逝了,卖弄风情、美貌,这是败家的根本原因;子孙堕落不学好,都是因为贾敬,家族败落应该首先怪罪宁国府;一切的罪孽都和“情”字有关啊!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都是虚幻地方的有情人,他们遇到肯定会有感情出轨的事情发生;不要说不成器的子孙都出在荣国府,其实变坏的根子在宁国府。在宁国府?那主要负责人应该是贾珍啊!自杀的应该是秦可卿吧。她为什么要自杀呢?有人估计是因为和公公贾珍偷情

收尾· [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

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写这些主要是想说《红楼梦》八十回后面的故事已经遗失,而现在所看到的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由人民出版社印刷)是曹雪芹前八十回.高鹗续写后四十回总共一百二十回。高鹗所续写的后四十回本身写作能力和文学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曹雪芹已经在前八十回里设计了大悲剧的伏笔和大悲剧的结构所以最后也一定是个大悲剧的结局,高鹗却违背了曹雪芹大悲剧结局的原意.高鹗续写的结局勉勉强强算个小悲剧。在《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在这一回当中可以从太虚幻境的“薄命司”(这名让他起的)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当中写的十二钗判词和太虚幻境那些仙女所演奏的“红楼梦十二钗曲”当中分析到曹雪芹的愿意也就能研究出来曹雪芹笔下金陵十二钗最后的结局.特别是对看不到古本有脂砚斋批语《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读者最好研究资料之一。当然曹雪芹的愿意不一定就适合非研究者的普通百姓来阅读,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那是大悲剧结局,用我的话来说那是大悲彻悲的结局甚至用“惨”来形容比较合适“悲”就有点形容的不到位了。现在的红学家根据脂砚斋批语和前八十回的细读等.已经基本把曹雪芹八十回之后的大致故事内容给推论出来了如果按曹雪芹那个思路来写被那些普通读者看到了最后的结局如果读者本人当时正好在生活上遇到了什么挫折坎坷有精神上的压力你读的又太投入的话你难免就被书中人物悲惨的结局所感染自然就会产生一中悲观厌世的情绪(因为曹雪芹后期性格就挺悲观厌世愤世嫉俗的那么一个人 说白了就是有点仇视社会 要不他也写不出来这部书)再遇到那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的那种 自杀都是有可能的。(哈哈 “开个玩笑”到底有没有这可能呢?)

THE END
0.重读《红楼梦》第五回—看判词②钗黛的判词,也把贾宝玉不得不面对的两个女子放在了一起,在爱情与婚姻中,在生与死的面前验证着宝玉对她俩流露的真情实感。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里被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并列第一。林黛玉在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而薛宝钗在与贾宝玉婚后只能空闺独守空房。 https://www.jianshu.com/p/d11eea672ea9
1.《红楼梦》第五回赏析(三)贾宝玉随贾母到宁国府赏花,因要睡觉辗转来到秦可卿的房间,梦中来到太虚幻境,遇见警幻仙子,警幻引宝玉进薄命司,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 (四)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https://www.meipian.cn/3a18pij0
2.红楼梦人物判词及赏析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中最为美丽的一部,其中涌现出了许多丰富复杂、引人入胜、具有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的人物形象。以下是红楼梦中的几个典型人物以及他们的判词及赏析。 1. 贾宝玉 判词:宝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天生丽质,人间少有。 http://m.yxlady.com/jingyan/2414276.shtml
3.《红楼梦》阴阳金麒麟新证:史湘云嫁给贾蔷?史湘云结局:“爱哥哥”非所爱“蔷哥哥”才是判词安排 《红楼梦》中的阴阳金麒麟真正预示是史湘云嫁给宁府的正派玄孙贾蔷? 对此,文化学者汪宏华经研究后表示,“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的贾蔷即是湘云判词中的“才貌仙郎”,与此前人们猜测的贾宝玉或卫若兰无关。主要依据是,第三十一回宝玉将麒麟遗失在蔷薇架下,而https://www.cqn.com.cn/wh/content/2013-01/10/content_1725988.htm
4.《红楼梦》黛玉、宝钗判词: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红楼梦》里十二正钗中除林黛玉和薛宝钗外,其他十位女子的判词皆是每人一判词,而惟独她二人的命运和结局隐于这一词之内。 ~~~~~~~~~~~~~~~~~~~~~ 人物 薛宝钗: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贾宝玉的姨表姊、妻子。她容貌丰 https://m.douban.com/note/602215521/
5.红楼梦晴雯判词解读 这是晴雯的判词,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只属于又副册,但却在“太虚幻境”中第一个出场。 人物 晴雯: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她虽是丫鬟,但在宝玉房里过着千金小姐般的生活。红学中普遍评价她有林黛玉之风。她长得风流灵巧,口齿伶俐,有着得理不饶人的性格。其针线https://m.douban.com/note/601733388/
6.贾宝玉生命中的五位女性原创曹雪芹在写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人物时,心里非常纠结,她俩分别一个是贾宝玉爱情的象征,一个是贾宝玉婚姻的象征,命中注定了都要与贾宝玉发生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就只好把二者的判词糅合在了一起,相互对照,相互映衬,一个“可叹”,一个“堪怜”,无论是贤妻良母,还是冰雪聪明,最终都逃不掉“林中挂”和“雪里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918/c404014-29542989.html
7.谁是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三钗《红楼梦》中除了贾宝玉之外,唯有她冷眼旁观,对整个贾府和“金陵十二钗”的未来作了预测,新编了十首怀古诗。这些诗就好比是贾宝玉梦中的判词,有了它们就可隐去八十回之后的部分了,所谓“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这里的“作者”第一层次可理解为贾宝玉、甄英莲夫妇,第二层次可理解为甄宝玉、http://images1.wenming.cn/web_wenming/wenshi/c/201112/t20111222_4358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