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三):“红楼”二字有何深意说来让人怅然不已曹雪芹长生殿桃花扇红楼梦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这一篇咱们聊聊“红楼梦”这一书名。按理说,一部书只要起一个好名字就够了,既省作者脑筋,也利于大众传播。但作为天下第一奇书,红楼梦偏要处处与人不同。在小说第一回,就明确写到这个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共产生了“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五个名字。不过所谓的“流传过程”应该只是曹雪芹玩的“障眼法”,小说中提到为本书题名的吴玉峰、孔梅溪等人或许也并不存在。脂砚斋就在这里批注吐槽:“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

其实脂砚斋大可不必忧心,曹公既然爱这么玩,后人也心甘情愿被他玩,要不红学家们靠什么吃饭?这不,关于这五大书名究竟哪一个是“正名”,百年来就一直争论不休。当然,主要是在“红楼梦”与“石头记”中二选一。然而雪芹之内心或许是崩溃的:书里明确写到我亲自题的是“金陵十二钗”,你们却全都看不上呜呜呜……

这五大书名,各有各的含义,各有各的妙趣,都值得细细咂摸一番。关于“石头记”等其他四个名字,我们另文再叙。在本文中,咱们主要来聊聊“红楼梦”这一书名的意义。“梦”一字好理解,凡例诗里就说“古今一梦尽荒唐”么。而“红楼”就比较耐人寻味了。就老零看来,这一词至少有三层含义,下面逐一道来。

“红楼”之意第一层:为富家女子立传

在独存于甲戌本卷首的“凡例”中,对除“情僧录”之外的其他四个名字都做了一番解释。其中第一句就写道:“是书提名极□□□□□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方框为原文缺字,后经专家研究,根据其上下文语境,补全为“是书提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也就是说,“红楼梦”是对所有书名的一个概括总结。或许高鹗、程伟元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将他们续补整理的一百二十回本定名为《红楼梦》。而随着“程高本”的刊印发行,这一书名也就此深入人心,流传至今,成为各大通行本书名之首选。

如“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名字,在书中都能找到是人是物。而“红楼梦”则不同,它是一个比较抽象化、艺术化的命名,因为在书中并没有一座确切的“红楼”。宝玉所住的“绛云轩”、“怡红院”虽然贴一个“红”字(绛乃深红之意),但并不是一座楼,况且此书也不仅是讲轩里院内之事。

那么“红楼”二字为何意呢?查词典可知,红楼是指富贵人家的华美宅邸,也可专指富家女子之闺房。在本书中,即可代指为元迎探惜、宝钗黛玉、凤姐湘云、以及袭人晴雯、芳官柳五等所有身处“红楼”中的女性。然无论是高傲的还是谦逊的、孤僻的还是活泼的、刻薄的还是宽容的,最终都不免零落成泥碾作尘。这些千娇万宠的富家小姐,也不过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所以,“红楼梦”的表层含义,就是讲富贵之家那些小姐丫头的故事。

这里顺便提一下,有人对这个“红”字有些特殊的看法。他们认为,红不就是朱么?老朱家不就是明朝么?老朱家的楼成了一场大梦,不就是指明朝灭亡了么?所以此书就是在“悼明之亡”啊!对于这个观点,呃……老零本人虽不敢苟同,但又有谁敢确定曹公没这个意思呢?咱也没法把作者叫来问个明白。既然对“红楼梦”的解析本就是百家争鸣,当然允许各种各样观点的存在,大家也不妨把这个说法当成一种参考。不过我还是要再一次重复我的立场:老零是不赞同红楼梦有“悼明之亡”这一含义的。

“红楼”之意第二层:为天下女子一哭

有个古本叫“梦觉本”,也叫“甲辰本”,因卷首有一个自称“梦觉主人”的读者于甲辰年(乾隆四十九年,即1784年,比甲戌本晚30年)写的一篇长长的序文,因此得名。“梦觉主人”是谁,目前尚无资料可证。

“梦觉本”的序文相当于是“梦觉主人”的一篇读后感,在第一段有这么一句话:“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算是“梦觉主人”对“红楼梦”一名的注解。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就不赘述了。而“红楼富女”一句,应该是出自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一首“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

罗襦

这首“议婚”原诗很长,我就不引全文了。简单说一下这首诗讲了个什么故事:有的富家小姐,天天撒娇发嗲,也不怎么懂礼貌,但刚到十六岁,求亲的人就挤破头。有贫苦人家的女孩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就是嫁不出去。富家小姐成亲后,对老公呼来喝去看不起。贫苦女儿出嫁后,对婆家人都很孝顺。最后白诗翁还不忘问一句:各位单身狗,请问你们娶媳妇要娶哪一个呀?(答曰:会喘气的就行)

表面上来看,这是一首为穷人家大龄剩女鸣不平的诗。但我们不妨想深一层:所有怀才不遇者,都像是诗中的大龄剩女。而再想深一层:那个时代所有的女性,其实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怀才不遇者”。

在红楼梦中,与这首诗的表里意义都相符的必然是探春。她虽然不贫苦,但她是庶出。在那个时代,庶出必然比正出难嫁。王熙凤就说:“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可见那时人人都长着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即便是诗书簪缨之家也不能免俗。

但对于探春来说,嫁不嫁并不那么重要。她的理想是星辰大海,不是在闺房里绣荷包。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然而那个时代对女性的禁锢,使她永远没有“立一番事业”的机会。一个人能否建功立业,并不由能力决定,而是由性别决定,这怎能不叫人扼腕。

其实书中的很多女性都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素质,黛玉宝钗等几个主角就不必说了,即便是次等角色,比如学习刻苦悟性极高的香菱、聪明能干又会来事的小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麝月等等,怎么看也比贾府中那些或修仙炼丹、或不学无术、或贪酒好色的纨绔子弟要靠谱得多(先声明,人品与能力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贾珍贾琏等人虽品行有缺,但绝非废物草包,本文不展开详述)。这些姑娘们德才兼备,却只能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连写首诗都不敢传到外面去。百年之后,红颜化枯骨,而她们的名字也一样随风而逝,不会留下一点痕迹。

所以,曹雪芹写下此书,想要为天下女子鸣个不平。甲戌本凡例第五条写道:“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凡例是否为曹雪芹所写尚存疑,本文不展开讨论)尤为重要的是,曹雪芹并不仅是为富家小姐怜惜,也不仅是对贫家女儿悲悯,他目光所及,是天下所有被压迫、被束缚女子的痛苦与悲哀。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何人竟然能有此等境界?每念及此,都不得不发自肺腑的赞一句:“曹公真乃谪仙人也!”

“红楼”之意第三层:为“诸行无常”感怀

清康熙年间,洪昇创作传奇名剧《长生殿》,说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一段悲欢离合。故事的一部分取材于白居易所作《长恨歌》(又是老白!),因其诗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故有《长生殿》一名。

《长生殿》第十四出“偷曲”,讲到杨贵妃创出一套《霓裳羽衣曲》,命李龟年(就是杜甫“落花时节又逢君”的那一位)连夜教梨园子弟演习。有个爱好音乐的年轻人叫李暮,大半夜跑到宫院之外隔墙窃听,是为“偷曲”。在乐工演奏完毕之后,剧本里写下了这样一句:“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

脱开故事背景,仅从字面来看,这两句也隐隐透着“恨无常”、“好事终”的悲凉之意。唐玄宗执政前期,也就是常说的“开元盛世”,那是唐王朝的最顶峰,也堪称古代帝制社会的最顶峰。但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不仅为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画上了句号,也使唐朝刹那间跌入了无底深渊。这个衰落过程并不是一点一点肉眼可见的下滑,而是忽然之间的自由落体。正如红楼梦中之贾府,刚经历了元妃省亲之荣,烈火烹油之盛。但仅过三年(三春去后诸芳尽),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这里顺带一提,《红楼梦》与《长生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有多处或隐或明的点出这一关系。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第二部戏为《乞巧》,脂砚斋在此批注:“《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不过《长生殿》中并没有一出戏叫“乞巧”,或许是指第二十二出“密誓”,本文不展开讨论,待将来写到元妃省亲时再详述。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看《长生殿》所关注的仅是帝王与美女之间的爱情;而对于曹雪芹来说,他看到的是自己家族的兴盛与衰落。虽然《红楼梦》只是小说,书里的贾府与现实的曹家也不能百分百严丝合缝的一一对应。但曹雪芹在创作时,尤其是在攸关家族兴衰的大事上,肯定还是有所参照的。

贾府的败亡,曹家的衰落,并非因为当家人吃喝玩乐耗尽家底,而是来自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正因为是“突如其来”,所以更让人感到无奈、绝望和恐惧。佛经中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万事万物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兴就有灭。若你心中没有生与死的分别,没有盛与衰的分别,那么你就不会感到“诸行无常”,也就不会无奈与恐惧。或许曹雪芹看透了这一点,写下了“了便是好,好便是了”这样颇有禅意的“好了歌”。

曹雪芹写《红楼梦》,不仅是想为闺阁立传,为女子呐喊,更是以“入世”(补天之石)的眼光去看待人间的大起大落,悲欢离合。他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开上帝视角,也没有板起脸来一本正经的讲道理。他只是说了一个故事,让你自己去体会,能悟多少便悟多少,悟不到也没关系。可能有人会说,“红楼梦”的思想实在有点消极。话是没错,但消极未必就是不好。积极与消极都只是一种处世方式而已,关键在于,你如何从中找到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就像书中的贾宝玉,无论他富贵还是落魄,无论他高兴还是难过,他都坚信“世法平等”,用一颗温柔体贴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能做到这一点,才不枉我们来世上走一遭,才不枉雪芹的苦心孤诣。

最后说一件小趣事。曹雪芹显然是个戏剧爱好者,在《红楼梦》中提到了多部名家名作,却偏偏没有康熙年间孔尚任所作的《桃花扇》。不知是不是桃花扇中有一句:“眼看他起朱楼(朱楼醒目!),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让曹公感受到切身之痛,故不忍引用呢?当然这只是老零的戏言,毕竟曹公连《长生殿》都提了嘛,又何惧一扇乎?说不定曹雪芹仅仅是单纯的就是不喜欢《桃花扇》吧。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红楼梦》,中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别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故事是从女娲补天时所剩下的一块石头讲起,因此又名《石头记》。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https://www.jianshu.com/p/0c30630b16d4
1.红楼梦到底是谁写的?洪升与智朴和尚是老朋友,《红楼梦》书中“石兄”与“空空道人”的对话,应是洪升酝酿创作《红楼梦》时,二人在盘山对话的真实记录。《红楼梦》成书后,又是这个智朴和尚于康熙四十二年去江南扫塔,“访道求仙”,从洪升那里首先抄回来的。由“空空道人抄录问世”并改名《情僧录》的本子,是今天“立松轩”系统《石头https://www.jianshu.com/p/a126c113bb9c
2.红楼梦情僧录的由来红楼梦情僧录的由来最新章节红楼梦情僧录的由来繁体 首页 分类 排行 搜索 足迹 红楼梦情僧录的由来作者:光荣小兔类别: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12-22 17:41:40最新章节:第三百八十章 腥风血雨卷玉京立即阅读 章节目录 加入书架 内容简介 前世水浒一场大梦,今生红楼万里风云。读书?读个屁!哪有造反好玩!写什么八股,吟什么风月!惹急了我http://www.hs34.com/bookgg/2907363465/
3.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2、《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鹗所作。 3、《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4、《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5、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315/20/1072157051_1072157051.shtml
4.红楼梦情僧录的由来红楼梦情僧录的由来全文免费阅读红楼梦情僧录的由来最新完整章节列表 正文卷第一章 前世如过眼云烟 第二章 老太太竟敢对我出手 第三章 富贵宴席令人瞠目 第四章 黛玉习武斗心机 第五章 两房争斗智深坐蜡 第六章 宁府父子同禽兽 第七章 欲问茗烟秦家事 第八章 智深上学贾政欢 第九章 震豪奴智深拆学堂 第十章 秦家有女初长成 第十一http://www.hs34.com/booklist/2907363465/
5.红楼梦红楼梦 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 曹雪芹,续书:无名氏,整理:程伟元、高鹗(有争议) 清代 乾隆五十六年(1791) 人情小说 约96万(程高本120回) 长篇小说 目录 1 情节梗概 2 作品目录 3 成书过程 4 人物形象 4.1 主要人物 4.2 其他人物 5 作品鉴赏 5.1 思想内容 5.2 艺术成就 https://www.56whw.com/baike/detail?id=8889
6.《红楼梦》与南明小朝廷关系之考证(1楼梦》同《桃花扇》一样,也应是以“秦淮八艳”的生活实际为基本素材创作的。其实,《红楼梦》、《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书名,都非常清楚地表达了该书是记载金陵城“风月”故事的。何谓 “风月”?说得雅一点,不过是青楼楚馆这个风月场中发生的故事罢了,如此而已,岂有他哉!3、 关于“国https://www.360doc.cn/article/2472_273304.html
7.《红楼梦》:一个修行者的灵魂之旅中华读书报《红楼梦》又名《情僧录》,“大旨不过谈情”。按照《禅解》中的逻辑,这恰恰表明了《红楼梦》是一部禅书。依据佛法,众生之所以沉沦苦海不能自拔,根本原因就在于为情识所困,无法洞悉万法“缘起性空”的宇宙和人生真谛。所以在作者看来,《红楼梦》通篇都是在讲破除各种妄情,警示众生不要“谋虚逐妄”。这其实是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0-07/08/nw.D110000zhdsb_20200708_4-10.htm
8.赵振江:《红楼梦》走进西班牙语世界世界文坛我们知道,《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再看看作者自己对《红楼梦》的评价:“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就更能体会“红楼”绝非仅指荣宁二府。我将书名译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30/c431803-32295303.html
9.《红楼梦》读后感(通用33篇)就是为了让我们后人明白历史,从历史之中明白一个道理。《红楼梦》又叫《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主要记述贾,王,史,薛这四大家族的'故事,由富贵上的顶尖到灭亡的整个过程。 翻开此书,一个个故事都吸引我的眼球,最吸引我的就是第六回,《刘姥姥进荣府》。作者的伏笔惊人,让人一看https://www.ruiwen.com/ganwu/6988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