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真本探源:走进梦稿本求解谜案,程乙本再版真相得解告白程甲程高

被忽略的红楼梦真本:红学谜案百年无解,“梦稿本”给出惊人答案 (第二讲)

红楼梦真本探源:程甲本出版仅70天,因何再版程乙本?真相惊人!

“程甲本”就是程伟元和高鹗二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印刷出版的,第一个带有后四十回的完整的百二十回《红楼梦》活字印刷版本,而“程乙本”是程、高二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活字印刷出版的《红楼梦》百二十回完整版。而这两本版本的出版时间前后相差只有70余天。“程乙本”序言中说再版的原因是“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所以仓促再版。这是真的吗?你信吗?

试想:“程乙本”为何在“程甲本”出版后,短短70余天就仓促再版呢?于情于理皆不符啊!为何?其中究竟伏藏了什么秘密呢?程高二人因何不愿公开这个秘密呢?

一、“梦稿本”的出现,令“高鹗续写说”彻底破产

为了解开这个秘密,我们先看看程伟元在程甲本序言中是怎么说的: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金,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撼。不妄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起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及同友人 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全书始自是告成。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

——小泉 程伟元识 ”

此段文字正是当年被胡适、俞平伯误判为“程高二人的谎言”的程甲本序言。殊不知程高二人说的都是真话!此冤案直到“梦稿本(全称: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的出现方得昭雪平反。因为程高二人出版程甲本(红楼梦)之前就已经发现“梦稿本”存世,且早于程甲本二三年。所以红学大家俞平伯遗言中说他自己和胡适腰斩了红楼梦,有罪。

人家程甲本序言说得多诚恳、多实在!愣是让胡、俞二人错判误断,硬生生将高鹗推上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的宝座。误导之害甚是不浅!欣喜“梦稿本”的出现令“高鹗续写说”彻底破产!红学第一百年疑案宣告破解!

二、程乙本在程甲本出版后仅70余天仓促再版的真相

暂不谈“梦稿本”是怎么来的,它的底本是哪个版本,但有一点已被红学专家们肯定了的是:“梦稿本”是带有后四十回的完整的百二十回红楼梦古抄本之最。之后,程高二人编辑整理出版的程甲本是第一个百二十回红楼梦活字印刷版本,晚于“梦稿本”。

接下来,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程乙本”。因为“程乙本”的出版在时间上存在诸多疑点:“程甲本”出版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而“程乙本”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印刷出版的,两本出版时间前后相差只有70余天。

问题来了:程乙本为何在程甲本出版后仅仅70余天就仓促再版呢?于情于理皆不符啊!为何?其中究竟伏藏了什么秘密呢?程高二人因何不愿公开这个秘密呢?

我们先看看《红楼梦(程乙本)》程伟元、高鹗序言中说:“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抄争睹者甚夥,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识者谅之。”

请君细思,“程乙本”的再版果真是因为“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的原因吗?非矣!试想其中疑点颇多。

疑点一,即便“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也不至于如此仓促再版,似是救火一般。

疑点二,程高出版红书纯属商业行为而非政府出资,赚钱才是本意。而再版完全脱离了本意。

疑点四,专家比对结论:“程乙本并不是改程甲本的结果,而是程甲本不够忠实于‘复核原本’之结果。”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令程高二人超出常理不顾一切地仓促再版呢?

第一种可能是,初印程甲本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章回、段落或文字方面的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才会导致仓促再版呢?严重到令编纂出版人颜面尽失,严重到让读者不可饶恕的地步。然而,程甲本与程乙本两个版本对比足证不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除了后四十回改动比较大而外,前八十回改动不大,正如程乙本序言所说“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只是“纰缪”之差而已。

专家研判结果也可为证:“程乙本并不是改程甲本的结果,而是程甲本不够忠实于‘复核原本’之结果。”其意也是“纰缪”,并无大错。

第二种可能是,初印“程甲本”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政治问题,或曰踩上了“文字狱”的政治红线。为了躲避灾难,不得不惜一切代价仓促再版以为保命。然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否则“程甲本”走不到今天,程高二人也早被清廷问罪。因为程甲本已经完成印刷且公开发行了。那么,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也就是“程乙本”仓促出刊的真正原因:

“程乙本”仓促出刊的真正原因揭秘:

“程甲本”出刊仅70多天,又仓促刊印“程乙本”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对“程甲本”修改再版,而是程甲本刚刚出刊时,却意外发现了“梦稿本”,而且这个“梦稿本”的后四十回与程高二人“数年来僅积有廿余卷”,“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凑得后四十回来相比较,“梦稿本”的完整性自然要优于东拼西凑甚至有补衲凑写文字的程甲本,所以这才仓促再版“程乙本”。这才是再版的真正原因,也是梦稿本“跳过程甲,接近程乙”的真相,说明“程乙本”的祖本正是“梦稿本”。

三、回头再看程甲本序言,就全明白了

程伟元和高鹗共同整理编纂出版的“程高本”,在引言中有关后四十回的编纂出版过程说得十分清楚:“原目百二十卷,今所传只八十卷之目,岂无完璧?爰为(于是)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二十)余卷。一旦偶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尾接笋,然漶漫(模糊不清)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甄别、辨别),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共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解密:说得多清楚啊,原来目录是一百二十回,“今所传只八十卷之目”,于是竭力搜罗,几年以来只搜罗到二十余卷,“一旦偶与鼓担上得十余卷”,这才凑够了全部回目即一百二十卷。至此《红楼梦》全书的搜集整理编纂工作大功告成。这就是“程高本”编纂出版过程的真相。

序言中说,有一天早上偶然从一位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的货郎手里重价卖得十余卷,然而这十余卷漶漫(模糊不清)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甄别、辨别),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出版。这部分由于模糊不清而“截长补短”,就因为“截长补短”,难免留下与作者原意不符的遗憾,这种遗憾“截长补短”的越多遗憾就越大。作为编纂整理者而言,只凭借对前文的影响而补充内容是极不情愿且很为难的事情,于是留下遗憾是难免的。“程甲本”就是在此种情况下排印出版的。

可是程高二人不曾想到的一件事发生了:“程甲本”出版还不到3个月的时候,发现了“梦稿本”,一个带有后四十回的完整的百二十回《红楼梦》古抄本。此本的发现填补了“程甲本”“截长补短”所留下的所有遗憾,于是乎,程高二人毅然决定:排印以“梦稿本”为底本的“程乙本”再版发行。这就是“程乙本”不同于“程甲本”而与“梦稿本”相同的真相。这也正是俞平伯提出:“梦稿本”的许多改文跳过了“程甲本”,而直接与“程乙本”相同的真正原因所在。

结论:由此可以推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红楼梦》通行本底本是“程乙本”,而“程乙本”的底本是“梦稿本”,所以通行本的底本也就是“梦稿本”。虽然再版时有所改动,但大致没变。

THE END
0.北京市文联馆藏《红楼梦》各抄本影印本石印本馆藏庚辰本,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2月按原尺寸影印,朱墨套色,开本高292毫米,宽185毫米,线装一函八册,蓝棉布函套,土黄色宣纸封面,定价88元,内部发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线装庚辰本(1974年) 三、梦稿本(杨藏本) 杨继振藏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或杨藏本,也有人称之为脂稿本http://www.bjwl.org.cn/wwwroot/wlw/publish/article/565/90545.shtml
1.试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的稿本性质及曹雪芹真迹的发现一九五九年发现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是一部手写的百廿回《红楼梦》稿本,每十回一册,装订成十二大册。内中有些册的首页及末页破损相当严重,四十一至五十回原稿又完全佚失。收藏者杨继振根据摆字本补抄了十回另十九页半之多。补抄部分与原文相接处盖有杨氏印信,以示区别。这样严重的http://www.yidu.edu.cn/246010/detail/article/5776c277ede4fe1a8d4f7bfe.html
2.简述《红楼梦》版本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又称科文本,脂稿本,高阅本,一百二十回。曾为杨继振收藏,故名《杨本》。《梦稿本》1959年在北京发现,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1963年影印行世时命名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一百二十回,系杨继振咸丰五年(1855年)收藏本,也称"杨藏本https://m.douban.com/note/611136092/
3.《红楼梦》抄本整理日记七,乾隆抄本百二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一百二十回,一九五九年春天发现,现藏中国科技学院研究所图书馆。 八,蒙古王府藏《石头记》简称蒙府本,原八十回,抄配一百二十回,一九六零年发现,现藏北京图书馆。 九,舒元炜序《红楼梦》简称舒序本,残存四十回,吴晓玲旧藏,现藏北京图书馆。此版有影抄本。 https://m.douban.com/note/599505865
4.《红楼梦》流传的各个版本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因第一回第八页楔子正文中“出则既名,且看石上是何故事”句上,比他本多出“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15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胡适名之为甲戌本,开用干支命名红楼梦抄本的先河。据红学家们考证,甲戌,即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此本因曾由大兴刘铨福https://www.360doc.cn/article/39564225_111931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