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芦雪广之谜()

通过前边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暖香坞在藕香榭水池东岸,是惜春的卧室。

第五十八回,薛姨妈为了照管群芳,只得也挪进园来,找住处的时候,“惜春处房屋狭小”,惜春住的地方是狭小,说明暖香坞是个不大的建筑。

第三十七回,宝钗说,“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四丫头就是惜春,惜春住的藕香榭。

第二十三回,文本交代了“惜春住了蓼风轩”。

这三段文本都是交待惜春住处的,但是却出现了三个名字,我们怎么理解它呢?

这要从惜春住处所处的位置来研究。

我们知道藕香榭是个亭子,在水池中,秋爽斋在藕香榭西边,暖香坞在藕香榭东边。前边研究秋爽斋时候,我们知道秋爽斋是对一个建筑群的总称,它包括晓翠堂、桐剪秋风等建筑。藕香榭会不会也是这样的情况呢?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藕香榭就是包括藕香榭、暖香坞在内的建筑群的名字。

但是,这里有个疑问,秋爽斋也在藕香榭的边上,为什么单单把暖香坞放在藕香榭里呢?这是由于藕香榭亭子的特殊位置决定的,藕香榭亭子是整个大观园的中心点,藕香榭到主山西山脚的距离是35米;暖香坞和稻香村之间大路4米,暖香坞宽12米,再减掉这两部分,中轴线到暖香坞西墙距离是19米;而秋爽斋宽20米,旁边也有路,去掉4米,它到藕香榭的距离是51米,可见暖香坞离藕香榭比比秋爽斋要近的多,所以称暖香坞为藕香榭。曹雪芹之所以这样描写就是为了要说明暖香坞和藕香榭的关系。

研究蓼风轩,这要先研究暖香坞是个什么样的建筑。

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在凹晶溪馆联诗,“湘云方欲联时,黛玉指池中黑影与湘云看说,“你看那河里怎么象个人在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罢?”湘云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等我打他一下。”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到,“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黛玉说的是河里有个象人的东西,从河里移动到了池子中的黑影里;凹晶溪馆在藕香榭水池旁边,黛玉说的池子就是藕香榭水池;黛玉说的是河里有个象人的东西,从河里移动到了池子中的黑影里,说明河不是水池的一部分,水池的东北角和花溆相通,黛玉说的河指的是花溆;黛玉说猛然没想到,是应该想到却没想到,说明平时仙鹤总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仙鹤的家。

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其中有“石楼闲睡鹤”一句。

所谓即景诗就是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一种诗的形式,它的特点是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这句诗既然是即景诗的一句,就说明他是对景物的一种描写,这句诗的意思是这样的:鹤悠闲的睡在一个石楼的旁边,说明鹤的家在石楼旁边。

关于鹤,红楼梦的文本描写两处有鹤,一处是怡红院里,第二十六回,贾芸去怡红院,“只见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另外一处,第二十七回,宝玉和黛玉从潇湘馆出来,“只见宝钗探春正在那边看仙鹤,见黛玉来了,三个一同站着说话儿”,这只鹤显然不是怡红院的,但是曹雪芹在文本里并没有交待是谁院子里的。

我们知道的是宝玉等人在芦雪广联诗,是看不到怡红院院子里的情况的,怡红院本身也不是楼,这句诗不是描写的怡红院。

这样就好理解了,大观园一共两个地方有鹤,那么黛玉湘云看见的鹤不是怡红院,芦雪广联诗描写的鹤也不是怡红院,宝钗探春看的鹤也不是怡红院,那么这三次描写的都是同一只鹤。

黛玉湘云看见鹤的时候,是有地点的,他们在藕香榭水池东岸的凹晶溪馆看见的。那么这个石楼就在藕香榭东岸。我们来看看藕香榭东岸都有什么建筑。这附近只有三个建筑。

1.凹晶溪馆。第七十六回,“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送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退居不会是很大的房子,凹晶溪馆是凸碧山庄的退居,应该是几间小房子,不会是楼。

2.蘅芜院。第十七回,贾政游园,到了蘅芜院,“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可见蘅芜院也不是楼。

文本中虽然没交代暖香坞是什么样的建筑,但是根据排除法我们断定仙鹤的家就是暖香坞,暖香坞是个石楼。

暖香坞在水池旁边,要尽量节约空间,建成楼是最好的解决空间的方法。

暖香坞是石楼,从布局统一的原则分析,那么它的院墙也应该石墙。

第十七回,贾政游园“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这里的堆石为垣指的就是暖香坞。

第四十九回,“来至当中,进了向南的正门,贾母下了轿,惜春已接了出来。从里边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门斗上有“暖香坞”三个字”。

从游廊直接过去就进了暖香坞,说明暖香坞是楼下的房间。

蓼风轩中的轩在这里应该是高檐下的平台的意思,惜春楼上的房间面对花溆这边有平台,因为暖香坞离花溆很近,蓼花开放时节,风送花香到暖香坞,因此取名蓼风轩。

藕香榭是建筑群的总称,暖香坞是惜春卧室,蓼风轩是楼上的平台。

宝钗探春在暖香坞这里看鹤,黛玉宝玉来了之后,探春想和宝玉说话,“宝玉听说,便跟了他来到一棵石榴树下”,两个人离开的不会太远,这就说明这个树也在暖香坞附近。

第二十七回,宝玉和探春说完话,“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各色花混杂的落在一起,说明石榴树旁边还有凤仙等别的花。

第二十三回,“园子东北角子上,娘娘说了,还叫多多的种松柏树,楼底下还叫种些花草。”说明大观园内,只要是楼,楼下都要再种些花草的。

第二十五回,红玉到潇湘馆借喷壶,出怡红院,“正走上翠烟桥,抬头一望,只见山坡上高处都是拦着帏幙,方想起今儿有匠役在里头种树。因转身一望,只见那边远远一簇人在那里掘土,贾芸正坐在那山子石上”。贾芸的工作两部分,一部分是种树,掘土的地方就是栽花的,这说明确实在大观园里的楼下栽花了。因为暖香坞也是楼,楼下肯定要种花草,所以才有各色花落了一地。

稻  香村

稻香村本不是藕香榭水系的建筑,但是稻香村、暖香坞、藕香榭和秋爽斋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是大观园南北分界线,所以并入藕香榭水系部分研究。

稻香村在大主山里,它的北边是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西边是暖香坞。

第六十三回,“因饭后平儿还席,说红香圃太热,便在榆荫堂中摆了几席新酒佳肴”。榆荫堂,顾名思义,说这个堂在榆荫下,既然称为堂,那么它就是某个建筑的一部分;因为红香圃太热,所以才去的榆荫堂,说明榆荫堂是个凉快的地方。我们就要寻找在红楼梦文本中,大观园里都什么地方有榆树。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黛玉替宝玉做《杏帘在望》诗。

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其中“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句,这句诗的意思是燕子在桑树和榆树中飞来飞去,桑榆树俨然成了燕子家中的房梁;说明稻香村里有榆树。这是文本中唯一的一处,描写有榆树的地方,而且稻香村在山里,应该也是比较凉快的地方。所以说榆荫堂在稻香村,是稻香村的厅堂。

紫  菱  洲

第四十回,贾母“一径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舡,便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溆是水边的意思,蓼溆就是长满蓼的水边的意思,蓼溆和花溆都是一个意思;菱是植物名,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洲是水中的陆地的意思,紫菱洲的意思是水中的陆地旁边都是紫色的菱角;贾母坐船的目的地是秋爽斋,因为秋爽斋是藕香榭水池边的建筑,可见蓼溆和藕香榭水池是相通的,说明蓼溆和紫菱洲是藕香榭水系的,花溆是藕香榭水系的源头,蓼溆是对应花溆的,它应该是藕香榭水系的出口,藕香榭水池的水从北往南流,蓼溆应该在藕香榭水池的南岸,藕香榭的水经过蓼溆流往沁芳桥,和沁芳池的水在沁芳桥中间的港洞汇流,然后向东流往怡红院,在那里和回流的沁芳溪汇合,最后汇合沁芳溪主干流流出大观园。

大观园里的人把花溆称为河,蓼溆也应该称为河;蓼溆和紫菱洲一带说明两个地方是相邻的,紫菱洲和蓼溆都在南岸。

通过前边的研究,我们知道芦雪广也在藕香榭水池的南岸,芦雪广在山上,它和藕香榭有竹桥相通,对应的它应该在大观园的中轴线上,这样一来,南岸的东边只能是芦雪广,紫菱洲只能在西边,而秋爽斋在南岸的最西边,紫菱洲只能在两者之间。

第七十九回,宝玉去紫菱洲,“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紫菱州岸上是蓼花苇叶,蓼花指的是蓼溆上的蓼花。

第四十九回,“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芦苇是芦雪广特有的植物。苇叶指的芦苇,这说明芦雪广和紫菱洲是相邻的,藕香榭水池南岸从西到东依次是秋爽斋、紫菱洲和芦雪广。

芦雪广和紫菱洲之间是蓼溆。

第七十四回,文本描写李纨“与惜春是紧邻,又与探春相近”,李纨和惜春紧邻,她和迎春相近,惜春也和迎春相近。

第三十七回,宝钗说迎春,“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

第二十三回,“迎春住了缀锦楼”

合理的解释就是迎春住的楼建在紫菱洲上,缀锦楼是楼名。

芦雪广之谜

芦雪广是大观园里最令人迷茫的景点,芦雪广美丽异常,却令人费解,曹雪芹给芦雪广布下了层层迷雾,仅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对芦雪广的不理解,芦雪广于是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有“芦雪庵”“芦雪庭”“芦雪庐”等不同版本,为此脂砚斋特别做了批语,强调芦雪广是正解第十七回,贾政游园,“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后文写芦雪广】按:广,音眼。就山筑成之房屋。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各本或作“庵”“庭”“庐”,皆非。可见芦雪广这个地方在清朝时候就产生过各种不同的理解,但这些理解都是和曹雪芹对芦雪广的描写是不相符的。

我们要肯定这不是曹雪芹和脂砚斋出错了,是读者没能理解芦雪广的精妙设计,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版本,这是曹雪芹的成功之处,曹雪芹把他的设计留给了能和他在心灵上对话的读者。

个人感觉芦雪广是大观园中最美丽的风景之一,她的美不仅在于建筑本身的美,更在于曹雪芹对她的精心包装独道的设计,是仅次于内子墙和折带朱栏板桥之谜的第三号谜云。

芦雪广在藕香榭水池的南岸,这就确定了藕香榭水池南岸有座山。

芦雪广之所以产生这么多歧义,是因为芦雪广在文本中少一条来径,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中明确交代了芦雪广有竹桥通藕香榭,但是怎么进芦雪广却是个谜。红楼梦在文本描述芦雪广时候说芦雪广的山在临水河滩之上,四面芦苇掩覆,进芦雪广难道真的要翻山越岭,如果是这样的话,贾母等人是不会会走这条路去藕香榭的。

因此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只要找到芦雪广的来径,就能揭开芦雪广之谜。那么曹雪芹在文本中交代没交代芦雪广的来径呢?这还是要到文本中寻找答案。

第三十八回,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顾名思义,亭子边的水域都是藕,也就是荷花,藕是藕香榭的藕;菱指的是紫菱洲的菱角;藕香榭有竹桥通芦雪广,竹桥指的就是这个桥;菱藕香深写竹桥的意思是菱藕深深的香气把竹桥都染香了。这说明竹桥在两者之间的水域上,芦雪广也在两者之间。这段文本说明了暖香坞、芦雪广和紫菱洲的位置关系。

第二十七回,宝钗在潇湘馆门口,“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于是宝钗扑蝶,“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听见了红玉和坠儿说话,宝钗为了脱身,和两个人说,“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沁芳池的水和蓼溆汇合流往东南,那么沁芳池和蓼溆是相邻,宝钗说的河指的是蓼溆;宝钗说黛玉,“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这个山子洞离蓼溆应该很近,既然称为山子洞,那么蓼溆附近有山。蓼溆就在紫菱洲和芦雪广之间,离沁芳池也不远,宝钗说的这个洞可能就在芦雪广的山上。

第二十七回,红玉在滴翠亭上,“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前”,凤姐在山坡上招手,说明凤姐在一个山上,红玉能看见凤姐招手叫人,说明这个山离滴翠亭不远,滴翠亭是沁芳池上的,沁芳池和芦雪广又很近,凤姐站的山坡应该是芦雪广的山;“红玉听说撤身去了,回来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子上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红玉回来找凤姐,她看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说明芦雪广的山有山洞。

曹雪芹为什么要接连两次描写这个山洞,这个山洞隐藏着什么秘密,值得曹雪芹这样描写。

第十七回,贾政游园,“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庚辰双行夹批:伏下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等诸处,于后文一段一段补之,方得云龙作雨之势。】

这些景点都是贾政路过的,贾政虽然没进去,但是对这些景点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点和脂砚斋批语的地点应该是对应的关系,而我们找的是曲洞对应的是哪个建筑。曲洞就是曲折的洞的意思,它是某个建筑的特征。用排除法,很快就能发现,它对应的是芦雪广,是芦雪广的主要特征。“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芦雪广的去径,山洞就是进芦雪广的路。

现在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芦雪广是多么美丽的画面,设计是多么精巧,感叹下曹雪芹的妙笔,每个人都会有感慨的。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

第十六回,“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裁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凿池说明大观园里原来没水池,是后开凿的,藕香榭水池开凿出来的土就地在水池南岸堆山,就是芦雪广的山,体现了山子野独到的设计。

第十八回,“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荻,读音笛,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象芦苇,生长在水边。荻芦都是指的芦苇,而芦苇是芦雪广的特有植物,所以说“荻芦夜雪”匾额应该在芦雪广。

芦雪广的竹桥暗接藕香榭,藕香榭是中轴线上的点,芦雪广也是,这样它的山洞就对着沁芳桥的北桥头,下沁芳桥就是芦雪广,所以贾母等人去藕香榭路过芦雪广,因为这是近路。

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其中有“月窟翻银浪”一句,这句诗对应的是大观园的一个景点,那就是芦雪广的日月同辉景观。在芦雪广的山上用石头造一个月亮形的洞口,利用白天的日光,计算着日影出现的时间,将月牙洞折射于水面,产生月形的倒影,这时天上的日光与水中的虚幻月影,就构成了日月同辉的景观。

计成的《园冶》书中云:“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飘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芦雪广完全符合这个建造理论。

大观园的中轴线从北到南依次为:后园门-省亲别墅-藕香榭亭子-芦雪广-沁芳桥。

THE END
0.《蒋勋说红楼梦》复看这次我是采取的听书的模式,因为《蒋勋说红楼梦》最初就是讲课的形式,是语音,后来加工成书本的,然后我上下班通勤总共有2个小时,这段旅程有《红楼梦》陪着,还有人说给我听,真的是我每天都很期待的一段时光。 每天通勤、涂身体乳、打扫等大量时间,我都会抽空去听。 直接听的话,记录有限,所以能记下的我很感触的观点就比较散比较杂了。 诗 https://www.jianshu.com/p/769c2a3c250f
1.游览北京~“大观园”《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宝钗“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水亭应为两层,外圈游廊,内圈雕镂槅子合围。 “滴翠亭”本身是大观园中一个湖心亭,薛宝钗因追彩蝶至此,无意中偷听到小红和坠儿之间的私房https://www.meipian.cn/3e5i5nla
2.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SJ姣儿)小说全文最新在线阅读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小说相关: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SJ姣儿,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章节列表,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最新章节,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无弹窗,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免费,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小说,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笔趣阁,贾政令宝钗扶着https://www.fushushe.net/book/119127/
3.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火王之王)贾政亭子里弄宝钗的三个主要人物 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视频 黄蓉系列 水氏杨花与十二轿夫1阅读 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翻译 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阅读 黄蓉的秘密 贾政玩宝黛 燕氏求子4缺1h 李自成把陈圆圆放在八仙桌前 黛玉怀了贾政的种 宝钗从了贾政 贾政和宝钗在小树林的对话 宝钗对贾政毒https://www.ailelela.com/nvl/BYBkM/
4.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路线图,紫菱洲、蓼溆一带在哪?藕香榭位置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诸事,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 (桃花社前的三四年) 却说贾政出门去后,外面诸事不能多记,单表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 (宝钗十五岁生日过了三年。45回黛玉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 https://www.jianshu.com/p/86c1f7c101d1
5.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最新章节列表小春多梦全文免费阅读《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最新章节 贾政上宝钗 贾政曰宝钗 贾政干贾宝钗 宝钗对贾政毒打之事的态度 贾政 宝钗 贾政宝钗cp 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的句子 贾政亭子里弄宝钗的三个主要人物 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顶环了小说 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的故事《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艾乐小说只为原作者https://www.ailelela.com/book/91112/22167435.html
6.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最新章节列表李斌全文免费阅读黛玉笑道:“你瞧,这么大了,离了姨妈他就。🚁🠴一、清风徐来:贾政令宝钗扶树之谜在小说《红楼梦》中,贾政的形象给人以严肃和权威的印象,但在某个宁静的春日午后,他却与宝钗共享了一段难忘的时刻。故事原文提到:“当日宝钗自园中。🍄 最新章节:贾政亭子里弄宝钗的三个主要人物https://www.szanwall.com/yqqmop4.html
7.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无广告无弹窗阅读TXT免费下载🎛🌷一、清风徐来:贾政令宝钗扶树之谜在小说《红楼梦》中,贾政的形象给人以严肃和权威的印象,但在某个宁静的春日午后,他却与宝钗共享了一段难忘的时刻。故事原文提到:“当日宝钗自园中。😆🟊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是《红楼梦》中感人至深的一幕,它不仅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碰撞,更反映https://www.szanwall.com/dkl2sb.html
8.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应得蕉下鹿)小说全文最新在线阅读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小说相关: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应得蕉下鹿,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章节列表,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最新章节,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无弹窗,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免费,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小说,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笔趣阁,贾政令宝钗https://zhihuwenxue.com/story/13744/
9.石头构梦:《红楼梦》是怎么写出来的曹雪芹极善于一笔多写,多个人物多条线不断集中一点,我将之称为情节扣。比如忽然出现的春燕就是一个情节扣。借她穿起娘姨姑三个婆子,分别对应藕芳蕊三官,并辐射到宝钗黛,袭莺鹃等丫头。随即又设计蔷薇硝情节扣,引入贾环赵姨娘,激发一场混战…惊叹! https://www.360doc.cn/article/9742787_328233535.html
10.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黄桃奶油)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如果贾政科举入仕。如果薛宝钗有个。🕵📪《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是天机居士精心创作的玄幻魔法小说,笔趣阁小说实时更新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故事原文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 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全文免费阅读 太平公主的三天三夜描写 贾政退出黛玉 贾政亭子里弄宝钗的三个主要人物 贾政https://www.ailelela.com/post/577610.html
11.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东度日)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黛玉从了贾政 贾政令宝钗扶着树干的章节 贾政上宝钗 贾政亭子里弄宝钗的三个主要人物 宝钗对贾政毒打之事的态度 薛姨妈贾政宝钗番外 贾政 宝钗 贾政闻到宝钗身上香气小说 贾政令宝钗扶着树的故事原文 红楼梦宝黛续写 贾政宝钗走进树林 贾政宝钗cp 贾政抱起宝钗 贾政令宝钗共度时光的句子 贾政与宝钗的爱情 宝钗从了贾https://www.ailelela.com/book/44650/23916927.html
12.2022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材料高考优秀作文(精选25篇)《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https://mip.oh100.com/a/202206/4761461.html
13.《红楼梦》的内容简介这样,在第三回里,则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即通过林黛玉来到贾府,写了贾母、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夫人、邢夫人、王熙风和贾宝玉等人物陆续出场。到第四回,作者又把笔锋一转,写了薛家的故事。这既是写《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薛宝钗的出场,更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故事广泛地描写了https://mip.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263812.html
14.红楼人物之贾母87版红楼梦里我最先摆脱的一个人物造型是贾母。那个团团脸,笑起来憨不笑了狠的老太太,远远不是书里那个样子。我想不出来她年轻时候会比凤哥还来得。 首先我要大胆地猜一下贾母年轻时候大概长什么样子。 贾母的影子可以通过几个分支来窥探:儿子贾赦的女儿迎春、贾政的女儿元春、探春、女儿贾敏的女儿黛玉、娘家的https://www.douban.com/note/787248732/
15.2022年全国甲卷红楼梦作文12篇《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惨爱情故事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个家族由盛而衰的为背景,主要讲述了贾府的事情。 这本书用尽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各个人物栩栩如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端庄大气的薛宝钗,温柔可亲https://www.xuexila.com/zixun/redian/c1449602.html
16.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满分优秀作文《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https://www.oh100.com/a/202206/4753711.html
17.《红楼梦》简介(附人物介绍+故事梗概+读后感)这样,在第三回里,则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即通过林黛玉来到贾府,写了贾母、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夫人、邢夫人、王熙风和贾宝玉等人物陆续出场。到第四回,作者又把笔锋一转,写了薛家的故事。这既是写《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薛宝钗的出场,更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故事广泛地描写了https://mip.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39522.html
18.高中语文必修二《中国建筑物的特征》精品教案(精选25篇)(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②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 (四)说明斗拱的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jiaoxuegongzuojihua/11325387.html
19.“文章着力描写三个场景,贾宝玉与袭人,李纨与儿子,宝钗与莺儿,人物纷纷出场,陶渊明先后与之产生“交集”,言行举止都符合各自的性格特征。 辛弃疾走进大观园 北京市十一学校 王怀瑾 辛弃疾气宇轩昂地走进大观园。 他自幼才识渊博,最喜吟诗作赋。行至沁芳桥畔,看漫天落英缤纷,诗意烂漫,脱口而出“花落水流红”,不料,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2/17/77277721_11260139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