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死从版《红楼梦》到原著

87版《红楼梦》是电视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优美的音乐和出色的表演铸就了它经典的品质。

近期入选了2020年度读者喜爱的中华书局双十佳图书、中国好书10月榜的《有声有色说红楼》一书中,李山、徐德琳、贡方舟、薛宇四人以对谈的形式,从电视剧聊到原著。这里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对于“黛玉之死”都说了些什么。

对谈红楼

李山老师:贾府大厦将倾之际,黛玉离世,这符合小说原作对黛玉一贯的爱护之情。而黛玉之死,又无疑是大戏,在原小说理应如此,在续写和电视剧都莫不如此。电视剧表现黛玉之死,对小说后续四十回做了很大改编:黛玉之死主要是因为为宝玉着急、焦虑。如前面谈到的,宝玉一离开,黛玉就焦虑、闹脾气,现在到的是西海沿子,正在打仗的边远之地,更要命的是还失了联。这些,足以让黛玉急死了。其次才是在大观园当初“葬花”的地方,闻听丫鬟傻大姐说的宝玉要娶宝钗的消息。后者固然是黛玉身亡的重要原因,但若像后四十回那样,只一个宝玉娶宝钗的消息就招致黛玉亡故,那不符合黛玉的人物性格。(在续书里,黛玉听到了紫鹃和雪雁议论宝玉定亲,念及父母已经亡故,这时又将失了宝玉,心中愁恨,于是天天糟蹋自己的身子,也不吃饭,也不吃药,只求速死。)她是“还泪”来的,她对宝玉的关爱要比“嫁给他”更宽广深沉。宝玉宝钗的婚事消息,只是加快了她“回去”的速度。这一点电视剧把握得比续书更可信。不过,宝玉的离去,是不是如电视剧所说,是贾政为锻炼儿子,才让他去西海沿子,也不一定。前面说过,宝玉作《姽婳词》,其中是有可以挑剔为“违碍”的言辞的。宝玉离去,或与此有关。

在这些情节里,告诉了黛玉实情的傻大姐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她在抄检大观园和黛玉之死中都起到了“点火”的重要作用。傻大姐是贾母房内一个做粗活的小丫头,十四五岁,干活爽利,但心性愚顽,一无知识,行事出言,常在规矩之外。贾母常拿她来逗乐解闷,像刘姥姥一样,是贾母严正生活中的一点调剂。书里头说到她说话行事“毫无避忌”,所以才会去大喇喇地捡拾“不雅观”的绣春囊,拿着它走来走去,说话也不择场合、不看对象。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也有这么一位“傻姑”,在关键时刻颇有些直愣愣地说出一些真相。实际上,有些话、有些事只能是这类看似憨直、与各方都没有利益牵连、没有自己的小算盘的“傻”人才能说出、做出,这些话也只有从这些人的嘴里说出来,才令人相信。在这样一部人人都有点玲珑心思的书里,需要有这么一个快嘴直肠子的人,毫无顾忌地办一些事、说一些话、点一把火,让情节顺利地推进下去。

续书后四十回的“调包计”,巧则巧矣,但细细想来实在不禁推敲。首先是此计不可能出自王熙凤。这在电视剧经由下人的私下议论已经做出解释,宝钗嫁进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贾家的当家人,那王熙凤地位可就堪忧了。以凤姐的聪明,不会连这样的局面都看不清。让她出这个调包计,实在是不合人物性格逻辑的想法。另外,王熙凤唯贾母马首是瞻,而贾母对宝玉到底娶谁,前八十回始终态度不明,却难说就断然否定了宝黛结合。对林黛玉意见很大的,绝对不是贾母,而是王夫人,还有那位让王夫人口称“我的儿”的花袭人。而王夫人与凤姐自小说一开始就展现的矛盾(见第三回,是从黛玉的眼中看出的)始终没有消除。所以,就是贾母改变了态度,凤姐也未必真的积极促成宝玉与宝钗结婚。如此,后四十回写王熙凤出调包计,很难令人信服。其次,调包计实施,必须多方隐瞒,黛玉还好办,宝玉呢?(为此,后四十回特地涉及了宝玉丢玉而发昏失智,其实也是不禁推敲的,因为前面宝玉明确地说那“命根子”是“劳什子”)。复次,就是宝钗方面的原因了。“调包计”这样的招数,是欺骗,是很难堪的事,“调包”嫁过来,以宝钗的心计,能接受吗?王熙凤(或其他人)不会傻到出这样的主意,宝钗的性格也不会接受这样的主意。不过,这个调包计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想当年越剧《红楼梦》电影播出,多少少男少女看了黛玉之死、中了调包计的宝玉离开黛玉的灵柩出家远去而痛不欲生?据说有女士看过电影之后连班也懒得上,说:“黛玉都死了,还上什么班啊!”

德琳老师:无论观众和读者们多么不愿意,《红楼梦》还是迎来了黛玉的香消玉殒。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情节,也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泪尽而返,是绛珠仙草来人世走一遭的初心。这株生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仙草,无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于是追随神瑛侍者下凡:“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紫鹃为黛玉的病操碎了心,期待黛玉不要再哭,这样病愈就有了希望。但黛玉的一生就是还泪的一生,又怎么可能不哭呢?

尽管我们期待宝黛的木石前盟能够成真,可也不得不承认:在贾府大厦倒塌之前,死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是黛玉的幸运。“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们怎么忍心看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林妹妹在军士的呵斥下走出大观园、走向肮脏之地呢?以黛玉的清高孤傲,怎么可能忍受自己在监牢之间苟活?又怎么可能忍受自己被人卖在烟花之地偷生?乍看是金玉良缘取代了木石前盟,可是“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在情意正浓时撒手人寰,成为爱人心尖上的一滴泪,纯真的爱情在“此恨绵绵无绝期”中得到了永生。

关于黛玉之死,一般有这三种看法:第一是病死。这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一个结局,出自流传最广的程高本。高鹗在续书中回应了黛玉之死的伏笔。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小戏子们唱的戏中有《离魂》一出。脂砚斋批语说:“《牡丹亭》中伏黛玉死。”《离魂》是《牡丹亭》中的一出戏,写杜丽娘因相思病死。据此可以推测在脂砚斋读到的《红楼梦》中,黛玉是病死的。晴雯是黛玉的小影,她病死在床上,应该也暗示着黛玉是病死。第二是沉湖而死。传说舜南巡死在苍梧山,他的妃子娥皇、女英痛哭后也投水而死。娥皇、女英因此被称为潇湘妃子。黛玉的号是也潇湘妃子,所以很可能黛玉也是投水而死。还有黛玉和湘云联诗最后两句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所以一部分专家认为黛玉是在中秋自沉于湖。还有一种看法说黛玉是上吊而死的。理由是黛玉的判词是“玉带林中挂”,既然是林中挂,那应该是在树上吊死。三种看法都有各自的依据,不过后两种死法听起来很恐怖而缺乏美感,我们宁愿相信追求诗意生活的娇弱的林妹妹是病逝在自己的香闺。

薛宇:黛玉终于走到了“他年葬侬知是谁”这一步,令我不免掬一把同情泪。黛玉病重且见不到宝玉的时候,时常念着的是剪了穗子的香袋儿,晴雯送来的旧帕子,小物件儿里都是年少朦胧的爱意。那时候看来甜甜蜜蜜的小事情,现在都成了回忆,真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啊!

(摘自《有声有色说红楼:从87版电视剧到原著》第三十三集《惊噩耗黛玉魂归》)

THE END
0.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全原著PDF版电子版全文云盘资源网盘下载《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曹雪芹创作。它被誉为“封建时期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原著全名为《红楼梦》,亦有别名《石头记》和《梦中梦》等。 📢提示:下载链接地址在图片下面👇👇,往下翻就行👇 https://www.jianshu.com/p/152e2c8c62f7
1.《红楼梦》原著8《红楼梦》原著8 2023.12.6周三晴 第三回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https://www.jianshu.com/p/30a6f14ced6b
2.红楼梦原文版清曹雪芹《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http://www.ziyuan8888.com/guoxue/detail/e7baa2e6a5bce6a2a6/index.html
3.红楼梦红楼梦原著《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阅读全文 完善 《红楼梦》目录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 https://www.hao86.com/guji_mulu_%E7%BA%A2%E6%A5%BC%E6%A2%A6/
4.红学书目(三)·入梦篇文史一、入门、教材、原著赏析类 ◆《红学入门--小说·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常识手册》,周雷、刘耕路、周岭编写,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6月,定价0.6元。 ◆《荧屏红楼--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要人物、演员及故事介绍》,大勤、晓颂编,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定价1.2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GB/n1/2019/0522/c419387-31097654.html
5.《红楼梦》:现代白话版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曹雪芹[原著],张守春[著] 我的作品希望你喜欢 作品简介 鉴于传统《红楼梦》在阅读时候令一般人望而生畏,且支蔓繁杂,本作品就是用精美的现代白话语言,把红楼梦的前78回,进行了重写。既遵照了原书文字的精彩和传神,又比较融洽的现代语言的文本特色,不同于简单枯燥的翻译,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文学阅读审美水准。本书同时注意交待清人物关系和https://fanqienovel.com/page/7217730554249088038
6.红楼梦在线阅读,红楼梦章节目录txt下载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https://www.mingzhuxiaoshuo.com/mingqing/4/
7.红楼梦清曹雪芹电子书在线阅读红楼梦,以错综复杂的清代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https://yuedu.163.com/source/99b63ad536194373b61f401993aeda18_4
8.红楼梦现代日常白话版全文免费阅读动作:加入书架、章节目录、开始阅读 最后更新:2025-05-30 16:22:35 最新章节:第19章 雪是真白啊 关于【红楼梦】现代日常白话版:现代人读原版,还是有很多需要翻译和解释的地方,对标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高度忠于原着,基本上是逐句翻译,还写了个人评论推理,推理不偏不倚,不分主、配角, 红楼梦的白话文 红楼梦https://www.biqudd.com/277_277768/
9.《红楼梦》原著全本讲解导读原著实体书及红楼画册见文末“阅读原文” 侧重小说艺术的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吉劭居与你一起品读《红楼梦》这本旷世经典 点击回目↓↓↓打开收听: 001回上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001回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10/21/66619716_935006245.shtml
10.《红楼梦》原著原文讲解导读完本汇总原著实体书及红楼画册见文末“阅读原文” 侧重小说艺术的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吉劭居与你一起品读《红楼梦》这本旷世经典 点击回目↓↓↓打开收听: 001回上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001回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03/14/53708338_1058660693.shtml
11.《红楼梦》原著6《红楼梦》原著 6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却说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者.他本系此地人革后家居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忽遇见雨村故忙道喜.二人见了礼张如圭便将此信告诉雨村雨村自是欢喜忙忙的叙了两句遂作别各自回家.冷子兴https://www.jianshu.com/p/60390cb78c7d
12.《红楼梦》的各个版本书名《舒元炜序本红楼梦》,己酉本,存1-40回,抄于1798年,乾隆54年,是唯一有明确抄录时间的本子,所以有特殊价值,由吴晓铃收藏,除此以外,其他抄本都没有明确的抄录时间。 9. 卞藏本: 2006年发现,是早于甲戌本的不成熟本,很珍贵。有1-10回,和33-80回目录。 10. 甲辰本: 梦觉主人序本,1784年抄本,少量抄自老三篇,大部 https://www.jianshu.com/p/668f5087d559
13.《红楼梦》原著封面集锦《红楼梦》是一部“人情xiao说”,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从而全面而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09/08/5138922_185197883.shtml
14.《红楼梦》小说在线阅读曹雪芹的代表著作/小说/杂文集《红楼梦》目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http://t.icesmall.cn/bookDir/1/147/24.html
15.红楼梦小说在线阅读第一 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 二 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 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 四 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 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 六 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http://www.purepen.com/hlm/
16.《红楼梦》原著前八十回.doc《红楼梦》原著前八十回 原著前八十回: 女娲炼石补天,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一日,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经顽石苦求再三,二位仙人知不可强制,便将它“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答应将其携到那“昌明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918/54979129.shtm
17.《红楼梦》原著前八十回的初始作者到底是谁?《红楼梦》原著第一回里清清楚楚写着空空道人检阅和记录石头上面的故事,先题名《石头记》,后易名《情僧录》;吴玉峰题名《红楼梦》;东鲁孔梅溪题名《风月宝鉴》;棠村为《风月宝鉴》作序;曹雪芹披(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金陵十二钗》;脂砚斋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很明显,《红楼梦https://www.douban.com/note/731712236/
18.红楼梦(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曹雪芹四大名著足本原版原著白话文《红楼梦》校注本三版序言《红楼梦》校注本再版序前言校注凡例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https://book.qciss.net/books/12950399080
19.红楼梦全文《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https://www.gushiwen.cn/guwen/book_46653FD803893E4https://m.gushiwen.cn/guwen/book_105.aspx
20.红楼梦(全6卷)(豆瓣)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书中通过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地歌 (展开全部) 目录· ···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第九十九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1113503/
21.红楼梦(全10册)(贾宝玉林黛玉)小说红楼梦(全10册)免费阅读红楼梦全书梗概800字作文 离骚全篇多少字 红楼梦全篇 红楼梦小说全传 红楼梦全书人物关系图 百度一下红楼梦 红楼梦精解 红楼梦全书共多少回 红楼梦全书概括100字 红楼梦全篇读书笔记阅读感想 《红楼梦》目录表 红楼梦全册第一章 红楼梦原文 红楼梦诗词讲解 红楼梦传全集解说完整版 红楼梦刘兰芳评书在线收听 红楼梦https://www.hylpw.org/tag/211449/
22.红楼梦清曹雪芹电子书在线阅读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宝玉听了喜跃非常,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http://caiwei.yuedu.163.com/book_reader/99b63ad536194373b61f401993aeda18_4/8d25e18f76eb4a8fa2ae72908093cf01_4
23.红楼梦(全四册)pdf,mobi,epub,txt,百度云盘|百度网盘|免费下载|目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https://read678.com/book/index/2441
24.《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件(适用五六年级)红楼梦 原著:曹雪芹 1 目录 壹 作者简介 贰 书籍简介 叁 主要人物 及评价 2 章节 . 壹 作者简介 3 作者简介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1715--约1764),祖籍辽阳。先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正白旗。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有军功。曾祖曹玺之妻为康熙乳母、子曹寅为康熙伴读,与皇室关系https://www.zxxk.com/soft/41793135.html
25.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应为曹雪芹原著百二十回《红楼梦》为曹雪芹原著 《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著,后四十回为高鹗续补,这是近百年来,以胡适的研究结论所得出的定论。又因鲁迅1923年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肯定了胡适1920年的论点,于是在建国后出版的 《红楼梦》,都署名曹雪芹 、高 鹗著。然而,因1959年新发现的《红楼梦》百二十回抄本,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109/16/18625050_5119226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