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历史照妖镜(也就我一个人)
首先我们看看版图:
或许很多人会说,清朝的版图要比明朝大的多,这个问题,沈 sir应该不只是一次谈过,版图这个问题,要看是否巅峰期,明朝的版图巅峰期是成祖朱棣时期,1233.38万平方公里,当时在黑龙江口特林地方,设置奴儿干卫,爱新觉罗祖宗当时属于明朝的边防部队,
清朝巅峰时期的版图是从屠灭准噶尔汗国开始,领土达到全盛期!面积为1284.65万平方公里,为清乾隆年间。
巅峰时期两朝的版图面积差不多,接着来看王朝末年时期两朝的版图面积:
明朝末年:既是崇祯自缢开始,南明当时半壁江山依然拥有670平方公里的版图,江南地区依然归明所有。
清朝末年:清朝末年的领土,实际上全是民国给保住的,不然也是被割让,辛丑条约后,清朝国不将国,北方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山东是德国得势力范围,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两广是法国势力范围,台湾福建是日本势力范围。。。 清朝能叫国家吗,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按照条约来看,清朝末年恐怕连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权也没有。
好了,接下来进入正题,两朝的军力差距:
首先,明朝并非清所灭,而是清捡漏,明末的军事难堪大任:
很多不是非常了解历史的都以为是清朝灭了明朝继承大统,其实清朝真的是捡漏,明亡于闯贼李自成,李自成败于清,清就是等李自成打的差不多残废,突然发兵。
这里,沈 sir也要和大家说一下,按我自己的理解,当时的明末的确不是清初的对手,主要原因,就是崇祯,如果崇祯是个植物人,明妥妥的虐满清,但是没有如果:
清军第一次入关是在崇祯二年,统帅是皇太极。
后金军从喜峰口突入,连继攻克马兰峪、汉儿庄、潘家口、洪山口等各处边城。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闻讯率兵前去救援,却被明朝遵化守将拒之城外,武英郡王阿齐格率兵设伏,赵率教寡不敌众,战死沙场,全军覆没,遵化失陷,巡抚王元雅上吊自杀。
北京获悉后全城戒严。袁崇焕亲自率关宁军从宁远回援。后金军离开蓟县西进,又连攻下玉田、三河、香河,质驻营通州。当关宁军到达左安门时,后金军前锋也抵达北京城下,主力随即而至,在德胜门双方血战,互有伤亡。
12月1日,崇祯帝以“议饷”之名,将袁崇焕缒入城中下狱。主帅被捕,关宁军军心崩溃,当即哗散一万五千人,崇祯又急调满桂率军入京。
满桂骁勇,率本部骑兵五千,在永定门外与后金军展开大战,战死,总兵黑云龙、麻登云被俘,投降了后金,其部全军覆没。
八旗诸将欲攻城,皇太极笑道: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儿,但其疆域甚强,非但夕可溃之,得之易,守之难,不如简兵练旅,以待天命。
12月末,太宗留下了一封致崇祯信,离京后又连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率部返回沈阳。
第二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清军第二次入关是在崇祯七年。统兵主帅仍然是皇太极。
清军这次兵分四路,主要攻击方向是大同、宣化一带,分别破关口而入。
不攻城略地,只在各村堡劫掠:
清军深入到山西中部和河北北部,大肆掠夺人口、牲畜和财物。 崇祯下旨,如果城池被攻破,守官处死,然而如同放屁一般,后金军兵临城下,没有一个敢于应战的,要么弃城逃跑,要么紧闭城门,胡乱放炮。
明朝各地如惊弓之鸟,草木皆兵。南山参将毛镔,带兵到永宁开会,永宁守将担心他是清军假扮的,城门紧闭,不敢放他进来。
八月初,二十多个清军骑兵在山西淳县掠获了千余妇孺,经过代州城下,城上的亲人望见,互相呼唤悲哭,城上的明军却连箭都不敢射一支,眼睁睁地看着清兵带着妇女和小孩们离去。
而淳县被攻破后,清军掳到的财物装了满满三百多辆大车,络绎离去。清军走了几天后,惊魂未定的地方官向朝廷报告,城已收复。
清军来去如入无人之境,在明朝各州府台堡之间往来自由穿梭,毫无阻碍。 诸路清军会师于应州,又攻克了代州,明军死守大同,不敢出城半步。清军又攻陷了万全左卫,将守备常汝忠杀死,歼灭明军千余人,出尚方堡,回到了沈阳。
清军远行千里,自由出入,全无遮拦。明朝北方防线犹如一条性感的情趣袜裤,到处都是漏洞。
清军第三次入关是在崇祯九年。
皇太极弟弟武英王阿济格做统帅。
这次清军兵分三路,奔冀北,入独石口,八天后,会师于延庆,沿路七次打垮明军,俘获人口和牲畜畜一万三千二百三十。
北京又戒严了,清军经延庆入居庸关,攻取昌平,守城总兵巢丕昌投降, 那位亲手把江山交给崇祯,希望“吾弟可为尧舜”的天启皇帝的陵寝――德陵,被清军一把火给焚毁了。
清军兵锋直逼北京西直门。崇祯差点尿了一裤子,下令文武大臣们分守各个城门,让兵部尚书张凤翼总督各镇勤王援兵,又让太监高起潜为监军,崇祯就喜欢这个明朝特色――太监做监军。然而求用也不顶,各镇按兵不动,畏敌如虎,望风股战,栗然不敢前。
清军仍然只是在京城周围大行劫掠,入定兴,下房山,战涿州,攻固安,克文安,破宝坻,杀知县赵国鼎,陷顺义,知县上官荩自杀。清军至怀柔,占河西务,屯兵密云、平谷,一个月内,“遍蹂畿内”。
此次共攻克城池12座,56战皆胜,获人畜17万9千8百。 清军撤退,明朝兵部尚书张凤翼得知后,率军尾随,却不敢招惹。 9月1日,清军携带掠获的18万人畜及其大批物资从冷口出关,吹吹打打,奏乐而回。
清军第四次入关是在崇祯十一年。
多尔衮做了此次清军的主帅。
清军两翼出击,各自从墙子岭和青山关两处进入,密云总督吴阿衡被杀。一路经迁安,一路过丰润,在通州会师,又沿着太行山和运河,分成八部向西攻掠,刀锋指处,所向披靡,沿途六府全被攻克。
崇祯听了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建议,想议和。所以说,那些吹牛明朝“不赔款,不议和”纯粹是胡扯淡,早就想议和了,只是由于愚蠢,没有搞成。
但是想议和,清朝就会同意吗?你有议和的实力吗?人家凭什么要和一台提款机议和?
卢象升就反对,他认为,即使要议和,也必须以战促和,堂堂大国,得打出自己的威风来,人家觉得你不好惹,才不会漫天要价。
崇祯爱面子,连忙否认自己想议和,就同意一战。然而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下了黑手,把卢象升的兵马都支开,卢象升手上可用的兵马实际不到两万人。后来杨嗣昌又把这两万人马分走了一半。 卢象升率军前进到距鹿时,他部下的兵马又溃散去一半,只剩下五千,也没有粮饷。 与卢象升相距不到五十里的高起潜率山海关、宁远兵见危不援。
卢象升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军中无不失声哭泣。
12月12日,卢象升部被清军包围了,卢象升身中四箭三刀,战死沙场。 高起潜闻讯逃跑,慌乱中误入清军埋伏,被杀得大败。
清军深入到了河北南部,又连继攻下了广平、顺德、大名,挥师转向山东,会合于济南城下,城破,洗劫一空。清军又转攻山东其他城镇16处,至天津卫,渡运河安然东归。
明朝方面的将领,不是死于阵前,就是被崇祯猜忌:
刘綎,万历第一勇士,萨尔浒之战,殉国。
熊廷弼,怎么死的?因辽东战败,丢城失地,当了替罪羊。
袁崇焕,怎么死的?后金破关而入,兵临城下,获罪被剐。
孙承宗,怎么死的?被清军俘虏,不屈自尽。
卢象升,怎么死的?钜鹿之战,身中四箭三刀,壮烈殉国。
洪承畴,怎么降的?松锦大战,兵败被俘,剃头归降。
祖大寿,怎么降的?锦州被围,弹尽粮绝,开城投降。
赵率教、满桂怎么死的?与清军作战,殉国。
还有人说孙传庭,明朝最后的擎天柱。知道他怎么死的吗?带着一帮训练不足的部队,被崇祯连续下诏剿灭李自成,结果被逼无奈,战死沙场,已死报国。
为什么他会带着一帮训练不足的部队?因为他在之前下狱期间,以前那支训练严格的“大秦军”在辽东战场上被清军歼灭了。
不要以为,沈 sir是污蔑明朝,我前面说了,明就是亡于崇祯的勤政,如果他是植物人,大明完全有机会。
接下来,我也要谈一下,历史课中学不到的明清历史:
下面还有,继续看!很长:
巅峰大明,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明清两朝虽然都号称是我国君主专制的顶峰,但真要比起来,清朝在君主专制上还是甩了好几百条街。明朝在立国初期就继承了宋代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君主虽然权力很大,但还是受到臣子的制衡,到明朝后期,君主权力愈发放松,几乎把权利交给内阁,而自己只是遥控几个主心骨臣子。
而清呢?清朝刚立国时,还是比较民主的,皇帝权力不是很大,后来康熙乾隆不断加强,君主权力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疯狂的地步,普天之下,都只是皇帝的奴才。
对比完政治,我们再看看经济对比。明朝恰好赶上了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这时的明朝虽然一度实行海禁政策,但后面也取消了,因此明朝对外贸易发展的还是不错的,据史料记载,当时全球贸易中的白银有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
再看看我大清朝,据前来拜见十全老人的西方使团反映,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穿的破破烂烂,军队像叫花子。
聊完了经济,我们再对比下文化。
明朝前期文字狱的确也比较多,但主要牵扯的是朝中重臣,危害并无涉及到民间和基层。到了中后期更是自由,文化成果灿烂辉煌,郑和出使西洋,开辟了丝绸之路;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成就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徐光启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是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之第一人。还有修《永乐大典》的解缙,地理学家徐霞客,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明代的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小说《金瓶梅》就是出于明朝名士之。等,可谓不胜枚举。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江南四打才子唐寅、祝允明、沈周、文征明只能算是饭后茶点。
再看看我大清,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能让它坐立不安,大杀特杀。所以一群知识分子,只能每天皓首穷经,埋头于故纸书中,惶惶不可终日。除了一部极其偶然才诞生的《红楼梦》,几乎毫无亮点。
立国之后的军事巅峰差距:
明朝从前期到明熹宗末期,军队战斗力一直彪悍。更值得称道得是,明军在对外作战中从未一败,抗日援朝,胜。打葡萄牙人,胜。料罗湾海战,打荷兰人,胜。而我大清前期,擅长在本国屠城,对外只打赢了一次俄国人,号称打赢,结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不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到后期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了。
清朝的历史影响,总体是负面的。首先,政治上,士大夫是奴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经济上闭关锁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很不好。文化上,万马齐喑,四库全书毁了很多事。科技上严重倒退,竟然阻断了西学东渐,自己也自废武功,放弃了火器的研究。同时期,各大帝国都在掠夺财富,清朝却在掠夺人民。
沈sir最后的结语:
其实说了这么多,不是对清朝有偏见,也不是对明朝有偏见,只是觉得要理性看待明清两朝,不要被人误导。
清朝本来也有伟大的机会,只是自己没抓住。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清朝统治者十分的心虚,毫无自信,毫无自信的同时,又极为自负,自以为高人一等。因此,清朝时的中国极为封闭傲慢,为了管制比自己多好几十倍的汉人,满人始终把如何奴化百姓作为首要国策。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