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最早是用来吓唬小孩睡美人惨遭父亲强暴大陆文化看点两岸文化

“孩子们,让我们关上灯吧,爸爸要给你们讲几个可怕的故事了……”这是《西方文明另类历史》一书中,作者介绍童话诞生时所用的开场白。

现代人说起童话,总是觉得温情脉脉。其实,可怕、恐吓小孩、警醒少女——这才是童话故事诞生的初衷,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应该就是“黑童话”。

初期的童话都是黑童话

现代童话故事几乎都是大团圆结局,都有一个“happyending”。但是童话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着曲折的情节和阴森的结局。最老的童话,已经经过了2500多年历史,比如“灰姑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在经过了700多次改编后,“灰姑娘”才最终变成了现在这样毫无血腥感觉,甚至还带有一些柔情的故事。

世界上最早的童话故事得益于两个人,并非我们所常说的格林兄弟,而是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法国人。最开始是一位意大利人,名叫乔姆巴蒂斯塔·巴西尔,他写过一本名叫故事集的书,用西西里一带的方言编成的50篇故事,发表于1636年。这本书被称为《五日谈》。另一个法国人查尔斯·佩罗特则于1697年发表了一本故事书,里面有8个小故事。令人吃惊的是,其中7个都成了经典故事:“灰姑娘”、“小红帽”、“蓝胡子”、“穿长靴的小猫”、“睡美人”、“钻石与青蛙”和“大拇指”。这些故事都充满了血淋淋的情节,尤其是“蓝胡子”,更是充斥着血腥、暴力和不信任。

但是在后来的数百年间,这些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已经面目全非。据《西方文明另类史》的作者称,这是因为所有的童话编辑者一向都是随便改动故事的,在他们看来,这样做全都是为了孩子。

我们现在常常在儿童故事碟片中听到的“三只小熊”的故事,就经历了各种改编。这个故事最初出现时是为了警醒那些不乖的小孩,而且在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中,那个金发小姑娘其实是一个牢骚满腹、无家可归的老妪。经过了将近100年的时间,她‘变’成了一个满头金发的小偷。英国桂冠诗人罗伯特·萨雷在1837年出版了他自己的版本,其中道德取得了胜利,因为喜欢偷盗的老妪被抓住了。萨雷的版本出版以后10多年,一位编辑将故事中的老妪改成了银发女郎,因为他认为,各种故事中有了太多丑恶的老太婆的形象。银发女郎在1918年又变成了金发小偷,因为编辑者们认为,应该吓唬一下小姑娘们,告诉她们不要随便到陌生人的房间去。就这样,专门吓唬小姑娘的童话故事从此产生了。

同样的故事还有“小红帽”。在1697年查尔斯·佩罗特的版本里,同样是讲一个天真美丽的姑娘被狼骗了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猎人回来把大灰狼的肚子剖开,把小红帽和外婆从大灰狼的肚子里救出来,只是倒霉的小红帽被吃了,而大灰狼逃之夭夭。佩罗特在故事的结尾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人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子——特别是一些脸蛋生得很漂亮,身材也很好看的姑娘——她们总是不小心,什么人说的话她们都信。”他还说:“最危险的狼,就是那种文质彬彬、温柔浪漫和模样可爱的狼……这些狼喜欢在家里接待女士,也喜欢在街上向小姑娘问好。”

至于“蓝胡子”,它在变成格林童话的时候就被很多人抨击其中的血腥和色情的场面,尤其是“蓝胡子”的牢狱里,关着他众多前妻的尸体,无一不是血淋淋的,书中的描写即便是在今天也会被归为限制级。“蓝胡子”,最终能够被改编成一个童话故事,真是让人很难想象。

童话的出现意味着民族觉醒

事实上,童话故事的兴起往往是一个民族觉醒的标志。所谓真正的童话出现,往往是在文明社会才会有的现象。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研究儿童文学的人,将童话故事称为是滋养全人类心灵成长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童话出现之初都是“黑童话”,是因为在中世纪的欧洲,孩子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待遇,而是被当作小大人来看待。因为居住条件很差,孩子们从小就看到很多醉酒的丑态、游手好闲的人、打斗等,他们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双手沾满鲜血,在厨房里开膛破肚、剥皮取脏,用动物做一顿美餐。而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传统社会中,儿童是被漠视的,甚至成年人认为,儿童太像小孩子就不是好孩子。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詹丹在接受采访时就称,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对儿童的最高评价是“少年老成”。《世说新语》中写的小孩子,凡是成功的、优秀的小孩子,都是像成年人一样。而且默认具有成年人的思维和成熟度的孩子才是值得一写的。所谓“童心”也是贬义词——在汉代作品中提到“童心”指的是人“无成人之智,有儿童之心”。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根本不可能有给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比如《千家诗》也是从成人的作品中挑选出来一批看似适合儿童的作品合集。而在欧洲,也没有专门给孩子看的童话,大部分都是民间故事。

直到安徒生童话集,才开始有了专门的文人童话,但也并非全部,比如安徒生的《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就是民间故事,而《丑小鸭》就可以称为文人童话。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创作文人童话,但初期也是阴暗的黑童话,比如王尔德,可以算是文人童话的先驱之一了,他创作的各种童话就有非常阴暗的情节。爱伦坡也写过各种童话,更是情节阴郁,甚至连光明的结尾都没有。很多时候,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品,从文化的解读上也并不那么温暖,比如马克·吐温写的《哈克·贝利历险记》被海明威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是第一部用美式英语写的作品,其中加了很多黑人的土语。整部小说虽然感人,但是并没有那么多人性的温情,直到被改编成电影和动画连续剧后,才显得温情脉脉。西方世界中,真正的“正能量”温暖童话直到上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才出现。

其实,一个民族的成长与儿童地位的确认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不把儿童区分出来,就不能把成年人区分出来。而在中国,即便“童话”这个词,也是“五四”以后才出现的——是从日语中音译过来的,是“五四”时期对儿童自由精神的追求。那一时期的中国很多作家都进行过儿童文学创作,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以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写的散文。包括茅盾也改编过神话故事。直到那时候,中国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吴晓寒]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席慕蓉说自己很幸运,因为穷其一生,也不能见完所有喜欢她的读者,“可是我的生命却因此始终被温暖的海洋包围,他们对我充满善意,鼓励着我。我的诗很简单,但是很真诚

THE END
0.恶搞黑童话成正式出版物专家斥亵渎经典无底线文化《格林童话》也曾遭指摘 “孩子看不看黑暗童话,或者孩子看了黑暗童话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我认为并不太重要。但经典童话被如此改写,这样的事实才够黑暗。”著名心理学专家叶斌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其实,流传了200多年的《格林童话》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黑童话,其中充斥着暴力、血腥的场景,比如小姑娘的舌头和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3/0717/c172318-22225816.html
1.丑小鸭被吃掉?黑童话网上走红家长担心毁三观为何会有这样的童话? 儿童被过度发现之下的消费文明产物 国际先驱导报2011年9月15日报道: 如果说,格林兄弟时代的黑童话源自“儿童的未被发现”,那么今日黑童话的复活则是儿童被过度发现之下的消费文明产物。 黑童话是对童话的颠覆,也就是对二元相对论的颠覆。换句话说,在黑童话里,男与女、善与恶、文明和野蛮、已经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3/07-16/5047410.shtml
2.揭童话诞生初衷:最早是用来吓唬小孩许多人说,如今众多黑童话电影是“黑暗血腥版格林童话”,这话说对了一半。电影人为何频频选择取材格林童话改编成黑童话电影?这是因为《格林童话》或是黑童话的始祖。 格林童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童书,不过与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等不同,后者都是个人的文学创作,充满着世界美好的情感抒发,而格林童话则是格林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07-26/5086476.shtml
3.格林童话可没迪士尼拍的那么纯洁!这些听起来就令人胆寒的“格林童话原型”,实际上都来自日本作家桐生操所著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这本书以格林童话为原型,加以日式恐怖小说的描写手法,这才诞生了诸多令人毁三观的“黑童话”,本质上依然属于“戏说格林童话”的范畴(日本人谢罪*2) 那么真实的格林童话原型又是怎样的呢? https://www.gamersky.com/zl/202108/1415208.shtml
4.“黑童话”走俏专家:少儿不宜过早接触社会现实家长往往购买比较传统的经典儿童读物或趣味学习类图书,如《安徒生童话》、《世界名著速读》等;而自己到书店来的孩子则往往会长时间坐在书店的地板上看《鸡皮疙瘩》之类的丛书。 大道理太多 孩子不爱看 给孩子挑一本合适的书,到底有多难?看着书柜上千篇一律、只是版本不同的《格林童话》《丹麦童话》《安徒生童话》https://www.chinanews.com.cn/edu/2013/08-14/5159935.shtml
5.童话最早竟是用来吓小孩的文摘报初期的童话都是“黑童话” 现代的童话故事几乎都是大团圆结局,但是童话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着曲折的情节和阴森的结局。比如,“灰姑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在经过了700多次改编后,“灰姑娘”才最终变成了带有一些柔情的故事。 世界上最早的童话故事得益于两个人,并非我们所常说的格林兄弟,而是一个意大利人和一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3-08/01/nw.D110000wzb_20130801_8-05.htm
6.雅各布·格林威作品雅各布·格林威简介【西游记 】 格林童话彩绘注音版故事书婴儿早教幼儿益智启蒙阅读绘本幼儿园小 西游记 0条评论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8.99定价:¥28.99 进入研轩图书专营店 格林童话全集215篇原版原著译林出版社令人战栗惊悚的格林童话选黑暗中文版故事书无删减德国格林兄弟全套黑童话二年级三年级课 https://www.dangdang.com/author/%D1%C5%B8%F7%B2%BC%A1%A4%B8%F1%C1%D6%CD%FE_18
7.“黑童话”谈不上挫折教育文化频道童话故事反转为黑暗结局,不独丑小鸭。睡美人并非被王子叫醒,而是变成了邪恶的复仇女巫;灰姑娘遭遇火刑,成了王子的陪葬者……这样的“黑童话”也非国内独创,上世纪90年代,两位日本女作家以“桐生操”笔名共同创作了一系列另类文学作品,包括比较知名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 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7/25/27885247_0.shtml
8.林国武作品林国武简介林国武作品大全译林出版社【215篇】格林童话全集原著黑童话经典中文版三年级四年级精选儿童故事书正版无删减(德国)雅各布格林著/杨武能 0条评论 (德国)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译者:杨武能,杨悦 /译林出版社 ¥40.32定价:¥40.32 进入知岳图书专营店 格林童话(全译本下)/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https://www.dangdang.com/author/%C1%D6%B9%FA%CE%E4_14
9.小恶魔丁拉基出演格林童话索尼将拍《侏儒怪》好莱坞作为格林童话中著名的“黑童话”,《侏儒怪》并没有什么有趣的情节。而按照这些年真人童话的拍摄方式,也可以猜到《侏儒怪》将会有什么样的风格与质感。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童话曾经被保罗·欧·泽林斯基改写,成为了老少咸宜的版本。该片目前没有具体的拍摄安排,索尼公司正在对原版格林童话进行深度开发。https://www.1905.com/news/20180729/1300888.shtml
10.电影《五十度灰》:“黑暗童话”披上灰姑娘的伪装文化《卫报》日前在“童话故事是怎样生长的”一文中剖析《五十度灰》的故事内核——都市森林中的《蓝胡子》,它并不如其外表的包装那样纯爱。在格林童话中,富商蓝胡子杀害了六任妻妾,后来人们用其指代花花公子与虐待妻子的男人。一旦妻子们违背了他的命令,就会遭蓝胡子残忍杀害。“蓝胡子”隐喻了单方面的服从,《五十度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213/c22219-2655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