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小鬼徒手拔牙开水泡澡,毛子做的黑童话游戏也太生猛了女孩故事

上个月,一个叫 《惊悚故事3:英格莉忏悔录(Creepy Tale 3: Ingrid Penance)》的独立游戏发售了,这是来自一家俄罗斯制作组的解密游戏,目前Steam好评率为97%。

别看这游戏似乎关注度不高,它的前两代其实在国内小有名气,B站上有不少相关视频,播放量从几十万到数百万,有可能你都见过。只不过,很多这些视频都没提游戏名,大家恐怕更没看出这是一家俄罗斯公司,毕竟他们做的东西都是建立在西欧童话上的。

比如这是二代

《惊悚故事3》和前两作一样,剧情上较独立,玩法也类似,都是经典的横版解密,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各种道具,解开谜题以推进剧情。不过这一作里,加入了一些新玩法和机制,让游戏性增强了一些,比如这一代里有不少躲猫猫场景。

游戏最大的亮点,显然是美术和氛围。《惊悚故事3》是建立在多个经典童话的基础上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安徒生的《踩面包的女孩》。

原故事大概说的是一个美少女没礼貌、自恋,又铺张浪费和虐待昆虫,有一天,她因为怕弄脏鞋,就踩到送给父母的面包上过了水坑,结果掉到沼泽女妖的领地,被变成石像,感到自己的内脏在互相啮咬,直到她忏悔,并因一个善良女孩的祈祷而得救——后面这段剧情有多种版本,这是其中一个。

安徒生的有些东西其实挺黑的,而且有不少宗教味

游戏说的也是一个自恋的女孩,因为踩着面包走路,掉到了魔境。这个魔境里有各种经典童话的黑化版,从格林童话到牙仙,味很正。

制作组曾在采访里说,因为他们在俄罗斯的粉丝已经够多了,所以想做一些面向世界的东西,没采用俄罗斯自己的童话。 但这游戏里的女主,也是真有种刻板印象的毛式生猛,她不止自恋,还非常机车,遇到任何角色都能怼一两句。

在游戏一开始,她就掉入了沼泽女妖滚烫的汤里,然后就这么泡了一会儿直接爬出来了,还无缝衔接怒喷女妖。到后期,有传送点是在两个棺材里,女主要传送,就得进出棺材,而她开棺材的方式居然是一脚把棺材门给踹开。

在另一个片段里,她需要弄一颗牙齿来开门,这时你可以控制她拔自己的牙。没想到这女孩居然直接拿着铁钳就上了,游戏还给了个拔牙的大特写,这生猛表现看得我大为震撼。

除了机车的一面,女主也确实自恋,当遇到酸雨时,她担心的是弄脏自己漂亮的头发,经过各种地狱景象后,她看到镜子时的感叹竟然是磨难让自己变得更美丽了。 这人设是真的新颖,而且意外的不惹人厌。

游戏的主体玩法是解密,里面的谜题设计很有意思,俄罗斯人设计解密颇有经验(就是总喜欢在不相干的游戏里插解密)。 这些谜题也有难度,它们虽然逻辑清晰,却几乎没引导,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全得由你自己琢磨。

所以,游戏有种回到解谜游戏黄金时代的感觉,在20年前,冒险解密游戏的谜题设计是真的有趣,也是真的难,有时候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是怎么解的。我一直好奇那个年代的玩家,假如不买攻略书和杂志,要怎么通关。

另外,《惊悚故事3》还有多结局,女孩可以在各种地方选择不同做法,对NPC做出不同回答,谜题也有各种解法。 根据你的选择,她会积累善恶值,分别显示在两只手上,这善恶值会决定你拿到3个结局中的哪一个。

左恶右善

比如刚才拔牙那里,如果你选择拔自己的牙,就是善行,而如果拔被绑架孩子的牙,就是恶行。

有趣的是,其实你没必要完全走圣母路线,而是可以一面嘴炮所有人,一面救下游戏里所有被恶灵抓走的小孩,这样一来,你就会塑造出一位个性十足的反英雄角色。

这个善恶值的设定也挺有新意,它有时不是简单做好事或坏事。比如在最后,你需要烧毁某个珍贵的东西来解开机关,而这时其实是没有其他选择的。但假如你一开始就毫不犹豫地烧它,便会被判定成恶行,而先烧别的,万策尽了再烧它,就会变成善行——现实无法改变,很有黑童话的气质。

有时,这善恶选择又有点黑色幽默,比如你面对恶魔,可以“礼貌地请它做事”,也可以“无礼地请”,后者的效果那是一个傲娇雌小鬼。

游戏黑童话的背景设定是最大的亮点,它同时做好了“童话”和“黑”两个方面,有些地方还挺考究。比如其中的牙仙,都是些折磨牙齿的恶魔,这个其实和19世纪前人们对牙疼的幻想是对应的,那时候,西方人以为牙疼是恶魔在牙里折磨人,以惩罚人的罪孽,所以当时有很多以此创作的艺术品。

地上全是牙

说到黑童话,科普一个冷知识:其实“魔镜魔镜告诉我,世上最美的人是谁( Mirror mirroron the wall, who's the fairest of them all?)”这句所谓出自《白雪公主》的台词,是后人歪传出来的,它从不在原版童话里,这是著名的曼德拉效应例子。原版是“ Magic mirroron the wall, who's the fairest one of all?”

另外,游戏里很多角色的台词是押韵的,这是民谣童话的写法,育碧在《光之子》里也是这么弄的。这让游戏的黑童话氛围更浓了,有时还有点文学韵味,里面一个恶魔甚至说了句《论语》里的话。

如果你喜欢《弗兰的悲惨之旅》这种黑童话解密游戏,那就可能会喜欢《惊悚故事3》。

《弗兰的悲惨之旅》

不得不说,俄罗斯人搞黑童话有一手,毕竟斯拉夫文化一直就有点黑,像《天鹅湖》《胡桃夹子》都有点诡异神秘的味道;著名的巫婆芭芭雅嘎也出自斯拉夫民谣——虽然这名字现在快变成《疾速追杀》里约翰·威克的代言了。

09年左右,国内有过一波黑童话热潮,《失物之书》和尼尔·盖曼的很多作品都是那时候引进的。最近几年,营销号又带起了一波类似“原版格林童话恐怖真相”的风潮,虽然很多所谓的原版黑童话,都是后人编的,但不影响黑童话成了种极具魅力的题材,它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其实不重要。

最后,俄罗斯其实经常出现一些很不错的独立游戏,上面提到的惊悚故事系列,算是商业化的典范。还有些制作组是不走商业化路线的,比如我们已经提过很多次的免费Galgame《永恒之夏》,以及下面这个叫 《血、肉,与混凝土(Flesh, Blood, & Concrete)》的作品。

这是个有点像《沙耶之歌》+《恐怖美术馆》的小品作,虽然通关时间就1小时,质量却不马虎。它说了一个流浪的孤儿,误入一栋废弃楼房的故事,在楼里,她看到了奇怪的血肉,以及一个穿苏联校服的萌妹。

游戏虽小,却充满后苏联时代的萧瑟文学气质,游戏隐喻性极强,人物塑造饱满,配乐也不错。你可以在这里看到破败的雪街、陈旧的赫鲁晓夫楼,以及那些苏联时期的旧课堂、火箭模型和海报。

女主对着火箭模型和海报的沉思,以及萌妹最后对女主颇有EVA风韵的告白,都有浓烈的俄罗斯味:一方面带着私化的忧伤,一方面又有种宏大的时代性怀旧。

游戏里被遗忘的废弃大楼,混合着血肉和回忆、眼泪和怀抱,时而如怪兽,时而如幻梦,本身就很有象征性。在最后,萌妹弹起钢琴时,女主听到了独白:“我有15个不和谐的部分,彼此争斗不休”,结合苏联15个加盟国的背景,其隐喻一目了然。

设计师塔特林梦中的第三国际纪念塔,苏联早期理念和构成主义艺术的代表。

幻想图

孤单而温暖,悲伤又浪漫,不搞三流吓人桥段,还有些出色的演出效果——这就是《血、肉,与混凝土》给人的感受,对有些人来说,它可能比《惊悚故事》还对胃口,今天正好借着话题推荐一下。

THE END
0.恶搞黑童话成正式出版物专家斥亵渎经典无底线文化《格林童话》也曾遭指摘 “孩子看不看黑暗童话,或者孩子看了黑暗童话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我认为并不太重要。但经典童话被如此改写,这样的事实才够黑暗。”著名心理学专家叶斌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其实,流传了200多年的《格林童话》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黑童话,其中充斥着暴力、血腥的场景,比如小姑娘的舌头和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3/0717/c172318-22225816.html
1.丑小鸭被吃掉?黑童话网上走红家长担心毁三观为何会有这样的童话? 儿童被过度发现之下的消费文明产物 国际先驱导报2011年9月15日报道: 如果说,格林兄弟时代的黑童话源自“儿童的未被发现”,那么今日黑童话的复活则是儿童被过度发现之下的消费文明产物。 黑童话是对童话的颠覆,也就是对二元相对论的颠覆。换句话说,在黑童话里,男与女、善与恶、文明和野蛮、已经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3/07-16/5047410.shtml
2.揭童话诞生初衷:最早是用来吓唬小孩许多人说,如今众多黑童话电影是“黑暗血腥版格林童话”,这话说对了一半。电影人为何频频选择取材格林童话改编成黑童话电影?这是因为《格林童话》或是黑童话的始祖。 格林童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童书,不过与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等不同,后者都是个人的文学创作,充满着世界美好的情感抒发,而格林童话则是格林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07-26/5086476.shtml
3.格林童话可没迪士尼拍的那么纯洁!这些听起来就令人胆寒的“格林童话原型”,实际上都来自日本作家桐生操所著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这本书以格林童话为原型,加以日式恐怖小说的描写手法,这才诞生了诸多令人毁三观的“黑童话”,本质上依然属于“戏说格林童话”的范畴(日本人谢罪*2) 那么真实的格林童话原型又是怎样的呢? https://www.gamersky.com/zl/202108/1415208.shtml
4.“黑童话”走俏专家:少儿不宜过早接触社会现实家长往往购买比较传统的经典儿童读物或趣味学习类图书,如《安徒生童话》、《世界名著速读》等;而自己到书店来的孩子则往往会长时间坐在书店的地板上看《鸡皮疙瘩》之类的丛书。 大道理太多 孩子不爱看 给孩子挑一本合适的书,到底有多难?看着书柜上千篇一律、只是版本不同的《格林童话》《丹麦童话》《安徒生童话》https://www.chinanews.com.cn/edu/2013/08-14/5159935.shtml
5.童话最早竟是用来吓小孩的文摘报初期的童话都是“黑童话” 现代的童话故事几乎都是大团圆结局,但是童话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着曲折的情节和阴森的结局。比如,“灰姑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在经过了700多次改编后,“灰姑娘”才最终变成了带有一些柔情的故事。 世界上最早的童话故事得益于两个人,并非我们所常说的格林兄弟,而是一个意大利人和一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3-08/01/nw.D110000wzb_20130801_8-05.htm
6.雅各布·格林威作品雅各布·格林威简介【西游记 】 格林童话彩绘注音版故事书婴儿早教幼儿益智启蒙阅读绘本幼儿园小 西游记 0条评论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8.99定价:¥28.99 进入研轩图书专营店 格林童话全集215篇原版原著译林出版社令人战栗惊悚的格林童话选黑暗中文版故事书无删减德国格林兄弟全套黑童话二年级三年级课 https://www.dangdang.com/author/%D1%C5%B8%F7%B2%BC%A1%A4%B8%F1%C1%D6%CD%FE_18
7.“黑童话”谈不上挫折教育文化频道童话故事反转为黑暗结局,不独丑小鸭。睡美人并非被王子叫醒,而是变成了邪恶的复仇女巫;灰姑娘遭遇火刑,成了王子的陪葬者……这样的“黑童话”也非国内独创,上世纪90年代,两位日本女作家以“桐生操”笔名共同创作了一系列另类文学作品,包括比较知名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 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7/25/27885247_0.shtml
8.林国武作品林国武简介林国武作品大全译林出版社【215篇】格林童话全集原著黑童话经典中文版三年级四年级精选儿童故事书正版无删减(德国)雅各布格林著/杨武能 0条评论 (德国)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译者:杨武能,杨悦 /译林出版社 ¥40.32定价:¥40.32 进入知岳图书专营店 格林童话(全译本下)/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https://www.dangdang.com/author/%C1%D6%B9%FA%CE%E4_14
9.小恶魔丁拉基出演格林童话索尼将拍《侏儒怪》好莱坞作为格林童话中著名的“黑童话”,《侏儒怪》并没有什么有趣的情节。而按照这些年真人童话的拍摄方式,也可以猜到《侏儒怪》将会有什么样的风格与质感。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童话曾经被保罗·欧·泽林斯基改写,成为了老少咸宜的版本。该片目前没有具体的拍摄安排,索尼公司正在对原版格林童话进行深度开发。https://www.1905.com/news/20180729/1300888.shtml
10.电影《五十度灰》:“黑暗童话”披上灰姑娘的伪装文化《卫报》日前在“童话故事是怎样生长的”一文中剖析《五十度灰》的故事内核——都市森林中的《蓝胡子》,它并不如其外表的包装那样纯爱。在格林童话中,富商蓝胡子杀害了六任妻妾,后来人们用其指代花花公子与虐待妻子的男人。一旦妻子们违背了他的命令,就会遭蓝胡子残忍杀害。“蓝胡子”隐喻了单方面的服从,《五十度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213/c22219-2655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