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包法利夫人》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一八五六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杂志》上发表,不仅标志着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史的一个转折,而且在世界范围影响了小说这个文学体裁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法国内地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悲剧的一生。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物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成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画卷。
作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包法利夫人》在文学上的突破和局限,说的人已经太多了。包法利夫人作为经典的悲剧人物, 她的形象也早就被分析得透彻见底。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包法利先生。福楼拜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我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包法利先生呢?全书以包法利...
我要去看包法利夫人们 所以这两天在看原著 故事讲的是情事 但每一个措辞福楼拜精挑细选 极力让其与爱情无关 他故意用这样的叙述结构: 男人把女人身上诱人的之处列成清单 得出值得出手的结论 根据自己的档次对于搞定这女人有几成把握 来制定战略 分析出她会吃哪套 迅速把自己如...
当然,题目中说到“终极”和“宿命”两个字就够让人讨厌的了,更何况堂而皇之地讨论“文艺女青年”!但读完《包法利夫人》,确实又想出来侃两句了。 前几年流行着一首大龄文艺女青年王小姐的“西红柿炒鸡蛋”之歌,歌词写到,“不会做饭的文艺女青年,就只能去当小三~~~”...
19世纪末,巴黎的文艺青年,原来是这么对话的: “这儿附近总该有些地方可以散散步吧?”包法利夫人接着前面的话茬对年轻人说。 “喔!很少,”他回答说。“有个地方,我们都管它叫牧场,在森林边缘的山坡顶上。有时候我星期天上那儿去,手里拿着本书,眺望远处的落日” “我...
浪漫的人是不是都容易以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一拨?我个人看过的感受,是觉得艾玛错以为自己懂得浪漫就等同于质素高了,对于自己的位置,其实一点概念都没有。而且以为自己条件不错就一切该与生俱来,真以为好生活会自己送上门来。
承受人生的唯一方式是沉湎于文学,如同无休止的纵欲。形式从来未与生活分离:形式是生活最好的维护者。夏尔像个十几岁的少年,或者说是希斯克利夫,或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魂灵,要朝墓穴爬去想和她葬在一起。全书只有夏尔和爱玛以及他们的长辈是好人,别的都是哲学家、科学家、拽着本黑皮子厚书的人还有市侩。而且也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去卖淫。爱情会经受阵阵寒风,而金钱上的要求风力最猛,能把爱情连根拔除。女人啊,月亮与六便士呐,是的,我咬牙切齿地低声说道,他会原谅我,可是即使他给我一百万,我也不能原谅他当初认识了我……决不!决不!外省风俗,司汤达深刻,巴尔扎克伟大,但是福楼拜,力求完美。周克希,凡此种种,造成他的孤僻倾向,使他成为一个曾经是不幸的,后来又把神经官能症作为摆脱不幸的办法的人。但福楼拜,要求一种神经官能症。
福楼拜说写到艾玛死了感觉自己也跟着死了,而读到后面写包法利在艾玛死后的抑郁更觉得震撼和真挚。尽管福楼拜的成就主要在于语言组织的完美,但即便是译作也阻挡不了这本书的魅力。福楼拜的心血如此这般倾注于写作,用他自己的话解释再合适不过:承受人生的唯一方式是沉溺于文学,如同无休无止的纵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