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莫泊桑曾师从福楼拜,终成为一代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写出了《羊脂球》、《项链》等名篇。
本书女主人公爱玛是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度过了青年时代,她学习贵族女子的谈吐仪态,饱读浪漫派作品。后来破产的父亲把她嫁给了平庸、迟钝的乡镇医生包法利,这使迷恋浪漫生活的爱玛不安于室,于是先后成为地主罗多尔夫与书记员莱昂的情妇。为了取悦莱昂,维持奢华的生活,她挥霍了丈夫的财产,还借了高利贷。后来莱昂对她生厌,债主向她逼债,她走投无路,服砒霜自杀。
当然,题目中说到“终极”和“宿命”两个字就够让人讨厌的了,更何况堂而皇之地讨论“文艺女青年”!但读完《包法利夫人》,确实又想出来侃两句了。 前几年流行着一首大龄文艺女青年王小姐的“西红柿炒鸡蛋”之歌,歌词写到,“不会做饭的文艺女青年,就只能去当小三~~~”...
我要去看包法利夫人们 所以这两天在看原著 故事讲的是情事 但每一个措辞福楼拜精挑细选 极力让其与爱情无关 他故意用这样的叙述结构: 男人把女人身上诱人的之处列成清单 得出值得出手的结论 根据自己的档次对于搞定这女人有几成把握 来制定战略 分析出她会吃哪套 迅速把自己如...
莫泊桑曾经谈到,他的老师福楼拜是这样教导他写作:“观察、观察再观察,不但看清楚这个人的外表,还要看到他的内心,还有这些内心活动的根源。通过观察的积累,才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比真人更真实的角色。”莫泊桑于是花了很多时间去观察每一个人、亲人、朋友、自己和陌生人;这...
福楼拜是一个很冷静的作家,读李健吾的译本,很能体会到这一点。往往短句干净利落,一点不拖沓,寥寥几笔就能够把人物和环境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白描的功夫不简单。这种克制的笔法从表面上看,正好和爱玛·包法利的激情形成截然对比。福楼拜曾经说,他自己就是包法利。这句话...
無聊是人生的本質,文藝給人空洞的幻想,幻想實現之後重新變得無聊,繼續寄託於別的空洞幻想。如此循環到死。就這一點來看,福樓拜這部小說真是太殘酷了。
厚地高天,痴男怨女,风月难酬。愿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法国言情小说??
传闻福楼拜在写包法利夫人之死时痛哭,可我却要为包法利先生哭,我要为全天下没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只想安然度日然最终却还是不幸的平庸者们哭,可是哭有什么用,这就是命,好像在我们一出生时就注定了的……另外说爱玛毫无过错的人我也不能理解,她当然是有错的,她的错不在于找情夫,而在于认不清现实,更自私自利地挥霍丈夫的财产、借高利贷。
是非常好的小说,但也是无法说“喜欢”的小说。对我而言太过聪明太冷静了,并且其中的每一个字都知道它是聪明的,仿如一个药剂师精准地调配每一种剂材的分量。而我爱的是某种几乎砍削自己以驱动的核,需要满的、充溢出来的、近乎多余的部分。这本书或许是戳痛脚的——那些怯懦虚荣盲目,不切实际的爱与远方,苛责般地渴求意义——却是不可共感的,无法唤起深处的同情,只能道出一句像是茶余饭后谈资中的“真可怜”。(另外时间在其中流得太轻巧了。)「再说,也并没有什么当真值得去寻觅的;全都是骗人的!每个微笑都藏着个无聊的呵欠,每次欢乐都蕴含着一场悲剧,兴致盎然背后永远是腻烦嫌恶,最甜蜜的吻留在你的嘴唇上,也只是对更酣畅的快感的无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