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漫长岁月之后依然还被观众认可的电影,那更是经典了。
1.巴黎圣母院(1956年版本),豆瓣8.1分
如果善良有代名词,那一定是《巴黎圣母院》。
在看完电影之后,再次回忆起剧情,脑子里涌现出来的,依然是“善良”。
这种善良,却充满悲情色彩。
之所以悲情,是因为某些坏人的贪欲导致了一切不幸的发生。
之所以善良,是因为女主爱斯米兰达遭遇无妄之灾之后,她仍然保持善良。
卡西莫多明明有机会占爱斯米兰达,但他没有落井下石,也仍然选择善良。
他们的善良,是相互的,爱斯米兰达在卡西莫多受刑时,端上了解渴的水,爱斯米兰达在失去庇护时,把她悄悄藏匿在巴黎圣母院。
那些嫉妒、贪欲的执念,会使人失去理智。
这部片子放在今天看,我会加上一句话:我们可以善良,但我们的善良需要有锋芒。
这部片子,改编自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
《巴黎圣母院》代表着善良,《雾都孤儿》则代表着幸运。
一个出生在孤儿院的孤儿奥利弗·崔斯特,忍饥挨饿是常态,被年纪稍长的小孩霸凌也是常态,这样的出生着实悲惨。
悲惨的事情宛如多米诺骨牌一般,一环扣一环,他在当学徒的时候,被虐待;他在逃亡的时候,被囚禁。
而这个孤儿,一定是被上帝特别眷顾的。
在他的成长阶段,哪怕社会环境差、被诓骗、误入狼窝,他也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愿意帮助他的人,一个是狼窝里的南希姐姐,一个是布朗罗先生。
当时的社会问题严重,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底层的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一个出身在孤儿院的小孩能得到善待,属实是幸运加持了。
这部片子改编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飘》。
1937年这部小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足见影响力之大。
《乱世佳人》于1939年上映,距今已有84年。
而84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看这部片子时,还是会因为他们的故事而感动不已。
如果说,有哪部片子可以作为女性成长的开山鼻祖,那一定是《乱世佳人》。
斯嘉丽,一个庄园的庄主女儿,出生高贵,原本可以无忧无虑地长大。
但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她迅速成长为顶梁柱,为自己做谋划,为家人做好安排。
她吃过爱情的苦,但没有沉溺于痛苦之中。
她吃过生活的苦,但没有忘记父亲曾经告诉她的话。
她的爸爸三观很正,教育女儿要重视脚下的土地。
“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像极了现在思想开明的爸爸们,教育女儿要学习真本事,要有傍身的技能。
目睹战争的残酷之后,她的每一个选择都代表着她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与此同时,她在艰苦的生活中,永葆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4.茶花女,豆瓣8.1分
这部片子改编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
我们在形容《甄嬛传》时,会用一句话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翊坤宫出情种,永寿宫出战神”。
女主是巴黎风尘女郎玛格丽特,有她在,可以一人独挑翊坤宫的大梁了,她也是绝对的痴情种。
从没有见识的乡下女孩,成为交际花,成为圈子里知名的“茶花女”,她慢慢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难题,彼时,她患有肺病,且爱上了一个男人。
男人对她也是一片真心,关心着她的身体。
他们曾经双向奔赴过,为了一片赤诚之心。
但世俗上的压力,加上没有门当户对,注定是悲伤的结局。
从爱而不得,到由爱生恨,再到悔不当初,爱情的基调让人摸不着头脑,却又沉迷其中。
5.傲慢与偏见,豆瓣8.7分
这部片子改编自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
直到成年之后,我不得不为这本书的书名疯狂打call,太会取名了吧。
因为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
因为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
这部片子难得的点在于:在阐述爱情线的同时,也把一个女性成长的心路历程刻画得淋漓尽致。
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她特立独行,有想法,认为与其炫耀衣服,不如多读些书;与其为了男人的看法而活,不如多爱自己。
别人都奉承着找到一个好男人才有归属的想法,“女人必须找一个自己尊敬的人做丈夫,这样她才能获得幸福”。
她跟男主达西是思想上势均力敌的伴侣,最终消除偏见,获得幸福。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
1.巴黎圣母院,豆瓣8.1分
2.雾都孤儿,豆瓣8分
3.乱世佳人,豆瓣9.3分
4.茶花女,豆瓣8.1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