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郑克鲁去世,他把半壁法兰西文学“扛”到了中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作者:彭晓玲    责编:李刚

《悲惨世界》《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红与黑》《九三年》《海底两万里》……在他翻译的1700万字法国名著中,几乎每位文学爱好者都读过其中的译著,被誉为以一己之力,把半个法兰西文学“扛”到了中国。

9月20日晚10点,郑克鲁逝世,享年81岁。郑克鲁住在上海师范大学附近一个高层小区,平时非常低调。直到9月21日早上7点,有人把他去世的消息转发到业主群后,绝大多数小区居民才知道原来与翻译巨擘比邻,整整一天,业主群里都充满哀悼之情。

“文革”中背了三遍法语词典

1939年,郑克鲁出生于澳门,曾祖父郑观应是晚清著名的改良派思想家、爱国民族工商业家。他写的《盛世危言》在晚清社会产生极大影响,也为1898年的百日维新奠定重要基础。郑克鲁还有一位叔公是红色摄影家郑景康,他是唯一一位为蒋介石和毛泽东拍摄肖像照片的中国摄影家。

80岁生日时,郑克鲁和学生、上师大副教授郁青谈过曾祖父对他的影响。他说曾祖父非常有思辨天赋,外语很好,旧学功底也很深,勤于动笔,所以才有百科全书式的《盛世危言》,“我的思考与写作才能也许与他有关”。

小学三年级时,郑克鲁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上海。在华师大一附中上中学时,周围同学都爱数理化,就他喜欢文科,尤其喜欢俄国文学,打算将俄语系作为大学报考志愿。结果赶上1957年中苏关系破裂,俄语专业不招生,他只好填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

北大毕业后,郑克鲁到中国社科院读硕士,师从著名作家、翻译家李健吾,随后在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1969年,郑克鲁和社科院其他的研究人员一起被“下放”到河南信阳种田,“那时根本没法搞专业,等于停顿了10年”。

“文革”后期,感到前途渺茫的郑克鲁决定重拾法语,“不能一辈子都这样啊”。他告诉郁青,自己利用各种时间背诵法语词典,晚上还在蚊帐里打着手电筒继续用功,把一本2.6万字的法语词典背了整整三遍。开批判大会时,郑克鲁和别人一样拿出“红宝书”,只不过他拿的是法文版。当时,他还悄悄去所里图书馆看“禁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90多部法文原版中长篇小说,他看了九成。

这些努力都为他以后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译本简洁更重文采

郑克鲁翻译的第一篇中短篇小说是巴尔扎克的《长寿药水》。在这之前,很多人对巴尔扎克的印象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而通过郑克鲁的翻译,展现了巴尔扎克小说中浪漫主义的一面。巴尔扎克的小说也是郑克鲁翻译生涯的开端。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郑克鲁翻译了17部21卷法国文学作品,包括《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基督山伯爵》《茶花女》《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神秘岛》《局外人》《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九三年》《笑面人》《名人传》《小王子》等耳熟能详的法国名著,另外还有《法国文学史》《法国诗歌史》《现代法国小说史》《普鲁斯特研究》等学术著作。

“文革”结束后,郑克鲁、袁可嘉和董衡巽合编的4卷8册《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次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进行大规模翻译,郑克鲁翻译了其中6篇作品,包括萨特的戏剧《死无葬身之地》、小说《一个厂主的早年生活》,加缪的小说《沉默的人》等,这套丛书在80年代影响非常大,十多年里加印5次,累计印刷9万多套。1998年改革开放20周年时,《新周刊》还将其列为“1980年代最有影响的20本(部)书”之一。

郑克鲁曾谈过自己翻译的特点,着力点主要是在语言,“我一直刻意在语言上下功夫,我的译本文字都很简洁流畅,没有废话,不啰嗦。但重简洁的同时我更重文采。”

他举例说,《巴黎圣母院》里雨果写路易十一病得快死了,可能很多人会翻译成“行将就木”,但他觉得这样太一般了,就翻译成“病势尪羸”,读者即便不认识“尪羸”,也能从四个字的组合上明白是形容人病得很重。此外,《悲惨世界》里的主教名字,有些译本是直接音译为卞汝福,但郑克鲁将其翻译为福来,更有一种宗教悲悯感。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著 郑克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9月版

1987年,因为在推动法国文化交流上的杰出贡献,郑克鲁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国国家一级教育勋章“金棕榈勋章”。郑克鲁还翻译了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西蒙娜·波伏瓦的代表作《第二性》,这本书一直都很畅销,并获得了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

和夫人生活“超凡脱俗”

在近60年的翻译生涯中,郑克鲁一共完成1700万字文学翻译,近2000万字著作和编著,比傅雷先生的500多万字翻译还多。算下来平均每天就要完成近2000字的写作或者翻译工作。

“他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翻译没有别的爱好。”散文作家江妙春是与郑克鲁同住一幢楼的邻居,因为喜欢《第二性》而与郑克鲁相识。江妙春去过郑克鲁的家,还有他在上师大的办公室,“简直就是书天书地,客厅都摆满书,成天就在书堆里搞翻译。”他告诉第一财经。

江妙春还注意到,与获得的巨大荣誉相比,郑克鲁的家实在太简朴了,2012年左右搬到小区时,他连前任房东的装修都没动就直接入住。郑克鲁的夫人朱碧恒还告诉江妙春,为了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翻译上,他们一日三餐都在上师大食堂解决,“真的是超凡脱俗,全身心与时间赛跑”。

“他永远都拉着一个小型拉杆箱,永远!”江妙春用有些夸张的口气,比画着拉杆箱的大小,每次在小区看到郑克鲁,他都是拉杆箱不离手,里面装着书和翻译材料。如果和夫人一起,身高一米八的郑克鲁就一手拉着拉杆箱,一手牵着夫人的手。

1987年,郑克鲁调回上海,当时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都向他抛来“绣球”,但为了能让夫人也回上海,他最终选择上海师范大学。此后在上师大,每天早上夫妇俩手牵手出现在校园的场景,就成了一道著名的风景线。

江妙春还保留着一个有郑克鲁签名的帆布纪念袋。那是2018年,上师大和商务印书馆为庆祝《郑克鲁文集》出版设计的纪念品。那天研讨会来了近180人,有郑克鲁的学生、学术界人士,江妙春被邀请参加。

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与会者都说了很多对郑克鲁的感谢或评价。下午三点多,轮到郑克鲁做最后发言时,坐在主席位上的他却声色平静地说,“我今天听了一天的好话,都觉得有些过了,有些话现在说太早,等我死后再说。”

“当时我都震惊了。”江妙春说。他参加过无数场作品研讨会,这一幕却是第一次看到,没想到盛誉之下,郑克鲁本人是如此淡泊,对很多事情看得如此透彻,“那天下午他说的那句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彭晓玲

今天的文艺青年,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设定为较高收入群体,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中国——那么你应当读凯鲁亚克。

愿在深化中法合作交流中更好发挥地方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

作为非常现代化同时又是国际领先的大都市,上海当前既要在城市发展中展现最先进、最时尚的一面,又要保存昔日的文脉和记忆,让这两条线平行地向前发展。

GPT-5或将在夏季发布、通义App全面升级翻译能力……

“水手计划·走向现场”艺术展呈现了19位青年创作者的作品,他们通过文学和艺术回应时代与世界的变迁。

THE END
0.20世纪中国最受欢迎的十本外国文学译作(含原版下载)二、《巴黎茶花女遗事》(流传最广泛的译名《茶花女》)【下载此书】 这本林琴南翻译的小仲马小说,最早出版于1899年,可谓整整影响了半个世纪,我幼时读此小说,对其古文不甚理解,最近重读,才发现林琴南的文采,不愧为古文大家,其文采不在一般才子佳人小说家之下,难怪当年可以雅俗共赏。我至今听西洋歌剧《茶花女》时,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25/17/18339917_640063242.shtml
1.为什么是福建人把Holmes翻译成福尔摩斯?凤凰网资讯但这根本不成为他译著路上的绊脚石,相反,由他翻译的外国著作达二百余种。就拿他翻译的著名法国小说《茶花女》举例,他不懂外语没关系,他朋友懂就行,于是由林纾的朋友口述内容,然后林纾临时发挥写下来。林纾文笔好啊,要不怎么说是文学家。他的其他一些译著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或者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翻译出来。 https://news.ifeng.com/c/7fa1SyByiLT
2.生物学家译的《茶花女》,风行台湾半世纪读过翻译侦探事务所 2023-10-23 17:11:09已编辑北京 至于为何名满天下的Dumas父子不叫“杜马”而叫“仲马”,也跟林纾是福州人有关:这在声韵学上叫作“知端不分”,也就是说现在汉语中的“zh”声母在中古音系是“d”声母(“猪”“箸”都是类似的例子),所以用闽南语念“仲马”就比较像法文了。 ———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28893249/
3.林纾:“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文史不谙烹饪的美食家与不识乐谱的作曲家大有人在,可是不懂外语的翻译家,就叫人百思难得其解了。然而在清末民初,就有这样一位古文很棒却不认得ABCD的教书匠,阴差阳错翻译了一本法国文豪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其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居然广受追捧,红到发紫。康有为曾经“点赞”过近代中国两位最出色的翻译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305/c404063-30958412.html
4.纪念翻译家郑克鲁|“翻译是对时间流逝的抵抗”—新京报新京报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悉,该校教授、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于9月20日晚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郑克鲁是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翻译了包括《茶花女》在内的多部世界名著。 新京报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悉,该校教授、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于9月20日晚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郑克鲁是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翻译https://www.bjnews.com.cn/culture/2020/09/21/771101.html
5.近代文学家林纾生平简介林纾是翻译家中的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林纾一生中翻译过非常多的作品,其中不管是美国的、英国的还是俄国的他都有所涉及,那么林纾都翻译过谁的小说呢?事实上虽然林纾一生中翻译过非常多的作品,但是实际上对他的影响力最大也是对中国的文化界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的名字叫做《茶花女》。 https://www.xuexila.com/lishi/bk/zhishi/54704.html
6.越剧还原《茶花女》翻译史90后主演《枫落寒江》《枫落寒江》为2015年福建芳华越剧团新排剧目,在2015年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上获得剧目二等奖。该剧由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副团长徐建莉导演,以福州籍著名翻译家、福建工程学院创始人林纾和谢蝶仙的爱情悲剧为背景,意在还原林纾翻译法国名著《茶花女》的历史过程。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6/04-28/7852691.shtml
7.茶花女的英文茶花女翻译茶花女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茶花女的英文,茶花女翻译,茶花女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8%8C%B6%E8%8A%B1%E5%A5%B3
8.《茶花女法国文豪小仲马爱情经典翻译家李玉民未删节全译本,收录当当佳倪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茶花女 法国文豪小仲马爱情经典 翻译家李玉民未删节全译本,收录作者小传及珍贵照片新增3000字后记书籍 正版》。最新《茶花女 法国文豪小仲马爱情经典 翻译家李玉民未删节全译本,收录作者小传及珍贵照片新增3000字后记书籍 正版》简介、书评http://product.dangdang.com/11937741102.html
9.茶花女作者翻译[茶花女简介]《茶花女柳依依》阅读答案2021-06-05 茶花女简介|《茶花女柳依依》阅读答案2021-05-18 话题优秀作文600字范文(精选62篇)2025-06-23 入团志愿书2025【汇编二十四篇】2025-06-23 优秀父爱作文【12篇】2025-06-23 高中优秀作文【五篇】2025-06-23 关于优秀初中作文400字【八篇】2025-06-23 高中优秀https://www.stokuaidi.com/k/chahuanvzuozhefanyi/
10.外国文学社版茶花女(著名翻译大家王振孙翻译,32开本,简装本)作者:(法)小仲马 著 王振孙 译 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6-04-00 开本:32开 印刷时间:1990-08-00 页数:256 字数:155 版次:1 ,购买外国文学社版 茶花女(著名翻译大家王振孙翻译,32开本,简装本)等文学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https://book.kongfz.com/6414/1043929086/
11.可能是最好的翻译版本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一家出版社想出版契诃夫的作品,因与翻译契诃夫作品的专家汝龙谈不拢,便绕过汝龙,邀请了一些俄文专家,试译契诃夫的《套中人》。大家全都译这篇小说,为了看谁译得好。结果没有一人能够把契诃夫的味道译出来,最终还得去找汝龙。好像唱《失空斩》,只有马连良才是孔明的味儿。汝龙几乎译了契诃夫的全部https://m.douban.com/note/344881759/
12.译者译书之乱七八糟的整理。。。·格朗台》《高老头》,以及《漂亮朋友》等莫泊桑的小说 李玉民(法语) --- 《茶花女》《阿尔芒斯》,纪德的作品及《人间喜剧》中的一些译作 郑克鲁(法语) --- 《悲惨世界》大仲马的作品,乔治·桑的作品 马振聘(法语,意大利语) --- 《小王子》昆德拉作品,纪德的作品 余中先(法语) --- 昆德拉的作品 钱春绮(https://www.douban.com/note/32574558/
13.与林纾一起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是哪位?()照片是种无声的语言,摄影师拍摄时的精神状态、经济状态、生活状态等因素都会通过所拍摄的照片流露出来。有一些人很喜欢___的东西,但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点滴将会暴露很多问题。不如我们尊重事实,保留真实,自然地___会更好。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4a8ea97b07be4a998e3d6745a287f1e4.html
14.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去世曾翻译《茶花女》等名著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去世 曾翻译《茶花女》等名著新京报 记者 吴荣奎 编辑 杜海涛 2020-09-21 10:06 热点 订阅 相关推荐 国际|哈梅内伊出席一宗教仪式 系本次以伊冲突后首次公开露面 00:27 世面 1.5万阅读 国际丨航拍美国得州洪灾大量车辆浸在水中,已致49死 00:28 世面 5947阅读 春秋航空一航班因漏油http://m.bjnews.com.cn/detail/160065398515978.html
15.著名翻译家林纾与船政教师()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一时著名翻译家林纾与船政教师()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一时。A.王寿昌B.王强C.张为昌D.林之昌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1ffc29b66d6047bda9154cd376fd9947.html
16.郑克鲁:翻译的过程是一种享受郑克鲁:我既从事法国文学研究,也搞翻译,这就决定了我从事翻译的时间不像专搞翻译的人那么多。随着年龄增大,我更觉得要珍惜时间。翻译当代作品的话,我一般以中短篇为主,长篇不译,因为拿不准,不知道是否留得下来。经典作品可以重译,但要以翻译第一流作品为主,比如《悲惨世界》《茶花女》等。有编辑曾约请我翻译《http://www.shcpg.com.cn/sjcb/bkview.aspx?bkid=236012&cid=715850
17.生物学家译的《茶花女》,风行台湾半世纪读过翻译侦探事务所 2023-10-23 17:16:18已编辑北京 我尤其不喜欢他把夏康农“一个娼家姑娘的房子”直接改成“妓院”。茶花女当然是卖身的,但妓院也未免太贬低她的身份了,她至少也算是个体户吧。 ————————\ 哈哈 引自 生物学家译的《茶花女》,风行台湾半世纪 90人阅读 赞 >妖殇|谈恋爱又不是特异功能的所有笔记(194篇) 说明·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28893293/
18.浅析林纾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关于林纾翻译的始因,有两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发妻病逝,伤心始译”说。1897年,与林纾伉俪情深的结发妻子刘琼姿病逝,林纾十分悲哀,终日郁郁寡欢。这时,从法国留学归来的旧友王守昌前来探望他。为解林愁闷,王提出以“其口授,林笔录”的方式与林纾合作翻译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因此书的哀婉情调与林丧偶后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wenxue/640526.html
19.新女性的“对照镜”——从胡缨《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该书选取的主要材料是清末以来的流行通俗读物——小说,并重点聚焦于四部作品:《孽海花》《巴黎茶花女遗事》《东欧女豪杰》《黄绣球》。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四位新女性:傅彩云、“茶花女”、苏菲亚和罗兰夫人。有趣的是,尽管“翻译”是该书另一个重要关键词,但在以上四种小说中,除了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外http://literature.cssn.cn/ztzl/mkszywyllypp/202308/t20230830_5682309.shtml
20.【图】林纾文言文翻译的茶花女魔侠传(堂吉诃德,民国书)等10册【孔夫子拍卖网】拍品图片:林纾文言文翻译的 茶花女 魔侠传(堂吉诃德,民国书)等10册合拍 一版一印和民国旧译等,提供网上拍卖信息、拍卖出价记录、拍卖图片、拍卖交易平台;孔网是国内最权威的艺术品收藏品拍卖网站,为收藏品爱好者提供便捷的网上拍卖交易平台以及拍http://www.kongfz.cn/item_pic_93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