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仲马诞辰周年!“茶花女”的底色财经头条

1936年的好莱坞电影《茶花女》,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分别由影星葛丽泰·嘉宝、罗伯特·泰勒饰演。

今年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小仲马诞辰200周年,小仲马的成名作是长篇小说《茶花女》。

《茶花女》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茶花女”玛格丽特和青年阿尔芒两个人由地位悬殊到平等相爱,其之所以令人感到刻骨铭心,就在于女主人公玛格丽特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纯洁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诚的爱情,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

《茶花女》是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小仲马以当时巴黎一个迷人而柔弱的女子阿尔丰西娜·普莱西为原型,根据她的经历创作出来。小说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原来是贫苦的乡下姑娘,为生活所迫,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过着纸醉金迷的放荡生活,但她的内心却感到十分痛苦。后来,她遇到了一个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青年阿尔芒,两人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玛格丽特决心舍弃繁华喧嚣的巴黎生活,和阿尔芒住到乡下。但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激烈地反对两人的爱情。为了成全阿尔芒和他的家庭,玛格丽特悲伤地给阿尔芒写了一封绝交信,回到巴黎重新开始昔日的荒唐生活。阿尔芒来到巴黎,决心报复她的“背叛”。玛格丽特因此一病不起,人们都抛弃了她,债主们来查抄东西,玛格丽特用她仅剩的一点儿力气,给阿尔芒留下了最后的一封信,在孤寂中去世。当阿尔芒重回到巴黎时,他从玛格丽特留下的日记里知道了真相,悔恨不已。

《茶花女》深刻揭示了女主人公悲剧的社会原因,其正在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偏见。小说既反映了人物之间的爱情纠葛,也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时代特征。

小仲马的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结构严密,情节紧凑,散发着强烈的浪漫气息,原著自身的文学厚度为歌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歌剧版本将原著的情节缩编成三幕的形式,男女主人公阿尔芒和玛格丽特在歌剧中被更名为阿尔弗莱德和薇奥莱塔,而在人物、故事的取舍上,歌剧有意绕开了小说中尖锐的道德观念问题,回避茶花女的不幸和堕落的原因。第三幕中,病势日益沉重的女主人公薇奥莱塔躺在卧室的床上,在这生命奄奄一息的时刻,阿尔弗莱德终于赶到了,他的父亲也赶来向薇奥莱塔忏悔。所有的人都向这个巴黎上流社会曾经最为靓丽的交际花请求原谅。原著中的茶花女在孤寂中死去,到歌剧变成她在回光返照的最后一刹那,高声歌唱“我不痛了,我感受到了喜悦,我会重生!”歌剧《茶花女》的意大利语名“Traviata”意思是“误入歧途的女人”,表现出对“茶花女”爱情悲剧的深切关照,但在人物性格和整个社会的剖析上,原著要更为细致深刻。

绝大多数歌剧版本把整个故事的发生时间设定在18世纪,距离真实故事发生的时间相对久远。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茶花女”的故事,还是非常有必要读一读小仲马的原著。《茶花女》反映了男女主人公所处的那个社会动荡时期的特征,阶层的不平等和社会习俗的偏见,成为两个人结合在一起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这障碍本身构成了这个故事的背景,而人物在这一背景下表现出来的品质,是作品的魅力所在。这个爱情故事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是对那种压抑人性、摧残爱情的虚伪残酷的道德观念的批判和鞭挞,小仲马的社会批判意识为爱情描写增添了浓重的底色。

THE END
0.《茶花女》背后的真实故事《茶花女》是举世闻名的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此书完成于1847年,出版于1848年。 《茶花女》出版那年,小仲马刚好24岁。 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能在极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完成这样一部传世之作,背后一定有他的故事和原因。 小仲马的父亲是被后世称为大仲马的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亚历山大·仲马,一位非常多产的作家https://www.jianshu.com/p/9326b2552956
1.《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纪实小说吗?1852年2月2日,话剧《茶花女》在巴黎首演,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第二年,1853年,歌剧家威尔第将其改编成了歌剧,无论是小说、话剧还是歌剧,《茶花女》在三条路上都获得了不朽的艺术价值,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初次阅读《茶花女》,是在很多年前以前。曾几何时,我逢人就推荐小仲马的《茶花女》,尽管这部小说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0/18/64667482_1139858304.shtml
2.《茶花女》一个出生在法国巴黎的美丽少女被诱成交际花,因酷爱茶话并以此为饰,所以人称茶花女。她由于环境而堕落得了肺病。她曾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最后都失败且离开了人世。 故事简介 男主人公阿尔芒(原型是小仲马)爱上了美丽的妓女玛格丽特(原型是玛丽·迪普莱西,真名阿尔丰西娜·普莱西,23岁病逝),在阿尔芒苦苦https://www.meipian.cn/2473asgs
3.沃吉拉尔屠宰场的牛血以及,死无对证(茶花女)影评伊萨泰尔女士寻找到了真正的茶花女,揭示出小仲马怎样精心将自己不洁净的关系美化成一种“纯真爱情”,怎样巧妙地从虚构一部“玫瑰露小说”,一举跻身法国文坛,名噪巴黎。同时,著名导演波罗尼尼又新拍摄了影片《茶花女》,让人们听见女主人公垂死时同鲜血一起吐出的愤懑:“我多么想早些离开这个强盗与娼妓的世界!”谁是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93444/
4.NO.78《茶花女》法国小仲马当玛丽在巴黎病逝时,她的棺柩上洒满了茶花。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和思念,闭门谢客,将自己囚禁在郊外,写下了这一部爱情永恒的《茶花女》。无疑,玛丽·迪普莱西就是小说女主人公的生活原型。 《茶花女》玛格丽特原本是贫穷的乡下姑娘,一袋摩尔糖果,一束茶花,一副望远镜是她的标配,大家叫她“茶花女”。她为了谋生来到巴黎, https://www.jianshu.com/p/3fb04b6142ae
5.小仲马成名作《茶花女》:为了爱情不顾一切,注定会输之后,小仲马闭门谢客,用一年的时间写出了《茶花女》,以表达对玛丽的思念和愧疚。 而这部以玛丽为原型的《茶花女》一经发表,就轰动整个法国文学界,小仲马从此跻身文坛。 1895年,小仲马去世,按照小仲马的要求,他葬在巴黎蒙马特尔公墓,离茶花女玛丽的香冢仅有百米。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8/19/80189587_1121724262.shtml
6.小仲马《茶花女》的爱情和忏悔透支生命的美丽,终究是红颜薄命。这样一个红尘女子,为了爱情,牺牲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一切。然而命运弄人,这样的不平凡的女子,注定不能拥有平常的爱情。两个月的世外桃源般的相守,换来的是各种不理解和情人的报复。最终遗憾而去。留下阿尔芒知情后无尽的忏悔。 https://www.jianshu.com/p/2d5f5b7ff9af
7.《茶花女》:法国史上第一本以女妓为角的旷世之恋而关于小仲马创作那本《茶花女》的背后起因,一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小仲马受了父亲风流淫乱的影响,自独立后便对感情十分放荡,直到遇见了美若天仙的交际花玛丽(《茶花女》原型),他对她一见钟情。但玛丽的奢侈无度让他背上了巨大的债务,于是父亲出面阻止了他们的交往。接着是他发现自己的女友和其他情人仍有幽会,https://www.jianshu.com/p/c61b5deb4302
8.《巴黎茶花女遗事》与林纾的情爱观文史在父亲的维度中,与其将《巴黎茶花女遗事》指认为一部言情小说,不如将其作为伦理小说对待,或许这才更贴近林纾的意图。既然父亲的出现导致了小说的急转直下,那么如何看待父亲与情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敏感处正在于“父亲”这一形象在中西语境中的不同预设。 在小仲马的《茶花女》中,父亲首先具有人世的意义。不同于中国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10/c404063-32127124.html
9.《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最新的video播放 00:00 09:14 09:14 #花式刷片挑战#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了交际花玛格丽特,与青年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玛格丽特虽是一位为爱奋不顾身的痴女,却也是巴黎风月场所无人不晓的交际花。 ​展开 青扬电影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7485280584/m1be285148033018zs1
10.河南广播网手机版但诚如安德烈 • 塔可夫斯基所言:「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让他与数不尽或远或近的人物错身而过,让他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这就是电影的意义。」今天的电影,就像过去的小说,极大的缓解人们在吸收知识时的不便,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为轻松高效。 http://www.hndt.com/fm/900/201902/21/2383004/index.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