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到《水浒传》,含沙射影之绝唱;作者为何憎恨朱元璋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四大名著的成书年代,除了《西游记》没有争论以外,剩下那三部书,都见仁见智,谁也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说服对方。

其实关于《红楼梦》成书于明代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刘姥姥在游览大观园时,见过一面真人大小的玻璃镜。

众所周知,1655年,也就是清顺治十二年,法国人狄南,发明了用“卷筒法”制造大块的平板玻璃,制造出大型的穿衣镜,那是十几年后的事了。

如果《红楼梦》成书于明代的话,世界现代工业史都要改写了。

另外两大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普遍认为他们成书于元末明初,但也有人认为,这两部书成书于明代初期。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所以先卖个关子,再找一个避重就轻的话题。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和《红楼梦》都被朝廷当过禁书,这就愈发显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两个与世无害的乖宝宝。

但实事求是的说,这两部书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极尽对洪武皇帝朱元璋嘲弄之能事。

按照老朱那脾气,如果知道自己挨了骂,非把作者千刀万剐了不可。可是一直到他死,也没有看破其中的玄机。

朱元璋为何开罪了这两部书的作者呢,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个没有争议。可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真实身份,可就值得商榷了。

施耐庵三个字倒过来念,谐音“俺乃是”,到底是谁,自己猜。

《水浒传》中,这样说话的人,一般都挺有实力,比方说“俺乃是打虎武松是也”,“俺乃是河北玉麒麟”等等,这种自我介绍的方式,充满了自信和对敌手的蔑视。

如果王定六跟人也这么说“俺乃是扬子江活闪婆是也”。在陆地上跑得快的水贼,让人听了,岂不是要笑掉下巴。

也有资料有鼻子有眼的说施耐庵是江苏人,1331年中过进士,拜托,造谣专业一点好不好,1331年开过科举吗。

进士学历都敢造假。

整个元代只开了16次科举,一共不到600名汉人中过进士,其中并无施耐庵的名号,哪怕是江苏姓施的,一个也没有。

后来还有人考证,《水浒传》是罗贯中和施耐庵合著的,据说前者是后者的弟子。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罗贯中出生于1330年,施耐庵可是有些人口中的进士啊,这就好比让一个博士后去教幼儿园。况且罗贯中的籍贯都搞不清楚。

最大的可能,罗贯中和施耐庵就是同一个人。

历史名人是资本,他们的故乡,会以他的传说,开发出一系列的旅游产品。在利益的驱动下,各地争做名人故乡的现象,愈演愈烈。

作为章回小说鼻祖的罗贯中更不例外。关于他的籍贯,一直有三种说法:山西祁县,太原清徐县,还有山东东平县。

罗贯中的父亲是个商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而当时商人的地位还不如娼妓和乞丐。

其实只要有钱,地位什么的真还不怎么重要。

罗贯中的父亲是个有理想的商人,他想让儿子的地位提升一些,于是就让儿子开始读书。

至于考取功名什么的,想都不用想,自从1333年开始,朝廷感觉经过七次科举,录取了500多个进士,人才已经够用了,便停止了科举考试。

到了1342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起义领导者无一例外,都打着赵宋后裔的旗号。

这也让元朝统治者意识到,编撰一部史书,对前朝进行抹黑。

罗贯中的父亲发现商机,把儿子弄到苏杭一带,并拜在慈溪有名的大学问家赵宝峰门下。

赵宝峰原名赵偕,慈溪县城西门外,有座风景秀丽的山峰。赵偕在山上隐居,开设了一个宝峰书院。

能进书院读书的孩子都精挑细选,天赋异禀。

老师都是饱学之士。所以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很快都能出人头地。

赵偕出了名,被人称为宝峰先生。

按照赵偕的学问,有足够的资格去大都为朝廷编撰《宋史》,这可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

可面对找上门来的富贵,赵偕断然拒绝了。

因为赵偕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十二世孙。

元朝和宋朝有着亡国灭种的仇恨,作为有骨气的读书人,赵偕拒绝为元朝效命,也是顺理成章的。

罗贯中进入书院读书时,得到赵偕的特别关照,赵偕的祖父赵与筹,曾数次单独为罗贯中讲学,并拿出钱来,补助这个背井离乡的可怜孩子。

当时的慈溪县尹陈文昭也是赵偕的学生,他主持操练民团,对付民间的反元武装。

朝廷有令,只要杀掉五个匪盗,就官升一级。

受赵偕的影响,陈文昭十年未得升迁,还拿出不少钱来,维持宝峰书院日常花销。

在陈文昭的治理下,慈溪境无盗贼。百姓安居乐业,称陈文昭是包青天再世。

陈文昭和罗贯中交情甚厚,对这个小师弟他青睐有加,年纪轻轻就在衙门里替他谋了一份差事。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罗贯中才意识到,他的老师和他的师兄,都是坚定的反元复宋的支持者。潜移默化之下,这种意识也在罗贯中的心中生根发芽。

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1366年),朱元璋将小明王韩林儿在瓜布沉江,赵偕闻讯后吐血身亡。

罗贯中前来奔丧,期间泪如雨下,数次昏厥。

最后,他协助陈文昭,为赵偕料理了后事。

第二年夏天,陈文昭被朱元璋擒杀,至死面不改色,直斥朱元璋是大宋佞臣。

罗贯中离开宝峰书院时已经26岁了,当时群雄并起,罗贯中应该投奔势力最大的龙凤宋朝才对,可他却偏偏投靠了胸无大志的张士诚。

红巾军的创始人韩山童自称姓赵,是宋徽宗的八世孙。随后他儿子韩林儿,在刘福通的辅佐下称帝,定都汴梁。

龙凤朝的军旗上,都书写“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龙凤朝人才济济,郭子兴、徐寿辉、彭莹玉等等。龙凤朝皇帝韩林儿被称为天下共主,其年龄、爱好、是否婚配、籍贯等等个人信息,拜朱元璋所赐,都成为未解之谜。

历史学家们真应该好好研究一下韩林儿这个人,那个被称“武悼大帝”的冉闵,只做了三年皇帝。而韩林儿,称帝12年,功劳可比冉闵大多了。

其实关于韩林儿,最大的谎言就是他的名字,他是龙凤朝的皇帝,一定姓赵,否则就没有宾服四方的号召力。

关于这一点,就算是朱元璋,也是没有异议的。否则他就不用大费周折的搞死韩林儿。

冒充皇族这个罪名,就足以把韩林儿万剐凌迟。

况且宝峰书院的赵偕还在那摆着呢,龙凤朝皇帝的真实身份,是得到了赵偕认可的。

当时红巾军如日中天,可有几个另类,并不听从龙凤朝的调遣。张士诚就是其中之一。

在赵偕眼里,张士诚属于可以争取的那一类,便派自己的得意弟子罗贯中,去到张士诚身边,找机会说服张士诚归顺龙凤朝。

否则按照龙凤朝的军事实力,绝不会容忍张士诚偏安一隅的。

1357年,红巾军北伐,东路军势如破竹,在南皮击破元军30万,杀掉蒙元宣慰使董抟霄,兵锋直指大都。

中路军攻占元上都、鲁王城、辽阳等军事要地,杀懿州路总管吕震,先后击败元军100多万,中路军还两次攻入高丽,彻底切断了元顺帝向北逃窜的路线。

西路军出潼关,与川陕等地的元军决战。

刘福通用兵如神,但是在用人这方面有所欠缺,红巾军主力北伐,保卫汴梁的任务,交给了龙凤朝江南行省左丞相朱元璋。

北伐军连战连捷,不甘寂寞的朱元璋,竟然对保持中立的张士诚擅动刀兵。致使汴梁兵力空虚。元军趁虚而入,刘福通和皇帝败走安丰。

朱元璋非但没有出兵营救,反而派使臣带厚礼乞求与元军结盟。

这是一招臭棋,元军根本不打算帮助朱元璋,是把他当成炮灰,与其他起义军杀的两败俱伤。

打仗需要师出有名,几年后,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龙凤朝皇帝是天下共主,谁控制了皇帝,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龙凤朝显然是外战内行,内战外行,即使身在安丰,对元军还是具有绝对的优势,可是对自己人,表现的就差强人意。

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都对龙凤朝虎视眈眈,朱元璋“缓称王”的假象,瞒过了所有人的眼睛。龙凤朝皇帝顺利的落入朱元璋手中。

从此老朱发号施令:皇帝圣旨。后来朱元璋当上了吴王,发号施令时就变成了皇上圣旨,吴王令旨。

随着陈友谅战死,张士诚兵败,朱元璋手握重兵,龙凤朝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果断的朱元璋,立即将韩林儿置于死地。

韩林儿没了,宋朝复国的梦想化为泡影。赵偕伤心而亡。第二年,对罗贯中有知遇之恩的陈文昭被杀,一个多月后,张士诚被俘后自尽身亡。因此罗贯中对朱元璋恨之入骨。

虽然罗贯中跟朱元璋没什么交往,但是对朱元璋的发迹史,还是了如指掌的。

罗贯中有个至交好友谢再兴,以前是朱元璋的大将,做过副元帅。

谢再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但是朱元璋似乎吃定了谢再兴。

谢再兴和胡大海征战浙东,朱元璋却自作主张,把谢再兴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朱文正和徐达。

谢再兴很生气,抱怨说:女儿出嫁却不通知我,这跟强盗有什么区别(女嫁不教我知,有同给配)。

朱元璋闻讯后,开始变本加厉的欺负谢再兴。杀了谢再兴的亲信,却把人头挂在他家客厅里。隔三差五就派人把谢再兴臭骂一顿。最后又夺了谢再兴的兵权。

李善长开始搜罗证据,准备对谢再兴痛下杀手。谢再兴不肯束手待戮,找机会投靠了张士诚。

朱元璋震怒,发誓要将谢再兴碎尸万段。并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

1366年,谢再兴的两个兄弟,以及他五岁的幼子守卫余杭,朱元璋手下大将李文忠攻城,数日不下,便开始劝降。

李文忠以名誉担保,只要谢家人投降,保证他们的安全。

李文忠高估了自己,朱元璋不顾他苦苦哀求,将谢家人在街头乱刃分尸。谢再兴五岁的孩子惨叫的撕心裂肺,路人无不为之落泪。

谢再兴悲愤欲绝,把罗贯中当成倾诉对象,讲了不少关于朱元璋的陈年旧事。

在《水浒传》中,有两个身份尴尬的人物,两头蛇解珍和双尾蝎解宝,影射的就是谢再兴的两个女儿,说她们是首鼠两端的蛇蝎美人。

其实这两个女孩命运也挺可怜。朱元璋称帝后,就把谢再兴的大女儿和丈夫朱文正给乱棍打死了。

几年后,谢再兴的小女儿,也被乱棍打死,朱元璋还请徐达去看妻子血肉模糊的尸体。

罗贯中精通历史,开始撰写《三国演义》,他借古讽今,书中夹带了不少私货。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分别对应龙凤朝、朱元璋和张士诚。

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后裔,是他的第18代玄孙,汉献帝是景帝的13代玄孙。辈分应该比刘备大得多。却尊称他皇叔。为什么刘备这种明显的西贝货都能被认可,而韩山童有明显的证据,他是宋徽宗的后裔,却得不到朱元璋等人的认可,只能说朱元璋怀有不臣之心。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火烧赤壁,但这无疑是虚构的,因为在东汉末年,还无法制造出太大的战船,更不要说把他们用铁链连在一起了。而这一切,是发生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时的鄱阳湖之战中。

书中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诸葛亮对应刘福通,出师未捷,鞠躬尽瘁。

关羽对应的是龙凤朝大将关铎,就是红巾军北伐时,中路军的主帅。关铎的功劳比关羽大多了。他最后的职务是辽阳行省丞相。管理的范围包括库页岛以西,外兴安岭以南,蒙古大草原以东,以及山海关以北的广大区域。关铎也是数千年来唯一获此殊荣的汉人。

而作者本人对应的,是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赵子龙。《三国演义》中,被黑的最厉害的并不是曹操。而是一众姓朱的人。

其实在东汉末年,姓朱的文臣武将不在少数,朱儁、朱桓、朱治等等,最厉害的朱然,活了68岁,还被封为公爵,打败过关羽、刘备,张郃、曹真等名将,史书评价朱然“名震敌国”。

就这么一个英雄人物,只因为姓朱,在《三国演义》中,一露面就被赵云给杀了。

其实历史上,赵云死后20年,朱然还活的好好的。

《三国演义》太精彩了,读者被故事深深吸引,辜负了作者指桑骂槐的一片苦心。

《三国演义》创作完成后,罗贯中又写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看题目就知道这是向他老师赵偕祖先致敬的一部作品。

随后罗贯中又写了《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两本书,其实这两本书是可以连到一起读的,前一本书一共123回,从隋炀帝游幸江都,到郑畋大战收朱温,描写了从瓦岗英雄起兵反隋,到唐朝灭亡之间的故事。

这本书是评书《隋唐演义》《薛家将》的基础蓝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的第123回《郑畋大战收朱温》只有标题,没有内容。显然作者是有所顾忌,毕竟当时的皇帝姓朱。

最大的可能,是作者发现,这个害的大唐丢了江山的朱温,与朱元璋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这位朱温先生,最早跟的是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来着。后来感觉前途渺茫,就做了叛徒,投靠了朝廷。

朝廷对降将,一般是不予重用的,但朱温出身草莽,把江湖上盛行的那一套用到朝廷上。

当时有个权倾朝野的大臣王重荣,朱温谎称他的母亲王氏跟王重荣是同乡,按辈分应该称呼王重荣一声舅父。

有了舅父大人的提携,朱温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唐僖宗李儇。还非常体贴的为朱温赐名朱全忠。

我一直认为这是历史上最具讽刺意味的名字。在朱全忠身上,实在找不着一丁点儿跟忠字沾边的事。

唐僖宗死后,唐昭宗李晔继位,他做了16年皇帝,一直生活在朱全忠的阴影下,后来还是老朱失去耐心,派人弄死了李晔,然后又送李晔的九个儿子,一起领了盒饭,用麻绳勒死的。

朱全忠弄来个12岁的小皇帝李柷,也就是唐哀帝。李柷战战兢兢的做了三年皇帝。终于在朱全忠的威逼让出皇位。绵延289年的唐朝,终于画上了休止符。取而代之的是朱全忠建立的梁朝。史称后梁。

朱全忠也感觉自己的名字,有点被人指着鼻子骂的意思。就改名朱晃,其实使用谎字更贴切些。

朱晃是被儿子朱友珪杀掉的,老朱为老不尊,最大的爱好,是让几个儿媳妇侍寝。

朱友珪做了一年多皇帝,又被弟弟朱友贞给杀了。罪名是弑父。

十年后朱友贞兵败,被皇甫麟给杀了。朱友贞下的最后一道旨意:吾无力自裁,卿可助之。

皇甫麟是奉命行事,杀了皇帝后,他也自尽了。

罗贯中所著的《残唐五代史演义》,就是这段历史。因为朱家父子不忠不孝,实在让人同情,在加上罗贯中刻意丑化,所以《残唐五代史演义》流传不广。

罗贯中本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大作《三遂平妖传》横空出世。

话说宋代有个叫赵壹的猎户,因为村民饱受狐仙的折磨,便挺身而出,射伤了狐仙的一条腿。

狐仙的姑姑带着她到处去求医,在剑门山关帝庙内,一个叫贾清风的道士,迷恋狐仙的美色,遂勾搭成奸。

人妖殊途,没过多久,狐仙生下一个蛋,直接给丢入河水中。

不久后,泗州迎晖寺方丈慈云法师,在水中拣到这个蛋。

慈云法师不识此物,只好把蛋埋在土中。想不到第二天竟孵化出一个小孩来。法师给这个来历不明的小孩取名“蛋子和尚”。

“蛋子和尚”不安分,总是妄想一步登天,找法力高强白云法师学艺。

没想到第1次去拜师,迟到了。第2次拜师,因为没有慧根被拒绝。第三次“蛋子和尚”潜入白云洞,从洞壁上拓下36页天书。

这天书据说是九天玄女所著,后来《水浒传》中,九天玄女也给了的宋江这么一份。

“蛋子和尚”有了天书,却发现只有24页纸上有字迹。而且他一个字也看不懂,好在狐仙的姑姑给他托梦说:“欲辨天书,须寻圣姑”。

“蛋子和尚”开始寻找圣姑,结果在华阴遇到了圣姑,也就是他的生母狐仙。狐仙设计整死了贾清风,与“蛋子和尚”生活在一起,到处为非作歹。

后来他们得罪了包青天,被生擒浑捉后凌迟处死。

朱元璋祖籍泗水,明祖陵就建在那里。

朱元璋做过和尚,但那是他最不愿意提及的一段历史。

另外朱元璋发迹前如何结识的马秀英,也就是马大脚,也是个未解之谜。

马秀英是郭子兴的养女,对马大脚有养育之恩,朱元璋发迹以后,强娶了郭子兴的小女儿郭惠妃,据说朱元璋对马秀英言听计从,可她没有出面阻止这件婚事,可见马大脚也不是良善之辈,根本不念郭子兴对她的养育之恩。

或许这根本就是个谎言,郭子兴有两个儿子,面对如花似玉的马秀英,焉能不近水楼台先得月。

反正无论怎么说,《三遂平妖传》对朱元璋的污蔑太露骨,后人对其多次修改,而后来明朝末年的冯梦龙,更是对其进行了伤筋动骨的更改,先是把原来二十回目,注水成四十回目,书中人物、地名,也做了大量修改。

冯梦龙是《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的作者,中短篇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但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稍差一些。

《三遂平妖传》被冯梦龙修改后,内容拖沓,毫无出奇之处。

《三遂平妖传》成书以后,罗贯中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天花板,一代奇书《水浒全传》终于问世了。

《水浒传》第一章前有一章引首,作者开篇写道: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拨乱五十秋。

根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宋江等三十六个人确实存在的,只不过其中林冲和赤发鬼刘唐两个人物是虚构的,他们俩取代了天王晁盖和病尉迟孙立的位置。

刘唐暗指红巾军,林冲指的是韩林儿,林冲火并了王伦,却没有成为梁山之主,最后便宜了宋江。

现实中韩林儿干倒了元顺帝,最后却死在朱元璋手中。

水泊梁山最早几位首领的名字很有讲究,杜千、宋万、朱富、朱贵,合起来就是渡千送万朱富贵。暗指朱元璋摘了龙凤朝的桃子。

七十二地煞,头一个出场的是神机军师朱武,和朱元璋是同乡。

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水浒传》开篇时,放走妖魔的是洪太尉,洪武没了洪字,这七十二地煞的头把交椅,就只能叫朱武了。

朱武有两个小弟,一个是陈达,滁州人,和大元帅徐达是同乡。

另一个小弟是杨春,碰巧和大将军常遇春又是老乡。

接下来出场地煞的是打虎将李忠,他和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是同乡,李文忠带兵擅长突击,是个没文化大老粗,只能给摘掉“文”字,变成李忠了。

和李忠一起混的是周通,找这个人的原型费了好大周折,最后才确定,它影射的就是朱元璋手下的水军将领俞通海。

这家伙名气不大,但朱元璋的水军都是俞通海一手组建的。没有船,朱元璋想歼灭陈友谅和张士诚势比登天。

周通在桃花山上称王,强抢民女被鲁智深暴打一顿,俞通海则在桃花坞中箭身亡。

周通之后出场的地煞,就是梁山上那几块货了,他们除了暗讽泼天富贵都给了朱元璋以外,没有代指朱元璋手下的任何人。

劫生辰纲出来地煞名曰白胜。

朱元璋手下大将冯胜,足智多谋,战功赫赫,最后却被朱元璋无罪赐死。无数胜仗都是白打了。

随着后来地煞出场越来越多,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也不计其数,实在是难以一一对号入座。暂时能确定的,就是矮脚虎王英,他长相丑陋,残忍,好色,是个十足十的败类,他对应的是沐英。

因为朱元璋做过和尚,《水浒传》中,大多数和尚都十分不堪,是些见利忘义,欺软怕硬,势利小人。

后来更是借着潘巧云与和尚表哥裴如海的口,痛快的骂出“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是鬼乐官,四个字色中饿鬼”。

又说出家人是“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

鲁智深似乎是个好人,可作者偏偏给他取绰号“花和尚”。

有人说《水浒全传》中,征四寇有涉足之嫌,可此时的罗贯中,已然是大家风范,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征四寇肯定有他要隐晦表现的一面,只不过读者不能领会作者的一片苦心罢了。

征四寇中最露骨的就是淮西王庆。

朱元璋发迹于淮西,有人讽刺大脚马皇后,就画了一个抱西瓜的大脚婆娘,寓意是淮西女人好大脚。

朱元璋很生气,为此还杀了不少人。

王庆在淮西称帝,皇后段三娘是个雄壮的大脚女人,家里是开黑赌场的。段三娘打架输给了王庆,就嫁给他做老婆,后来王庆就依靠老婆家的势力,造反称帝。

王庆的左膀右臂,一个是丞相李助,另一个是刘智伯。

王庆兵败后,段三娘被凌迟处死,小说中更是直呼其“淮西伪后”。

罗贯中对朱元璋恨之入骨,凡是以老朱为原型的,最后都是被凌迟处死的。

凡事都有例外,《水浒传》中,神机军师朱武活到了最后,最后跟罗真人修仙去了。罗贯中这是给自己留了个后手,一旦被人看破告发,还有活命的机会。

THE END
0.《水浒传》作者是谁?《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的故事,脍炙人口,流传极广,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要问《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很多人都会说:这问题问的,《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上学时课本不就是这么写的吗? 本期伦文叙就为大家解密《水浒传》作者,绝对让你意想不到。 《水浒传》https://www.jianshu.com/p/fa67626fadd4
1.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创作背景是什么?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创作背景是什么?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他本名叫耳,也叫子安,是元末明初公认的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四大名著的另一部《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门人。 施耐庵13岁入私塾,19岁考中了秀才,29岁中了举人,36岁考中进士。在36岁到40岁之间,他当官钱塘住了http://gundong.zhongtouwang.com.cn/gundong/20230316/133937.html
2.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宋江起义是真的吗?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1、《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2、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http://photo.we54.com/photo/2023/0629/197860.html
3.《水浒传》真正的作者是谁?专家给出的答案很意外曹雪芹著《红楼梦》,吴承恩著《西游记》,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水浒传》是谁著的?有人说是罗贯中和施耐庵二人共同编写而成的。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语文老师说你们碰到‘《水浒传》作者是谁’的问题时就填施耐庵。 小时候的我信了,但长大后我确开始怀疑我这语文老师是不是在骗俺,明明不是施耐庵! https://www.163.com/dy/article/CN32D08M05219K52.html
4.《封神演义》的作者到底是谁?新闻频道学者李亦辉发表在《苏州大学学报》上的文章认为,像《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世代积累型的长篇小说一样,《封神演义》也曾经历过词话本阶段。学者徐朔方认为《封神演义》是“民间艺人世代积累的集体创作”,因此“没有单一的作者”。尽管有时代积累集体创作的基础,但一部各方面都臻于成熟的作品的出现,必然是某个文化https://news.cctv.com/2019/07/31/ARTIxu1bWVRSTDiQEbLsFqU8190731.shtml
5.四大名著及作者的名字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哪四位四大名著都谁那么古代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四大名著作者及朝代顺序,一起来看看吧! 四大名著的作者 01 施耐庵 《水浒传》的作者元末明初 综合指数:85.8 02 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作者元末明初 综合指数:84.0 03 吴承恩 《西游记》的作者明期 综合指数:82.8 04 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 https://www.maigoo.com/news/689167.html
6.《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他又为何遭受如此恶毒的诅咒?00:00/00:00 《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他又为何遭受如此恶毒的诅咒? 诗哲朱子叶 +订阅 2020.09.04 10:04 +1 首赞 这期视频主要讲《水浒传》的作者争议以及他所遭受的诅咒https://www.sohu.com/a/416380679_100288839
7.揭秘《水浒传》的作者之谜?不是施耐庵,也不是罗贯中?《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但是,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是历史上的悬案。自民国以来,关于《水浒传》的真正作者以及他的出身一直备受争议,只有两位当事人,即施耐庵与罗贯中。关于作者身份的争论主要分为三种观点:一种认为罗贯中是唯一作者;另一种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创作;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9FUB8G0553BXCE.html
8.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及什么朝代一、四大名著的作者及朝代 四大名著的作者为: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朝代为:水浒传朝代是明初时期、三国演义朝代是元末明初、西游记朝代是明朝、红楼梦朝代是清朝。 二、四大名著的四大作者简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330/14/259476_1024033747.shtml
9.《满江红》作者可能不是岳飞,并不必惊讶!所以,罗贯中至少是不能称为《三国演义》的原创作者。在明清时期,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是谁,即有王实甫、罗贯中两种说法,可见当时就已经有人不认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者身份。 至于《水浒传》,有学者认为也是由罗贯中整理和艺术加工形成,另有学者认为《水浒传》最终定稿的时间是在嘉靖年间,出自无名氏之手https://www.jnnews.tv/guanzhu/p/2023-02/09/952659.html
10.水浒传内容简介作者是谁水浒传内容简介 作者是谁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它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出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http://www.chusan.com/zhongkao/242825.html
11.古代小说作者探考乱象例说文史在古代小说七部名著中,《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的作者蒲松龄和吴敬梓基本没有怀疑和争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没有异议,但其生平经历所知甚少,还有一些争议,如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还是山东东平人等;《水浒传》作者也不外施(耐庵)罗(贯中)二公,但有关他们的个人资料也所知无几;《金瓶梅》《红楼梦》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07/c442005-40090026.html
12.《水浒地图》一举解决了《水浒》两大难题——《水浒地图》序《水浒》是怎样成书的?《水浒》的作者是谁?一直是《水浒》研究界争议不休的两大难题,谁也说服不了谁。今有历史地理学家许盘清先生用电脑绘制《水浒地图》,发现整部《水浒》中,平方腊这十一回的地理知识最好,错误率仅有23%;其次是征辽,错误率为30%;再其次是《水浒》中的前七十回,错误率为60%;最次是征王https://www.sju.edu.cn/lsywhdtyjy/d2/cb/c5060a53963/page.htm
13.水浒传第七回内容概括第七回讲的什么故事《水浒传》作者是谁 施耐庵,原名施耳,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荟萃了民间流传的梁山起义军的故事,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认识和爱憎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起义军农民的赞颂,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http://www.chusan.com/zhongkao/342975.html
14.水浒活下来的27人都有谁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水浒指的是《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http://www.chusan.com/zhongkao/306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