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安澜”(ID:huaianhuainet)关注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其中《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应该无多大争议,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基本为史学界共认: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殊不知《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作者施耐庵与罗贯中都长期客居淮安,并在淮安完成他们的巨著的,这似乎不为众人所知,但经考证,此乃是不争的事实。
施耐庵画像
首先,要了解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关系。施耐庵(1296-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祖籍吴兴。
罗贯中(1330-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与施耐庵为师徒关系。施比罗大34岁,二人当然都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应该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施耐庵到底是哪里人?民国十年(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中国人名大辞典653页“施耐庵”条云:施耐庵,元淮安人,名子安,耐庵其字。尽管是白纸黑字,笔者也不敢苟同,但肯定有其出处,这个出处就是施耐庵死后,由他的后人请淮安人王道生所作的墓志铭,此文后录入施氏族谱,现摘录如下:“公讳子安,字耐庵。元末赐进士出身,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追溯旧闻,郁郁不得志,赍恨以终。公之事略,余虽不得详,可以缕述。公之面目,余虽不得见,仅想望其颜色。盖公死之年七十有五,而余尚垂髫。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同寓逆旅,夜间炧烛畅谈,先生轶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即《水浒》) 。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所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呜呼,英雄生乱世,或可为用武之秋。志士生乱世,则虽有清河之识,亦不得不赍志以终,此其所以千古幽人逸士聚一室而痛哭流涕者也。先生家淮安,与余墙一间,惜余生太晚,未亲教益,每引为恨事。去岁,其后人述元先生,移柩南去,与余流连四月,问其家世,讳不肯道。问其志,则又唏嘘叹惋,问其祖,与罗贯中所述略同。呜呼! 国家多事,志士不能展所负,以鹰犬奴隶待之,将遁世名高,何况元乱大作,小人当道之时。先生之身世,可谓不幸矣。而先生虽遭困顿,而不屑卑躬屈节,启口以求一荐达,闭户著书,以延岁月。先生之立志,可谓纯洁矣…”
墓志中说,先生家淮安并与淮安人王道生为邻居。由此可见,《名人大辞典》中说施乃淮安人,便不足为奇了。
从其墓志铭中还可知,施耐庵在元末曾中过进士,在钱塘为官二年。说先生“不肯卑躬屈节”。这在胡瑞亭当年发表的《施耐庵世籍考》中云:“据施氏后人云,家本籍淮安,自耐庵公因避张士诚,曾隐去至东京,寻归…”
从王道生所撰的施耐庵墓志铭中可以了解到。施耐庵的确长居淮安,并在淮安创作了多部著作,而他每写一章节,都交与门人商校。罗贯中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得力的助手。志中所说“张士诚闻其名,聘之,不出;亲造其门敦请,仍不从。”说的是元末起义军首领张士诚曾亲自登门敦请其出山,被施耐庵婉言拒绝,闭门著述。
施耐庵创作的《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当写到七十五回时,竟被朱元璋下狱,后经刘基(伯温)周旋,释放回淮。故金圣叹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主创,后三十回为罗贯中续写。
施耐庵淮安故居在何处?据《耐庵小史》以及《庵公原籍和迁籍志》中说,清道光末,施氏第十五代孙施永茂为修建施氏祠堂,派其子施占鳌写始祖的事迹,施占鳌“借俊骑,至淮安府西门内”,找到后居住在施耐庵故居内的袁林甫,袁林甫让儿子袁吉人带施占鳌进去看了,此时已是清中叶,时间已过去五百年了,占鳌见到故居“书斋平屋三间,中有积土,有木桌凳,窗楞下隔罗贯中的房间”。这里就是当年施耐庵与罗贯中写作《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地方。占鳌回去后,写了篇《迁籍志》。根据此文可知施耐庵与罗贯中的著书处在“淮安西门城内土地祠后”即今大香渠巷内,粮食局大楼院内。
施耐庵死后,就葬在淮安。几十年后,其孙施述元迁柩南去,袁林甫已不知施氏迁往何处,占鳌告知他,迁地为兴化白驹(今大丰白驹),但施家后人一直未忘记淮安,还认得其祖当年在淮安居住的方位,一下子就找到了袁林甫。
施耐庵何时迁居淮安?施耐庵祖籍是吴兴,其父施元德早已迁居淮安,后施耐庵及家人、门徒都迁居淮安。施氏白驹宗祠大门上的楹联为:
吴兴绵世泽,
楚水封明禋。
说的是祖籍是吴兴,楚水指楚州(今淮安)之水是他们的发祥地。另施耐庵当年在淮安有一首诗,诗题《赠顾逖》,诗云:
年荒乱世走天涯,寻得山阳好安家;
愿辟草莱多种秫,莫教李子结如瓜。
山阳即淮安,所谓“李子结如瓜”,因有民谚曰:“李生黄瓜,民皆无家。”意谓李子结如瓜大,则老百姓要逃荒无家了。
由此可见,施耐庵定居淮安,死后葬在淮安,并在淮安与门人罗贯中共同写作了《江湖豪客传》(《水浒传》)、《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等著作,毋庸置疑。
从王道生撰写的施耐庵墓志铭中还有一条信息,即王道生与罗贯中相识于闽(福建),在旅途中与罗贯中相遇,并谈起他的邻居施耐庵往事,“不禁相与慨然”,可见罗贯中在施耐庵去世后即离开淮安去往福建了。后来,王道生又见到耐庵后人施述元,即将施耐庵墓地迁到兴化白驹施家桥的耐庵孙子,王道生问述元家世,述元谈到其祖耐庵往事,与罗贯中“所述略同”。王道生的墓志铭后刻在石头上,埋在施耐庵墓中。清咸丰续修《施氏家谱》时,将它编入家谱中。笔者曾参观现在大丰白驹镇的“施耐庵纪念馆”,馆内复制了这块墓志碑,王道生所撰《耐庵墓志》全文公示与众,这应是我们了解施耐庵身世的重要佐证。
在淮安大香渠巷内的施耐庵著书处,虽曾有市民居住,但保护尚好,青砖黛瓦,砖刻木扇,古色古香,仍保留有明清建筑风格,现为淮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综上所述,除《西游记》为淮安人吴承恩所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也出自淮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有三部出自淮安,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作者
简介
金志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淮安市淮安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淮安市淮安区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