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举一 甘弃前程,援手弱女
鲁智深出场时是西北军中的一名提辖。提辖虽不是什么显官要职,但从书中描写来看,一身好本领的鲁智深深受主政西北的老种、小种两位经略相公的赏识和器重,老种甚至专门将鲁智深派来辅佐小种,足可见鲁智深在大小种以及西北军中的地位,鲁智深的升迁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可是当鲁智深遇到恶霸镇关西时,并没有选择事不关己,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仗义施援,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歌女金翠莲,葬送了似锦的前程。金翠莲逢凶化吉成了赵员外的外宅,而鲁智深自己却沦为了四处逃亡的杀人犯。然而,终水浒全书也未见鲁智深对此有过丝毫的后悔和埋怨,相反鲁智深因此而过得更加洒脱和快活,因为他虽然放下了外在的荣华,却拾得到了内心的平静,他在锄暴安良中找寻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正如他临死前所言的那样:“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是被功名富贵迷了心窍的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的。
义举二 尊师重道,奉师若父
鲁智深初上五台山时一身戾气,视清规戒律与满寺僧人为无物,搅闹得佛门净地鸡飞狗跳,一片狼藉,然而对于自己的恩师智真长者却是分外地毕恭毕敬,深怕有半点忤逆。每每鲁智深闹到天翻地覆之际,甚至是酒醉神智不清之时,只要智真长老出现,鲁智深都会乖乖地安静下来,深怕对师父有任何不敬,足可见鲁智深发自内心地对师父的尊重和敬爱。鲁智深的这些胡闹之举,并非针对任何人,也非故意不守师父之训,只是本性使然,正如智真长老所言:“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证果非凡”。
鲁智深再见师父时,将自己积攒多年的金银彩缎全部献上,书中借鲁智深之口特地说明了这些金银彩缎的来历:“弟子累经功赏,积聚之物,弟子无用,特地将来献纳本师,以充公用”。要知道鲁智深一生两袖清风,非义不取,又常常仗义疏财,济危扶困,留在身边的金银十分有限。鲁智深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金银彩缎积攒在身边,只待有朝一日献于师父,其中浓浓的敬师之情无须多言,便感人泪下。鲁智深对师父没有豪言壮语的表达,没有感人肺腑的陈述,只在心底里默默牵挂,只在行动上切切实行,宁可自己过清贫的生活,也要将有限的金银积攒下来孝敬师父。如此的高尚情操,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