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目的就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拥有智能,甚至可能会超过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实现更精准、高效、便捷的服务。
材料二: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就是智能系统的一个大本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的创新,提升“城市大脑”的预测、预警和战略管理支撑能力,更加突出智能化、智慧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每天,大街小巷、社区发生的细枝末节,都被记录在“城市大脑”的记忆中: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拥堵,可以及时发现并报警;有人走丢了,马上使用行人识别技术,快速定位出他(她)的行动轨迹……
在智慧校园里,到食堂用餐,只需“刷脸吃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学生作业;家长可以实时预约访问学校……在智慧教室里,灯光可以根据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亮度;空调根据气温的高低,自动调节室温;课桌椅根据学生的身高自动调节高低。音乐课上,虚拟数字人“元老师”跨越时空限制,带领多所学校学生同唱一首歌;科学课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能模拟穿上太空服行走在宇宙,感受浩瀚星河的魅力……未来智慧教室具有智慧性、智能性、节能性、环保性、沉浸性等特点,促进个性化、开放式学习的开展。
自动驾驶、智能穿戴、数智人等众多前沿科技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尤其是脑机接口将会引发一场科技风暴。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它只是人类的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类。
六(3)班的同学们即将要参加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请你跟随他们完成以下活动。
材料一:①公元1101年八月,得赦北还的苏轼因旅途劳顿病重而逝,一代文豪就此陨落。②按照苏轼生前遗愿,其子苏过扶着父亲灵枢来到河南郏县安葬,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接纳了命运多舛的游子。
材料二:
材料三:本次监测的体质健康项目有坐位体前屈、肺活量、跳绳、仰卧起坐、50米*8往返跑等。
材料一
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听课效率,还容易滋生事端,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2010年法国教育法规定,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禁止学生上课时间使用手机。2021年初,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材料二
某社会调查小组在光明小学做了个调查统计,具体数据见下图:
材料三
光明小学张校长认为,学生手机的管理,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序稳妥积极推进,防止“一刀切”。校园里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会让极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无法接受,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要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为了研究小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赵明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他们对城乡213名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三则材料是调查结果。请你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经过本次调查统计,阅读人数居前五名的名著是《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和《格林童话》。
材料二:除上述五部名著外,还有很多作品深受同学们喜爱。阅读人数位于前列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阅读了《呐喊》和《聊斋志异》。在外国作品中《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仙境》和《童年》是最受欢迎的三部。同学们说,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文化品位。成长,离不开文学名著的滋养。
材料三:影响阅读名著的原因
【材料—】
【材料二】
“坐地铁、健身、干家务,甚至去菜市场买菜……每天做这些事情时我都会听书,加起来一天差不多有三四个小时。知识量增加了,生活更加充实了,人也越来越快乐了。”北京某银行经理方女士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因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她很少有大段时间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但听书却让她没有远离阅读。
从背着纸质书行走,到“一屏览天下”,数字阅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让阅读变得更便捷、高效、有趣。无论是通勤时打开手机阅读,还是做家务时有声阅读的陪伴,数字阅读伊然成为数字时代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图文并茂……数字阅读满足了当下公众阅读的基本需求。
【材料三】
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摘编自《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始终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
材料二
①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例如,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截至2018年已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发达地区、科研院校、民营企业,通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推动了贫困治理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贫困治理的实际成效。
②事实说明,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多种机制、集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已成为中国治理贫困的宝贵经验。
河北省某农村小学,对学生体质的健康状况和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将结果绘制成了如下的统计图表。请根据图表完成练习。
健康状况统计表
【材料一】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食用大量垃圾食品的儿童容易患上肥胖症,甚至很多儿童很早就开始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他们的智商水平也普遍下降。
(摘自《百科知识》2013.3)
【材料二】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
对50名小学生的调查问卷如下:
购买食品时的首选考虑
常喝饮料类型
20%
8%
72%
25%
30%
40%
5%
实验小学四(6)班杨扬同学的“家庭信息调查表”
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一: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下图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表。
38.60%
43.20%
56.50%
58.70%
53.30%
56.50%
16.10%
12.60%
13.00%
10.30%
11.60%
10.50%
材料二:“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记忆
〖材料一〗
人的大脑中存在复杂的神经网络,其基本功能单位是神经元,而记忆的过程就是由这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的活动产生。神经元活动时产生特定的膜电位变化,可以传递刺激信号,而通过这样的活动和传递,信息便在大脑中储存。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念书、听讲、经历某个事件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识记的遍数越多,知识经验在大脑中保存得越牢固。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做回忆,又叫再现。记忆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
〖材料二〗
遗忘则可以发生在记忆形成的任何过程中。若想要新获得的记忆变得稳定,则需要不断地巩固再巩固,重复记忆过程,否则就会遗忘。正如我们所熟悉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展现的那样,遗忘的进程是有规律的,若非像超忆症患者那样不停地自动重复强迫记忆,可以说没有人能做到不遗忘。
〖材料三〗
通过使用一些记忆方法,可以起到提高记忆速度和能力的作用。分类记忆、谐音记忆、联想记忆、图表记忆等方式,以及提纲、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也能增强记忆力。而兴趣是我们获得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将短时记忆加深到长时记忆,如果某个信息足够引起很大兴趣或很大震撼的话,那么短时记忆可能会很快转变为长时记忆。
人在一天和一生中都存在最佳记忆阶段。记忆的最佳年龄是青少年时期,此时的记忆速度最快;而随着年龄增长,记忆速度虽有所下降,提取信息的能力却更强,也会转变为另一个优势。一天中的最佳记忆时间却是因人而异:有的人习惯于规律作息,记忆效率在上午八九点钟最高;有的人习惯于挑灯夜战,到了夜间思维才活跃兴奋。若是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就能事半功倍。
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
①从哪里到哪里?南起鄞州高塘桥站,北至江北大通桥,串起多个繁华商圈和城市地标。
②换乘站点有哪些?樱花公园站可换乘1号线,大通桥站可换乘2 线一期。
③票价怎么计?采用里程分段计价,起步价2元,落实轨道公交90分钟优惠换乘,部分人群可享优惠政策。
【材料一】
突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分餐制再次进入了大众视野。一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专家指出,虽然合餐没有直接加速疫情的蔓延,但很多感染者是通过聚餐这类密切接触感染的,合餐等传统饮食习惯是疫情流行的幕后“推手”。更值得关注的是,合餐与一些消化道类的疾病关系密切。而这些消化道类的疾病,也是卫生领域的专家一直以来不停地呼吁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的主要原因。
许多卫生领域的专家指出,相当多的食源性疾病传播与合餐时的唾液交融、交叉感染脱不了干系。比如幽门螺杆菌,这是一些胃病的诱因。相关统计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使得胃癌成为了一种常见病,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胃癌患者出现于中国,每年死于胃癌的同胞接近70万人。
——摘编自《推广分餐制促进餐饮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可行吗?》)
【材料二】
你家目前有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的习惯吗?
两者都没有,习惯合餐
视情况而定,人多时选择公筷公勺,人少时选择分餐
曾在家里推行过,受到家庭成员阻力,没有坚持下去
一直以来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以前没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疫情开始之后有了
疫情开始之后分餐的,之前没有
家里一直有分餐的习惯,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各自的餐具中
(受访者:超市消费者140人)
【材料三】
宣传漫画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