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岩》中的宋振中被大家叫作“_________”,遇害时年仅9岁。这个小英雄在狱中_________(概写情节),为我党开展的狱中斗争做出了贡献。
二、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在小说《红岩》中,有一个名叫宋振中(小萝卜头)的9岁小男孩。请结合他的故事,说说这一形象带给你哪些情感体验。
三、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2题。
1.在《红岩》中,渣滓洞监狱战友绝食的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格列佛游记》中的具体内容,说说“慧骃”是怎么教育子女的?
四、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向,表达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你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
五、下面文段表现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暖飞出祉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了铁窗里的刘思杨。“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节选自(《红岩》)
六、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红色经典”名著《红岩》,讲述的是__________的情景,画中的人物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冲原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安安分分地尽着自己的职责,一向逆来顺受,不敢反抗。直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他终于爆发出了反抗精神,被逼上梁山,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
B.一部成功的小说,必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其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简·爱》用自传体的叙事语气,使小说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和引人入胜的悬念设计无疑是其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D.美国著名急着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采访,然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以优美的文笔完成了一部向世界真实报道中国及中国革命的历史巨著《西行漫记》(现译作《红星照耀中国》)。
七、名著阅读:
1.《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
A刘思洋 B齐晓轩 C华子良 D成岗
2.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 )。 A《囚歌》 B《国歌》 C《革命者歌》 D《正气歌》
3.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 ,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 ,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4. 、 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 .
5.请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
八、一部《红岩》小说,让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洋等英雄形象家喻户晓,请你任选一个人物,概括出他的英雄事迹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答:
九、下面文字选自小说《红岩》。请依据语境,完成填空。
“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
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自己负担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头巾,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
“走吧,不进城了。”
她接过行李卷,挥了挥手,叫华为快走。可是自己却站着不动,她再一次抬起头来,凝望着雨雾蒙蒙的城楼……
她终于离开了人群,默默地朝华为走过的方向走去,赶上了他。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这时,她正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代替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
用另外一个称呼替换语段中的“她”,这个称呼是:__________。结合原作品来看,语段中的她“凝望城楼”是因为__________。品读画线句,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出“她”的品格:__________。
十、阅读红色经典《红岩》,让我们感受到革命烈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红岩精神已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它曾激励几代中国人奋发向上,今天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学生们把自己阅读《红岩》的感受,化为一幅幅对联。
竹梆当当,刑讯逼供
铁镣哗哗,誓死抗争
华蓥山中游击队,让敌人闻风丧胆重庆市里地下党,令特务抓耳挠腮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就义
狱中战士,绣红旗,唱凯歌,视死如归
还有一个同学,给出了上联“郑克昌伪装好人原形毕露”,请你结合老师给的材料,对出下联,用规范正楷字写。
【链接材料】
他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成功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小萝卜头 ;传递情报(或打探消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注意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二、答案:1.示例:①他从小就生活在狱中,没有自由,大脑袋细脖子,营养不良,9岁时就被杀害了,他的遭遇让我同情。②他把捉到的虫子放飞,希望它们坐飞机回家,他的天真善良让我喜欢。③他帮助被关押在白公馆的革命同志建立起最初的简单联系,他的机智勇敢让我敬佩。④他年仅9岁就惨遭敌人杀害,他的牺牲激发了我对反动派的痛恨。⑤他以无瑕的心灵和对敌人的蔑视感染着图图中的人们,也感动了我。
2.示例:①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是平等的。虽然她与罗切斯特地位悬殊,但是她敢于追求爱情。②自尊自爱。当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还活着时,她选择了离开罗切斯特。③执着专一。她一直深爱着罗切斯特,重回庄园后她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已死,罗切斯特失明了,就毅然留在他的身边。
三、答案:1.在保护水源(水坑)的斗争中,龙光华被特务毒打,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全体战友向特务提出悼念龙光华及其改善待遇等要求被拒绝。
2.示例一:绝不溺爱子女,18岁以前,不让它们吃到一粒燕麦,也很少让它们吃奶。在夏天,它们早晚都到户外吃两个钟头的青草,它们的父母在一旁监督。
示例二:让子女接受艰苦的训练。让子女在陡峻的山岭跑上跑下,或者在坚硬的碎石地上跑来跑去,以此训练它们的体力、耐性和速度。它们跑得浑身出汗时,就命令它们跳进池塘或河里,全身浸在水中。
示例三:定期检验运动情况。每年集会四次,表演跑、跳技能和其他体力或技巧方面的本领。
示例四:重视子女们的学习。让它们学习克制、勤勉、操练以及整洁等课程。
四、答案:示例一:我选保尔·柯察金。他追求世界上最美丽的事业——人类的解放。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用的战场上,他明往直前。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也没有放弃。可以说,他为人类的解故事业事献了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
示例二:我选江姐。临近解放,江姐组织越狱斗争。敌人策划在逃跑前杀害共产党人,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她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追求胜利的一生。
示例三:我选贝多芬。他从小受酗酒父亲的虐待,中年遭遇耳疾折磨和侄子的不孝,但他在痛苦中坚持创作,谱写了(英雄交明曲《欢乐颂》)等乐曲。他用音乐的请用音乐语言表达对命运的抗争,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热切追求。
解析:根据平时对这几本名著的阅读和积累进行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结合名著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五、答案:通过对小萝卜头放虫子这一事件的刻画,表现了小萝卜头虽然身陷困境,但他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心理。本文段选自《红岩》。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是描写了小萝卜头狱中“放虫子”这一事件。结合《红岩》的背景,这里小萝卜头将“虫子”放飞,正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心理。《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善良、乐观、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闪光点,也正是他短暂人生的超人之处。
六、答案:(1)江姐就义(牺牲)前;监狱之花 孙明霞 (2)B
七、答案:
1.C
2.A
3.白公馆 渣滓洞
4.罗广斌 杨益言 在烈火中永生
5.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是异常坚硬的物质,这象征着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它提示着人们:不要忘记战士们曾经艰苦卓绝的斗争,珍惜现今的美好生活。
八、答案:江姐:在狱中宁愿受酷刑也绝不向敌人泄密。她坚韧、刚强,忠贞于自己的信仰,她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成岗:发现自己暴露了,不惜牺牲自己掩护同志撤离。她身上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