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名人篇苏轼故事(精选篇)

熟悉历史文化名人,并将他们的事迹和篇名句加以运用,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品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之名人篇:苏轼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2.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3.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4.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5.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6.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豪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7.生死一线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个太监去凭苏轼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来呢?

8.涵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1.‘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2.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3.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4.三人对必有我师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5.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6.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7.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8.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9.死了好

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

10.猜谜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素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答案:嬴政并吞六国

11.眼里众生

一天,苏轼与佛印一起对坐参禅。忽然间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心喜。佛印问苏轼:“你看我像什么?”苏轼说:“我看你像堆牛粪!”佛印听后并没生气,反而一笑了事。苏轼自以为占了上风,心中窃喜,回到家中向苏小妹炫耀。才女苏小妹听后笑嘻嘻地看着哥哥说了句禅语:“心中有佛则众生皆佛,心中有粪则众生皆粪。”

12.登州五日两上书

登州处于“地瘠民贫,商贾不至”的沿海之地,千里迢迢上任后,他耳闻目睹的是登州百姓深受榷(专卖)盐法之苦。这一带百姓多为“灶户”,即以煮盐换钱为生计。可自从朝迋颁布实施“榷盐法”,即推行食盐专卖制度以后,灶户所产之盐必须卖给官家,不准私自出售。这样,灶户所得的钱还不及以往直接卖给百姓的三分之一。许多灶户因此破产,只得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另一方面,百姓向官家买盐,又要付出高昂的价钱,吃不起盐。而官府所屯之盐“有入无出”,“一、二年间即化为粪土”,主管屯盐的官吏也要因此破家赔偿损失。结果是朝廷无利,百姓遭害。面对这种状况,刚刚上任的苏轼再次把个人恩怨置之度外,毅然上书朝廷,递上《乞罢登州榷盐法》一道奏折,力陈罢行榷盐法的利害。当即获得皇帝准奏,为登州百姓争得生计之路。

登州城北当时有一座水军寨——刀鱼寨,是防御北卤(当时对北辽的恶称)的重要军事基地。苏轼上任后巡视刀鱼寨发现,这里武备松弛,且屯兵多有外调的严重问题,深为不安。就在上任后的第五天,他接到受命被封为礼部郎官召还朝廷的诏书时,又向朝廷递上了《登州召还议水军状》的奏折,直陈登州武备松懈之忧,建议“朝廷详酌,明降指挥,今后登州……兵士并不得差往别州屯驻”,以保国家安全。

13.三抄《汉书》

对苏东坡的天才世人皆知,就连他的政敌也十分赞佩。然而对苏东坡天才的成因,归结为他的天资超人是主流观点,并没有多少人了解他的天才同样离不开勤奋和刻苦。

他三次抄写《汉书》足见其勤奋。四十七岁被贬黄州时,他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除了承受极大的精神打击之外,他还要去东坡开荒种地,维持一家几十口人的生活。劳动之余仍旧坚持写作和学术研究。此间,他又开始了第三次手抄《汉书》的工作。手抄《汉书》,起先他是以三个字为题(即书中叙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个字,然后凭此将此事背记于心),后来以两个字为题,这次只以一个字为题,把《汉书》有关的内容背记下来。

他的朋友朱载上去拜访他,任意挑选一册《汉书》,任意抽举其中一个字,苏东坡马上应声背出几百字的一大段内容来,无一漏错。

他经常诵读杜牧的《阿房官赋》,日子久了,就连侍奉他的老兵也能理解杜牧这篇赋的主旨了。

可见苏东坡勤奋刻苦之程度。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岁当丙辰,这一年的中秋节是个很平凡的日子,但却产生了一首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词章。

这一年,苏东坡正在密州知州任上。因为他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不同,被黜为密州知州。在重视京官轻视地方官的风习下,自然有被贬谪的感觉。

这一年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被贬在外,颇为失意。父母都没有了,兄弟俩仕途又都很坎坷,苏东坡的心情有些压抑。

中秋夜晚,皓月当空,苏东坡与客人在新筑成的超然台上赏月饮酒。欢乐之余,不免有些思念弟弟,感慨颇深,即兴写成《水调歌头》一首,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以明月为线索,隐显明暗交错,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笔突兀高远,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沉思考。接着写欲脱离尘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处不胜寒”,表现出对现世的热爱与眷恋。表面是写仙凡之念,实质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现。下片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贯穿着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的情怀收束,给人以鼓舞和启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极强,是咏叹中秋明月的千古名篇。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得虽然有些过头,其他的词也在继续流传,并没有作废,只是有些相形见绌罢了。仿佛是群星灿烂的天空出现一轮明月,其他的星宿马上就显得黯淡无光了。也可看出这篇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一天,神宗问现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远在黄州的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到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

相传,北宋年间,苏轼因诽谤朝政被贬到汝州,任团练使。初到汝州,看到这里到处穷山恶水,苏轼自恃才高,很瞧不起那里的文武官员,经常闭门谢客。

一日,他在衙门里觉得闷,便独自溯汝河而上去游云梦山。踏着两山夹峙树林生的林间小径过了紫逻口,穿过水流哗哗的汝河桥,随着熙熙攘攘笑语喧哗的滚滚人流,苏轼走到云梦山下。只见一座寺院依山而建,钟楼巍巍桃角飞檐,宝塔俏丽,屹立寺中,在绿树掩映下,云梦寺深藏不露,古朴静雅。苏轼顿时悟道,这样一个人间仙境,又是鬼谷讲学授徒的地方,必有文海高僧,若能暗访出来,也算是一个他乡知已了。

于是他折下一银树枝当拐杖,化装成一个土老冒儿走进寺院。这时已近中午,睛空万里,骄阳似火,苏轼走了半日口喝难耐,便走在寺内讨口茶喝。他看见寺内一个小和尚手拿鸡毛帚子正在大殿里给香案扫尘,苏轼忽发异想,先试试这云梦寺的小和尚有多少才智,不就知道寺内高僧的智慧之水有多深了吗?于是,他大大洋洋踱进大殿,在香案前正襟危坐,还没顾上说口渴,谁知那小和尚一看见他,忙停下手里活计,双手一合施一礼说:“阿弥佗佛,请施主暂在殿内消汗,贫僧马上去取茶伺候,并且一定给施主送上您点要的杜仲名茶。”

小和尚退出大殿去了,苏轼坐在香案前惊得目瞪口呆。一会儿,一壶泡得浓香扑鼻的杜仲茶献了上来,苏轼静坐在大殿里品茶,仍不理解小和尚是如何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求,苏轼还敢去和云梦高僧高谈阔论吗?他顿时泄了气,喝完茶以后,他连身份也没敢亮出来,忙匆匆随着进香的人流去观党云梦仙境,然后便直出云梦山去了。

苏轼回到汝州,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不服气,难道这汝州还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还真有文比孔丘、武赛子龙的能人,他遍览群书熟知云梦古今,又搜肠刮肚拟出《咏云梦》诗八道,便再赴云梦山想与云梦僧一决高低。

这天,苏轼穿戴整齐官袍官衣,领着大小随从12人,前夹后拥又赴云梦山。走到寺院门前,只见一座云梦寺张灯结彩,十几个僧人分列寺门两旁,两幅长幡由两个小僧人举着列在队前,苏轼抬头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学士游云梦鬼谷生辉,

练使赋佳作汝河增光。”

苏轼大吃一惊,急步上前与云梦众僧一阵寒喧,急步走入大殿,只见殿内一张八仙桌上摆着十二只茶杯,还为他另备一张香案,放着文房四宝,很明显,云梦寺早有准备等待他来挥笔赋诗呢?

苏轼十分吃惊,当云梦寺主持请苏轼挥毫命笔的时候,苏轼一定要让云梦僧说出他们神算的奥秘,小和尚笑着说:“那天你手柱拐杖为木,风尘仆仆为土,就是一个仁字;你头顶草帽,两手甩开,两腿夹杖巍巍而立不是一个“茶”字吗?我就知道先生是向我求杜仲茶!“苏轼说:“那么今天呢?”

云梦寺主持说:“今天知晓你要登云梦山就更没有什么秘密了。云梦山之颠有御药园,御药园上有观天台,在台上天尚可观,练使官样打扮而来,我远远已从观天镜里看见了你,并且山上早有传闻,苏学士荣任汝州团练使,我们自然应有所准备,为练使接风了。”

苏轼闻听后惊愕不已,他想,自己饱读诗书,在当朝皇帝面前尚敢舞文弄墨,而在云梦山里竟被一个小和尚猜得入木三分。老主持在观天台窥视知我要来不算什么高悟,但出家之人竟对我这么了解,早有所备不得不使苏轼十二分地佩服。于是苏轼顿时诗兴大发,挥笔写道:“汝河河清清,云梦梦长长,鬼谷谷渊渊,古今难思量!”

从此以后,苏轼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学问再高天外有天。他更加苦读万卷书,认真做学问,写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1.苏轼做官故事

众所周知,苏轼是我国宋朝的著名文学大家。深得皇帝赏识。1057年,宋神宗时,苏轼做官,深得赏识,曾在徐州,湖州等多地任职。后来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了宋哲宗时期,苏轼曾任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颍州等地。晚年时期再次被贬,宋徽宗时才被特赦北还。

在苏轼做官期间,发生了许多趣事。传闻说苏轼虽然为官多年,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官员的豪宅,在京城更没有自己的宅子。在开封做官期间,儿子大婚,无奈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却没法为儿子购置一套新房。波折之下,苏轼借了好友的一套房子这才把儿子的大事给办了。虽然只是为官期间的一件小趣事,但是类似的事情可不少,由此可见,苏轼的这些官做的是有多清廉。

其实,纵观史书,苏轼一再被委以重任,一再被贬,无非就是因为朝廷有所顾忌,还有党派之争的种种因素。但这些丝毫不能影响苏轼。无论做官还是被贬,他仍然有着自己的原则。在位时,一心为百姓着想,为官清廉,整顿吏治,务实为民。作为一名文人,他有着自己的报国大志,想要国家富国强兵。所以在职期间,一直踏踏实实,关心人民的切实利益,关心大众疾苦。虽然屡次被贬,但是他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两袖清风,深得人民喜爱。

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苏轼都始终干实事,不空谈。

2.苏轼徐州做官参与抗洪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豪,不仅仅在文学和艺术上具有杰出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个颇有政绩的官员,苏轼的为官之路可以说一波三折,曾经几次被发配到离京城很多的蛮荒之地,苏轼抗洪讲述的就是苏轼在徐州做官的时候带领士兵与群众抗击洪水的故事,在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为官的恪尽职守。

史书记载,苏轼在徐州做官的时候遇到了洪水,洪水决堤了,要淹没曹村,由于洪水难以泄出,水汇集到了城下,城墙马上就要被冲垮了,于是富民们都想要逃出城去躲避水灾,苏轼下令说,富民们如果逃走了,就会动摇民心,那么我还领带谁来抗击洪水呢?只要有我在,我就不会让洪水冲垮家园。于是让士兵将想要逃走的富民们赶回去,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来到了武卫营,将卒长找来,号召卒长带领士卒去抗击洪水,卒长看到苏轼还在坚守岗位,非常的感动,于是带领着士卒们穿着短衣,光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抗击洪水,筑成了一道长堤,长堤筑城后,洪水就不能进入城内了,这样民心才得以安定,然而雨还在日夜不停的下,为了守住城池,苏轼吃住在城上,即使是路过家门也不回家,并且让各级官吏也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终保住了城池,百姓也得以安定。后来苏轼还将那里的情况向上级汇报,并且申请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防止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苏轼的建议,并且表彰了苏轼,到现在徐州的人民还在怀念苏轼。

从以上的讲述可以知道,苏轼作为一个官员是尽职尽责的,不仅仅以身作则,还带动了一大批的官吏坚持自己的岗位,所以说苏轼不仅仅是一代文豪,也是一个好官。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当时的散文大家;母亲程氏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的官宦家庭,是一位明大义、有才学的女子。苏家藏书甚丰,父母对苏轼有着良好的影响和教育,加上他聪敏好学,7岁知书,10岁能文,出口成章,所以亲友夸奖,远近闻名。

有一天,苏轼和弟弟苏辙跟同乡程建用、杨咨在草堂一边游戏,一边吃着馒头。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四人商量联句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程建用先出第一句:“庭松偃盖如醉。”意为堂前浓密偃卧的松树在风雨中像喝醉了酒一样不住摇动。杨咨接着说:“夏雨初凉似秋。”意思是夏日的雨一来阴暗凄凉、乌云压顶,好像是秋天。苏轼紧跟着杨咨吟道:“有客高吟拥鼻。”这一句写的最为典雅,用晋朝大臣谢安的典故。意思是此时此地,有几个文人用雅音拖长声调吟诗作赋。几个人一听齐声叫好,说这句诗有声有色高雅含蓄,这时苏辙看见大家都只顾品诗顾不上吃馒头,于是又联了一句最俏皮的话:“无人共吃馒头。”听罢三人都哈哈大笑。

苏轼稍大一点,就到四川峨嵋山下眉山城西面的寿昌书院里读书。书院的教师叫刘微之,他既精通经史又会写诗作文,是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吟诵了自己新近创作的一首《鹭鸶》诗。老师吟罢,传来了学生的一片赞扬声,老师看看学生们的反映,然后说:“大家不能都一味夸好,还要大胆提意见。”课堂上一片沉寂,老师用鼓励的眼光望着大家,看到有一位学生开始用手指轻轻敲着桌子,一遍又一遍地默念“渔人忽惊起,雪片随风斜”,从他的神态看,老师知道这位学生对诗似乎有点看法,他就问:“苏轼,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

苏轼很有礼貌地站起来说:“这首诗从整体来看写得很好,但有一点学生不清楚,想请教老师,这后两句中的‘雪片’是不是指鹭鸶受惊时一瞬间掉落下来的羽毛?”“正是,正是。”老师连连点头。“学生前几天在江边玩,亲眼目睹鹭鸶受惊时,一瞬间掉落下来的羽毛,离地面很近,并不是随风斜飘的。”

“诗首先要真,既然不合乎事理,就请你改一改吧。”老师用真诚的眼光看着苏轼,然后又转向学生,“大家都试试看吧。”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一句话。苏轼也沉吟了一下,然后说:“我看可以改为‘雪片落芦苇。”

刘老师是位谦虚好学的人。他凝思片刻,称赞说:“改得好,改得好!

这‘落’字读起来声音铿锵有力,合乎事理,使人们仿佛看到鹭鸶惊飞时掉羽毛的生动情景,这样诗的意境就比原来清新优美得多了。”

从此以后刘老师经常和苏轼一起切磋诗文,常常告诫别的学生要好好向苏轼学习。

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博览群书,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21岁考中进士,在诗、词、散文、书法诸领域里都有巨大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豪放派词宗;书法方面,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树一帜。

THE END
0.传记作文(通用15篇)传记作文(通用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记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记作文 1 “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这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卷首语中开宗明义的一句话。或许,这https://www.duanmeiwen.com/zuowen/zhuanti/46649.html
1.优秀名人传作文(优秀8篇)优秀名人传作文篇7 假期中,我读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名人传》,也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https://www.xuexila.com/zw/zhidao/c1966554.html
2.名人传作文450字(30篇)名人传作文450字篇1世上有许许多多轰动全球的名人,他们的成就使人敬仰,然而,真正在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并且感动人们的“名人”又有多少?这样一数,真正震惊世界并震撼人心的名人就大大减少了。 《名人传记》中的名人大多数都是出身贫寒、在逆境中成长的,他们的坚强是在困境中培养的,比起别的出身高贵、从小娇生惯https://www.chinesejy.com/zw/160111.html
3.人物传记作文范文(精选3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物传记作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物传记作文 篇1 寒假的期间,我读了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这本书,感触很深。他冒着政治风险,顶着压https://www.yuwenmi.com/zuowen/tuijian/3926017.html
4.名人传作文满分作文(精选8篇)名人传作文满分作文篇4 四月份我们的共读书目是《名人传记》,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中国的历史是一条长长的河,沿途的人们谱就了篇篇七彩的画卷。而在这漫长多彩的画卷中,书中精挑细选出了50位光芒闪耀的历史人物,有王羲之、华佗、孙中山、车胤、钟离春,这本书为大家诠释了他们的梦想、追求、信念、智慧https://www.xuexila.com/zw/zhidao/c1966708.html
5.名人传记600字作文(精选52篇)名人传记600字作文(精选52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人传记600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名人传记600字作文 1https://mip.ruiwen.com/zuowen/600zi/768634.html
6.名人传记作文400字(通用16篇)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名人传记作文400字(通用16篇),一起来看一下吧。 名人传记作文400字 篇1 伟大—这https://m.ruiwen.com/zuowen/400zi/890724.html
7.人物传记作文(精选25篇)人物传记作文(精选2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物传记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传记作文 篇1 http://www.unjs.com/zuowendaquan/youxiuzuowendaquan/4932368.html
8.传记初二作文(精选26篇)传记初二作文 5 世界上有许多名人,他们的成就令人钦佩。 但是,有多少“名人”在各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感动了人们?这样,真正震惊世界、震撼人心的名人数量大大减少。 《名人传记》的名人大多出身贫寒,成长于逆境。他们的力量是在困难中培养出来的。相对于其他出身高贵,从小娇生惯养的同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更坚强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40513180910_3838131.html
9.人物传记作文(通用52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传记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人物传记作文 篇1 寒假期间,我读了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这本书,感触很深。他冒着政治风险,顶着https://www.duanmeiwen.com/zuowen/zhuanti/30523.html
10.名人传作文范文(精品8篇)名人传作文范文篇5 优秀的传记不仅能鼓舞人,还能使人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身创造的,而传记则是把那些伟大的创造天才的人生轨迹描绘出来。就象这本由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一样。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是一个音乐家,一个雕塑家。https://www.xuexila.com/zw/zuowen/c1939602.html
11.名人传作文400字(30篇)名人传作文400字篇8《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在这三部传记中,于对名人们的生平,罗曼·罗兰没有做任何夸耀的叙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 https://www.chinesejy.com/zw/167517.html
12.名人传记范文10篇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名人传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教育实践“刚正”思想培养与思考 摘要:“刚健有为,中正处事”的刚正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刚正”不仅是一种高尚的人品,更是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语文教育是传承这种优秀传统文https://www.gwyoo.com/jiayou/mingrenchuanji/
13.好的名人传记,对孩子的影响,甚至顶100个好老师!南方plus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到了中小学阶段,语文老师推荐最多的就是读名人传记。因为它实在太重要了! 翻开小学课本,乃至初中高中课本,名人故事都占了不少篇幅。而且,有的知识点还在语文、历史考试中反复出现,尤其是写作文,有了名人传记的加持,成绩瞬间就能提升几个台阶。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0/23/c2735990.html
14.传记作文300字(精选20篇)传记作文300字 篇4 这学期老师让我们读名人传记,学校也很重视,我读的是海伦.凯勒的故事海伦用坚强和爱心感动了世界的女性聋盲人海伦,为了学会说话,他每天用手指触摸安妮老师法发音时喉咙的震动、嘴的动作和脸不得表情,与命运做起了抗争…… 海伦生活在“绿色家园”特别灵巧别致,诗意盎然,有着童话般的感觉美不胜收https://www.oh100.com/a/202110/3650623.html
15.优秀人物传记作文600字描写人物的作文优秀人物传记作文范文一: 寒假期间,我读了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这本书,感触很深。他冒着政治风险,顶着压力,面壁10年研究出的“歌德巴赫猜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给迷茫的一代青年树立了榜样,指明了人生的方向。陈景润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以及他广泛久远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学术领域。他影响了一代人乃至一个时代https://www.diyifanwen.com/zuowen/miaoxierenwudezuowen/4184975.html
16.名人故事作文200字(精选27篇)名人故事作文 8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城市的高中校园里。主人公李海曾经是班级里的草包,因为成绩平庸,他被同学称为“呆瓜”。然而,李海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颗坚定的梦想之种。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海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关于名人传记的书,他被书中名人们的励志故事深深打动。他决定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封闭的小镇https://mip.oh100.com/a/201111/23243.html
17.写人物传记的作文600字5篇写人物传记的作文600字5篇.doc 【文档格式】 Word可编辑 【文档字数】全文 4056字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初中作文# #写人物传记的作文600字5篇#】人物传记的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写人物传记的作文600字》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https://www.51test.net/show/10685093.html
18.传播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光明日报“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第六辑首发式近日在北京举行,丛书收录了张衡、岑参、韩愈、温庭筠、柳永、沈括、王夫之、林则徐、康有为、冰心等10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标志着这项肩负历史重托的文化工程已完成近一半。 细说起来,“传记”是一种挺特别的记录体裁。既可作史料看,亦可作文学看;既可看到记录对象的人生起伏,也https://news.gmw.cn/2017-01/11/content_23444943.htm
19.名人传读书笔记《5篇100字》初中作文《名人传》读后感名人传》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们的心灵的。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传记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https://www.zww.cn/zuowen/html/121/716484.htm
20.人物传记推荐(精选5篇)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物传记推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物传记推荐范文第1篇 (冀职改字【2003】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工作,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确保有序进行https://www.1mishu.com/haowen/129165.html
21.历史读书笔记摘抄汇总十篇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https://www.xueshu.com.cn/haowen/44825.html
22.名人自传的简短范文.docxPAGE PAGE 1 名人自传的简短范文 1. 人物传记 作文600字 向命运挑战 我经常在满天繁星的夜晚,仰视星空,想起霍金的提问。是啊,在那深邃的星空中,究竟有多少神奇的事情,我茫然的摇了摇头:“宇宙宽阔无际,对于人们来说,宇宙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宇宙里,还有着许多陈旧,甚至连谁也解答不出来的问题。”但是,霍金却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922/6001135102004011.shtm
23.名人传名著读后感作文400字(通用62篇)名人传名著读后感作文400字 11 英雄在我心中总是那么高大,遥不可及。今天,当我手里拿着一本“名人传记”时,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贝多芬用他的双耳谱创作了成千上万首著名的歌曲;米哈伊尔·奇罗(Mikhail chiro)在6岁母亲去世的悲痛之下雕刻了数千幅杰作,最后死在了画室里;托尔斯泰在战火中释放了满腔怒火https://www.oh100.com/a/201203/66932.html
24.人物传记作文500字(19篇)人物传记作文500字篇9人物传记一般是写名人的,记录名人成长的轨迹,战士名人的生活风貌,皆是命人的内心世界。读人物传记,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名人、了解名人,从名人身上涉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不免让人为他们感到https://www.chinesejy.com/zw/225692.html
25.名人传初中作文(通用23篇)名人传初中作文 5 《名人传》这本书总共讲了三个名人的传记,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虽然是三个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但是他们身上却有着类似的精神,即对真理、自由、美好事物的向往,造福人类。他们不是为自己而活,是为了人类进步而存在的。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和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精神让人们深受http://www.unjs.com/zuowen/chuzhongzuowen/20210616145524_3731040.html
26.名人传读后感集合15篇《名人传》是由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所写。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他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共称《名人传》。他的代表作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1915年,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http://www.qunzou.com/duhougan/16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