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当我写这本小小的《贝多芬传》时,我不曾想要完成什么音乐学的著作。
那是一九〇二年。我正经历着一个骚乱不宁的时期,充满着兼有毁灭与更新作用的雷雨。我逃出了巴黎,来到我童年的伴侣、曾经在人生的战场上屡次撑持我的贝多芬那边,寻觅十天的休息。
那感谢曲便是这本小册子。 先由《巴黎杂志》发表,后又被班琪(法国近代大诗人,与作者同辈,早死。)拿去披露(本书全文曾在班琪主编的《半月刊》上发表。)。 我不曾想到本书会流传到朋友们的小范围以外。 可是“各有各的命运……”
恕我叙述这些枝节。但今日会有人在这支颂歌里面寻求以严格的史学方法写成的渊博的著作,对于他们,我不得不有所答复。我自有我做史家的时间。我在《亨特尔》和关于歌剧研究的几部书内,已经对音乐学尽了相当的义务。但《贝多芬传》绝非为了学术而写的。它是受伤而窒息的心灵底一支歌,在苏生与振作之后感谢救主的,我知道,这救主已经被我改换面目。但一切从信仰和爱情出发的行为都是如此的。而我的《贝多芬传》便是这样的行为。
大家人手一编的拿了去,给这册小书走上它不曾希望的好运。那时候,法国几百万的生灵,被压迫的理想主义者底一代,焦灼地等待着一声解放的讯号。这讯号,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了,他们便去向他呼吁。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谁不记得那些四 重奏音乐会,仿佛弥撒祭中唱《神之羔羊》"时的教堂,一一谁不记得那些痛苦的脸,注视着祭献礼,因它的启示而受着光辉的烛照?生在今日的人们已和生在昨日的人们离得远远了。 (但生在今日的人们是否能和生在明日的离得更近?)
在本世纪初期的这一代里,多少行列已被歼灭:战争开了一个窟窿,他们和他们最优秀的儿子都失了踪影。 我的小小的《贝多芬传》保留着他们的形象。 出自一个孤独者底手笔,它不知不觉地竟和他们相似。 而他们早已在其中认出自己。 这小册子,由一个无名的人写的,从一家无名的店铺里出来,几天之内在大众手里传播开去,它已不再属于我了。
我把本书重读了一遍,虽然残缺,我也不拟有所更易。②因为它应当保存原来的性质,和伟大的一代神圣的形象。在贝多芬百年祭”的时候,我纪念那一代,同时颂扬它伟大的同伴,正直与真诚的大师,教我们如何生如何死的大师。
罗曼·罗兰
一九二七年三月
《贝多芬传》
中国青年出版社
罗曼·罗兰/著
傅 雷/译
《贝多芬传(精装珍藏版)(精)》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有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贝多芬晚年蒙受失聪之痛,但在艰难的岁月里,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这部传记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生动展现了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
【作者、译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有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1903年,罗兰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3),共称《名人传》。傅雷翻译为"巨人三传"。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