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看史传,如何看见人性的善恶?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分析】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解释说明“看见”一词的,这些材料都指向一个关键词语:看见。我们应围绕该词语来写作文。
【审题立意】看见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从整体上来说看见,会给人很空的感觉,我们应该加上一些限制性的词语,使其范围变小,内涵变窄,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更容易写。比如:看见母爱、看见善良、看见青春等。这篇作文的重点是运用智慧、良知等来认识、理解、感悟出世界的真相、真知、真情”的过程和意义。要分析如何用“头脑和灵魂”来看见事物的“真相”“本质”。不管写看什么,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看见为什么要“头脑和灵魂”。
【思路点拨】因为题目中有这样一个词语:看见,说明看见的是事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能触动我心灵的事,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所以选材时,力求写出让自己真正难忘的事,而不是一件琐碎的生活小事。
【误区点拨】题目中有“看见”二字,有的同学为了点题,会在文中反复出现“看见”二字,跟人重复啰嗦之感,所以避免该词语反复出现,可是用文字来体现“看见”,在结尾一段点出“看见”这一主题即可。
【形式创新】我们可以写自己看见的事或者感受,也可以写别人的事或者感受。
【文体选择】记叙文和议论文都可以。
精彩作文片段一
01
赵潇
武汉大学生赵潇早年失去了父亲,从小就是由母亲拉扯大,母亲对他的关爱他从小就看在眼里,铭记在心。但是,正当他学业有成、准备读博时,母亲身患白血病的噩耗不期而至。然而,此时的赵潇看见了人情的冷暖,铭记了母亲对他的爱,他毅然放弃了这难得的读博机会,来到母亲的身边照顾母亲。“书可再读,而母亲却只有一个。”这是他说的话,这句话无不展现出一位孝子对母亲的赤诚之心。看生活,身边充满人情冷暖。但是,看见人情冷暖,则需要懂得感恩的灵魂。
02
欧阳修
看山水,带着头脑和灵魂看见的是生命的灵性,悟出的是人生的真谛。
欧阳修被贬滁州,仍寄情山水,悠然自乐。他喜爱蔚然深秀的林间四时,他聆听禽鸟鸣唱的欢快愉悦,他享受与民同乐的酣畅满足。就这样,天幕为纸,青枝作笔,酿泉为酒,野味杂陈,他写出来至灵至性的好文章,体会到生命的灵性和乐观处世的人生真谛。欧阳修,他看到的是百姓的安乐、普天同庆,看见的是生命的不屈,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我们也应像欧阳修一样,看山水,用灵魂去看见生命的灵性、感悟人生的真谛。
03
面例组合【陶渊明、王维、周韶华、梵高】
几句山水之间,辟一方心灵净土,引一泓智慧清泉,去看见生命的灵性。
东篱之下,掬泉浣面,笑饮心泉,悠然自得。陶潜在深山之中找到了生命的共鸣,远离了官场的利诱,用心灵看见了生命的飘逸。空山雨后,明月照松,王维浸在了晶莹得碎了满地的月光里,清泉、鸟影、松色,在此处,他看见了生命的归宿,与自然共舞。身材挺拔,焕乎山东大汉之气魄;才思敏捷,满浸楚文化之浪漫,一代名家周韶华执如椽巨笔,探黄河上下,寻长江南北,观江之气派,赏海之风流。墙上的裂缝,锈蚀的门环,沉黯的漆墙,梵高在向日葵与阳光中勃发了生命激情,绘成旷世绝作。一代代伟人们在滴水之中窥得尘世。
04
特蕾莎修女
需要头脑和灵魂。因为只有头脑和灵魂,才能设身处地去体谅、感受,看到民间疾苦。原本过着平静舒适的修道院生活的特蕾莎修女一次意外地来到印度的贫民窟——加尔达加洲,在这里她没有匆匆而过,而是认真地看待每个难民的遭遇,每个难民的遭遇就如同一根针深深刺过她的灵魂和心脏,她明白了难民需要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细致入微的关爱。因此她离开修道院,做出真正正确的选择,才有了她有慈善事业中如一颗明星熠熠生辉。
2014年武汉中考作文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富有哲理的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写一群以苦为乐的人们,写本作文对于普通初中生难度较大。
【审题立意】题目中有两个两个关键词语“苦”“乐”,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这两个词语,而且应该写一件别人认为是一件苦的事情或者感觉,而你却能从里面发现“乐”,文章中一定有一个关于苦如何转化为乐的关键段落,来体现文章主题。
【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特别是苦与乐的对比。
【误区指南】本作文有一个关键词语:苦乐,在写时,切记不要围绕苦乐写假大空的文字,给人无病呻吟之感。
【形式创新】在文章开头、结尾、揭示中心处扣题,点明中心词语,最好能把“苦乐“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这样从结构上来看调理较为清晰。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
【表达方式】议论为主,也可使用记叙(事实论据部分)。
01
柳宗元
趣味,是峥嵘岁月、艰苦生活中快乐的凭依。
贬谪之路无望无期,柳宗元只能在山水中流放自己。一次次踏过山川与河流,自然之力终于洗清他内心的怨愤,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句“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足以阐述山水之趣对他的救赎,对山水的向往与兴趣让他不再郁郁不得志,投身自然,与“醉翁”共享山水乐趣。
02
面例组合【史铁生、姚明、钱钟书】
残疾的史铁生以文字为寄托,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思索与感悟,他在文字中寻找到趣味,并对此深怀一股热忱,坦言“唯有文字能够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我与地坛》感动了千万人,定也让他尽享文字之乐。姚明虽有身材这一天生优势,但若不是对篮球深怀兴趣,也就不能成为中国的“小巨人”。篮球的趣味,令他为之快乐。钱钟书发现了文学的趣味,在文革那段令人悲叹的岁月里,他仍执着于书本,专注于学问,汲取着文学给予他的快乐。倘若文学于他毫无魅力,吸引力,枯燥无趣,钱钟书也许会在历史的万古长河中身与名俱灭罢了。
03
居里夫人
我们为什么要发现趣味呢?
因为发现趣味能在困苦中更加坚强,走得更远。法国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在发现镭元素的过程之中困难重重,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危害,落后的技术和破旧的实验室,这些无一不对居里夫人的研究造成阻碍与麻烦,但是居里夫人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科学界瞩目的成就。
为什么她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发现了钋?因为她发现了其中的趣味:原子、电子、分子间无数的排列组合,奇妙的化学变化,这些让居里夫人觉得那些都不算困难,她发现了趣味,让艰苦、枯燥的实验变得有意思,有强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她前行。
04
达尔文
发现趣味能让我们忘记一切困苦与艰辛,让我们突破自己,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
生物巨作《生命的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在写作这本书时,曾跋山涉水,跨越海洋到各地探索新奇的物种,一次外出达尔文发现两只稀有的竹节虫,他喜出望外,一手抓住一只,正准备回去时又发现了第三只,于是他将其中的一只虫子放到嘴巴里面,伸手去抓第三只,口里那虫子放出了一种奇苦无比的液体,但达尔文顾不上这些赶紧回家,将三只虫子保存起来。
是什么让达尔文四处跋涉仍不知疲倦,是什么能让他将虫子放到嘴里?是趣味。因为达尔文发现了研究生物的乐趣,让他忘记了四处寻找物种的艰难,让他将珍稀的昆虫放进嘴里。倘若他没有发现这其中的趣味,他便不会跋山涉水,也更不会把一只有苦味的虫子放进嘴巴里,也就不会有《生命的起源》面世。
05
面例组合【颜回、宋濂、季羡林】
发现求学之趣味,能让我们在无涯学海中找到快乐之舟,充满动力,奋勇直前。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颜回生活困窘,仍能孜孜向学;“此中有足乐,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不远百里,求教于鸿儒。看今日大师,莫不如此。一张张小纸条,一句句字斟句酌,季羡林先生发现了治学之趣,即便在文革狂潮中仍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典范。反观,享受着优越条件的我们,可曾因学习的压力烦躁不?可否一次又一次抱怨学习的无趣?发现求学的趣味吧,趣味之舟能载你远渡学习之海,抵达人生的彼岸。
06
邰丽华
发现了舞蹈的趣味,即使生活贫困,自身条件不好,也能在舞蹈中感受快乐,绽放自我。
音乐总监郃丽华是个聋子,父母为她的病又花去了所有的积蓄,家里连一双舞鞋都买不起,但她从未放弃过舞蹈,即使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受过无数的伤,她也因发现舞蹈中的趣味而全然不觉苦。在她的独舞《雀之灵》中,她的舞姿也呈于艺术的境界,轻盈、轻灵、轻巧,宛如树梢的微风、小巷的晨曦、林间的流水,让人醉得难以自抑,而此时的她面容是如此的幸福、快乐、因为她发现了舞蹈的趣味,便不觉得自己比别人缺少许多,而觉得在舞蹈中比所有人都要幸福,她是无比的快乐。
2015武汉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分析】
1.按照材料进行概括
一棵小树的成长在一开始就比别的树晚了一大步,令人担忧。但它并不着急,按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生长,最后与别的树已无区别也可实现自己的价值,谁都不会在意当初的滞后。
2.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孩子和庄稼一样,有成长的节奏。有的人的成长在一开始就比别人慢,令人担忧。但他并不着急,按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成长着,最后与别人亦无区别,也实现自己的价值,谁还会在意之前的慢?
3.可围绕成长过程的节奏与结果进行议论。
4.议论的素材关键词可关注:
一开始比别人慢、担忧,自己不着急,按自己的节奏,结果无区别实现价值。
5.可联系生活现象,举例的时候注意里面要提到“跟别的人相比慢”
另外,在审题立意时除了看到故事的主体“这棵树”,还有故事中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里的“旁观者”,这群人一开始看树迟迟不发芽,感到担忧,后来不知不觉发现这棵树和其他树没有区别时,他们便“不在意”了。这群人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原型,或是家长、老师、朋友,这群人需要耐心等待、尊重规律。
精彩作文片段三:
01
方召
她即是心中自有节奏的人。虽然苦难拖住了她梦的脚步,她仍按自己的节奏,踏踏实实向前走,终走向成功,创画坛雷霆万钧之传奇。
方召,好一个不惧滞后的奇女子!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被苦难糟践:幼年丧父,中年丧夫,她的天赋奇才硬生生被暂停,滞后到40岁。可她拥有追梦的节奏,又怎会因滞后而担忧?于是40岁的她先后出国留学,拜名师学艺,足迹踏遍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中国的江南塞北亦记录了她追梦的节奏。她认认真真地走着,终于在60岁那年,像一座沉默多年的火山,迎来了最终的爆发!大写意的中西结合画风,被赞为“挟风雨以振雷霆”,震惊画坛,流芳不凋!
02
方励
他亦是明了按节奏成长的人。年轻的迷茫让他梦的脚步滞后,可他拼命地按他的节奏追梦,终于大器成,举世惊!
方励,中国知名电影制作人,可谁又知道,年轻的迷茫让他曾选了核潜艇专业,等他转行做电影,他已过而立之年!比起强劲的对手冯小刚等人,他的年龄、经验部落后了一大截。可他不灰心不丧气,每天早起贪黑,学习加工作一天20小时。这是他的节奏,他不怕滞后。当白发悄然攀上额头,当眼角隐现笑纹,他终于按节奏走向了成功《后会无期》成功搬上银幕,票房创造奇迹!而此时,他,已知天命。
“感动亿万国人”,是对《后会无期)的褒奖,更是对他大器晚成的赞美!他的成功,也少不了按部就班的成长!
03
朱德庸
智力曾让他内心的花朵冰藏,然而,他下定决心,努力拼搏,突破自己。春分,一枝海棠于梢间傲然开放,粉若伊人。
上天将他的努力悄悄藏栏人生之路的后面,同龄人间,他孤身一人,他不解,父亲笑了笑:“别担心!你只是迟开的晦棠!”他似懂非懂,抓住他那难得可贵的天份——作画,每日精心投入的练习,墨水染尽了他的双手,笔茧诉说着他的付出。于同龄人事业初成之时,“朱德庸”的名字早已成为人们赞叹不已的榜样,终于,他了悟,自己不过只是迟开的海棠。
04
海伦.凯勒
神灵蒙闭了她的双眼,命运夺去了她世界的声音,于磕绊间,她执著向前,不懈努力。雨时,一枝海棠淡然幽香,泗溢庭芒。
睁眸,她望不见未来,静心,她听不见凡乐。于他人读书写作之时,她却苦苦挣扎于一个小小的音节,命运不让她触及世俗,那么她便要让自己的精神与神灵同在!于摸索间,她感知着生命的活力,于学习间,她惊叹着知识的奇丽。慢,那又如何!她不过只是迟开的海棠!当“海伦·凯勒”的名字与“成功”画上等号,她笑靥如花。是啊,谁言海棠迟。
05
汪国真
成长路途,慢一步何妨?不紧不慢的姿态,占据了人生高地。
旧时汪国真,刚迈入大学的门槛,楞头青一个也比不得才子们的学识。但他不气馁也不急功近利。一日一、两篇随笔权充作练笔,只自己不紧不慢,按照自己的节奏读书,看报、写作、发表,虽然发表刊物少有,但日久天长,竟也成了他的第一本文集。纵使天分不高,但他的不着急和顺应自己的节奏,终于也让他在文坛中为自己立了一座丰碑。“过犹不及,事缓则园。”汪国真用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追赶他人起先的领先,成就了自己人生姿态
06
左思
成长路途,缓一缓何碍?不慌不忙的脚步,走向了成功彼岸。
儿时左思于书法,琴瑟一途毫无造诣,看上去,竟比同龄童稚尚多了三分愚鲁。但他的母亲却不逼迫,只是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果然,天资聪慧的左思于诗词歌赋一途天赋异禀,短短三、五年便写下脍炙人口的《三都赋》,一时间众人传抄,洛阳纸贵。由此可见,起点的高低无法决定人生的高度,只要守着一份静心,不急功近利,急躁行事,脚踏实地,稳打稳扎的以自己的节奏成人成才,那么你也会站到和原先你需要仰视的人一个高度。
2016武汉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让我们完成一篇关于选择主题的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选择,这一个题目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容易打开思路,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分析所给出的材料,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选择”,我们应围绕这个词语来写,而且题干中还有这样的提示: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得出写作思路:写一篇关于选择的文章,也可以写一篇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会有不同人生的思路。
【思路点拨】我们可以写关于自己或者同龄人的成长中的选择,也可以写别人的(名人的)成长中的选择。
【形式创新】在文章开头、结尾、揭示中心处扣题,点明中心词语,最好能把“选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这样从结构上来看调理较为清晰。
【文体选择】本文很适合写议论文,也可以写一篇前面是记叙为主,后面议论提炼收尾的议论与记叙结合的文章。
精彩语段四:
01
陈忠实
选择合适的路,会使我们有一个较好的心情,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收获更多。如果选择的路不合适自己,则会使自己原本的性情受到了压抑,甚至会使自己受到伤害。
作家陈忠实经历了那个动乱的时代,受到过沉重的打击,他想通过创作来实现人生理想。他知道自己朴实的性情,决定离开喧嚣的都市,离开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作协而选择了一条合适自己的崎岖小路—从作协搬回老家进行创作。在农村艰苦的生活中,他的人生状态因为远离了外界喧闹和巨大的压力,受到了家乡安宁祥和生活的滋养,开始变得质朴有序,这条合适的写作道路顺应了他内心对于朴素的诉求,他不必像在作协里那样因不适应而受煎熬,他的人生状态也因此改变。终于,他创作出了佳作的《白鹿原》,这本让他终生满意的佳作,也使他从前的苦闷变成了今日的快乐。如果他当时选择了待在作协创作这条不适合自己的路,他也就无法感受那份朴实和安宁,又如何让他拥有良好的状态创作呢?人生状态也只能呈现消极状态。
02
王峰
无独有偶,创业者王峰也有这样的经历。他想在商业上受人属目。他不忘自己的鸿鹄之志,决定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一条充满艰辛的探险路——离开金山创立蓝港。他四处游走,夜以继日地工作,这条合适的路将他内心的冲劲与渴望激发,他身上所具有的年轻的朝气和锐气成为了他创业这条路所必须的优良品质。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创业之中,每天都可以保有积极的人生状态。
终于,他的蓝港公司上市,自己也大获赞许,人生辉煌。如果王峰选择了当一辈子金山副总裁,他的烈性就会被压抑得平庸,即使成功,却也让他失去了宝贵品质,人生状态可能黯然失色。
03
杨丽萍
掩银屏,重翠袖,举神间的优雅,自然中的灵气。
没有耀眼的灯光,没有华的舞台,没有观众的掌声,你在山野间翩然起舞。你知道北京歌舞团僵硬的舞姿并不是合适于你的成功之道,于是你毅然退出,回归山野,寻找你自己合适的成功之路。你抚摸每一朵花,你相信他们都有灵魂:你跨过每一条山涧,你相信他们是快乐的;你躲在树后看孔雀,你相信他们是优雅的;你在山中吸取自然的灵气,走进自然,去发现自然的美便是你通向成功合适的路。一曲“雀之灵”闪烁了多少人的眼,一曲“云南印象”又惊艳了多少人的心?你成了舞台上最耀眼的杨丽萍。
04
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家。他自幼学习美术,在恩师逝世之后只能背井离乡,只身前往罗马闯荡。被迫与教皇工作,他沉默地完成陵墓修建,不料工程未成,教皇又命他绘下教堂的巨幅壁画。面对教皇的百般折辱,他没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顾一切地奋起反击,而是忍辱负重,以救活无数艺术的瑰宝。米开朗基罗此时慎重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隐忍、坚敏、坚持自己的艺术。一路走下去,他不缀打造着一件件稀世珍品,被奉作大家。
米开朗基罗选择的道路,看似平庸、寄人篱下,却让他保全了自身,既而光芒万丈。他的雕塑作品中,无不流出磅难挡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色彩令人叹服。他选择了一条合适的人生道路,成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