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托尔斯泰俄罗斯文学的广度生活教育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俄国文学的广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俄国革命的镜子,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天才艺术家

曾经的无产阶级领袖弗拉基米尔·列宁这样 评价这个人:“真是个笨蛋!多么铁石心肠的人啊!” 这句话说给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夫·托尔斯泰。但他的伟大不仅仅表现在文学领域,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宗教思想家。他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从不酗酒,不抽烟,四十岁时他拒绝喝咖啡,老年时他不再吃肉。他是一个真正的榜样。

托尔斯泰很早就成为孤儿。他的母亲在生下女儿后不久就去世了,当时托尔斯泰还不到两岁,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而就在母亲去世七年后,父亲也去世了。他们由大姨抚养,一段时间后,大姨也去世了,监护人的职责转移到了拥有伯爵头衔的二姨身上。姨妈对列夫·托尔斯泰影响很大,他称与她一起度过的岁月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她的房子总是挤满了客人,被认为是喀山最热情好客的房子。在这个家庭生活的童年印象反映在他的作品《童年》中。

1843年,列夫·尼古拉耶维奇进入喀山大学东部系。这位未来的作家对学习没什么兴趣——他从未从大学毕业。托尔斯泰致力于自我——他从事自我教育。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1847 年开始写的日记证实了这一点。

托尔斯泰回到了他的家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他计划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始自己的生活,与农民和睦相处。这个想法没有任何结果,但在此期间他将所有观察结果写在日记中,得出结论。

此外,托尔斯泰自然有一个爱好,他非常喜欢音乐。年轻的托尔斯泰伯爵经常出现在社交活动和演奏音乐中。他可以听他最喜欢的作曲家几个小时,包括弗雷德里克·肖邦、约翰·巴赫、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

托尔斯泰在他的家乡度过了夏天,他意识到他不喜欢地主的生活。他离开村庄,立即定居莫斯科,然后又搬到圣彼得堡,这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时期。此时的他努力准备考大学,他喜欢音乐,打牌,与吉普赛人狂欢。但同时,他也想当官,于是在哥哥尼古拉的建议下,列夫·托尔斯泰前往高加索服兵役。

1851年秋,托尔斯泰成为第20炮兵旅第4连的学员,随后通过初级军官军衔考试,成为一名军官。1851年至1853年,他参加了高加索地区的军事行动。1854年11月至1855年8月,他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在被围困的城市中,他在著名的第四堡垒中作战)。他被授予安娜勋章以及“保卫塞瓦斯托波尔”和“纪念1853-1856年战争”奖章。托尔斯泰后来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描述了他对战争的记忆。

《童年》在《现代》杂志上一经发表,立刻引起轰动,托尔斯泰成为一名作家并因此名声大噪,他立即被提升到与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冈察洛夫等当时作家同等的水平。

此后,列夫·托尔斯泰写了《哥萨克》,在其中描述了他在高加索地区的军队生活。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即使在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同时,托尔斯泰也没有停止他的写作活动。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童年》的续集《少年时代》和《青春时代》。此后也被我们称之为“青春三部曲”。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托尔斯泰退役,他已在文学界享有盛誉。与他同时代的杰出人士谈论了托尔斯泰对俄罗斯文学的重大贡献。托尔斯泰年轻时就以傲慢和固执着称,这从他的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拒绝属于任何一个哲学流派,并一度公开称自己为无政府主义者。

后来,托尔斯泰厌倦名利场上的虚伪,开始自己的丰富见闻,游学之路他访问了意大利、德国、瑞士、法国。回国后,托尔斯泰在莫斯科短暂居住,然后又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定居。他萌生了教育农民子女的想法,利奥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为他们开设教育机构。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庄园附近很快开办了两所学校。

1860年托尔斯泰再次出国。他访问了比利时、德国、瑞士,研究了这些国家错综复杂的教学法,以便以后他可以借鉴在国外的所见所闻更好的自己办学。托尔斯泰热爱孩子,为他们创作了许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和充满善意的故事。他笔下的童话故事有《两兄弟》、《小猫》、《狮子和狗》、《刺猬和野兔》。

除了教育农民的孩子外,托尔斯泰还继续他的文学活动。1870年,他坐下来写了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该小说由两个主要故事情节组成。在卡列宁家族的家庭戏剧的背景下,作者几乎是自己写的地主莱文的田园诗显得非常引人注目。乍一看,这部小说似乎只是一个爱情故事。事实上,它触及了富人和受过教育的人的生活意义的主题,特别是与普通人的生活相比。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高度评价。

渐渐地,作家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他越来越多地开始谈论社会不平等,谈论统治阶级——贵族们的闲散生活。这从托尔斯泰 1880 年代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其中,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克罗伊策奏鸣曲》、《伊凡·伊里奇之死》、《舞会之后》、《塞尔吉乌斯神父》。

列夫·托尔斯泰越来越开始思考人类生命的意义,他试图从东正教牧师那里寻找答案,但他完全失望了。他认为腐败统治着教会,神父们只是用信仰来掩饰自己,但实际上他们却在从事宣扬错误教义的活动。这就是他被逐出教会并受到秘密警察严密监视的原因。

1898年,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小说《复活》出版,也受到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复活》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与《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相提并论,再到后来这三部小说被合称为“托尔斯泰三部曲”。

一个世纪后,文学评论家列夫·安宁斯基试图计算托尔斯泰的作品被拍摄了多少次。原来,到20世纪70年代末,仅在国外上映的改编电影就有40部。直至1980年,小说《战争与和平》共发行四次。根据《安娜·卡列尼娜》改编的电影有 16 部,《复活》拍摄了 22 次。此外,这些电影不仅在俄罗斯上映,更是享誉世界。

在俄罗斯,影片《战争与和平》首次上映是在1913年。该录音带的导演是彼得·夏尔迪宁。1965年,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着手对这部小说进行大规模改编,这部磁带至今仍然很受欢迎。

托尔斯泰后期的作品既是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充满道德内容的故事。1886年,托尔斯泰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出现了——《伊凡·伊里奇之死》。主角意识到他已经浪费了大部分生命,但意识到得太晚了。1898年,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同样著名的作品《塞尔吉乌斯神父》。在其中,他批评了自己精神重生后的信仰。其余作品均致力于艺术主题。其中包括戏剧《活尸》(1890 年),1903年,托尔斯泰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名为《舞会之后》。该书于 1911 年作者去世后才出版。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宗教领袖和道德权威而更为人所知。他的思想是以非暴力的方式抵制邪恶。在他的一生中,托尔斯泰成为了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偶像。然而,尽管他取得了所有成就,但他的家庭生活却存在严重缺陷,尤其是在晚年时更加严重。作家的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不同意丈夫的观点,并对他的一些经常来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追随者怀有敌意。她说:“你怎么能爱别人,却恨你身边的人。”

这一切的好坏都没有维持多久。

那是一次 1910 年 10 月 28 日夜间的飞行。然而,在途中,列夫·托尔斯泰感到身体不适。首先,他感冒了,然后疾病变成了肺炎,因此他不得不中断行程,并在村庄附近的第一个大车站被人从火车上抱下来。这个车站是阿斯塔波沃(现列夫托尔斯泰,利佩茨克地区)。关于作家生病的传言立即传遍了附近乃至更远的地方。六位医生试图挽救这位伟大的老人,但没有成功:病情无情地恶化。

THE END
0.托尔斯泰传(上下)(豆瓣)这是一部享誉世界的优秀传记。 19世纪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拥有毋庸置疑的崇高地位,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完整、清晰而真切地展现了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是了解及研究托尔斯泰的最佳读本。 作者曾与托尔斯泰保持了长期的友谊和密切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24790/
1.列夫·托尔斯泰大传(豆瓣)2. 最客观、最权威的托尔斯泰传记。作者不做任何主观判断,被评论界称为“昔日重现”,“像是一场真人秀”;日记、回忆、书信、电报、报刊文章等档案材料被有机地穿插在叙述之中,丰富而生动,全面而有序。全面揭秘托尔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 巴维尔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03603/
2.《托尔斯泰传》初中生必备名人传记名人传记《托尔斯泰传》初中生必备名人传记 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灌溉,所以接下来我们初中频道为大家推荐初中生必备名人传记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好好阅读哦。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https://cz.chazidian.com/mrzj/29820/
3.托尔斯泰传(精选5篇)我自己一直比较关注经典作家的生平传记,觉得有时它比作家本人的作品更能启人深思。近日重读歌德自传《诗与真》、托尔斯泰自传《忏悔录》、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汉斯的《歌德传》等书,更加深了这种感触:经典作家的传记本身就是经典作品。传记的阅读是我们深入理解作家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最佳途径,是我们解读他们https://www.1mishu.com/haowen/133848.html
4.托尔斯泰传范例6篇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著的《名人传》,分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了他们三人为追求完美幸福生活的长期忍受艰难困苦的人生。 第一个人是音乐天才贝多芬,贝多芬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丝毫不顾他的想法,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https://www.baywatch.cn/haowen/111273.html
5.托尔斯泰大传(豆瓣)托尔斯泰身处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这个俄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而又令人着迷的时期。无论是同时代人还是评论家,都将他奉为世界文学巨擘。托尔斯泰毕生都在反抗,他背叛文学成规,否定传统教育,打破家庭桎梏。巴特利特这本独具一格的传记,重新解读了这位迷人而又骇人、睿智而又乖戾的时代巨匠。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7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