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托尔斯泰:用现实主义眼光观察世间的事与人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昨天我们读到米开朗基罗与维多利亚·科洛娜堪称圣洁的柏拉图之恋,读到他晚年时期对艺术信仰的如一追求,以及他晚年的孤独与死亡。至此,米开朗基罗的故事就讲完了。

今天,我们将继续阅读《名人传》中第三个人物的故事,他就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1828年,在莫斯科南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一座古宅中,托尔斯泰出生了。

那时家中一共五个孩子,最小的妹妹是个女孩,叫玛利亚。其他三个男孩分别是:大哥尼古拉、二哥谢尔盖、以及三哥德米特里。

大哥尼古拉,是几个兄弟中最受爱戴的一个,他继承了母亲身上那种讲故事的才能,为人幽默风趣,感情细腻,但有些腼腆,后来当上军官,被派遣到高加索执行任务。

在那儿他染上了酒瘾,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基督徒的温情。他也经常深入穷人群体,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二哥谢尔盖是一个漂亮但有些自私的人。

三哥德米特里是一个热情专注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他疯狂地致力于宗教事业,提倡斋戒节食,常常探访穷人,救济残疾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放浪形骸,为一个与他相好的妓女赎身并与之同居,29岁时因患肺痨而逝世。

在这几个可怜的孤儿身边,有两位心地善良的女人始终照顾着他们。其中一位是坦安吉娜姑妈。托尔斯泰说,坦安吉娜姑妈身上有两种好品德:镇静和爱。她一辈子都在向人们奉献爱,一直都在舍己为人。

另一位是阿历山丹娜姑妈,她也是一个为人们服务,而又不求回报的人。她不雇佣仆人,最喜欢的消遣就是阅读《圣徒行传》,以及同一些朝圣者、天真无邪的人聊天。

在她家中寄居着好几位无邪的男女。其中有一位朝圣者老妪,会唱赞美诗,后来还成了托尔斯泰妹妹的教母。另一位朝圣者名叫克里斯娃,是个只知道祈祷和掉眼泪的人。

所有这些卑微的心灵对处于成长期的托尔斯泰来说,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晚年的托尔斯泰似乎已经显现和形成了这些卑微的灵魂。

他们的祈祷与爱,在托尔斯泰孩提时的精神世界里播下了信仰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在托尔斯泰年老时,终于显现出了它们的成熟。

他说,自己在五岁时,便感受到人生在世并非一种享乐,而是一种特别沉重的劳作。

1842年至1847年,托尔斯泰就读于喀山地区的一所学校。他将自己青少年时期称作是“荒漠时期”。荒凉的沙漠,刮起阵阵强劲、凶猛的风。

他曾是斯多葛派的一员,刻意追求着对自己肉体的折磨。他也是伊壁鸠鲁主义者,提倡放荡不羁、纵欲享受。紧接着,他又相信了轮回一说。最终他落入了狂乱、荒唐的虚无主义里,他似乎相信只要迅速转身,就能与虚无对视。

他不断地自我剖析,就像一台空转的推理机,令他处在一种具有危险性的习惯里。他曾说,这种习惯在生活中常常妨碍着他,而他的艺术却能够从中汲取无尽的养分。

自十六岁起,他就不再像那些朝圣者一样祈祷,也不再去教堂。这是他读伏尔泰作品津津有味的时期,但他的信仰并没有彻底消亡。

然而,他在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感官欲望和巨大的自尊心的驱动下,原本追求完美的信念正悄悄地发生转变,渐渐丧失了无私的特点,变得追求实用和物质化了。他是如此地追求意志、肉体和精神的完美,如此地想征服世界,获得别人的拥戴。

当时的托尔斯泰长得像猢狲一样丑陋,因此小时候他就产生了要成为一个体面人的理想,为此他甚至去刻意赌博,疯狂借债,彻底地堕落。后来,有一件东西救了他,那就是他与生俱来的真诚。

即使在他最放荡的那段时期里,他也能以一种犀利、准确的目光审视自己、判断自己。正是这种独立不羁的判断,使上大学时的托尔斯泰将其运用在对社会习俗和知识迷信的批判上去。

他蔑视大学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拒绝进行正规的历史研究。由于他那种大胆而放肆的思想,遭到了校方停学的处罚。而就是在这段时期里,他发现了卢梭,阅读了他的《忏悔录》和《爱弥儿》。他简直为他们倾倒。

于是,托尔斯泰回到了家乡的那所庄园,最终他把这段时期的经历都写进了《一个地主的早晨》。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正值二十岁,放弃了大学的学习生活,而献身到为农民谋福利的工作之中。

就这样,他努力地为他们奉献自己的爱心。可是一年后的一天,当他来到村里探访时,却遭到了当地人的嘲讽和淡漠。对于他的恩惠,大家并不领情,并且他们心中具有根深蒂固的猜忌、因循守旧、下流无耻,甚至忘恩负义。

在这里,他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所以当他离开的时候感到心灰意冷。他想到自己一年前憧憬的梦想,想起自己当初的那份慷慨与热情,想到自己的理想——“爱与善是一种幸福,是世间唯一可能存在的真理”。他觉得自己很失败。

整个青年时期的托尔斯泰都包含在这一篇小说的主人公身上了。他目光敏锐,仍然爱幻想。他用一种地道的现实主义眼光来观察世间的事与人,但当他闭上眼睛时,他就会沉入自己的幻梦中,进入对人类的喜爱之中。

在故乡亚斯纳亚进行的乌托邦社会实验失败之后,1851年,托尔斯泰逃到高加索,躲进了军队里,藏在他那当军官的哥哥尼古拉的身边。来到群山环绕的清明境遇,他精神抖擞起来,又开始了对上帝的信仰。

肉体没有被击败,心中的秘密在情欲和上帝之间继续斗争着。托尔斯泰在《日记》中记下了欲吞噬他的三大恶魔:

1赌瘾:是可以战胜的。

2肉欲:很难将其战胜。

3虚荣:人世间最难战胜的一种恶魔。

当他梦想着以牺牲自己来献给别人时,肉欲和一些轻浮的念头又来纠缠他。头脑中又出现了一个高加索女人的形象,让他魂牵梦萦。斗争本身是激烈的,但他的骚动也孕育良多,所有的生命力都因此而活跃起来了。

“我认为,当初轻率地要到高加索去的想法,是上帝给予的启迪。为此,我十分感激他。我感到自己在这里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我坚信,我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对我有益的,因为这些都是上帝的意愿……”

托尔斯泰在1852年1月写给坦安吉娜姑妈的信中如此写道。

这是大地在春天里为感谢神恩而唱的赞歌。大地鲜花盛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1852年,托尔斯泰的才华首次绽放出了几多鲜花:《童年》《一个地主的早晨》《袭击》《少年》相继诞生,他深深地感激神灵使他拥有这些收获。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了托尔斯泰的童年生活,他苦闷而骚动的青春时期,以及他在乌托邦社会试验失败之后逃离故乡在写作上的最初收获。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

THE END
0.托尔斯泰传(豆瓣)托尔斯泰传 作者: 罗曼·罗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傅雷 出版年: 1998-6 页数: 159 定价: 8.70元 丛书: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ISBN: 9787100015905 豆瓣评分 7.6 203人评价 5星 25.6% 4星 42.9% 3星 28.1% 2星 3.0% 1星 0.5%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32992/
1.托尔斯泰传简介内容介绍于是,研究托翁的艺术创作、书信,甚至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就成为罗曼•罗兰表达其对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于是,一部不朽的《托尔斯泰传》诞生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详尽研究成为这部作品的坚实基石,罗曼•罗兰以其不凡的洞察力,向读者展现了一代文学巨匠创作个性中所有的重要方面。https://m.mingyantong.com/jianjiejieshao/60080
2.《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4篇)1.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4.了解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banianjiyuwenjiaoan/766389.html
3.《名人传》之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全名叫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和思想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作者带领我们回顾了托尔斯泰一生,并强调了他留给人类做重要的遗产是对真理和爱的追求,以及对他们永远的不确性,永远的因敏锐和真诚而痛苦着。作者不是通过记录主人公的人https://www.jianshu.com/p/faadb5ef8fae
4.《名人传》托尔斯泰传9~11章(节选)赏析:其实在这个时期,托尔斯泰的心中充斥着两种情感,一种就是对贫下农民的同情,即“永恒的爱”,一种就是对那些达官贵人、靠剥削农民为生的贵族之痛恨。 ②他对于民众的爱情,好久以来已使他体味通俗言语之美。童时他受过行乞说书者所讲的故事的熏陶。成人而变成了名作家之后,他在和乡人的谈话中感到一种艺术的乐https://www.jianshu.com/p/f4736c864fab
5.《列夫托尔斯泰》教案(通用10篇)(“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可以看出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尊敬、热爱) 二、研读课文第6~9小节,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听读第6~9小节,思考问题: 自主探究: 1、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托尔斯泰的眼睛) 2、这双眼睛有什么特点?(目光犀利、感情丰富) 3、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特点的?(比喻和夸张) 请找出你最喜欢 https://mip.ruiwen.com/jiaoan/1884674.html
6.《名人传》3《名人传》3 今天的人物名字叫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俄国的一位作家出生于18 28年,身亡于1910年。他是现实主义作家,也是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在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明暗的结合动静结合色彩运用的写作手法。而且虽然他出生于贵族,但是有一颗平民心。他不会因为自己是https://www.jianshu.com/p/afe3db2a04b1
7.托尔斯泰传读后感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托尔斯泰传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https://www.gwyoo.com/haowen/55500.html
8.《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通用10篇)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https://mip.yjbys.com/shuokegao/chuzhong/994111.html
9.《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通用5篇)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言,品味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写中穿插的议论和评价,走进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2.揣摩、品味语言,赏析比喻、夸张修辞的表达效果。 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sheji/132264.html
10.文学家托尔斯泰是谁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茨威格的《三https://www.xuexila.com/lishi/renwu/wenxuejia/11457.html
11.名人传列夫托尔斯泰这几天我读了《名人传托尔斯泰》一篇,因为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名着的缘故,所以我读得格外专注。 在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的一些成长经历给了一定的启示。 一是他是一个坦率的人。就像我们现在说的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虽然他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但他对自http://www.unjs.com/z/117286.html
12.名人传41托尔斯泰传(八)《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又称《巨人三传》。作者用文字再现了三位艺术巨匠历尽苦难与挫折,依然坚定地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历程。他们高尚的人格、广阔的胸襟,对梦想、真理和正义的永恒追求,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奋斗不息的“英雄交响曲”。 https://www.missevan.com/sound/player?id=4780303
13.名人传,,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特点名人传,,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特点 导读坚韧的品质使托尔斯泰在创作过程中克服了许多障碍。无论是生活中的磨难还是艺术上的探索,他都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这种坚韧的性格不仅体现在他面对挑战时的勇气,更体现在他持续创作的热情和动力。托尔斯泰的沉静不仅表现在他对待问题的态度上,也体现在他与人交往的方式中。他总https://m.51dongshi.com/eedfrchscabvc.html
14.托尔斯泰读后感托尔斯泰便是如许一个与精力的恶魔屠杀的勇士,与头脑的贤人结交的智者。作者用优美的笔墨让我延前啊出现了如许一个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读后感6 《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是个完整的托尔斯泰,书中完整的记录了他的经历。罗兰在写其他二人时,总是以局外人 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https://www.oh100.com/a/202304/6698950.html
15.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5篇我用了几乎半节课的时间来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和成就,但学生的表情依然是冷淡。其实,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篇文章换成学生了解的、我国的作家呢? 当然,我不能从客观来找理由,应该从自身来找原因。我想,如果,我先向学生推荐《名人传》、推荐托翁的作品,那么,学生对托翁就不会这么陌生了。 https://m.51test.net/show/10663445.html
16.《列夫·托尔斯泰》学习要点(通用16篇)第二部分(6-9段)描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 3、本文两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对托尔斯泰外貌的真实刻画,这也说明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写他的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为了在下文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字里行间也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banianjixiaceyuwenjiaocan/823495.html
17.如果没有托尔斯泰,俄罗斯文学就缺少了普照的太阳新闻罗曼•罗兰在《列夫•托尔斯泰传》中称《复活》为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它威临着他的暮年,仿如《战争与和平》威临着他的成熟时期,这是最后的一峰或者是最高的一峰——如果不是最威严的——不可见的峰巅在雾氛中消失了。” 的确,如何评价《复活》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其接受史也因历史环境履遭起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819/c429168-3130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