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出版社联合著名翻译家,全方位体现经典名著的可读性、经典性!
《简 爱》是一部传奇之书,不仅在出版的当时引起轰动,而且在迄今一百五十多年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价值标准在改变,潮流在更迭,审美情趣在转移,批评理论在更新,而夏洛蒂 勃朗特写的这部《简 爱》,依然在世界各国盛行不衰,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喜爱,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
《简 爱(青少版)/小书虫读经典》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称为是她“诗意的生平写照”。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让读者隐约看到了自身或卑劣或美丽的人性。小说一经出版就在文坛引起了轰动,问世一百五十多年以来,在世界各种语言中拥有众多读者,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亦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夏洛蒂 勃朗特(1816—1855),英国小说家、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夏洛蒂 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在情节的构建、人物的刻画、心理的揭示和景物的描绘方面,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宋兆霖(1929-2011),教授,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专家,笔名林天水、雨林等。浙江金华人,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系,后在浙江大学任教至退休。曾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翻译协会名誉会长、浙江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第一章 盖茨海德府第二章 红房子第三章 病中第四章 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第五章 来到洛伍德第六章 海伦·彭斯第七章 勃洛克赫斯特先生来访第八章 谭波儿小姐第九章 海伦之死第十章 登报求职第十一章 在桑菲尔德第十二章 山径初遇第十三章 和罗切斯特先生一席谈第十四章 再次交谈第十五章 着火第十六章 格雷斯·普尔第十七章 家庭宴会第十八章 算命第十九章 算命的人第二十章 夜半叫声第二十一章 里德太太的秘密第二十二章 回到桑菲尔德第二十三章 风暴骤起第二十四章 婚前一个月第二十五章 撕破的面纱第二十六章 婚礼中断第二十七章 罗切斯特先生的往事
第一章?盖茨海德府
那天,再出去散步是不可能了。没错,早上我们还在光秃秃的灌木林中漫步了一个小时,可是打从吃午饭起,就刮起了冬日凛冽的寒风,随之而来的是阴沉的乌云和透骨的冷雨,这一来,自然也就没法再到户外去活动了。
这倒让我高兴,我一向不喜欢外出散步,尤其是在寒冷的下午。我觉得,在阴冷的黄昏时分回家实在可怕,手指脚趾冻僵了不说,还要挨保姆贝茜的责骂,弄得心里挺不痛快的。再说,自己觉得身体又比里德家的伊丽莎、约翰和乔治安娜都纤弱,也感到低人一等。
我刚才提到的伊丽莎、约翰和乔治安娜,这时都在客厅里,正团团围在他们的妈妈身边。我嘛,她是不让我和他们这样聚在一起的。
客厅隔壁是一间小小的早餐室。我溜进那间屋子。那儿有个书架。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爬上窗座①,缩起双脚,盘腿坐着,把波纹厚呢的红窗帘拉得差不多合拢,于是我就像被供奉在这神龛②似的双倍隐蔽的地方。
“嘿!忧郁小姐!”约翰·里德在叫唤。接着,他突然停下不做声了,显然发现房间里没有人。
“见鬼,她上哪儿去了?”他接着说,“丽茜③!乔琪④!(他在叫他的姐妹)琼⑤不在这儿。告诉妈妈,她跑到外面雨地里去了——这个坏东西!”
“幸亏我拉上了窗帘。”我心里想,同时急切地希望他不会发现我藏身的地方。可是伊丽莎刚往门里一探头,就马上说道:
“她在窗座上呢。准是的,杰克⑥。”
我赶紧跑了出来,我一想到会让这个杰克给硬拖出来就吓得发抖。
“你有什么事吗?”我局促不安地问道。
“应该说:‘你有什么事吗,里德少爷?’”这就是他的回答。“我要你过来。”说着,他在一把扶手椅上坐下,做了个手势,示意要我过去站在他面前。
约翰·里德是个十四岁的学生,比我大四岁,我才十岁。
我已经对约翰顺从惯了,于是便走到他的椅子跟前。约翰突然狠狠地给了我一拳。我一个踉跄,从他椅子跟前倒退了一两步才站稳身子。
“你躲在窗帘后面干什么?”他问。
“我在看书。”
“把书拿来。”
我回到窗口,把书拿了过去。
“你没资格动我们家的书。我妈说了,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钱,你爸一分钱也没给你留下,你该去讨饭。今天,我要好好教训教训你,你竟敢乱翻我的书架。这些书全是我的。滚!站到门口去,别挨着镜子和窗子。”
我照着做了,起初还不明白他这是什么用意,可是当我一看到他举起那本书,掂了掂,站起身来,看样子要朝我扔过来时,我惊叫一声,本能地往旁边一闪,但已经来不及了。书扔了过来,打在我的身上,我跌倒在地,头撞在门上磕破了,磕破的地方淌出了血,疼得厉害。这时,我的恐惧已经超过了极限,另一种心理紧接着占了上风。
“你这个狠毒的坏孩子!”我说,“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是个管奴隶的监工……你像那班罗马暴君!”
“什么!什么!”他嚷了起来,“你竟敢对我说这样的话?伊丽莎,乔治安娜,你们听见没有?我还能不去告诉妈妈?不过我先要……”
他朝我直扑过来。我感到他揪住了我的头发,抓住了我的肩膀,我已经在跟一个无法无天的亡命之徒肉搏了。我看他真是个暴君,杀人犯。我觉出有几滴血从我头上一直顺着脖子流下。这些感觉一时压倒了我的恐惧,我发疯似的和他对打起来。我的双手究竟干了些什么,我自己也不大清楚,只听到他骂我:“耗子!耗子!”还大声地吼叫着。帮手就在他身旁,伊丽莎和乔治安娜急忙跑去叫已经上楼的里德太太。这会儿她已赶到现场,后面还跟着贝茜和使女阿博特。我们被拉开了。只听到她们在说:
“哎呀!哎呀!这样撒泼,竟然打起约翰少爷来了!”
“谁见过这样的坏脾气!”
里德太太又补了一句:
“把她拖到红房子里关起来。”立刻就有四只手抓住了我,把我拖上楼去。
第二章?红房子
我一路反抗着,这在我是从来没有过的。可是这么一来,大大增加了贝茜和阿博特小姐对我的恶感。我意识到,一时的反抗已难免会使我遭受种种别出心裁的惩罚,因此,我像所有反抗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决定豁出去。
“真不害臊!真不害臊!”使女嚷嚷道,“多吓人的举动啊!爱小姐居然动手打一位年轻绅士,打起你恩人的儿子——你的小主人来了!”
“主人?他怎么是我的主人?难道我是仆人?”
“不,你还比不上仆人呢!你白吃白住不干活儿,光靠别人来养活。得啦,坐下,好好想想你那臭脾气。”
这时,她们已把我拖进里德太太指定的那个房间,把我按在一张凳子上。
“你得放明白点儿,小姐,你受着里德太太的恩惠,是她在养活你;她要是把你撵出去,你就只好进贫民院了。”
里德先生去世已经九年了,他就是在这间卧室里咽下最后一口气的。他的灵堂也设在这儿,殡仪馆的人就是从这儿抬走他的棺材的。从那天起,这房子里就有了一种哀伤的神圣感,使人不敢常到这儿来。
因为挨了打,又曾跌倒在地,我的头非常疼痛,伤口还在流血。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让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没有理性的暴行,却受到众人的责难。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的理智告诉我说。
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奇怪的念头。据说,要是有人违背了死去的人的遗愿,死去的人在坟墓里也不会安宁,他们会重返人间,惩罚违背誓言的人,为受到虐待的人报仇。我想,里德先生的灵魂一定在为他外甥女受到虐待而着恼,说不定会离开他的住处——不管是在教堂的墓穴里,还是在不可知的阴曹地府——来到这屋子里,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心怦怦直跳,脑袋发热,耳朵里充满嗡嗡声。这时仿佛有什么东西靠近我的身旁,我感到压抑,感到透不过气来,我再也受不了啦。我起身冲到门边,不顾一切地使劲儿摇动门上的锁。
“哦,舅妈,可怜可怜我,饶了我吧!我受不了啦——用别的办法惩罚我吧!这会要了我的命的,要是……”
“闭嘴!你这样胡闹真让人讨厌!”毫无疑问,她心里也准是这么想的。在她眼里,我是个早熟的演员,她真的把我看成是个满腔恶意、心灵卑鄙、阴险狡诈的角色了。
我伤心到了极点,痛哭不止,里德太太见了很不耐烦,待贝茜和阿博特一走,就二话没说,猛地把我往屋里一推,锁上了门,不再跟我多费口舌。我听到她匆匆地离去了。她走后不久,我想我大概就昏过去了,这场风波以我失去知觉而告终。
第三章?病中
接着,我记得,我感到自己仿佛刚从一场噩梦中醒过来,只见眼前亮着一片红光,红光中画有一道道又粗又浓的黑杠。我还听见有人在说话,声音瓮声瓮气的,仿佛被疾风或激流掩盖住似的。激动、不安,还有压倒一切的恐惧感,弄得我神志恍惚。
又过了五分钟,迷糊混乱的阴云消散了。我非常清楚地觉出,我正躺在自己的床上,那片红光是儿童室里的炉火。这时已是晚上,桌上点着一支蜡烛,贝茜端着脸盆站在床脚边,还有一位先生坐在我枕头旁的椅子上,正俯身朝我望着。
当我知道屋子里有了一个陌生人,一个不是盖茨海德府的人,和里德太太也没有任何关系,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宽慰,深信自己会受到保护,安全有了保障。我转眼不再去看贝茜(虽说相比之下,她的在场远不如别人——如阿博特——那样让我讨厌),开始仔细打量起那位先生的脸来。我认出了他,他是劳埃德先生,是个药剂师。遇到仆人生病时,里德太太有时候就请他来过。她自己和孩子们生病的话,她就请一位医生。
……
译本序
公元1846年,在英国北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座牧师住宅二楼的窗前,坐着一个身材矮小、相貌平常的姑娘。在这座两层石屋的窗外,是一片了无生气的教堂墓地,墓地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长满石楠的荒原。窗前的姑娘正在奋笔疾书,用她的悲苦和怨愤、激情和想象,构建着一个既是内心也是外界、既是微观也是宏观的独特境界,叙述着一个朴实无华、真实感人的故事,塑造着一个生而不幸、历经艰辛、敢于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倔犟少女形象。
一年后的1847年10月,姑娘写的这本书问世了。
自那以后,迄今一百五十多年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价值标准在改变,文学潮流在更迭,审美情趣在转移,批评理论在更新,而夏洛蒂·勃朗特写的这部《简·爱》,却从未受到过冷落,依然在世界各国盛行不衰,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喜爱,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
《简·爱》是夏洛蒂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它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呼号和责难,一个小人物对成为一个大人物的渴望、追求和憧憬。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主人公,也许并无太多新颖独特之处。可是,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上贵族富豪踌躇满志,神甫教士“神恩”浩荡,等级森严,习俗累累,金钱第一,男权至上,文学作品中则绅士淑女济济一堂,欢宴舞会连篇累牍。突然间,在那众多美丽英俊的男女主人公中,钻出了一个无财无貌的小女人,她观念新颖独特,个性坚毅倔犟,居然还敢批评宗教事业,嘲笑社会风尚,藐视地位财力,主张男女平等,而且感情真挚,直率坦诚。她有凡人的优点,也有凡人的缺点。难怪《简·爱》一问世,社会上就引起轰动,文学界更是争相评论。赞许者大呼“独特”“新颖”“真实”“感人”,诋毁者大骂“低级”“粗俗”“反基督教”。
《简·爱》有着曲折感人的情节,但更侧重于写女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心路历程,再现她的精神世界。作者在书中所用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自我解剖、内心交谈,直至超现实的梦幻预兆、心灵感应等潜意识活动,都在于展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灵魂轨迹、心灵矛盾和内心冲突。我们从人物的内心世界里,能清楚地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从现实世界的描绘里,也能看到它在人物内心引起的反响。而且心理、言行交替,现实、想象并用。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加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使作品有了更大的生活容量、心理容量、审美容量和思想容量。
包装完整,孩子喜欢。
不错,我女儿很喜欢,包装精美。
——文学家周作人
大品牌,值得信赖,质量有保证。
小朋友喜欢《小王子》,看完后根据序言介绍又喜欢上了《人类的大地》。特别喜欢作者,一位传奇人物。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孩子视角。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