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上,各位嘉宾先后发表讲话,回忆了周汝昌先生与刘心武先生因红学研究而起、绵延二十年的书信交往,讲述了周汝昌先生、刘心武先生各自的红学研究故事,以及《解语何妨话片时:周汝昌刘心武通信集》一书成书背后的故事。周汝昌先生刘心武先生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谊,周汝昌先生提携后辈的学术襟怀与高尚风范,都令现场读者感佩。
《解语何妨话片时:周汝昌刘心武通信集》
新书发布会 现场记录
(七)
提问:刘老师,希望您简单讲一讲小红这个人物。
刘心武:残生余年还能继续研究《红楼梦》,我是很愿意的。我现在对有些很权威的红学家,对他们的做法我是有意见的。他们是有编制的,是国家养着的,但是他们学术倒退。现在印量最大的《红楼梦》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学所的那个本子,原来封面是曹雪芹著、高鹗续,现在倒退到了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我觉得他们不可以这样做。国家养着你们,你们就应该去研究,不是高鹗续的,是谁续的,你得有个说道。怎么一下子高鹗就被抹杀了?也不是高鹗续了。高鹗续是有证据的。
在这之前很多研究者,像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学研究史教授,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有很多证据,比如张问陶的诗和诗注就说了,“《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补怎么就不是续了?这是有学术成果的。你封面说是无名氏,不知道是谁。别人可以不知道,你不可以不知道,你不可以随便这么做。这个人又说了,现在《红楼梦》的作者说法太多了,有七十多种。民间可以这么说,咱们谈笑可以,你在家里客厅可以这样说,你是国家花钱养的专家,那你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你认为是谁呢?没有自己的学术成果,难道以后再变成《红楼梦》无名氏甲作、无名氏乙续吗?这个不是学术倒退吗?我们要做研究,不要老是批别人。你老批别人没意思,自己要拿出自己的成果。
刚才读友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小红这个角色太重要了,不但她重要,贾芸也很重要。最后他们两个应该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有一个非常古怪的文本现象,到现在我还没有发表文章来谈及,就是贾宝玉把他自己的住所称为绛芸轩。书里这个写法太古怪了。贾母的住处是荣国府西边的大院子的正房,他跟林黛玉和贾母一块住的时候,就把自己住的那个空间叫作绛芸轩。有一个情节就是他写好大字以后,晴雯搭梯子粘贴这三个字。怎么把它叫作绛芸轩呢?绛不是小红吗?芸不是贾芸吗?怎么会是绛芸轩呢?后来他搬进大观园,住进怡红院以后,还把他的住所叫作绛芸轩,怎么回事?在我的续书里,我还没有大胆写出现在的心得。有人查过《乾隆京城全图》,发现现在恭王府的位置当时根本不是一个王府,是一些破败的房屋。那个地方在乾隆朝可能曾经是一个贵族的府邸,但是到了乾隆晚期之后就成了一片什么人都可以搬进去住的杂居院,就像过去有的很好的四合院后来成了杂居院一样。那么书里面的贾芸和小红很可能最后住进了荣国府大观园荒废的院子里,那里成了普通平民居住的杂院。他们恰恰就住在贾宝玉曾经生活过的空间里。所以绛芸轩也可能是草蛇灰线。这是我第一次披露我的这个心得,还没写过文章、发表过著作。是不是很有趣?
提问:您有一个观点认为《红楼梦》全部不是一百二十回,是一百零八回,您还专门写了续书,也只续了二十八回。那么想请教您的是,这个观点您和周汝昌先生讨论过吗?周先生是什么看法?希望您能讲一下,谢谢!
刘心武:《红楼梦》全书的规模是一百零八回的观点是周老的。不要把我放在周老的前面。这是周老在《红楼梦新证》里确定的一个观点,他有他的逻辑链,我就不罗列了。有人对我的续书嗤之以鼻。但是有的人根本就没有看过我的续书,就跟着一些人来喷我。说刘心武续的四十回根本没法看,我才不看他续的四十回呢。刘心武什么时候续的四十回啊?你把刘心武续的四十回文本拿来,我买一本。我的续书就是二十八回。为什么是二十八回?就是我听周老的,我跟周老的观点是一样的。曹雪芹的构思就是在八十回后是二十八回。后来也是同一个出版机构出版了我跟周老观念相同所形成的结晶,就是《一百零八回〈红楼梦〉》。
周老还发现《红楼梦》回目里故事的一个规律,每九回一个单元,这个是说得通的。特别是十八回以后,确实是每九回构成一个情节单元。所以有两个数字是它的常数,一个是九,一个是十二。十二就不用说了,《红楼梦》里有金陵十二钗,买了十二个小戏子……所以九乘十二应该是《红楼梦》当中的一个乘式。而且在前批里写得很明确,说“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如果是一百二十回,三分之一是多少回呢?四十回,到三十八回怎么就已经三分之一还有余了呢?周老他做出的判断是有根有据的,不是一拍脑袋的。多少回不知道,你这么说话等于没说。你搞学术研究就得拿出你的学术成果。
这个《一百零八回〈红楼梦〉》前两本是周老根据十几个古抄本进行汇校,是伦玲还有周老的哥哥两代三人共同完成的。他们没有政府提供的资金,就是个人的努力,含辛茹苦,去比对,然后选出当中最符合曹雪芹的成果,连缀而成这样一个八十回的本子,不得了,而且保留了全部的批语,还有周老自己的批语,讲他的心得。
第三本就是我在周老的鼓励和指导下完成的《续红楼梦》。我的《续红楼梦》确实问题很多,也有人一口气给我提了一百多条意见。我非常感谢。山西有一个作家又写信,又写电邮,非常具体地告诉我哪句话、哪个地方不合理,你得改。我后来听了他的意见做了很多的修改。我很愿意听取意见。因为我一个当代的人模拟曹雪芹的口吻,非常困难,我也知道有很多的不足,但是这本书呈现出内容的大的结构体现了周先生对《红楼梦》八十回后探佚的新的成果。
在买《通信集》的同时购买一套《一百零八回〈红楼梦〉》,对照着阅读,也很有意思。出版社的负责人笑了。现在推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点儿不可耻,是正当的事情。出了一本书就需要有人买,有人看。我觉得既然我们含辛茹苦地做出这样的劳动成果,现在也有了《通信集》,对照着看其实很有意思。
解语何妨话片时:
周汝昌刘心武通信集
周汝昌 刘心武 著
周伦玲 焦金木 整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1991—2011,两位红学家绵延二十载的书信往来
150余通书信,20余篇附文
独家收录10多张作者珍贵手迹照片
求索,兴味,共鸣,争鸣
学术交流与个人心得的全方位展示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雅人深致,引人入胜
两通关于《红楼梦》的信札。闪电般的灵感和严密的考证中,浮续着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雅人深致,引人入胜。
——《关于“樯木”的通信》
“长江杯”笔会征文评选获奖评语
可以多写写,编个小集子(包括刊文与通信等文字),要为红学探佚学留一点轨迹,启牖后来之才士。
——周汝昌
将我们的通信加以汇拢、编排,出成一本书,主要是展示汝昌师的学术襟怀与提携后辈的高尚风范。
——刘心武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2012),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与撰写了多部专著。
刘心武,1942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长篇小说《飘窗》,2020年推出长篇小说《邮轮碎片》。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与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于1991年至2011年间的往来信件,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两人关于曹雪芹《石头记》(即《红楼梦》)20年间的讨论和交流,展现了他们在红学研究方面的心路轨迹及专注热忱的治学精神,同时彰显了二人深厚的忘年友情。书中还收集了两人信中提及的同时期文章、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