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名叫“红楼梦”的文化基因贾珍红楼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还记得十来岁时,我们过年时燃放的一种小礼花,燃尽后封底的卷轴,会抖出一幅幅小画,都是《红楼梦》的经典片段。什么“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探春结社”、“元妃省亲”等。我最初读《红楼梦》,是在大兴安岭师专读书时,其后又认真读过,闲来翻阅它部分章节的次数,那就多了。它是历久弥香的普洱,只要你的心底还涌动着热泉,就可以与之共融,感受它的芬芳。

图片为清代画家孙温的工笔彩绘《红楼梦》。

图片为清代画家孙温的工笔彩绘《红楼梦》。

图片为清代画家孙温的工笔彩绘《红楼梦》。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真乃一部魔书。红学家俞平伯深受其“毒”,曾说“我尝谓这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你越研究便越觉糊涂。”资深“红迷”张爱玲,平生所言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对于东北作家迟子建来说,红楼不如“未完”的好,她觉得续书急不可耐地想要写出荒芜,虽然深刻却不再悱恻,读来有一种无解的怅惘。走过中年,苍凉之意渐起,迟子建看出红楼女子李纨的好,“竹篱茅舍自甘心”,未尝不是自己的心境。

另一位痴心“红迷”毕飞宇之爱红楼,更是爱得切,悟得真。他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丫环晴雯“一见钟情”;他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他谓曹雪芹乃旷世奇才,即便红楼未完也不遗憾——前80回的艺术功力,早已前无古人。

毕飞宇对红楼有多痴?两天内他和记者通了五次电话。电话的那头,沉默断断续续,想起说什么时表达得又急切,又意犹未尽,谈话内容改之又改,生恐不能言尽其意,“我谈自己的书也不会这么认真,因为谈《红楼梦》是一件太庄重的事”。

红楼魔咒,三百年后,继续牢牢地占据“红迷”的身心。

迟子建:续书的红楼,就像哲学家交的作业

《红楼梦》是中国版的《神曲》

新京报:你最早什么时候开始读《红楼梦》?听说你母亲也是个“红迷”,可以说说其中的故事吗?

我还记得十来岁时,我们过年时燃放的一种小礼花,燃尽后封底的卷轴,会抖出一幅幅小画,都是《红楼梦》的经典片段。什么“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探春结社”、“元妃省亲”等。我最初读《红楼梦》,是在大兴安岭师专读书时,其后又认真读过,闲来翻阅它部分章节的次数,那就多了。它是历久弥香的普洱,只要你的心底还涌动着热泉,就可以与之共融,感受它的芬芳。

新京报:都说《红楼梦》是常读常新的,你在不同年龄段读红楼,读出了不同味道吗?

迟子建:我曾说过,年轻时看《红楼梦》,特别喜欢给里面的人物贴标签,比如林黛玉是个敏感娇弱的好女孩,宝钗是个八面玲珑的坏女孩。而人到中年后,苦辣酸甜尝遍,才感受到《红楼梦》的光华。这时你能体会到原本招人厌的盛气凌人的王熙凤内心的无奈,能体味到尤三姐自刎后,负心郎柳湘莲泪已干的苍凉心境。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又充满了“幻境”,他们的内心是复杂的,充满了生之欲望和死之挣扎,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红楼梦》是中国版的《神曲》。不同的是,它不是地狱、炼狱、天堂的节奏,而是反转开来,从繁华至极的人间天堂和“太虚幻境”开篇,最终在炼狱和地狱处终止。曹雪芹不像但丁,把“人”渡给上帝。曹雪芹给了“人”虚无的指向,更有心灵深度。

最欣赏李纨,把风暴都留在心底

新京报:张爱玲曾有言“人生三件恨事”之一为“《红楼梦》未完”,你也表达过对续书部分的遗憾,可否具体谈谈?

迟子建:《红楼梦》的续书部分,在气韵上,与整体的《红楼梦》是不协调的,续书像哲学家交付的作业。高鹗是深刻的,但哲学家写文学家的作业,总有些“气不相接”。在我的理解上,《红楼梦》应该更长些。曹雪芹的红楼帝国,是一砖一瓦细心筑造起来的,上面有葱茏的草木。而续书的红楼,更像个弃之不用的堡垒,虽有沧桑感,但缺乏生机。

比如黛玉之死,她在《红楼梦》中是个必死无疑的人物,黛玉偿还完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后,就要“归位”。我觉得曹雪芹在行文中,已经暗示了黛玉之死的方式,那就是“葬花”的方式,是隐含着浪漫之气的死亡,她应该像一朵被风劫掠而落入水中的花儿一样死亡,异常平静,异常华美,而湮灭她的水,就是由她的泪水汇聚而成的。现在来看,黛玉之死与宝钗出阁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写法太过戏剧化。而曹雪芹笔下的儿女,很少有戏剧化的痕迹。

新京报:《红楼梦》中的女性各自有各自的悲剧。“金陵十二钗”之正册、副册或又副册上罗列的众多女性,你最欣赏谁?

迟子建:去年我在香港科技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常与刘再复、刘剑梅父女俩去海边的运动场散步。我们散步离不开读书的话题。有一次刘再复先生问我,最欣赏《红楼梦》中哪位女性?我答李纨,他很吃惊。初读《红楼梦》,稻香老农李纨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二十岁在一家内部杂志发表的作品,标题就取做《可爱的稻香村》。稻香村在我眼里就是诗园。命运真是难以捉摸,我二十多岁时喜欢的李纨,而我的命运又与她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批评者说李纨是“三重四德”的牺牲品,但寡居内敛的她,把风暴都留在了心底,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坚强呢。在那个时代,李纨找到了一个最好的金丝笼养自己——稻香村。我虽然欣赏李纨,但从人性的率真自由来说,我更喜欢醉眠芍药裀的史湘云。

毕飞宇:你可以规避它,但是你很难摆脱它对你的间接的影响

不读红楼,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情社会”

新京报:据说你开始阅读《红楼梦》已经三十多岁,为什么那么晚才邂逅红楼?

毕飞宇:我说三十岁之后才读《红楼梦》,其实有夸张的成分,我读《红楼梦》其实并不晚,就因为年轻,老是没有读完罢了。但是,由于喜欢诗词的缘故,我在十多岁的时候手头有一本书,那就是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选注》。这本书对我阅读《红楼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第一次完整地读完《红楼梦》,老实说最大感受也仅仅是把无限复杂的人物关系搞清楚一些罢了。

在我看来,女性阅读《红楼梦》比男性有优势,男人一般不太在意七大姑八大姨那样琐碎的关系,什么姑嫂,子舅,妯娌,堂,表,姑,很复杂,简直就是迷宫。由于家庭的特殊性,我在这方面有先天的缺陷,到现在我也不敢说把《红楼梦》的人物关系都搞清楚了。

新京报:其实厘清人物关系是阅读《红楼梦》一个不小的障碍,很多读者现在也不能十分明白。

毕飞宇:千万不要小瞧了《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这个关系有一个专有名字,叫宗亲,它属于中国。你要想真正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社会结构,不了解宗亲关系是不可以的。什么是西方?人与人的契约,什么是中国?人与人的宗亲。我们以宗亲关系去建构社会的方式一直到1949年才解体的,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建议年轻人去读《红楼梦》,尤其是独生子女,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懂得中国的宗亲,你就无法了解那个巨大的、隐形的、神秘的中国,你就无法懂得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会是“人情社会”,你就没法认识“人情社会”的温暖和“人情社会”的邪恶。

说《红楼梦》是百科全书,是一个符合实际的说法。它当然是小说,但它至少还是研究中国式社会关系和中国式社会结构的标本与化石。在中国,为什么建立法治社会如此艰难?《红楼梦》早就告诉我们了,我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中国文化是“情”大于“法”的文化,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判官面对的往往不是一个公民,而是三姨家的五叔叔的二姐夫的连襟的表弟,这就不好办了。在中国,最常态、最要紧的人际是“托人情”,到现在都是这样,托人情,第一是沾亲,第二是带故。带故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没有血缘的沾亲,到最后还是宗亲。

新京报:你曾说阅读《红楼梦》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有决定性意义,这种“决定性意义”是什么?

毕飞宇:首先是帮助我了解人情世故,我的父亲是一个来路不明的人,这就导致了我和这个社会几乎就没有建立起正常的宗亲关系。还有一点,我的人生过于简单了,就是从校园到校园,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对我人生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比方说,《红楼梦》里有个赵姨娘,曹雪芹说,“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那我就知道了,你要避免尴尬,第一要紧的是不要去做赵姨娘那样的尴尬人。

此外,《红楼梦》提高了我汉语的修养,我是一个写作的人,语言修养提高了,你说是不是决定性的?古希腊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的《红楼梦》却说“尴尬人难免尴尬事”,这样的语言特别棒,是地道的汉语。

也许晴雯才是宝玉的最爱

毕飞宇:在《红楼梦》里寻找现代性也许不是一个好主意,但是,我喜欢晴雯,几乎就是一见钟情。我倒是觉得晴雯的身上有一些现代性,她是一个有“自我”的女孩子,如果把晴雯和袭人放在一起加以比对,晴雯的“自我”就显得格外的突出。“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个“心比天高”就是“自我”诉求。晴雯当然是奴隶,但绝对不是鲁迅所厌恶和鞭挞的那个“奴才”,晴雯没有奴性,这很难得,用北京人的说法,晴雯很“二”,性感,这是我最爱晴雯的地方。

小说里头有一个地方,是通过王夫人的眼睛去描写晴雯的——“水蛇腰、削肩膀,模样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钗歪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我就是在那个地方爱上了晴雯。撇开身份,你以为贾宝玉最爱的那个人是谁?是林黛玉吗,我看不一定,宝玉当然是爱黛玉的,但他们的爱是“革命者”的爱,他们志同道合,渴望一起“奔赴延安”,但“革命者”的爱情往往靠不住,革命胜利了,爱情也就终止了。我倒是觉得贾宝玉最爱的那个人是晴雯,《芙蓉女儿诔》可以证明这一点。

新京报:除了晴雯,你对王熙凤这个人物也有细致的研究,从此类细节背后读出情节的疾风骤雨,让人印象深刻,还有哪些细节让你慢慢悟出了精妙?

毕飞宇:那个是不胜枚举的,我只对你说一点最小的,那就是骂人,尤其是女性骂人,特别是女孩子之间的对骂,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每次读到这些地方我都很来劲。有一个骂人的词我喜欢得不得了,那就是“小蹄子”,很迷人的。我是南方人,我们的生活里从来就没有“小蹄子”这么一个说法,我至今都不知道“小蹄子”意味着什么。我骂人向来只会用粗俗的词,突然冒出一个“小蹄子”来,很突兀。一个好端端的少女怎么就成了“小蹄子”的呢?很可爱,很凌厉,很高贵,还很亲昵,很娇媚。

现在是网络时代,许多人都喜欢骂人,我建议喜爱骂人的人好好去研读一下《红楼梦》,骂人不只是解气,不只是粗俗,不只是比较血管的直径,也可以风生水起,也可以风情万种。《红楼梦》写骂人写得好,小说本身骂人也很高级,那是很厉害的,连皇帝都骂了。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把骂人的地方都看明白了,《红楼梦》你就算没有白读。在我的阅读记忆里,在当代文学,写骂人写得最漂亮的要数王蒙先生的《活动变人形》,是倪藻的母亲还是姑姑?记不得了,她骂了整整一章,荡气回肠。王老爷子对《红楼梦》不是一般的熟。

《红楼梦》和汉语的关系就是水草和水的关系

新京报:你说过“如果没有《红楼梦》这本书,估计我的写作达不到现有的水平。”你如何看待《红楼梦》对于现代汉语写作的影响?

毕飞宇:从文本上说,或者说,从语风上说,我不认为《红楼梦》对我有直接的影响,但是,《红楼梦》是一本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的一本大书,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你可以规避它,但是你很难摆脱它对你的间接的影响。一部艺术作品,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算不了什么,一旦具备了间接的影响力,那就了不得了,这才是伟大作品的硬性标志。

别的不说,就说白描,《红楼梦》真是登峰造极。《红楼梦》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区别就是国画和油画的区别。《红楼梦》的线条无出其右,这才是中国小说,这才是汉语小说。《聊斋志异》是文言,它是我们雅小说的最高代表,《红楼梦》是白话,它是我们俗小说的最高代表。无论是《聊斋志异》还是《红楼梦》,都可以让我们敬仰一辈子。

新京报:曹雪芹比卡夫卡厉害?你指哪方面?

《红楼梦》最大的缺陷就是太依赖汉语了,有些地方甚至过于依赖汉字。木心说过一句话,谈论的是《红楼梦》里的诗词,大意是说,《红楼梦》里的诗词就是水里的水草,在水里,它亭亭玉立,一旦离开了水,它就是一堆。实际上,《红楼梦》这部小说和汉语的关系也是水草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汉语,它的精彩将会大打折扣。老实说,每次我遇到西方人在我的面前赞美《红楼梦》我就想笑,心里想,你怎么能体会《红楼梦》的妙呢。一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能把你打晕。我在美国翻阅过英文版的《石头记》,黛玉,多棒的名字,翻译成Daiyu之后,成带鱼了,简直就是酒吧里扭着腰肢的女招待。

作为一个读者,我赞叹《红楼梦》的伟大,但是,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我也斗胆说一句,《红楼梦》它过于精微、过于复杂了,它对阅读的要求太高了点,有些地方藏得太深,像占卜。《红楼梦》其实也是不能学的。

《红楼梦》有GPS,早就锁定了中国人的阅读

新京报:你曾戏谑“曹雪芹遇到毕飞宇真幸运啊,因为他要表达的东西我懂了。”你觉得自己理解了曹雪芹吗?

毕飞宇:我说这话有它的特殊背景,不能当真的,在曹雪芹面前可不敢谬托知己。我为什么要那么说呢?是为了劝导年轻的作家。年轻人都有一个担心,担心自己被埋没,怕生不逢时嘛,我就说,不要怕,曹雪芹死了多少年了,毕飞宇还在读他,还可以沉迷于他,你们就不用担心了。只要作品好,三百年后,你们一定会遇上你们的读者,就像曹雪芹遇上我一样。

毕飞宇:今天的年轻人对《红楼梦》没兴趣是当然的,你让一个独生子女去理解《红楼梦》里头的宗亲关系,真的很难。阅读常识告诉我,当你理不清人物关系的时候,你就很难进入小说。可我们不用担心,民族文化的精髓之所以是精髓,它的生命力我们可不要低估。

说一故事吧,前几天我遇见了李敬泽,他用了一辈子的钢笔和电脑,最近几年突然迷上毛笔了,我看过他的字,简直换了一个人,真是“吓死宝宝”了。现在,一说起毛笔他就摇头晃脑,他一边抚摸着胸前的空气,一边对我说:“文化基因太可怕了,总有一天它会在你的身上复活,躲都躲不掉。”按照李敬泽的说法,我想对你说,不要担忧《红楼梦》的阅读,《红楼梦》你躲不掉,它迟早会盯上你,人家可是装了GPS的,早就锁定了中国人的阅读。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今年以来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THE END
0.红楼梦:贾政书房为什么叫梦坡斋?抄家后他的结局就藏在其中红楼梦名字背后的故事|梦坡斋|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贾宝玉在宁国府听过焦大醉骂,混不知道因他与王熙凤坐一起,被焦大混骂成“养小叔子”的当事人之一。平白遭了无妄之灾,不怪脂砚斋都要安慰“石兄”。 他从宁府回来就和贾母禀明要与秦钟上学之事,一夜无话第二天又去宁国府看戏。中午回来想去梨香院看宝钗,https://www.jianshu.com/p/be8ce48cd35e
1.《红楼梦》中的晴雯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撕扇子?南方+在我国古典小说中,节日往往成为揭示人物命运、推动剧情发展的特殊时间刻度。《红楼梦》里写到很多节日,这些节日中,当然少不了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及现当代诸多作品中都记叙过表现端午节风俗的鲜活场景,而《红楼梦》里的端午节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22/c7819347.html
2.红楼梦解说第7集:王熙凤为何叫贾蓉晚上来?揭秘宝钗的冷香丸87版00:00/00:00 红楼梦解说第7集:王熙凤为何叫贾蓉晚上来?揭秘宝钗的冷香丸 87版红楼梦 红楼梦解说 冷香丸 贾蓉和王熙凤 红楼梦解说全集 拳击那点事 +订阅 发布于:江西省2025.05.27 00:00 +1 首赞 红楼梦解说第7集:王熙凤为何叫贾蓉晚上来?揭秘宝钗的冷香丸 87版红楼梦 红楼梦解说 冷香丸 贾蓉和王熙凤 https://www.sohu.com/a/899077524_100114195
3.第492集晴雯为何叫宝玉装病?教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第492集 晴雯为何叫宝玉装病? 节目简介 喜读语文之红楼梦 导演:未知 主演:未知 地区:内地 类型:兴趣 简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以其恢弘精致的小说结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出色的语言艺术,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韩望喜博士讲授独特解读,带你一起品味经典! https://www.mgtv.com/b/550855/22838776.html
4.《红楼梦》原名叫什么?−轶事趣谈−博古通今−文化博览红楼梦,文学巅峰,小说翘楚,世不出二。那么红楼梦原名叫什么呢?据文史资料显示,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据资料显示,《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程伟元搜集到后四十回残稿,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http://www.71.cn/2016/0805/903557.shtml
5.红楼梦为啥叫红楼梦–快看漫画问答红楼梦为啥叫红楼梦 71浏览 歹命的麻辣鸡红楼梦为啥叫红楼梦,是因为“红楼”的含义。红在古代是美人的代称,即女性;楼就是深闺大宅,那红楼往往指的就是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书中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便是《红楼梦》全书的提示。《红楼梦》名字来源详解:据《红楼梦》第一回,女娲补天剩下的https://www.kuaikanmanhua.com/qa1/100614
6.红楼梦又名什么名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的原名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 http://www.chusan.com/zhongkao/246601.html
7.借钱,<BR/>为何叫“打秋风”《红楼梦》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去借钱,用书里的话说,叫做“打抽丰”。这个俗语也叫“打秋风”。那么它为什么和借钱有关系呢? 关于“打秋风”的出处,历来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从“吃蹭饭”这个词的地方口音演化而来,有说源自江浙,又有说源自广东,没有定论。 http://www.zhld.com/zkwb/html/2010-08/02/content_70783.htm
8.孟春•读书:《红楼梦》就两个字:“痴”和“还”(内附精美书法“痴情”也好,“意淫”也罢,此二词,乃《红楼梦》之浓缩也。 曹雪芹是怎样描写宝玉从太虚幻境中醒来的—— 可卿救我! 为什么宝玉嘴里会喊着秦可卿的名字,而且自认为可以救他?那就要知道宝玉在梦中的画面—— 将吾妹一人, 乳名兼美字可卿者, 许配于汝。 https://ylsy.szftedu.cn/jsty/shyw/202302/t20230214_143572.html
9.红楼梦为什么叫红楼梦呢因为“红楼”的含义。红在古代是美人的代称,即女性;楼就是深闺大宅;那红楼往往指的就是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书中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便是《红楼梦》全书的提示。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http://m.tianqiwen.com/shenghuo_1959352/
10.为什么红楼梦里面他们明明姓贾,却叫荣府?被封为荣国公的叫贾源,是贾母的公公。现在我当宰相,看这宅院好像有点狭窄;但到儿孙的时候,他们不可能担任我这样高的官职,住这样的宅院已经很宽敞了。 荣国公府也是这样的:当初奉旨而建(敕造荣国府…https://m.sohu.com/a/494942621_121056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