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秦可卿这个人物,无疑是红楼众角色中秘密最多的一人。作为金陵十二钗中最早退场的一个,她的死更是疑点重重,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列举现存本中关于此人物的种种矛盾与作者的隐笔,参考脂砚斋批注结合红学家刘心武先生理论逐步揭开秦可卿之死背后的真相。
帮助我们掀起大幕一角的,是一个本不起眼的小丫头———丫鬟茜雪。关于秦可卿的身世,书中第一次提到是在第八回结尾处,话说贾府有一个远亲秦业现任工部营缮司郎中,是个小吏,这个秦业中年无后,从养生堂抱养了一对姐弟,后来弟弟早夭,姐姐取名秦可卿,后来秦业夫人又意外诞下一子,是为秦钟。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养生堂”,这是古代社会上类似于孤儿院的一种机构,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社会福利,所以养生堂的条件一定比孤儿院差得多,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叫“最后的吻”讲的就是把孩子交入养生堂的场景,一般这样的孩子基本上就见不到父母了,所以一般只有先天不足的幼婴才可能被送至养生堂,同样这样的孩子多半是长不大的。
所以这里秦业完全不必从养生堂抱养孩子,作为一个下级官员,他完全可以通过过继或者其他更好的途径去收养儿女,所以他从养生堂收养一对儿女是为了传宗接代这一点是说不通的,何况他也并没有丧失生育能力,秦钟就是他亲生的嘛。退一万步讲,他若真想传宗接代,在封建社会,他应该抱两个男婴,为何偏偏要了一男一女呢?所以秦业收养秦可卿的真正原因就很可疑。
那么第八回之前讲了什么事呢?在梨香院,贾宝玉和薛宝钗互看对方的佩戴物,林黛玉来了,书中第一次展开三角关系,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不同性格,因为这些主要的情节太精彩了,以至于读者常常忽视这一回关于秦可卿出身的交代,枫露茶的事情,就更是那么一带而过地翻过去了。
曹雪芹写到贾宝玉在薛姨妈那儿喝酒喝醉了,期间还穿插着奶妈李嬷嬷拦他喝酒,他不乐意,他讨厌他的奶妈,两个人发生冲突。但是李嬷嬷,也就是嘴头管一管,自己后来得便歇着去了,贾宝玉醉醺醺回到绛云轩。接下来就是枫露茶事件。
话说贾宝玉回去了以后他要喝茶,这时来了一个丫头就是茜雪,就端了一杯茶给他,他一喝不对头,说怎么给我这个茶,早上我不是沏了一杯枫露茶吗?这个枫露茶是很怪的一种茶,在有关的茶经上可以查到它的资料。大体而言是用枫叶的嫩芽制作的一种茶,这种茶沏一道的时候它不出色儿,而应该沏了一道把水滗了,再沏一道再滗了,三四道出色儿,那时候喝最好。所以贾宝玉认为他走的时候沏的,回来以后应该正好是三道,喝着最好的时候,你应该把这样的茶端给我。这个时候茜雪跟他说,这个茶是给你留着的,但是李奶奶来了,就是他的奶妈李嬷嬷,让她给喝了。李嬷嬷到贾宝玉住的地方就为了大吃大喝,这个枫露茶,她说留着给宝玉干什么,我喝了吧,她就把它给喝了。贾宝玉听了大怒。
就把那个茶杯哐啷就扔出去了,茶杯就碎了,溅了茜雪一裙子的茶水,他跳着脚地骂,说“谁是奶奶,不过就是奶过我,我喝过她几口奶吗?有什么了不起,撵出去撵去”——他要撵的当然是这个李嬷嬷。当时因为是跟贾母住在一起,你想一个茶杯哐啷打碎了,而且地面肯定是很高级的,可能是水磨砖甚至是更高级材料的地面,茶杯碎的声音是很大的,贾母就问什么声音?袭人还代为掩饰,说下雪了,我摔了一跤,把一个茶杯打碎了,没什么事,想把这个事掩盖过去了。贾宝玉开始不过微醺,酒劲上来以后就大醉,大醉以后就大怒,枫露茶的谐音可能是逢怒茶。就是正好逢到我们绛洞花王大发雷霆,居然不爱花了,摧花到这个地步,对着茜雪大叫大嚷。当时李嬷嬷已经回家了,根本不在场,这就是第八回里的事儿。
在这儿我就有一个疑问了,本来我读不懂,我觉得第八回写这个干吗呢?后来我读了古本《红楼梦》,我就发现,脂砚斋有评语,说茜雪这个人物很重要。原来我以为茜雪就是给了一杯茶,触了一个霉头,然后就消失了,根据后来的交代是被撵走了,然后你读到八十回末尾,这个人再也没有了。高鹗续后四十回,更没有茜雪的踪影。所以我曾经怀疑过,曹雪芹写书怎么能这么写,写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应该是设置一个人物,就应该有他的作用,对不对?一些重要人物,应该是有贯穿性的,这甚至是中外古今长篇小说的一个常规。怎么写茜雪写到这儿,后面就没有了呢?而且更古怪的是,宝玉虽然发怒,他口口声声要撵的是李妈妈,即李嬷嬷,往后看,怎么会被撵的是茜雪呢?
在第十九回,这个讨厌的李嬷嬷又出现了,若无其事,还对宝玉房里的丫头们说,“打量上次为茶撵茜雪的事我不知道呢”;到第二十回,又提到“当日吃茶茜雪出去”;甚至到了第四十六回,写鸳鸯抗婚,她跟平儿、袭人说知心话,话里提到“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去了的茜雪”,这都分明传达出同一个不会有误的信息,那就是因为枫露茶的事情,宝玉酒后大怒,竟导致了茜雪被撵。我们读过《红楼梦》全书就都懂得,府里的丫头,尤其是大丫头,被撵出去就意味着颜面扫地,甚至就断绝了生路。例如金钏被撵后羞愧难当,投井身亡;晴雯被撵后,仿佛一盆才抽出嫩箭的兰花被搬到猪圈里一般,很快就被摧残死了。因此,茜雪的被撵,是一桩大事,而且她几乎可以说是书中头一个遭撵的丫头,撵她的起因还并不是王夫人认为她是狐媚子,她其实一点过错也没有,她是完完全全地被冤枉,但是,贾宝玉酒后大怒摔茶,她就是被撵了!
贾宝玉酒后高喊撵出去撵出去,他要撵的是李嬷嬷,但这位李嬷嬷始终存在,贾府盖好大观园以后,她还到大观园里去活动。大家记得后来写的“蜂腰桥设言传心事”,那已经是第二十六回,讲的是小红跟贾芸谈恋爱的故事。小红在大观园里面碰见谁了?碰见李嬷嬷了,说明她没出事,没被撵,而且贾宝玉还让她给贾芸传话去。这个李嬷嬷是那回枫露茶事件的罪魁祸首,但她事后毫发无损,可是茜雪呢,还没等荣国府里建成大观园,就被撵出去,消失了。
我读第八回,开头读得不细,我以为撵出去的是李嬷嬷。这老太婆着实招人厌烦,在喝枫露茶之前,她已经把宝玉特意留给晴雯的一碟豆腐皮包子,私自端回她家去给她孙子吃了;后来又写到她把宝玉留给袭人的酥酪,一边唠叨着一边吃尽了。她倚老卖老,没有给宝玉和宝玉身边的人带来半点快乐,只是不断地在那里扫人兴致,所以囫囵吞枣地读《红楼梦》,往往就会觉得,是李嬷嬷被撵出去了。但一细读,就发现,呀,因为一杯枫露茶,被撵出去的竟是茜雪,这个后面多次点出来了嘛。
那么,问题就来了,茜雪被撵,她是怎么被撵的?为什么她本无辜,却被撵了出去,而枫露茶事件的责任者李嬷嬷,反倒被轻轻放过?这么一推敲,就觉得第八回好像缺一段文字,缺一段交代茜雪是怎么被撵出去的文字,现在各个古本的文字,在这个地方都接不上。你想想,写到这儿以后,忽然就不说了,就写宝玉醒了酒,第二天秦钟来了,他们就约了一起去家塾上学了。然后就交代秦钟家里怎么回事,附带就把他姐姐的出身交代了一下。这样的文本面貌很奇怪。所以第八回是一个很值得推敲,很怪的一回文字。
这一回就像是原本应当交代茜雪被撵的下半回被生硬地改换成了匆匆介绍秦可卿来历的一段。
那么这个匆匆加上去的秦可卿身世应当在哪一回呢?随着《癸酉本石头记》的公布,因为畸笏叟的劝阻而删去的那神秘的红楼梦原版第十三章终于公之于众,但是即使是现存版本,曹雪芹仍然留下了足够的线索等待有心的读者去发掘真相,至于这第十三章真正的内容,稍回到秦可卿本人,书中的矛盾最多在于别人对她的评价。我们顺着表面上的意思,假如秦可卿真的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孤儿,能够嫁入贾府,成为这个权势滔天的家族的第一位孙媳妇?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宁国府到了贾蓉一代,己经到了三世单传的地步,会随随便便娶一个小吏收养的来历不明的孤儿?秦可卿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在她的判词中,有一幅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下注: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她的判词中透露出两个消息:第一,她的结局是自缢而死,而并非现存本中所述急病而死,说到秦可卿之病,有一个奇怪的人物,就是秦可卿病重时贾府好不容易找来的那个张太医张友士,这个张太医来到宁国府,煞有介事地给秦可卿诊了脉,然后洋洋洒洒,实力分析了一通,又开了一张所谓“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整整用了十七味药材。这个时候,贾蓉就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
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人家说这是当时的一种隐晦的说法,意思就是这病多半是没救了,于是“聪明”的贾蓉“也不往下细问”。医生看了,没救了,你直说就行,又何必分析那么多,又开了一张及其麻烦的药方呢?相比之下,后来把尤二姐治堕胎的胡君荣还知道潜逃。而这位张太医之后竟再也没有交代过。
至于那药方,当然也没有什么效果,没过几天秦可卿就死了,秦可卿死这一回发生了两件事:头一件秦氏给凤姐托梦首先指出了贾府潜在的风险,劝王熙凤早做准备,她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然后就为贾府未来指了一条明路“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她出的主意是这样的:“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原来当时有这么一项法令,像贾府这样世袭的王宫贵族家庭一旦犯法要被抄家,在祖茔(营)即祖坟周围的土地是可以保留的,秦可卿建议凤姐多多购置祖茔周围的土地,以后贾府万一被查抄,凭着这些土地,一可以延续贾家香火,二可以供贾府设立私塾,保障子孙能够读书参加科举。事实证明,秦可卿的提议是非常正确的,后来贾府被抄家,正是凭借秦可卿此时提议购买的土地得以维继,直到宝玉和贾兰中举。可以看出在当时那个所有人都纸醉金迷的贾府,秦可卿能拥有这样的清醒的认识和政治远见,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被抱养的孤儿能拥有的,她真正的出身要尊贵的多,这一点在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一回的第二件事为秦可卿出殡的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秦可卿出殡的规格排场几乎宏大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首先是大场面“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然后是大人物,如果说前一点仅仅是极言贾府的富贵奢侈,那么让下面这一群大人物亲自来吊唁送葬就不单单是钱多就能做到的了,甚至就算凭借贾府的权势都很难做到。刚接到死讯就来探望的有忠靖侯史鼎的夫人、还有有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一众侯爵、后来在出殡时来送葬的王宫大臣更是多到不可思议,书中这样写道“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
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路上宝玉第一次见到了北静王,连王爷也来了。之前还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后来贾珍就是从他那里替贾蓉花钱买了个五品龙禁尉,曹雪芹为人物取名讲究谐音,戴权就是“大权”。
你想,秦可卿死的时候她的丈夫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就算花了一千五百两买了个龙禁尉,也就是个五品小官,一个五品小官的夫人死了,来送葬的官员几乎占了朝堂上的一半,从王爷到男爵以上的贵族到了近五十位,包括那个掌握“大权”的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我们可以同书中贾敬出殡的一段做对比,贾敬可以算是荣宁二府中除贾母以外辈分最高的一人,而且贾敬是正儿八经进士出身,他死的时候这些王宫贵族到了多少呢?————几乎没有几人。
对以上种种无法解答的问题,唯一可能的答案就是,秦可卿本身的社会地位比贾敬比贾府众人甚至比那些来吊唁的侯爵都要高,而且极有可能是一位皇族。秦可卿死时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收敛时用的棺材,贾珍正为此事发愁呢,这时薛蟠薛大傻子接了一句话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
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使罢。”贾珍很高兴,于是用了这副棺木。各位请注意一下,这副用铁网山樯木打造的“万年不坏”的棺木是一位“义忠亲王老千岁”。历史上能被称作“老千岁”的人要么是一个皇族比如皇帝的叔叔兄弟、皇后皇太后;要么就是权势滔天的宠臣和宦官。这样一个人,而且很可能是因为意图谋反而“坏了事”他给自己打造的棺椁,那肯定是按皇族规格定制的,何况这材料万年不坏,估计是已经超过了历史上很多帝王的棺木了,而古代对墓葬的制度是极其讲究的,这样的棺木一般人是用不得的,用了你就是谋反,所以薛蟠说这棺材“也没有人出价敢买”。到了秦可卿这里说用就用了,她的血统她的出身这里不言自明。
关于秦可卿皇族身份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从第五回对秦可卿卧室的描写中看出端倪:书里写到秦可卿的卧室挂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海棠春睡图》画的是杨贵妃喝醉酒以后,像海棠花一样美丽的情景,贾宝玉喜欢。唐伯虎是明代的著名画家,这段描写说明秦可卿她藏有唐伯虎的一幅大画,这倒也还算不了什么。然后在秦可卿的卧室里面,还有一副秦太虚的对联。秦太虚是宋朝人,对联很符合贾宝玉的审美趣味,写的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贾宝玉说这里好,我就在这儿午睡。然后他环顾这个卧室,不得了!哪里是仅仅有唐伯虎的画和秦太虚的对联呢?是什么样的陈设呢?是这样的陈设:“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还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还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这里说的木瓜应该不是真正植物的木瓜,而是一个用玉石仿制的木瓜,是很贵重的东西。
“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你想,这些是什么东西啊?许多人解读这一段时说,这是夸张的描写,这样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秦可卿的生活很奢靡,而且暗示她是一个风月人物。这个解释有一定的道理。说这些描写表现她生活奢靡,这当然说得通,但说它仅仅是为了暗示秦可卿是一个风月人物,不太说得通。武则天、赵飞燕、安禄山,或者是杨太真,他们作为风月人物代表,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寿昌公主和同昌公主的故事里面没有什么淫乱的内容。
这个寿昌公主应该是寿陽公主,关于她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件事,有一天她在含章殿下的卧榻上休息,风吹落了一朵梅花,掉在她两眉之间稍上一点的额头这个地方,这个梅花就拂之不去,在她额头上定格了。她开头很烦恼,但别人一看以后,都赞叹道,怎么那么漂亮啊!于是宫里面就竞相模仿,纷纷用化妆品来画梅花,在当时就形成一种著名的梅花妆。还有同昌公主的故事也不复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自己亲手用珍珠串了一个帐幔,就是一个联珠帐,当然很华贵,但是谈不上淫乱。何况在当时的民间小说里,风月人物不少,为什么偏偏选了这几人有关的事物去装点秦可卿的卧室呢?稍加思索不难发现,这些人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与皇室有莫大的关联,而且出现了两位公主。它实际上应该是在暗示,秦可卿的血统高贵到帝王家的公主的水平。
在判词透露的另一个消息是秦可卿是一个水性杨花、喜欢挑衅滋事的人。关于她水性杨花这个就涉及到
在畸笏叟的建议下删去的第十三回。原本的题目里有一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讲的是秦可卿和她公公贾珍在天香楼上私通。这个事在现存本中也有提及,就是在前几回有一个人物焦大,鲁迅先生《言论自由的界限》里评价焦大是“贾府里的屈原”,他说焦大苦就苦在没有文化,于是他只能“骂柬”,他骂道:“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里的“爬灰”指的就是秦可卿与贾珍私通这件事。这也可以解释秦可卿死时贾珍过度悲伤的表现。书中写道:“。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
……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样大的反应明显不是正常的公媳关系里应当出现的,也就暗示了贾珍与秦可卿的私情。这里又有一个疑问,按理说,红楼梦里露骨描写不少,按曹雪芹的性子,只要这一回有必要就一定不会因为描写太露骨这种理由而删去,况且删掉这一回确实使行文不再完整,曹雪芹删去这一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果延续我们之前的推论,假如秦可卿真的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这一段不删当然没有问题,就像书中出现的秦钟与智能儿偷情、尤三姐戏贾珍父子,尺度上差不多;但如果秦可卿真的是皇室的公主,那么这一段性质就不同了,从民间的风月文字变成了对当时当朝统治者荒淫生活的抨击,在当时是非删不可的。据说隐去的那第十三回中,秦可卿与贾珍在天香楼纵欲乱伦,然后,秦氏上吊自缢。由此,我们知道秦氏并非病逝,而是自杀,没有病,当然也就不需要医生,于是那个济世救人的张太医实际上成了一个来自皇宫的报丧者。
在讲述这一段曲折离奇的背景故事之前,我们先解决一个争论:红楼梦中,贾府所在地是京城?还是金陵?还是说书中金陵即是京城?书中关于这件事的描写也有很多矛盾:比如第二回中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这里是说荣宁二府坐落在金陵城,可是到了第三回结尾处,林黛玉向王夫人问安时,“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黛玉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依仗财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王子腾“意欲唤取进京”。
这分明又是在说金陵不是京城,贾府也不在金陵。可是如果贾府不在金陵,又为何贾家被列入“金陵城护官符”里,贾府里一众女子被列入“金陵十二钗”,若说贾府在金陵,那么为何宝玉挨打时贾母威胁贾政说的是:“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其中还有种种说法,比如第六回刘姥姥所说:“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这样看荣宁二府不仅在京城,而且这京城在西安。我的观点是,荣宁二府现在京城,祖上在金陵,而在曹雪芹的书中金陵离京城很近,可能只是一河之隔,所以京城一带也可以叫做金陵地界。而贾府权势很大,在京城金陵两地都有影响。
刘心武先生在《红楼望月》中提出了一种推论:曹雪芹所写的关于秦可卿的一段情节,是在映射清朝当时与曹家江宁织造府关系密切的太子胤被康熙帝罢黜一事。书中的那位废太子就是薛蟠口中的“义忠亲王老千岁”,他为自己打造的棺椁在薛家的木店,薛蟠之所以知道“老千岁”“坏了事”体现薛家是“太子党”而薛家的没落也正与太子被废有关。护官符里说三家既“一荣皆荣、一损皆损”,当然是为“一案”“同党”之人了。这其中又由以贾府权势最大。
话说某年某月,太子(原型为太子胤)因为误中弟弟(原型为雍正)奸计被先皇(原型为康熙)罢黜,废太子心有不甘,乘着夜色来到金陵一带,开始组织自己的势力,其中最忠坚的力量便是太子即位时与之交好的荣宁二府(原型为曹家江宁织造),此时废太子身旁还有一双刚刚落地的儿女还未来得及记录在宗人府,于是被宁国府因祖上双方的情谊而收留藏匿,贾敬惧祸跑到城外道观再不回府,也可以将秦可卿嫁入贾府看作一种政治上的结盟仪式,此后贾府一直暗中给流亡在外,谋划复辟的废太子以支持,期望太子重新上位后获得更大的权柄,但没有想到,正当太子党万事俱备,准备拥护废太子登基之时,被贾家视作最大希望的太子突然暴毙。
处于权利中心的元春火速在宫中派出伪装成太医的张友士,用一封加密的药方暗示谋反之事暴露,勒令秦可卿自杀,以此让贾府与太子党谋反之事撇清关系,防止当今皇上追查,以致家族遭受灭顶之灾,于是,秦可卿在天香楼与公公享乐后自缢。但这仍为贾府落败埋下伏笔,所以隐藏在秦可卿之死背后的是贾府众人以及太子党与朝堂在位者之间深不可测的权力斗争。
本文仅仅通过对《红楼梦》部分章节的解读,来揭示作者曹雪芹可能在暗示的隐语,自红楼梦第一版出版以来,对于作者原意的猜测、讨论、研究从未停止过,而这些讨论又在不断增加《红楼梦》一书的魅力。如果你读了此文章,对名著有了更多的兴趣与思考,那么笔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