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岁的爷爷使《红楼梦》不再“少儿不宜”

暑假,教育局发布了倡导孩子假期进行名著阅读的通知,很多家长也陆续开始为孩子进行四大名著的阅读教育,购买了许多比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幼儿版书籍,唯独缺少红楼梦的幼儿版,为什么呢?

事实上,人们看《红楼梦》的情况是这样的。

30%是没有读过《红楼梦》,或者读了没有读完,很多人是读了前40页熬不过去;有50%的人读了《红楼梦》,但基本上读得稀里糊涂,读完后基本忘了,记起来却是87版电视剧的镜头。

为什么80%的人没有进入红楼梦的大门呢?原因有四个:

一是小时候家长和老师都不同意,说《红楼梦》少儿不宜;

四是成年人读红楼的门槛高。

让更多的中国人读红楼

需要一副药引子

《红楼梦》常常作为必考项目,同时也是被公认为极难读的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值得人们读一辈子。

有诗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但要读懂它并非易事,抛却作品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单单书里的人物就有八百多人,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想要弄明白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烧脑。

仅仅只是主要人物就错综杂乱

这也是为什么水浒传、西游记、三国这些有各类幼儿版、戏说音频等、唯独红楼梦却没有的原因!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这套书的出现改变了如今的红楼梦尴尬的情况,它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去讲述红楼梦,而刘心武既是红学家,又是文学家,更是六岁女孩的爷爷。

这也是小木为何推荐这套书的原因!

那么,刘心武先生是谁?

1.他是红学家:精通《红楼梦》

刘心武在90年代写作让红学界耳目一新的《红楼新语》,在2005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讲红楼,引起全国轰动,之后出版的同名图书,也在神州大地一纸风行。

2.他是文学家:有叙事布局的天赋

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把最大多数人领进红楼大门,必须有讲故事的高超能力。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文学家,中国文学最高奖的获得者——不得不说刘心武先生是向大众讲红楼的神来人选。

3.“化”的能力:文学家和红学家的结合

把中国最高深,最复杂,最回味无穷遐思无限,解读无限的作品,“化”为大众可以看、儿童可以看的作品,需要理清脉络的能力,文化归纳和提取的能力,还要有对接地气的能力,这需要文学家+红学家才能做到。

这里摘抄刘心武老师在书籍发布会上接受记者采访的原话,大家感受一下:

著名作家、红学家刘心武

记者问:这书定位是给孩子读的《红楼梦》,您在50讲中有没有什么标准或者考量?

刘心武老师答:“当然有。第一,我不能把我自己在红学研究中,我的独特观点搁在这里来讲,那是不公平的。最后小孩都接受我的观点了,他长大以后对他并没有好处,我不能这样做。所以我讲的这个《红楼梦》就是各种不同流派的红学研究的人们都公认的,我在央视百家讲坛里面我讲座的核心内容,在这个书里我不会讲。

第二个,这本书我是化繁为简,简化为50个话题,化深为浅,《红楼梦》要分析它的内涵非常丰富,跟小孩去探讨很深入的东西,是不恰当的。凡是书里面一些儿童不宜的都不讲,比如爱情我不讲,我讲贾宝玉、林黛玉我就说他们少男、少女走在一块游戏,讲他们的友情不讲爱情。里面其他的一些人际冲突,勾心斗角我都不讲。这部《红楼梦》是美丽的,它里面关于青春的描绘是有趣的,用这些东西来先熏陶孩子。所以很适合孩子接受。”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这部书在我看来是一部桥梁书,具有新时代的意义,能够让5岁以上的孩子们,建立最初的文学格局和文学冲动,埋下经典的种子,激发全本阅读的兴趣。

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都对《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表示十分赞可!

为什么特别推荐?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

整套书语言的平易近人,娓娓道来,而且有很多民间故事,解释了一些内容出处,触类旁通,是一部真正孩子看得懂的《红楼梦》入门书。

它打破原著章回体的体裁

每个故事独立成章

刘心武先生将自己半个世纪红学研究的成果汇总、研磨、筛选,将原著的章回体改为短小的系列故事,每个故事内容相对独立,上下讲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帮助孩子消除阅读障碍。

每个故事短小精悍

更适合低龄儿童阅读

每个故事的篇幅,控制在2000字以内,配以精美的插图,让孩子在阅读文字和欣赏插图中,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

不断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不只是在行文中会用“小朋友,你知道下凡是什么意思吗?”这样的小问题进行引导式阅读。

而在这套《刘心武爷爷讲红楼》中,老先生用亲切和蔼的、祖孙对话的语气和措词,把原著的长篇故事变成50讲系列故事。

我要为这套书打call的几点:

一、用精美绘图拓展视野培养审美

二、由点及面传递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孩子进行一次国粹的洗礼。

三、针对孩子的特点,刘心武老师化繁为简,化面为点,融合在故事之中向孩子们呈现,寓教于乐。

其中涉及:风土人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古典建筑、饮食文化等。非常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副古代生活画卷,是孩子初次接触国学的不二之选。

1、了解传统书画艺术文化

水彩、彩铅等多种创作手法相融合的插图,柔和中充溢着传统艺术的美学力量,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被美翻。

▲《饯别花神》

第十七讲《惜春作画》中,先生通过介绍惜春为孩子们科普了一下我国传统书画艺术文化

贾惜春也是有才华的,她会画写意画(书中有对各种绘画的说明)。

刘心武先生说:“先往孩子们心灵里,撒些花瓣,布些香草,留些亮斑,飘些美韵,为他们今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次次地阅读《红楼梦》奠定基础。”

2、了解中国古典文学

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先读唐诗,其实《红楼梦》里面的诗,某些诗水平不在唐诗以下,历来,就在清代就有这个评价指出,比如说林黛玉帮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些混在唐诗里面丝毫不逊色,所以你读《红楼梦》等于把唐诗也领略了,”刘心武先生说。

林黛玉吟柳絮词,填的那首《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之《海棠诗社》卷,是第三十四讲到第四十二讲,囊括了红楼诗会的主要聚会和主要诗词:猜灯谜诗、白海棠诗、咏菊花诗、咏柳絮词、风筝大会、中秋联诗。

▲ 同样吟柳絮,黛玉写“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宝钗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读红楼的人分爱黛玉和爱宝钗派,两人的同题诗作各自圈粉

3、了解古人生活方式百科

在第五十讲《红楼美食》中不仅讲了要用十来只鸡配的茄子菜“茄鲞”,还讲了把面粉和新鲜的荷叶和在一起,产生荷叶的清香,再用宫里的银子打造的莲叶盏做模子,鸡汤打底做的莲叶羹;用桂花花瓣制的桂花糖,配上磨得细细的新栗子粉蒸出来的糕点……

▲ 红楼梦里吃吃喝喝的门道

书中特别设置了“红楼小百科”栏目,不仅加强孩子的互动,还为孩子介绍《红楼梦》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中国文化。

▲这是书中的“贾府人物关系表”和“四大家族关系网”,很多人看红楼看不下去是因为理不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本书关系图十分清晰,孩子也可以看得懂。

4、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是非观

这套书中,刘心武在讲《红楼梦》里美好的人与事的同时,加入了对人、对事的辩证分析,从而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对颇受争议的王熙凤,书中是通过具体的事例为孩子做辩证的解读:

她很贪婪——

荣国府上下几百口人,这些人的月银都从王熙凤手里分发,王熙凤经常从总账房领了这个月的银子之后,除了贾母、王夫人那儿她必须马上送去,其他人的,包括贾宝玉,对不起了,她会把银子暂时扣下来不发,拿去放短期高利贷。

她也有热心肠的一面——

一看刘姥姥说话样子结结巴巴的,红着脸,就知道肯定是家里穷得没辙,才跑到这儿想办法来了,王熙凤就有了同情心……认了他们这门亲戚,还招待了他们。

除了王熙凤,书中还引导孩子看到迎春既懦弱,又善良;宝钗稳重,也很有心机;宝玉有男儿不阳刚的一面,也平等待人……

好坏面分别举例讲解,帮助孩子学会辩证低看待人与事,不片面不偏激。

5、原著伏笔的解读,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书中还对原著中诸多伏笔也进行了解读。

如秦可卿的身世可以说是原著中的谜团之一,在第二十三讲《神秘可卿》中提供了相应线索——

一个出身不明的女孩子,养父只不过是一个小官员,她却嫁进了宁国府,成为宁国公后代贾蓉的正妻,而且她的卧室里面有那么多帝王家才有的东西,是不是很奇怪?贾母为什么看重她,认为她是极妥当的人,而且把她当做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些都值得琢磨的。

这些解读,在孩子心中埋下一粒疑惑的种子,促使孩子未来去探索,让他们在未来阅读原著时,可以理解文中的诸多伏笔,找到谜团的答案。

这是一部红学大家蹲下身来,和孩子面对面沟通的红楼梦。文字浅显易懂,将红楼梦整合为相对独立的五十个故事,每个故事篇幅都控制在孩子能接受的长度。同时利用图标等形式,将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提列出来。

例如红楼梦中错综芜杂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极大的降低了阅读门槛,甚至对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家长也是一次重新认识红楼梦的好机会,毫不夸张的说,这套《红梦楼》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成人,特别是还没能完整看下红楼的成人们。

PS.现在购买还可以获得首发赠品!

金陵十二钗书签12枚

+猜灯谜书签12枚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红楼梦》的恐怖之处红楼梦的十大恐怖之处有元妃省亲、袭人家卖女、金钏死不出贾府、鸳鸯是不大可能出现的人物、秋桐的丫鬟命、丫鬟嫁小子家奴、宁国府夜宴、贾瑞的梦境、刘姥姥家不是平民。 红楼梦的十大恐怖之处最为恐怖的就是元妃省亲了,元妃晚上七八点离开皇宫,凌晨两点多离开贾府。没有人会在这个时间段回娘家的,尤其是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时间段是大家睡觉的时间https://www.jianshu.com/p/88f4f8d370c6
1.新版《红楼梦》热播老版导演王扶林力挺李少红影音娱乐在发布会上,李少红着重讲述新版《红楼梦》的幕后工作者。对于如此一部包罗万象的鸿篇巨制,李少红坦言,“曹雪芹太可怕了,《红楼梦》这部小说上到国家政治,小到市井故事,里面包含了建筑学,医学,烹饪,民俗,昆曲等,真是包罗万象。所以不是我一个人在对付曹雪芹,是有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员、专家学者与我一起来完成的新版https://ent.sina.com.cn/v/m/2010-06-27/14212999593.shtml
2.谈越剧电影《红楼梦》徐进在原著的基础上,大胆设计人物唱词,不但保留了原著的精髓,而且更精炼,更简洁,使其适合越剧的表演形式。他创作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紫娟劝黛玉》、《黛玉焚稿》以及《宝玉哭灵》等唱词,烩炙人口,至今传唱不衰。正因为有这种创新精神,才使得这部越剧电影获得红楼梦爱好者的一致称赞,把大家迷得如醉如痴。https://www.meipian.cn/35t4dm2z
3.李少红:新版《红楼梦》不是原著的复制品四是拍摄时间再多一点,现在是15个月,哪怕能再有两个月,有些戏和画面还能再好。当然,这些都是理想,《红楼梦》再拍也不可能把文学阅读的感觉拍出来,只能是一个“电子影像的普及式的大众文化产品”,帮助更多人去阅读原著。 当年不计成本,现在成本控制是首位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9/07/content_3407656.htm
4.2010版红楼梦最不尊重原著的地方恰恰是情节有人说,李少红版红楼梦虽然在主要演员演技,服装化妆,以及音乐上多不尽人意,但起码在情节上,这一版红楼梦是最忠实于原著的。因为它以旁白的形式,把原著念了一遍,简直可谓一字不差。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这一版红楼梦最不忠实原著的地方,恰恰是情节。原著中很多重要的情节都没有拍,有些关键情节,虽然拍了,但是严重的歪曲了作者的本意,简直是误导观众。https://m.douban.com/note/701763043/
5.(原创)惊人,红楼梦大结局的真相竟然是这样的!照镜子的那个是真的,镜中映照出来的那个是假的。一个真实一个虚幻,照镜子的那个真实,被镜子映照出那个影子虚幻,贾宝玉是影子,是假宝玉,所以贾宝玉是虚幻的。 不单甄、贾宝玉是这样的关系,甄府和贾府也差不多情形一样。 神秘的甄家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在红楼梦中有一个神秘的背景家族——甄家,这个https://www.jianshu.com/p/07725641bc1f
6.扒一扒反原著的87版红楼梦87版红楼梦对原著前80回的改编也差不多属于有其表而无其质的简单抄袭、剪裁。87版电视剧最终呈现出来是贾母黛派与王夫人钗派”之间的“婆媳大战”,是王扶林导演所说的普及版、“简化通俗小人书版”,也就通常所说的娱乐化、庸俗化的“戏说”影视文化快餐作品。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14183/discussion/637329976/
7.谁念“石头记”红楼译梦长这个校本以“有正本”为基础,参照甲戌、庚辰等其他多种脂批本,是一个校订精良的“汇校本”,也是1982年人文社“新校本”问世之前,中国出版的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笔墨、文字质量最好的《红楼梦》大众阅读本。在旧译问世20多年后改换文字质量更佳的底本重新修订译文,译者对《红楼梦》的一片赤诚与对译文的精益求精都令人https://news.gmw.cn/2023-01/26/content_36321512.htm
8.辟谣李少红没看过《红楼梦》的谣言。纵观李少红职业生涯所有关于《红楼梦》的采访资料,李少红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没看过《红楼梦》原著,而“李少红没看过《红楼梦》”的谣言来自2010年《红楼梦》开播之后,不认可该版本的网友片面截取李少红在做客《凤凰非常道》时对主持人说对《红楼梦》原著“不熟”的自谦之词。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0311349/
9.《红楼梦》版本流变引关注:古抄本留下哪些线索?原标题:《红楼梦》版本流变引关注:古抄本留下哪些线索?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上官云)《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多年来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而这部经典之作周围,也笼罩了一些谜团。 为什么它会有那么多的版本?在几乎数不清的版本中,哪部最接近原著?这都是颇受读者关注的问题。日前,著名作家刘http://sn.people.com.cn/GB/n2/2020/0731/c378302-34197956.html
10.完整的看了2遍红楼原著后更加觉得86版的太有主观性并且高鹗续写真86版的太有主观性质,没看原著以前很喜欢86版,看了之后反而对86版很多地方不满,主观性太强了(没说不好,只是很多很多地方不满) === 也是因为后28回的丢失,所以我不认可现在任何版本续写的红楼梦以及任何人拍出来的结局。就跟吃饭吃了一半非常难受,这种难受还要眼睁睁看着别人在碗里吐了一大口痰(指续写,改编)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15880802/
11.读完《癸酉本石头记》,红楼梦在我心里真正完结了所以《红楼梦》提到的曹雪芹,不一定真的姓曹。就像鲁迅,不一定姓鲁。 《癸酉本》的内容则完全推翻了《红楼梦》写的是江宁织造府曹家的事这种可能。如果说前半部锦衣纨袴,沃甘魇肥的生活还能勉强附会,那后面哀鸿遍野的乱世跟江宁织造曹家一点关联也没有。我十几岁的时候读那些前后矛盾、牵强附会的考证就觉得不通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86129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