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红楼梦》凤冠霞帔大赏

87版《红楼梦》有多经典自不必说,从演员的选择和服装造型的设计,都切切实实的下了功夫,比如仅仅是头饰,就十分精致典雅,件件都可以拿出来做艺术品。

虽然曹公对于里面的朝代和可以具体区分朝代的服饰,不敢明确写、具体写。但87版《红楼梦》剧组结合原著设计的服饰头饰以宋朝和明朝的人物造型为蓝本设计的。虽然其中加入了一些清代的元素,到主体还是宋,明之风。更符合剧中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精神风貌。而这恰恰是原著想传达给我们的。

现在小银子想和大家聊一聊这部剧里的凤冠霞帔。

元春的凤冠:凤冠造型庄重,足以显示出元妃在宫中的地位。头上戴有凤冠珠帘,以金属丝网为胎,冠上有立体的龙凤等装饰物,并多镶各色宝石珍珠作为点缀,两侧有较长的珠宝流苏珠串,冠的下部有向两侧延伸而出的垂珠冠翅,冠后多装饰以粉色排穗。诸多饰物于一冠,安排合理。

凤冠霞帔其实是一个组合词,从字面上看实际指了两件东西:凤冠和霞帔。

凤冠是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因以凤凰点缀而得名。

在古代礼制中,凤凰,作为万鸟之王,是只有皇亲贵族女子才能用的图案,平民百姓是一概不能佩戴有凤凰的服装或配饰。

而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成为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规定服饰。

清代徐珂《清稗类钞·服饰》记载:“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贵之首饰,汉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之首服装饰以凤,其后代有沿革,或九龙四凤,或九翚四凤。”

凤冠自出现之日起,就是身份尊贵女子的至尊礼冠,在重大场合,她们必须戴凤冠。

一组凤冠包括:凤冠、凤簪和金簪三种,其中金簪用在凤冠里面固定头发,而凤簪则插在凤冠上进行装饰。对于凤冠的形制,《宋史·舆服志》有记载:“花九株,小花同,并两博鬓,冠饰以九翚,四凤。”

凤冠其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后妃所戴,冠上除缀有凤凰外,还有龙等装饰。想要看她们的等级地位有多高,数数她们头上有几个龙几个凤就好。

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87版《红楼梦》元妃贾元春的凤冠:

另一种是普通命妇所戴的彩(礼)冠,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但习惯上也称为凤冠。与皇后、嫔妃的凤冠是两个物什,两码子事。

87版《红楼梦》贾府众命妇凤冠:

不同等级就配戴不同款式的凤冠,就算是皇亲贵族也不能越了礼制。

就像元春省亲时,尤氏也戴凤冠,较之凤姐头上戴的是丹砂点翠朝阳挂珠钗更为华美。尤氏虽然在家时,处处不如王熙,但她身份其实比王熙凤尊贵,妻凭夫贵,贾赦袭了一等将军,而邢夫人有浩命而凤姐没有。

元春省亲时,元春的服装造型基本完全参照了我国明代的官服制度。华丽高贵,雍容典雅。再加上成梅宽额广颐,肌体丰腴,几乎是完美地演绎了蟒服'不壮不丽无以重威'的全部文化内涵。

这也代表元春从一个养尊处优的侯门杏花,步入那步步惊心的宫廷,也一步步踏进自己美好人生的末路。

霞帔:亦称“霞披”、“披帛”,是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东汉末年刘熙所著《释名·释衣服》曰:“霞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

它的形状像两条彩练,上面印画图纹,穿着时把它绕过颈部,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以其形美艳丽如彩霞,故名“霞披”。

从宋代开始,霞帔成了贵妇礼服的组成部分,这个时候,霞帔开始规定和大衫搭配在一起,也成了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

明·皇后常服,真正的凤冠霞帔:

由于制度规定霞帔“非恩赐不得服”,不用说民间女子了,就是皇帝后宫中的普通宫女也无权佩戴,不过,在宋代的宫廷中还是有人获得了皇帝的恩宠,被赐以霞帔,于是就衍生出了“红霞帔”和“紫霞帔”的后妃名号。明代按照品官的秩别,霞帔各有差别。

元春省亲时,由于贾母的诰命等级最高,大家可以看出,她的霞帔是金黄色的,与邢、王夫人不同。尤氏虽然在家时,处处不如王熙,但她身份其实比王熙凤尊贵,妻从夫尊,虽然贾琏捐了个同知的官位,属于正五品,但不务正业也形同虚设。而邢夫人有浩命而凤姐没有。所以邢夫人可以戴凤冠穿霞帔,而凤姐只有一顶丹砂点翠朝阳挂珠钗。

“凤冠”其实可以搭配多种服饰,但是当她和霞帔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被约束下对狭窄的体系里。

元春省亲时,像贾母等普通命妇所带的凤冠,没有龙凤图案,只会缀上珠翠、花钗。但又因为贾母隶属一品诰命夫人,所以她凤冠上的珠翠与花钗最多。

霞帔作为命妇的礼服,始于宋代。原为后妃所服,后遍施于命妇。贵族妇女的霞帔,并随其丈夫或儿子品级的高低,式样各不相同。

《宋史·舆服志》所记:“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所谓“常服”并非指日常服装,而是在国家大典之外的各种礼仪场合所应着的正式礼服。

明清时期承继宋制,霞帔用于皇后、命妇礼服。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常服,凤冠:双凤翊龙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後珠牡丹花、蕊头、翠叶、珠翠穰花鬓、珠翠云等。三博鬓(左右共六扇)。有金龙二各衔珠结挑排。明朝皇后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着,按地位等级高低在颜色、花纹、装饰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命妇常服、礼服的霞帔,颜色、图案都有具体的规定,从霞帔的纹样和吊坠上能反映出来她们品级的高低。

尽管明代后期僭越严重,民间僭越屡见不鲜,但是主轴是保持住的,也不敢整到皇后那里!

87版《红楼梦》元春省亲时,各命妇的凤冠霞帔也是各有不同。所穿之人的身份地位,所用的颜色、花纹、乃至用料也不一样。

就在宝玉和宝钗成婚的当晚,宝玉眼中看到的新娘是黛玉而不是宝钗,我们也因此看到了黛玉穿上嫁衣的样子。

凤冠霞帔最开始其实是是高贵身份的象征,一直被皇室的娘娘、嫔妃使用,至少也是要有品秩的官员家庭的女性才有资格穿戴。

新娘戴凤冠、披霞帔,是必不可少的礼节,也是中国女性出嫁时最向往、最风光的婚服。

其实凤冠霞帔原民间女子本不可越制,但传说自南宋“村姑救康王”之后,姑娘们在出嫁时纷纷效仿,戴起凤冠穿上霞帔,将最美的自己交与夫君。

自明朝起,大红吉服,上衣下裳,凤冠霞帔成为了女性婚服的主要特色,这一传统服饰一直沿用至清和民国初期。

因为封建社会等级分明,僭越就要治罪。民间妇女只能在新婚或者入殓时“假借”,做出凤冠霞帔的样式,以图喜庆。这在中国服饰文化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个特例。

只不过,她们戴的凤冠霞帔与真正的凤冠霞帔相去甚远。换言之,皇后、嫔妃、命妇的礼冠凤冠与礼服霞帔,是真正意义上的凤冠、霞帔;民间的凤冠、霞帔是民间婚礼中新娘戴的礼冠和穿的吉服,只是借皇后、命妇礼冠的吉言,服饰上的所有装饰,都是仿制贵族的而已,与实际的凤冠、霞帔相差甚远。

这可以被看作是市井民间对上流社会时尚的追逐与模仿,到了清代,这一现象逐渐被官府默许,而凤冠霞帔也成了妻区别于妾的重要待遇。

清代徐珂《清稗类钞·服饰》记载:“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凤冠者……至国朝,汉族尚沿用之。无论品官士庶,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 这里,说明的就是民间的凤冠属于借用其名称,非真实的凤冠,也同时说明了凤冠霞帔在古代女子婚嫁中的地位,即表明其是明媒正娶的,正房的地位不容动摇。

凤冠只能用于正室,而非正室夫人的小妾、二房、三房,即使是明媒正娶,也不能披霞帔戴凤冠。

而探春远嫁时,她的凤冠叫做“银点翠头面”,正中是五尾大凤冠,配以凤衔珠偏钗,翡翠抹额。十分高贵典雅,不愧是尊贵王妃。

而剧中尤二姐是贾琏偷偷娶的外室,虽然没有八抬大轿明媒正娶,但也是穿了红嫁衣的。

最后附上一个出嫁的宝钗,凤冠霞帔端美非常,虽然平日里为人处事从容大度,但是穿上了凤冠霞帔的她,有一种温柔了岁月的平和之美。

凤冠霞帔,伊人红妆,凤冠霞帔有多美,我想看过87版《红楼梦》的朋友都可以领略到。红缎金线、银丝勾勒,一针一线,庄重典雅,三生既定。

一冠一服,一针一线都带着厚重的文化涵蕴,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时隔30年《红楼梦》依然是经典的原因,感谢87剧组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我们呈现了一道视觉大餐。

THE END
0.红楼服饰乱考<二>清翟灏 《通俗编·服饰》:王维诗: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案时俗妇女以各色帛,寸翦间杂,紩以为衣,亦谓之水田衣。 李渔《闲情偶记》治服篇曰:……则零拼碎补之服,俗名呼为“水田衣”者是已。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船上女客在那里换衣裳,一个脱去元色外套,换了一件水田披风。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908/19/46487161_685591207.shtml
1.浅🍑一下87版红楼梦的服装在阐述一下书里面的基调之后我在涛一下电视剧里面的服饰 © 版权所有 如图是大家印象中清代的服饰 首先因为红楼梦是的清代的,所以服饰什么的肯定是清代为基础,但是清代服饰并不是从明朝一下子就进化的如图1,2,3的样子,而是由明朝服饰慢慢改变的 © 版权所有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64485791/
2.趣谈《红楼梦》中的满族风俗——“辽海讲坛”讲座清朝人的服饰比较特殊,和明朝人的服饰差别太大。《红楼梦》作者要“朝代年纪,失落无考”,自然会在人物服饰的描写上百般注意,不能让读者清晰的感觉到小说写的是清朝的人物故事。但是在小说中,只要细心品味,还是能看到清代人的服饰习惯,尤其是满族的服饰痕迹。 https://www.lnskl.org.cn/10000/184590/2022926/1664156917503.shtml
3.《易感期》余不喜^第8章^最新更新:202208披风是明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服饰,在明末的《云间据目抄》里面就提到了“披风便服”,在《红楼梦》中也反复出现披风这种衣物,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既有披风又有斗篷,说明这二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按照《三才图会》与《朱氏舜水谈绮》中的相关描述,明代的披风其实和宋代的褙子样式相似,披风跟斗篷则是不一样的,披风是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5274449&chapterid=8
4.红楼梦第十五回(1)北静王的服饰金簪、珠宝一类饰物戴在头上我们容易理解,因为这些东西稀缺、价值高,戴上它们可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与众不同。头上戴一个绒球,就我们的理解绒球不贵重,那为什么要戴它呢? 当代戏曲装束中的簪缨王帽 在网上查询资料时,发现古代官员有簪白笔制度,觉得红楼梦里贾宝玉北静王头上戴的这些绒簪缨很有可能就源自这个制度。 https://www.meipian.cn/3zohybvo
5.从贾府女孩子们的衣着看清朝服饰的特点!在明朝时期,头箍是女性最喜爱的头饰之一,成亲少妇也好,待字闺中的少女也好,头上都少不得头箍。 在1987电视剧版《红楼梦》里王熙凤也有很多带头箍的造型出现,比如初见刘姥姥时王熙凤头上便戴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一派贵气逼人的模样。 尽管这版电视剧对于很多服饰没有完全还原,但是这种细致的考究已经极其难得,所以我们如今才看不惯那些打着古装正剧的旗号却一点儿不尊重史实https://www.jianshu.com/p/130e4374bad9
6.远观文艺复兴80年代两版《红楼梦》:89版有更高格调!87版是王伯伯之前的BU Zhang领导下开拍,他原生家庭正红旗,祖母是爱新觉罗·淑仲,祖父外祖父都是创办《大公报》和辅仁大学,天津大学等洋务运动里出现的皇族或外戚背景官僚买办阶层,87版《红楼梦》顾问团队里比如故宫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前清恩荫的文史专家。所以我不意外那87版刻意附会索引写成一个明朝服饰的清代内核故事,从林黛玉的选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463772/
7.历史上女医谈允贤丈夫姓杨跟明代两皇帝无感情瓜葛文化在配色方面,明朝服饰追求素雅、含蓄,史料上可见,即便青楼女子也偏爱素色、暗纹,搭配出各种新鲜款式。此外,明朝手工业和商业发达,丝织锦绣造诣极高,明朝早期,皇宫帝后休闲时都是着汉服,《红楼梦》中对各种丝织刺绣的描述可以反映当时的制造水平。但在目前播出的《女医明妃传》中,服装配色多以饱和度极高的大色块冲撞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6/0217/c22219-28131757.html
8.读书笔记红楼梦《红楼梦》中有很多值得后人探讨,例如各种服饰穿着,药材品种的多样等等。因为有着对红楼特殊的感情,特写了这片文章来述说。 该书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体现封建时代的包办时代的封建婚姻。《红楼梦》主要讲的是在大观园里生活的贾宝玉与贾家女儿们。宝玉与黛玉两人一见如故,又因宝钗等人的介入,两人一直在争吵中https://www.oh100.com/a/202312/7527439.html
9.精选中国古代服饰演变PPT课件.ppt; 8、元代时期;;9、明代时期;;明代女子服饰:;明朝时,对襟的衣服流行,尤其是女装。明朝的汉服,在影视剧中所能见到的最美丽最正式的规制,莫过于中国内地在八十年代拍摄的《红楼梦》。此剧的服饰,由对此深有研究的沈从文先生指导操刀,堪称绝顶之作 ;男子以剃发梳辫、长袍马褂的满族服饰为基本装束,官员服制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07/6104102014010004.shtm
10.闲说《红楼梦》里的古董:贾府的衰败和文物也有关书画也不是。因为书中有一个关键线索,即有位王爷很赏识贾宝玉,还一定要亲自见他,这位王爷名为北静王,而没有称为贝勒阿哥之类,而且再从人物服饰观察,应该是以明朝为背景。 汝窑瓷 暗线:贾府的衰败和古董文物也有关 前面讲过,《红楼梦》第二回就有古董商人冷子兴出场,通过他的口吻,首先给读者一个预热,知道荣国府http://art.people.com.cn/n1/2017/0125/c226026-29047898.html
11.天津日报数字报刊平台比如去年春天,我们举办了一场红楼梦主题的汉服游园会,要求参与者身着汉服或者有民族特色的古典服饰,在校园里一起踏青、一起赏花。我们准备了一些传统文化体验的小活动,比如体验雕版印刷等。大家还可以收集活动特色印章,集齐后可以获得与非遗相关的小奖品。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参与其中,也让大家对古典服饰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04/16/content_143096_630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