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哪个朝代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清朝

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5]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6]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4]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名人评价《红楼梦》

一、平步青先生评说《红楼梦》

晚清时期,有个叫平步青的学者曾经这样说过:“《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初仅抄本,八十回以后轶去;高兰墅侍读颚续之,大加删易……世人喜观高本,原本遂湮。然厂肆尚有其书;癸亥上元,曾得一帙,为同年朱味莲携去。书平平耳,无可置议。”平步青认为《红楼梦》不过是一部写得平平的书而已,他基本上没有给《红楼梦》以任何赞誉的评价,但也没有给以批评和指责。这大约是目前所知的最早对《红楼梦》进行评论的一个人。

二、戚蓼生先生评说《红楼梦》

戚蓼生也是晚清时期的学者,他曾刻有一部由他自己写序的《红楼梦》版本,人称“戚序本”。他对《红楼梦》的评价是这样说的:“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骂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还说:“盖声止一声,手止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齐下也。噫,异矣!”

戚蓼生先生是《红楼梦》问世以来第一个真正能赏识它的文笔之奇的一个人。

三、鲁迅先生评说《红楼梦》

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红楼梦》)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自传性的作品。他还这样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见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前人的小说叙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关于对《红楼梦》的评价,他用如下八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是正确的,所以,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就认为,鲁迅对红学的贡献是最大的。

四、毛泽东评说《红楼梦》

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他酷爱读书,尽管日理万机,但却在百忙中竟然多次读过《红楼梦》。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就对《红楼梦》情有独钟,直到晚年还常读不厌。

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与贺子珍谈到过《红楼梦》。他称赞《红楼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认为《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鬟,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斗争。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的许多书都丢了,但仍保留着一部《红楼梦》,可见他对《红楼梦》的喜爱和珍惜。他曾说:“贾宝玉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大革命家。”毛泽东曾对贺龙元帅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三国》、《水浒》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毛泽东是把《红楼梦》这部书作为历史来读的。他说:“不读《红楼梦》,就不了解封建社会。”毛泽东不但自己爱读《红楼梦》,而且还号召人们都来读《红楼梦》。他说,读《红楼梦》至少要读五遍才读懂,他自己虽然读了好几遍,但有些地方还没有真正读懂。毛泽东对王熙凤的评价很高,认为王熙凤是当内务部长的材料,称赞她有战略头脑。他曾说过:“王熙凤处理尤二姐‘事件’,真是有理、有利、有节哟。”毛泽东还说王熙凤善使两把杀人不见血的飞刀:“你看,她把个贾瑞弄得死而无怨,至死不悟。”

有人这样对毛泽东说:“我同情林黛玉,可不喜欢贾宝玉,他对那么多女孩都好,这叫什么事啊,一点都不专一。”毛泽东对那个人说:“林黛玉有句话讲得好:‘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她是个很有头脑的女孩子哩,但是她的小性儿也够人受的。贾宝玉是个很有性格的男孩子哩。他对女孩好,那是因他觉得女孩受压嘛。大观园里的女孩总比那些男人干净得多,你还不懂贾宝玉。”

五、周汝昌先生评说《红楼梦》

当代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1987年4月在他的《〈红楼梦〉——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一文中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他说,每当他与西方或外国学者们悟谈时,他总这样对他们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

周汝昌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少说也已有七千年了。这样一个民族,积其至丰至厚,积到旧时代最末一个盛世,产生了一个特别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这位小说家,自然早已不同于“说书”人,不同于一般小说作者。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样一个奇才绝才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

他还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心、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所以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THE END
0.红楼梦研究——服饰篇《红楼梦》这部集思想和艺术于一体的巨著,其中所描述的精美绝伦的服饰,不仅是对小说人物形象刻画以及故事情节发展的铺垫,也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展现,让我们深感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灿烂辉煌,反映出了当时的风俗文化和生产力水平,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是中国服饰文化研究的瑰宝。 高一三班 梁珈瑞https://www.meipian.cn/3f8rhwh2
1.盘点87版《红楼梦》服饰图片《红楼梦》的服饰(据前八十回,下同)也不例外。但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服饰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穿的服饰。在《红楼梦》里,我们没有看到清朝官员帽子上标志官阶的花翎,也少见长袍马褂,而多是明代的宽衣大袖,有时还有其它朝代服饰的痕迹。但每当服饰涉及到清廷禁律时,曹雪芹又不敢僭越。这是《红楼梦》服饰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10/20/1470002_359380428.shtml
2.红楼梦朝代背景是哪个朝代红楼梦的朝代是什么《红楼梦》是虚构的,没有具体写什么朝代。作者曹雪芹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在他有生之年创作https://edu.iask.sina.com.cn/jy/2AvM53doYa7.html
3.光与夜之恋牛郎是在哪里抬头看到天上的仙女18、“脸若银盆,眼似水杏。”描写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位人物? 薛宝钗 19、明代短篇白话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出自哪部白话小说集? 《警世通言》 20、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谁的笔下? 元稹 21、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谁的笔下? https://shouyou.3dmgame.com/gl/310129.html
4.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 红楼梦中时代背景是明末时期,证据极多,列举几个最为典型的吧。 首先,红楼梦里曾反复谈到末世,并在书中核心内容里对“末世”景象有大量描写。 红楼梦中,最关键的内容,莫过于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判曲,其中王熙凤和探春判词中,都明确点明了红楼书中“末世”的时代背景。http://m.w.55xw.net/show-426371.html
5.读《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古代讲究上下尊卑,在服饰上更有严格的规定,由于穿着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不同,使服饰有了不同的内涵。《红楼梦》中有着几百个人物形象,自然也有贵贱之分,贵族与平民、奴隶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差异。在《红楼梦》中,贾母作为贾府核心人物,代表着封建社会地位极高的人,而贾母的服饰用料多是贵重的织丝、https://www.meipian.cn/1xddqaj3
6.《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文史《红楼梦》中描述的人物服饰全部是明代的;所能查阅到的几百种绘图本《红楼梦》也都是明代装束。特别是满清入关时,就有“留发不留头”的惨无人道的恶行,而《红楼梦》中人物没有一个是拖着大辫子、戴着红顶帽的。清朝是禁止缠足的,而《红楼梦》中贾府女人全是小脚。小脚元春进宫当了皇妃,小脚老太贾母带着一http://www.chinawriter.com.cn/GB/n1/2021/0223/c419387-32034820.html
7.趣谈《红楼梦》中的满族风俗——“辽海讲坛”讲座因为种种原因,作者在小说中一再提及“无朝代年纪可考”,而且作者也有意在书中模糊朝代,让读者感觉不出来明确的朝代时间。后来依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戏剧、电影以及电视剧等,人物服装都不是清代人物的服饰,这更让不熟悉《红楼梦》的读者会误以为故事发生的年代离清朝较远。但实际上,《红楼梦》小说中涉及满族习俗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小 https://www.lnskl.org.cn/10000/184590/2022926/16641569175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