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书《红楼梦》以其特有文化影响力举世闻名,红楼梦中人物关系更是繁琐到很少有人一遍就能读懂并记住的,读着读着,突然有一天,瘆得慌,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红楼梦人物大部分都是些鬼魂?
红楼,我们大家都很好理解,红色的楼房嘛!或者是红色的绣房、红色的闺房之类的,梦呢?梦是虚幻的或者向往的虚拟场景。有几分女人哀怨悲凉之意。
红楼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都是女人,什么探春、元春、惜春、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史湘云、妙玉、晴雯、金钏儿、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鲍二家的、鸳鸯、香菱、金桂、平儿……等等一大堆,有几个有好下场的?病死的还算是幸运些的了,全部都是死!
她们大部分的与大观园有些关系,这大观园有人数不菲的这么些亡人,不成了坟场才怪呢!
再从红楼梦的开头和结尾来看,开头是和尚道士跟石头对话之类的,后面是贾宝玉当和尚之类的,和尚道士是干什么的?当然是为逝者亡人超度之类的法事了,和尚、道士们当然要讲鬼魂之类事情的,难道红楼梦是和尚道士讲的鬼魂的故事?
看来,红楼梦真实结局很恐怖,在开始读红楼梦前半部的时候,还比较有些生机盎然,实在没看出有些什么不妥的,读到中间部分时就渐渐有些清爽凉意了,后面的简直就是“赚眼泪”的,女人们真的太值得同情了!
假设要我写一篇红楼梦小说读后感,我想我要控诉这万恶的封建腐朽体制!女人们都活得太压抑和无奈了,还真的是不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那作者写这些是什么想法呢?一种说法是:反明扶清;另一种说法是:反清进步。红楼梦隐藏很深的细节很多,仔细推敲一下,反明扶清的原因摆在这:红楼梦中的金陵即是今天的南京,是明朝早期的建国首都,清朝灭明朝后,明朝的部分残余人员暗中进行“反清复明”运动,精神上向往明朝的复辟和重来,作者写这么一部小说阐述和抹黑金陵的黑暗生活,目的就是为了让前朝即明朝的反清人士,认清明朝社会的腐朽禁锢。
前半部作者曹雪芹家族是吃清朝皇粮的,必定会是对清朝有感恩之心的,曹雪芹的祖籍在辽宁,刚好是清朝皇帝的故土,受优待的对象,还有红楼梦中的姓氏几乎没有少数民族姓氏,怎么可能是反清的呢?相反,全是些汉族常见的姓氏,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四大家族:贾、王、薛、史,谐音是“假王学死”,意思是讥讽明朝末年已经是:假王道、学问进入了死胡同。
后半部作者高鹗是清朝高级文职官员,更不会是反清的,所以是反明扶清的无疑了。
还有一种反清进步的说法,原因摆在这:曹雪芹、高鹗虽然都是清朝官员,但是都是正式的汉族后裔,看不惯满清的血腥腐朽统治,于是根据当时清朝的封建体制创作了这部小说,目的就在于唤醒沉睡的中国人要认清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即使是退隐山林当和尚道士,也好过跟野蛮专制的封建社会同流合污!以此来无声地抗议清朝的文字狱迫害文人,即是当时的文化恐怖活动。
看来女人们确实不能支持封建社会制度,还是珍惜一下当下的自由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