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楼梦》究竟有多恐怖里面全都是鬼,大观园是一座坟场

我国的四大名著里,其中三部都以天下为背景。

讲述的是权力争夺和为天下苍生谋福利,唯有《红楼梦》的舞台设在了一座高墙大院中。

但《红楼梦》也是四大名著中最难读懂的一本。

因此古今中外无数人拜读《红楼梦》,然后对它做出不同的解读。

其中最离谱的一种解读是:《红楼梦》其实是一本长篇鬼故事,其恐怖程度空前绝后。

一个观点能被众人所熟知,就意味着它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或者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有着很高的社会影响力。

那么这样的人或者大众,凭什么认为《红楼梦》是一个鬼故事?

我国古代,绝大多数百姓都十分推崇鬼神之说。

古人在创作或者日常生活中,都会刻意避开冲撞鬼神的一些词汇或者事情。

而红楼梦的创作,却恰恰相反。

首先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著作名字《红楼梦》。

“红楼”是红棺材的雅称之一,而红棺材在人们的印象里,大多代表着极深的怨气、不祥和恐惧。

如果将《红楼梦》解读成红楼之中的幻梦,那么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是不是说书里的内容,是“红楼”之中的“人”的生平回忆或者怨念?

其次,这本书也被叫做《石头记》,且开篇就是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两人面前也恰好有一块石头。

众所周知,和尚和道士都有超度亡灵的本事,他们为何要在一块石头前辩论?

而且,这块石头还是在长满荒草的山上。

荒山、竖立的石头、文化字,这三者一结合,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墓碑。

一本书以“墓碑”为名,又在开篇写出了超度亡灵的和尚和道士,这本书里面所讲述的故事,不是亡灵的故事又是什么?

而且能同时招来和尚和道士的亡灵,必然不可能是普通的亡灵。

最后,《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那时候百姓们最喜欢用鬼神妖魔之间的爱恨情仇来比喻社会。

《红楼梦》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很难说不是这类题材。

认为《红楼梦》是一本鬼故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文中的一些名词。

如上所述,古人在创作时寄情于鬼神,同时也会避讳冲撞鬼神。

《红楼梦》的故事在贾府中展开,但实际讲述的是四大家族的衰亡史。

在起名上面,作者为四大家族安排的姓氏分别为:贾、王、薛、史。将这四个姓氏连起来读,再稍微做一些谐音就是“家亡血史”,其中的隐喻不可谓不悲惨。

与此相对应,《红楼梦》从开篇到结尾,主角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但四大家族竟没有一个新生儿。

有人可能会说,开篇讲述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儿,但那也是一笔带过,且巧儿最后也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

如果书中的姓氏隐喻这是一本关于家族灭亡的血史,那么故事的主要舞台大观园,无疑就是一座坟场。

这一点在薛宝钗的住处描写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书中有提到,刘姥姥对“蘅芜苑”的描述:巨石林立、清冷森然。

薛宝钗作为一个妙龄少女,即便再喜欢安静,也绝不应该把自己的住处布置得阴森恐怖。

但如果她本身不是人,那么人类眼中的阴森,在她看来或许就是一种比较舒服的环境。

书中的故事情节,也有很多地方透露出了这本书的不同寻常。

首先是对书中第一主角贾宝玉的描述。

贾宝玉之所以被整个贾府的人宠爱,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衔玉而生”的神奇现象。

但从科学角度来说,孩子由父母结合的受精卵,一点一点成长而来。

即便抛开生物学,用古人投胎转世的方法来解读,只有灵魂才能投胎。

而灵魂无法被人眼看到,也无法触摸实物。

也就是说,灵魂投胎时不可能带上一块常人能够看得见的玉佩。

口中衔玉的从来不是新生儿,而是死去的尸体。

如果贾宝玉是已经死去的尸体,那么其他人又是什么?

第二,文中最细思极恐的一个情节,莫过于元妃回府。

古人十分崇敬贵神,再加上那时候没有便捷的照明设备。

所以人们一般会选择在白天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可是《红楼梦》里,元妃回门探望亲长的时间却偏偏定在了夜里。

有人会说,这可能是皇宫中的一种规定,为的是不让人发现妃子出宫。

但故事中,明明确确有写,元妃回府并非悄悄行动,贾府甚至为了迎接她的回来,倾尽所有打造了一座省亲别墅。

既然大家提前很久就已经知道了元妃要回家省亲,又有什么隐藏的必要?

最后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元妃之所以要在夜间完成贾府与皇宫之间的来回,是因为她不能见到阳光。什么人不能见阳光?

《红楼梦》是一本内涵十分丰富的古名著,不同的人看它,会得出不同的见解。

你看过《红楼梦》吗?在你看来,它是一部家长里短,还是空前绝后的恐怖故事?

THE END
0.为什么说《红楼梦》是鬼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描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命运变迁,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然而,有些人认为《红楼梦》是一部“鬼片”,这主要是因为书中有许多神秘、超自然的元素。比如,在书中出现了一些幽灵、妖怪、神佛等超自然现象,https://www.meipian.cn/50qjiclf
1.新版红楼梦薛宝琴(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新红楼梦》里面薛宝琴的扮演者是徐璐。 新版红楼梦薛宝琴(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 徐璐,1994年12月28日出生于内蒙古,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青年女演员。2010年在《新红楼梦》中饰演薛宝琴。 《红楼梦》薛宝琴结局是什么? 《红楼梦》薛宝琴结局是:薛宝琴的父亲把宝琴许给梅家,两家应该算是门当户对。因为https://edu.iask.sina.com.cn/jy/2UJyomgsTEb.html
2.《红楼梦》经典名著必读,红楼梦里面全是鬼四大名著之首我认为应该是《红楼梦》。 《红楼梦》里全都是鬼,是中国恐怖小说的集大成者。 鬼,全都是鬼。 红楼梦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小说,整部红楼数百万字,竟然没有一个人出生,反倒是里面的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 最诡异的一段,就是第十八回元妃省亲。 https://www.jianshu.com/p/5ee4db324c38
3.又到中元节,走入《红楼梦》,带你盘点曹雪芹笔下的鬼魂《红楼梦》经常被人说是有不少唯心论的消极内容,是封建迷信糟粕。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有不少鬼魂显现的情节。时值中元节,在此带大家盘点一下曹公笔下的鬼魂。 祖宗显灵 说来有趣,全书出现的第一个鬼魂,居然是贾府的老祖宗。 贾宝玉在在秦可卿房内午睡。梦中随警幻仙姑来到了太虚幻境游玩。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笑道:“你等不知原委 https://www.jianshu.com/p/267010759739
4.为什么说薛宝钗是鬼?薛宝钗是鬼,这并非是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有着事实依据的。 薛宝钗,这个在《红楼梦》中以美貌、贤良、才情并重的女子,她的身世背景其实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根据民间传说和红学研究,薛宝钗实则是一个鬼魂。 她的前生是秦可卿,因为一段孽缘,被贬入凡尘。然而,她并未忘记前世的记忆,因此在今生中,她一直努力https://www.meipian.cn/4zzjyc2j
5.为什么说红楼梦薛宝钗其实是鬼?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红楼梦》,而红楼梦也是很多玄幻爱好者的最爱。原来剧中的很多细节都有疑点,而且有网友说红楼梦背后隐藏的很多秘密。比如说林黛玉上辈子是株仙草,薛宝钗其实是鬼等等问题,只大家遐想连绵。下面探索君说说自己的见解。 薛宝钗 为什么说红楼梦薛宝钗其实是鬼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9JAMHDE05372HWU.html
6.红楼梦里最诡异的人物为什么说红楼梦里全是鬼? 在网上有一种说法称红楼梦中其实全部人都是鬼,比如贾元春在凌晨探亲显得非比寻常,作为妃子为什么可以在凌晨出来?而且正常人也很少有人在晚上探亲,此时是阴气最重、百鬼夜行的时候,正是鬼魂出来的时间。 也有人怀疑薛宝钗是转世的风流孽鬼,在原著的开头中,有个和尚说了一句“转世的风流孽http://baike.gyebhyy.com/zxnews/488.html
7.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为什么不建议看红楼梦)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为什么不建议看红楼梦) 对于《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大家可以说耳熟能详。即便是几岁的儿童,也会了解那么三五个名字。小时候看《红楼梦》只是随着大人看热闹,逐渐地又觉得索然无味,长大以后读红楼梦,才发现里面的故事并非如我们想的那样简单。之所以称之为奇书,被后世无数学者追捧,其文学价值可谓是空前绝后。 曹雪芹用了一生创作,也 https://www.tjjntw.org.cn/news/8469.html
8.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最新章节免费阅读,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免费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 作者:一碗情深 动作:加入书架,投推荐票,直达底部 最后更新:2024-09-11 06:21:26 最新章节:二十九章 、无始无踪! 手机阅读《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无弹窗纯文字全文免费阅读 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每日推荐:坐在学长的上面写作业 , 色调丝免费未满十八岁勿看 , 第二次握手 , 爱如少年 ,https://www.lsfx.cc/novel/720033.html
9.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玄幻奇幻微小读报圈为广大网友收集《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免费阅读更新,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https://www.wxdbq.com/novels/hXmZoOI8Ka.htm
10.《红楼梦》里的人都是“鬼”么?作者在第一回留下重要线索|历劫|情痴|《红楼梦》里的人都是“鬼”么?作者在第一回留下重要线索 细说红楼梦046:情痴色鬼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绛珠仙子随之下凡还泪。于是一干“风流冤家”闻风而动,都在警幻仙子处挂号。 这就是头羊效应,以前他们人单势孤,没人做主,下凡可能堕入情劫而永世蒙昧https://www.163.com/dy/article/IMSIRB9I0521UU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