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多次向紫鹃表达她对贾母的'寒心与失望',每当紫鹃提到贾母是如何宠爱她时,黛玉内心总是有些不以为然。黛玉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完全认清了贾母的真实面貌。
贾母从未将黛玉视为将来的媳妇,只把她当作宝玉的玩伴。贾母明白宝玉离不开黛玉,黛玉一旦提到离开家,宝玉就陷入极度的伤感。因此,贾母选择将他们放在一起,从小吃在一起,睡在一起,甚至在大观园一起嬉戏玩耍。怡红院和潇湘馆紧邻,这使得他们日夜接近,有时黛玉甚至还没有起床,宝玉就早早过来。
这一举动严重损害了黛玉的名声。如果不能嫁给宝玉,她几乎没有机会再嫁给别人。那么贾母是出于什么心思呢?
贾母拒绝张道士提亲,不是为了保留黛玉?起初,贾母拒绝了张道士为宝玉提亲的提议,您可能认为这是为了保留宝玉供黛玉嫁妻。然而,贾母的动机并不是如此。
理论上,即使贾母不喜欢张道士推荐的人选,她也应该意识到宝玉需要有婚事。如果她真的关心黛玉,她本应积极考虑黛玉的婚事,但事实却是贾母未采取任何行动。她并没有批准张道士的提亲,也没有展现出“为留住黛玉”的意愿。
贾母的动机实际上是出于自私。她并不愿面对宝玉已经长大的现实,她希望继续与孙子亲昵相处。一旦宝玉结婚,她的地位就会相对降低,这会引发嫉妒。此外,宝玉的外貌与贾母的丈夫荣国公相似,这也让贾母情感复杂。
因此,贾母的拒绝并不是为了保留黛玉,而是为了保留“依赖她的孙子”。
贾母不愿让别人分享她与宝玉之间的亲密关系,因为她知道一旦宝玉结婚,他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撒娇依赖她。贾母宁愿宝玉多呆几年,不愿放手。
贾母两次推销黛玉,但最终无功而返?实际上,贾母一直没有明确表示她要将黛玉许配给宝玉。相反,在史湘云的订婚后,她认识到黛玉也该考虑婚事了。贾母并没有积极为黛玉的婚事做出努力,尽管她已经到了应该定亲的年龄。
贾母通过两次“推销”黛玉来展示她的存在。第一次是让黛玉参加王子腾女儿的婚礼,这是一个机会来展示黛玉的美貌。然而,贾母明白南安太妃不会选黛玉,她只是为了提供一个机会来'展示'黛玉。
第二次推销黛玉是在贾母的生日上,当南安太妃拜寿时。同样,贾母允许南安太妃看到黛玉,以考虑将来的婚姻。但南安太妃最终也不会选择黛玉,因为她看重的是家庭背景,而黛玉是一个孤儿,心情忧郁。
黛玉临终前对贾母的种种做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她明白了贾母的自私,她不愿意为黛玉的名声和未来担忧,只是想陪伴孙子宝玉。她认识到贾母只是借着哄她的孙子而没有真正考虑黛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