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何抄家贾府,林黛玉因何而死全被史湘云一个酒令讲明白贾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红楼梦演义244:一江风送走折足雁,史湘云悲谶林黛玉

上一回讲到林黛玉替贾宝玉作《折足雁》酒令。既是酒令当然不止于游戏,细看其中提到的典故和伏笔,就知道与之前的故事情节契合。给出林黛玉最终的结局之谶语。

(本文是基于《红楼梦》而创作的演义故事,内容多是原创,若介意请审慎观看)

当然,众人此时浑然不觉,依旧喝酒行令。这一次则是史湘云和薛宝琴对上了拳。

湘云的拳却输了,请酒面酒底。宝琴笑道:“请君入瓮。”大家笑起来,说:“这个典用的当。”湘云便说道: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说的众人都笑了,说:“好个诌断了肠子的。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又听他说酒底。湘云吃了酒,拣了一块鸭肉呷口,忽见碗内有半个鸭头,遂拣了出来吃脑子。众人催他:“别只顾吃,到底快说了。”湘云便用箸子举着说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那林黛玉的《折足雁》酒令交代出她离开贾府远嫁结局,史湘云的《一江风》酒令又有何意?

放下众人的酒宴不提,先说一说史湘云这个酒令隐含的那些个关窍。

史湘云这次输给薛宝琴,得了个“请君入瓮”。

湘云是贾母的传声筒。宝琴则是薛宝钗的“影”。

那贾母始终反对金玉姻缘,想要撵逐薛家离去。甚至借给薛宝琴的凫靥裘讽刺薛宝钗如野鸭子配不上贾宝玉这孔雀。

可事实是她越反对,宝钗反而最后嫁给宝玉,真应了事与愿违四个字。

史湘云输给薛宝琴,岂非贾母输给薛宝钗,“请君入瓮”何其微妙贴切。

史湘云的这个酒令名《一江风》,单独解是很难通的。钥匙的关键还在林黛玉之前的《折足雁》酒令上。想通了关窍,就明白了奥义。

首句“奔腾而砰湃”出自欧阳修《秋声赋》,“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形容风势如波涛奔腾澎湃,紧扣林黛玉那句“风急江天过雁哀”。

狂风将江面吹的风浪汹涌,那受伤落单折足的大雁无处存身,只能哀鸣着飞向远方,等待着死亡。

这不就是未来贾府“危急险恶”形势,导致的“黛死钗嫁”的因果?

而史鼐此前就已将湘云许配给北静王蕃属的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替四大家族与北静王一伙的正式结党。

四大家族以史湘云的牺牲,与北静王一伙缔结盟约,势必导致皇帝的不满和出手。贾政和史鼐接连外放,已经是皇帝不能容忍的征兆。

此时尚在饮酒作乐的众人,哪里知道危机近在咫尺。

“江间波浪兼天涌”,典出杜甫《秋兴》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上环境恶劣,却衔接了“塞上”的风云。这可不就是林黛玉注定和贾探春一同远嫁异国的结局么?

之前的玫瑰露和茯苓霜,已经揭露皇帝对贾府影响和掌控着王子腾在北方的九省军事,以及粤海将军在南方掌控的粤海军事的不放心。

何况贾家与北静王结党,皇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这“塞上”既代表了军事,又暗示了林黛玉的去向。史湘云这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就像才刚的“射覆”一样,达意极为奥妙。

若再结合当晚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就知道昭君出塞的故事对林黛玉与贾探春的影响,正是“塞上风云接地阴”。

至于影响林黛玉的结局的,可不就是薛家和王夫人?随后必然有酒令揭开这一层意思。

“须要铁锁缆孤舟”出于骨牌副儿名,牌由“长三”、“三六”、“长三”组成。

“铁索揽孤舟”的典有两个。

一个是民间童谣:“铁链锁孤舟,金龟水面游,发财不到老,当官不到头。”说得不就是日后贾府?若是那跛足道人出来一唱,就有了《好了歌》的味道。

而薛家如今耗在贾府,就是要求一个金龟婿,只可惜却忘了“富贵不到头”的俗语。

另一个则是赤壁之战的火攻之法。曹操铁索连船,被周瑜烧了个干净。

火通“祸”!当日甄士隐家之“祸”就源于一场大火,“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被烧作白地。贾府之未来当布甄家故事!

宝琴当日所作十首怀古诗,第一首就是“赤壁怀古”,也暗示贾府之败与军事之祸有关。

“既遇着一江风”,“一江风”便是曲牌名。俗话说“船遇当头风”,不宜出行。表现出预知危机当谨慎的“提醒”。

当日贾府曾为先皇信任而监造海舫,就是出海的大船。宁荣二公也为子孙打造了贾家这艘大船。

谁想三代便有危机,当安稳度日,不宜贸然“出行”?只可惜子孙不肖,积重难返。

林黛玉和贾探春日后肯定将南下西去出海远行。

贾宝玉之前疯癫时抱着“西洋自行船”的模型不叫林黛玉去,皆因黛玉一去则必死无疑。

所以,“不宜出行”是时宪书的吉凶占卜。便点出贾府未来和林黛玉的死局。

而且,冯家本是北静王蕃属,史家又是四大家族之二。史湘云与冯紫英的联姻是双方结党之兆。贾家“不宜出行”,北静王和冯家同样如此,都是一样结局。

可怜史湘云从小离丧,好容易嫁个才貌仙郎,却到底不得白首,也就成了个[乐中悲]。当日冯紫英作[喜乐悲愁]酒令,便讲了他夫妻二人结局,也是天意如此。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有桂花油?”鸭头与桂花油,是为酒底而出。

当日贾母给薛宝琴凫靥裘时便暗示薛家丫头是“野丫头”,在此终于解开谜底。

凫靥裘是野鸭子头上的毛织成。雀金裘却是孔雀毛织成。

野鸭子如何配孔雀?就像野丫头如何配公子王孙?

史湘云再提“鸭头”也呼应出《折足雁》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日后薛宝钗在贾宝玉走后,终与史湘云姐妹相伴到终老。

纵观史湘云这个《一江风》酒令,全是对《折足雁》的进一步解释。两个酒令相辅相承,实为日后结局之谶。

这种命运之玄妙神奇,自然不是史湘云和林黛玉有意为之,而是天意如此。

她们吃时的欢乐,浑然不觉危机已经逐渐临近。

正是:一江风送走折足雁,史湘云悲谶林黛玉。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以上故事或有虚构,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改编和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贾母临死前才明白的道理,林黛玉史湘云年岁轻轻就明白了图片发自简书App 贾母八十多岁才明白的人生大道理,林黛玉、史湘云早早就明白了。 所以,人,生不在长短,死不在老幼,关键是心在哪里是“安”处!https://www.jianshu.com/p/65b14f57f629
1.原创林黛玉因何而死?死前遭受何种陷害?下篇原创 林黛玉因何而死?死前遭受何种陷害? 下篇 上篇我们介绍了林黛玉与北静王可能的关系,下篇来详细解读林黛玉可能遭受了些什么导致她最终泪尽而亡。 五、林黛玉死于谣诼构陷,但并非自杀,有几个大的证据: 1、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应该是未来林黛玉所面临的悲惨局面的预言,表明她曾经面https://www.jianshu.com/p/21a2426ca1e8
2.《林黛玉进贾府》说课《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巩固深化小说鉴赏知识,学习课文中塑造人物时运用的细腻鲜明的刻画笔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学习本单元接下来的课文打好基础。介绍这一回在《红楼梦》中的地位。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080802121359_131037.html
3.林黛玉死前是处女吗?她为何临死前说自己的身子是干净的?林黛玉死前是处女吗?她为何临死前说自己的身子是干净的? 红楼梦里林黛玉之死非常凄惨,一边是宝钗成婚的喜乐,一边是她临死之前的落寞。回光返照之际,林黛玉攥紧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黛玉喘着气,闭了一会儿眼攥着紫鹃https://www.jianshu.com/p/7d20d7e3c56c
4.“林黛玉之死”,贾母那句“都是我害了你”令人深思。无意间想起来之前和舍友说过的林黛玉之死,当时的我只知道她的一生就是一个大写的悲剧,郁郁寡欢,爱而不得,最终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大婚当晚去了。 人们对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总是停留在:“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https://www.jianshu.com/p/46b466b38c29
5.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四)五月初二,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怄气,一个说:“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另一个说:“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一个赌气砸通灵宝玉,另一个拿起剪刀把玉穗子给剪了几段。 (五)五月初四,贾宝玉来向林黛玉赔不是,黛玉赌气说到“我死了”,宝玉回道:“你死了,我做和尚!”这两句话,恰恰就是https://www.cssn.cn/ztzl/ztzl_skwzg/ggfy/jyyj/shsj/202306/t20230605_5642643.shtml
6.黛玉临死前说了七个字,道尽她对贾母的怨恨与失望还有那欣赏自己、保护自己的舅舅贾政不是亲人?黛玉为何在临死前说这么一句寒彻心扉的话?很显然,黛玉心存怨恨,对这些所谓的“亲人失望透顶了”。如果贾母果真心疼她,必定会为她做尽一生的打算,凤姐若真心疼她,必定会不遗余力支持木石前盟的。 但贾母却始终没有敲定黛玉和宝玉的亲事,而是任由金玉良缘成型落幕,并且https://www.360doc.cn/article/36319167_113651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