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电视台办公室 澎湃新闻 图
张丽玲 澎湃新闻 图
张丽玲接受采访 澎湃新闻 图
纪录片《小留学生》中的小留学生张素
拍完“留学生活”再搭建“划时代桥梁”澎湃新闻:回到《我们的留学生活》这个纪录片的问题上,一开始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您想到去拍这个纪录片呢?您的初心是希望促进两国的了解,还是说有您个人的一些考量?张丽玲: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在我踏入日本的第一天我就开始想拍(纪录片)。当时与我一同赴日的飞机上那些同胞给我的冲击非常大。我自己是一句日语都不会,到了一个异国他乡,手上就8000日元。而站在我前面的同胞,有九个特别大的行李箱,身上还背着东西,他又兴奋、又不安,那种表情刻在了我心里。我当时就想我们都是同样的命运,要是有一台摄像机就这么跟着拍摄,肯定会出现特别动人的故事。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目标可以把所有都放下,赤手空拳到异国他乡,我觉得太震撼,太触动我了。所以一直在心里默默想着,一定要记录下来我们整个留学生活。所以到大仓就职半年后,生活一安定下来,我就觉得该开始做这件事情了。我当时没有选择拍摄对象,只要是留学生全部都是我的对象,我不停地去说服他们,拿着摄像机一个个见他们,能当场同意让我拍摄就直接跟拍了;当场说服不了的,那我就放弃了。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拍了300多人。我前几天还碰到一位80多岁的日本老人,一听说我是中国人,他竟然问我“有一部《小留学生》纪录片你看过吗?那部片子很感动的”,我回答说就是我拍的,他很激动。一部片子为什么过去20多年了,他们日本人还能记得?我认为这值得我们思考。我自己的想法是,第一,日本人是很在乎过程的,这部片子记录了留学生在日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过程中大家所体现出来精神和情感是共通的。第二,当时我自己是留学生,我跟他们是一个视角,所以我就不会去问他们为什么要来留学,那种高高在上的或者是俯视的提问是不可能有的。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留学生,我就很知道他们的处境、心境和不易,所以就很容易让他们敞开心灵。而只要是这种发自内心、很真实的东西,它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我觉得可能也是这方面打动了日本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情感是没有国界的,中日两国人民也是完全可以沟通的。澎湃新闻:既然这个纪录片已经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后来您为什么又转型做电视台的落地工作,是怎么样的机缘巧合呢?张丽玲:就像您说的,我认为就是机缘巧合,我自己其实从来没有过这个方向的考虑。我只是觉得我在大仓的时候大家对我非常好,我想把这个纪录片拍完以后回去报答他们。我总觉得把这个纪录片拍完以后,我本应该给公司去做更多贡献,当时我只想了这么多。就在纪录片还没播出的时候,有中国国内媒体的人员到日本访问,和我说他们希望在日本落地。我当时的感受也是在和日本人接触以后,发现他们十分不了解中国。我觉得电视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方式,所以我就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当时我不认识其他的公司,我只知道大仓和富士电视台。我自己(工作)的公司大仓方面说他们是一家商社,跟电视业务毫无关系,也毫无兴趣,说除非我拉进一家(日本)媒体参与。然后我就又去说服富士电视台。当时有朋友就跟我说,要是能把富士电视台拉进来,本身就是“外交胜利”。当时就是“无知者无畏”,后来最终结果就是两家愿意出资,为这家国内媒体在日本落地专门成立一个公司,叫大富。我还记得我们电视台刚落地的时候,《日经新闻》连续三天头条刊登。日本所有主流报纸也都说我们是划时代的桥梁。后来到了2012年,我们的节目就实现双语播出了。一般的日本老百姓打开电视,不需要中文都能直接看得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就成为他们了解中国的最直接的窗口。当时程永华大使也在日本的主流媒体上两次发表贺词,说我们这个频道的作用和意义还是重大的。我们每年有40多场直播,只要是有关于中国重大事件的发布,一些媒体朋友和政界人士、学者都会第一时间守在电视机前看(我们的节目)。澎湃新闻:从大富电视台在日本走过的24年经验来看,您觉得中国媒体应该如何“走出去”和落地,以寻求被当地受众接受,助力所在国与中国之间加深相互了解呢?张丽玲:在20余年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本土化不仅是一种运作模式,也是放眼国际,展望未来的思维方式。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尊重适应当地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接受当地风俗习惯,重视并积极努力深入植根当地受众,以寻求被当地受众接受,助力所在国与中国之间加深相互了解的捷径。虽然我们切身体会走这条本土化“捷径”很辛苦,并且需要持之以恒,然而走本土化发展道路,入境随俗,尊重包容,才能同体共生,这的确是24年来引领我们不断取得喜人成果的阳光大道。中日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澎湃新闻:作为一名在日本工作的资深媒体人,在当前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背景下,您觉得两国亟待破除的误解有哪些?张丽玲:我觉得日本媒体比较喜欢报道负面的事情,当然也包括他们自己本国的负面新闻。所以对中国可能也有一定的偏见,报道是比较片面的。同时日本民众又比较信任媒体,所以我觉得这方面影响比较大。之前有一些民意调查的结果说两国民众好感度较低,我觉得这并不能完全证明中日之间关系很差,就像一对夫妇,双方都共同怀揣着美好的愿望,想一直在一起,但是结了婚以后,越接触越会发现对方问题很多,不停吵架,但是也不会离婚。我觉得现在中日关系就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完全不可分割的状态,这样密切的关系肯定有很多的问题。刚才我也说了,大家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价值观也不同,自然就会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其实我在民间接触到的日本人还是非常友好的。日本也还是有很多朋友对中国很友好,并且很希望中日关系能一直保持稳定,持续友好下去。澎湃新闻:您在日本工作生活几十年,未来我们总归是要把这份事业和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他们在中日两国的交流和友好方面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您对两国年轻人和下一代有哪些寄语和期待?张丽玲:现在两国年轻人视野广,知识面也广,不像我们当年上大学的时候连电脑都没有。但同时这个时代也面临着选择和判断,这很需要自身的定力和实力。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判断,要有梦想。尤其我认为中日关系这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现在关于中日之间的有些报道是很片面的,要自己去判断去思考,自己去体验接触。总的来说,年轻人要有理想,要有信念,而且在中日之间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要有责任心。此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坚持,有一句话叫“坚持本身就是力量”。【人物简介】张丽玲,1989年赴日本留学,1995年东京学艺大学毕业,进入大仓商社株式会社就职,后历经4年时间拍摄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其中的《小留学生》《年轻人》《我的太阳》《家在我心中》在日本电视台播出后,收获高收视率并在日本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小留学生》一片获得2000年“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最佳纪录片奖。1998年起,张丽玲出任株式会社大富(卫星电视台)董事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