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写作题,与考《红楼梦》阅读没太大关系今日头条

因为继2017年高中新课标颁布,这是全国多个省市的高中推行教育部统编教科书遭遇高考的第一年。语文必修教材下册收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让许多教师、学生为高考是否会考《红楼梦》而纠结。此次甲卷写作题选入《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一段文字,作为考生写作的依据。试卷的材料是这样的: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对此命题,算不算是考《红楼梦》了?

我的回答是,写作材料虽从《红楼梦》中选出,但从具体要求看,跟考《红楼梦》的阅读,没太大关系。

对于考不考《红楼梦》问题,其实要先澄清考阅读还是考写作的问题。虽然有教师把写作的要求,视为阅读测试最高层次的创造运用,但落实到某一材料,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上述试卷的写作题来说,确实还不能算是在考《红楼梦》的阅读,特别是已经进入教材的《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

从材料看,话题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试卷概述出的原文材料已经交代得比较清楚,足够考生利用。命题者暗示出更广泛的领域,并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其实重心已经从《红楼梦》转移出来,抽象出来,不同的题名方式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这才是考生写作时需要关注的,《红楼梦》仅仅是展开思路的一个起点或者说引子。

当然,不去深究命题者提供的有关《红楼梦》材料,而更多从命题要求着眼,其实也有实际的操作便利。即便我们通常要求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但细细推敲命题者概述的《红楼梦》内容以及随后的提示,整合两者,是有可能给人带来困惑的。因为,淘汰题名“翼然”“泻玉”而取用“沁芳”,至少在小说中已经明确,这是一个艺术优劣的问题,但命题者希望得到更广泛的启示,把其间的褒贬作了弱化处理,以“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来说明“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这就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三种题名都是根据情境而来,命题者只在“独创”这一点前加以“根据情境”修饰,并与前两种并列,这就带来误导,似乎前两种题名是架空瞎说一气的。这当然不对。这里的关键是,情境本身的复杂性,其对题名多重制约的考虑是否周全,才让题名有了高下之分。

第二,原文三种题名的艺术优劣之分,在命题者“不同的艺术效果”措辞中,似乎变成了一个艺术的差异性、多元性问题。这就导致前后叙述的逻辑无法自洽。所以,从实际操作看,不去深究其中的可能断裂,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命题者的要求方面,以“根据情境”作为展开自身经验的思考场域,不失为一种应对考场操作的明智。所以,我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事先有没有读过《红楼梦》,或者从《红楼梦》整本书进高中统编教科书的阅读要求看,学生是否熟悉《红楼梦》,对于此篇文章的写作构思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事先读过的,最多对材料不陌生,多少获得了心理安慰。当然也不排除读得不仔细,这样的段落偏偏跳过没有读,反而给自己写作带来了后悔和懊恼。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2022年的高考,等于没考进入教材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当然,最真切的感受,应该让考生自己来回答,而这样的命题是否合理,只有经过大量阅卷的教师才最有发言权。

这里想进一步探讨的是,如果不考写作而是考阅读理解,特别是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理解,这里的思考空间有多大?

先看试卷的材料,命题者提供的第二段提示就是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有多大合理性,正可以结合进来作为案例分析。

比如,从题名一般原则来说,为何园林景观需要有题名?情境对于题名究竟有怎样的制约性?艺术的优劣是否也可算不同的艺术效果?贾政认可宝玉的题名,是否就是一种定论?还有,人物的立场是否就代表着叙述者立场而得到概括?诸如此类,都是作为阅读理解可以讨论的。再从具体题名来分析,为何“沁芳”得体而又亮眼,“翼然”立即被淘汰,“泻玉”还让贾政有些斟酌?其间的细微差别,究竟意味着什么?此外,很重要的是,题名的过程,也写出了人,写出了贾政宝玉父子的另一面(还有周边的清客等)。毕竟,贾宝玉曾给人以“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印象,而此番给桥上亭子匾额题名,宝玉似乎展露出了他的歪才,他善写应制体文字的另一面。难得的是,他因此获得贾政赞许,也丰富了读者对贾政、宝玉父子关系的理解。

如果从整本书阅读的更大视野来分析,越出卷面材料的边界,那么,最为直接的,与宝玉题名“沁芳”得到贾政默许相呼应,在游园接近尾声时,又写了一段父子对话:

(贾政)“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那样的口风大变,究竟是说明他在默许中不想太骄纵了宝玉,还是作者想表明他对待宝玉一贯的严峻与不近情理,前后联系起来看,既让人觉得贾政可笑,也觉得宝玉可怜的。

不过,深入一步看,展露宝玉的才情也好,表现贾政、宝玉的父子关系也好,或者给《红楼梦》主要人物活动营造一个大观园的基本环境也好,都有其小说相应的功能和价值。但更令我关注的是,在这一章回中有两段似乎并不怎么和谐但却自身关联的段落,显示出深远的意义来。

一处是对稻香村(又称“浣葛山庄”)的描写,遭到了宝玉的严厉批评。其实写到这一处所就让人有些意外,因为贾政等带着宝玉去游走题名时,小说主要写他们去了湘湘馆、蘅芜苑、怡红院、大观楼和稻香村五处。前三处涉及到以后入住大观园最重要的三位人物黛玉、宝钗和宝玉,而大观园是元妃省亲的场所,交代大观楼正殿,也合理。但为何要写稻香村?这院落后来入住的是李纨,似乎不能与探春的重要性相比。但又写了,这是为什么?在我看来,恰恰是这处所跟李纨相连,才有可能暗示了作者的一种写作意图。因为贾宝玉对这场所的批评,是从违背自然入手的,他对于贾政赞赏这场所,加以反驳说: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一番话,把贾政气得够呛。

由于在小说的整体写作意图中,大观园的居所特点对入住人物的趣味、个性或者命运有所暗示,那么,从情种宝玉的立场强调稻香村之违背自然,似乎也在暗示,李纨年轻守寡恪守礼仪的生活也许并不自然。尽管李纨自认外号稻香老农,而抽得的花签,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折射了她的一种人生态度,但这种态度,却未必是宝玉也可能是作者所认同的。如果贾宝玉借着批评稻香村环境来批评了恪守礼仪人物的虚假,那种违背自然的“假”,那么,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中,判词中有关李纨提示的“空”和曲词中明示的“虚名”,似乎提供了对诗礼之家的礼仪规范重新思考的可能。(尽管作者没有全盘否定,宝玉自己也有遵守礼仪规范的举动而得到夸奖。也许,作者更想思考的是礼仪与真情的平衡问题。)而之后,有一段不经意的描写,也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当贾政感慨大观园建筑得过于奢华时,众人却又拿礼仪来说事,所谓:

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

违背人的自然本性,又带来极大的物质浪费(也是造成贾府经济困扰的重要原因),这二段描写的插入,让大观园在刚刚呈现出美丽、风光、开阔的所谓理想世界的同时,又夹杂了不和谐的一面,这种不和谐的段落呈现得越轻描淡写,越显示了礼仪之家意识形态自欺欺人的遮蔽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阅读理解角度来考《红楼梦》,即便这样的选材哪怕是在引导考生探讨艺术效果的优劣问题,但这种讨论,如果缺少了前后联系的整体视野,是很难指向作品的真正深刻之处的。而这种缺失,恰恰是倡导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当然,整本书的整体也是相对而言的,就像笔者这篇短文讨论的整体视野,也只具有相对性。(詹丹)

THE END
0.《红楼梦》按贾宝玉称呼来排的人物关系图读《红楼梦》总是让我对里面的人物关系傻傻分不清楚,也是阻止我看下去的原因,所以我自己以贾宝玉的视角来排一下: 荣国府 贾母——奶奶 王夫人——妈妈 贾政——爸爸 贾元春——姐姐 贾探春——姐姐(不同母) 贾环——哥哥(不同母) 林黛玉——表妹 https://www.jianshu.com/p/e3cf195cd18d
1.红楼梦四大家族人物关系图谱(12系列图表)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 01红楼梦四大家族人物关系图谱 02红楼梦人物关系简图 03红楼梦人物关系详图 04红楼梦四大家族奴隶图谱 05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 06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 07贾府建大观园后总平面图 08红楼梦人物 金陵十二钗图 09红楼梦大观园人物 10北京大观园图景 11曹雪芹 12曹雪芹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716/17/39800002_770845535.shtml
2.《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表《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表:导读看过《红楼梦》,大概知道贾府中有一位最风流的大众情人,她就是与贾琏偷情的多姑娘。这个贾琏,是贾https://www.shanxian.cc/3741424/
3.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8篇(全文)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 第1篇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贾宝玉: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f3bz7lu.html
4.国学中心后三部书以孙膑的传奇故事为主,受《封神榜》的影响很大,书中的妖怪摆阵,请神破阵,都与《封神榜》中的诛仙阵、十绝阵等相似,书的中人物也有很多在《六部春秋》中出场。 八、关系表 【第一至二代】: 王鸿兴(雍正年间艺人)——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https://gx.asnc.edu.cn/jyjx/bks1/zdxm/14a785d7f60b4bffb4fda80d2e4ffc1e.htm
5.高清红楼梦人物关系图,简单清晰!完整红楼梦人物关系思维导图,立即获取 此次总结和梳理,我们离不开BoardMix博思在线白板的协助,BoardMix博思在线白板社区有丰富的思维导图模板供我们使用。除此之外,还有SWOT分析模板、流程图模板、头脑风暴模板、工作计划表等,海量办公图表全部可一键免费套用,绘图更轻松,立即前往免费注册使用! https://boardmix.cn/article/hlmcharacterrelations
6.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表邢夫人的儿子叫贾莲和贾迎春,贾琏的妻子是王熙凤,丫鬟苹儿,女儿巧儿姐贾政的儿子有贾珠,贾元春,贾宝玉,贾珠的妻子李植,儿子贾兰赵姨娘的儿子有贾探春和贾环,而贾敏他的女儿只有林黛玉一人当然了,红楼梦里边还有两个辅,但两个之中比较有权利的。还是王王府王工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 https://www.meipian.cn/33qs426y
7.红楼梦人物关系表简洁红楼梦人物关系表简洁 名著《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梳理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重点描写了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https://mip.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334461.html
8.《红楼梦》四大家族重要人物关系图《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一图看懂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四大家族贾、史、王、薛重要人物关系。发表评论 《红楼梦》四大家族重要人物关系图下载源文件 下载桌面端 加入购物车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小青成长记 关注 他的近期作品 查看更多>> 《红楼梦》四大家族重要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 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419495
9.红楼梦人物关系9篇(全文)红楼梦人物关系 第1篇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贾宝玉: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pzzcahb.html
10.红楼梦年表&人物年龄关系|墨城海石红楼梦年表及人物年龄关系 1. 红楼梦元年 年中深夏(六月初),贾宝玉出生,英莲(香菱)3岁 八月十五,甄士隐宴请贾雨村。 八月十六,贾雨村不辞而别,进京应试。 2. 二年 春季,贾雨村在都中参加考试,后中进士。 3. 三年 正月十五,英莲5岁被拐。 三月十五,葫芦庙大火。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98100648/
11.《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图谱红楼梦人物太多啦,看的时候整理了一下主要人物的关系图谱,简单明了。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9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