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乐之父—— 巴赫
NO.2 音乐神童—— 莫扎特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合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并且,莫扎特是欧洲当时唯一一个不接受贵族供养的音乐家。
NO.3 古今乐圣——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NO.4 歌曲之王——舒伯特
NO.5 音乐神灵——韩德尔
韩德尔(亨德尔 Handel,Georg Frideric 1685——1759)德国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哈勒城。他自二十七岁起定居英国,对英国的音乐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国人亦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音乐家。韩德尔在西欧音乐史中与巴赫占有相等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影响极大。
韩德尔自幼即显示出音乐才能。父亲是宫廷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希望儿子学法律而出人头地,因此极力法对韩德尔学音乐。后来由于其管风琴演奏受到当时人们的赞叹,才被允许兼学音乐。以后有人愿意送他去意大利留学,但又遭到父亲的反对。父亲去世后,为尊重长辈意愿,他仍未专门学习音乐。但终因他突出的音乐才能,先后被聘为莫利兹堡教堂的管风琴师和汉堡剧院第二小提琴手。十九岁时创作了他第一部重要作品《圣约翰受难乐》,次年演出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于1706年赴意大利,广泛接触了意大利各歌剧流派的音乐并掌握了这种风格。这时期他创作的宗教音乐和歌剧,因具有浓郁的意大利风格,并达到与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相媲美的境地,世人赞赏不止。
NO.6 指挥之王——卡拉杨
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奥地利 指挥家。生于萨尔茨堡。自助学钢琴,曾迸维也纳音乐学校和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城马尔姆开始,1934年考上亚深歌剧院的指挥才渐获名声。1955年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1967-1969年任巴黎管弦乐团的音乐指导。人们称他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人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他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配白如水乳交融,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
从1950年到1989年,卡拉扬录制下无数经典的录音,留给后代无数的音乐宝藏,据一项保守估计,卡拉扬的录音,在全世界至少卖出了一亿张CD,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人能和他相互媲美。做为一位指挥家,卡拉扬对乐坛的影响就像他所说的:“我的笔在乐团团员的身上,留下痕迹……”而现在,我们则透过录音,捕捉到卡拉扬笔下,所写出瑰丽深刻的音乐世界。
NO.7 歌剧之王—— 威尔弟
威尔第,意大利歌剧作家。童年生活很穷苦,幼年时就特别爱好音乐,常被民歌和流浪艺人的表演所吸引,7岁时跟教堂里的风琴师学习音乐,后经人资助赴米兰深造。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但他并不灰心,跟歌剧作曲家拉维尼柯学习作曲和配器。1839年他写的第一部歌剧首演,反映良好。1492年他写的第二部歌剧《那不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这部歌剧也是他反对压迫和同情被奴役者的创作思想和最初表现。
威尔第认为意大利歌剧应沿着自己民族传统的道路前进。他一生创作了30余部歌剧,在不同的题材里,反映了一定的进步思想,对当时社会起了积极作用。他写的歌剧《弄臣》、《茶花女》、《奥赛罗》被列入西欧十大歌剧之中,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在欧洲歌剧史中,他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个作曲家,人们赞誉他为“歌剧之王”。
NO.8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
斯卡拉蒂是造诣很深的拨弦古钢琴家,但受父亲影响,前半生的作品主要是歌剧和宗教歌曲,16岁开始创作歌剧。后期开始大量创作大键琴作品。他一生写作了500余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数是单乐章,以单一的演奏技巧为中心构成,有的采用巴洛克式的二部曲式(AB),有的与巴赫的创意曲写法相同。斯卡拉蒂生前出版时称之为“练习曲”。这些作品反映了西班牙宫廷和民间的生活面貌,并融进了意大利的精神,丰富了音乐的风格,同时发展了键盘乐器的技巧和表现手段。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大多是演奏时间只有一两分钟至五六分钟的三段式,内容或清雅或灿烂或抒情可谓姿态万千,如一把撒在阳光下的珍珠烁烁生辉、色彩斑斓。在曲式上有的似巴赫的创意曲、有的像赋格,其中有几首还是包含了两个主题的古典奏鸣曲式。此外,他还引入了快速重复、双手交叉以及双音经过句的新技法,拓展了键盘音乐的表现力。虽然斯卡拉蒂还没有完全摆脱巴洛克音乐的时代特征和风格,不过从他带有新倾向的作品来看,说他是海顿和莫扎特等古典主义乐派的先驱应是当之无愧。
NO.9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NO.10 进行曲之王——苏萨
约翰·菲力浦·苏萨(John Philip Sousa,1854-1932),美国作曲家、军乐指挥家。10岁起学习小提琴与和声学,16岁即指挥乐队在剧场和影院中演出,曾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队领队、美国海军乐队总指挥,四次率自己组织的乐队赴欧洲巡回演出。一生作有大量的军乐曲和轻歌剧、歌曲等,对美国铜管乐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被誉为“进行曲之王”。他所作的军乐曲中,最著名的有:《星条旗永不落》、《棉花王》、《华盛顿邮报》、《越过海洋的握手》等。
美国国家进行曲《星条旗永不落》是苏萨的代表作,创作于1897年(另一说1896年),管乐合奏曲。这首进行曲充分发挥铜管乐队的表现功能,以磅礴的气势和热烈的情绪歌颂自己的国家和军队,颇有鼓动力。霍洛维茨对钢琴作品有多方面的广泛了解,因此他对演奏曲目也是十分的苛求,他把苏萨的这首《星条旗永不落》改编为一首充满灵气和类似二手连弹的乐曲,听起来如同加上短笛助奏。气势非常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