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最经典的部长篇小说,中国只有《红楼梦》入选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人们之所以领悟不到宇宙的秘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桎梏在眼见为实的牢笼里,不允许自己尽情想象,大胆假设,从而掩盖了直觉的光芒。

卡莱尔说:“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哈佛、耶鲁、斯坦福等9所世界顶尖名校的文学教授,评选出“有史以来最经典的100部长篇小说”。

如果你愿意沉下心来品味,这些经典书籍犹如黑暗中的灯塔,引领我们的心灵到达前所未有的广阔之境。教会我们了解自己以及这个世界,更加智慧和充实,也更懂得生命的意义。

NO.1《堂吉诃德》

米格尔 · 德 · 塞万提斯(西班牙)

1630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反骑士的讽刺小说。主角堂吉诃德幻想自己是骑士,作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行径,最终从梦幻中醒来。本作品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

NO.2《战争与和平》

列夫 · 托尔斯泰(俄)

1865-1867

小说以1812年的俄国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以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将战争与和平两种生活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NO.3《尤利西斯》

詹姆斯 · 乔伊斯(爱尔兰)

1922

主人公试图寻求为父之道而巩固各自的身份。通过对生活和精神的刻画,展示了人类社会的缩影,堪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

NO.4《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 · 普鲁斯特(法)

1927

小说刻画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为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描写,又有自我追求和认识的心路历程。出色的心理描写、宏大的叙事结构,以及细腻的技巧风靡世界。

NO.5《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

1880

扑朔迷离的弑父血案,引出栩栩如生的社会众生。不仅隐藏着深层的精神探秘,更是信仰、猜忌、理智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

NO.6《白鲸》

赫尔曼 · 麦尔维尔(美)

1851

海洋题材小说描写亚哈船长为追逐并杀死白鲸,最终与之同归于尽的故事。探讨宗教及人性的挣扎与考验。以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般的规模、成熟的笔调,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NO.7《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法)

1857

小说讲述农家女爱玛轻视自己乡镇医生的丈夫,始终梦想传奇式的爱情。两度偷情最终身败名裂,服毒自尽的故事。爱玛的死不仅是自身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NO.8《米德尔马契》

乔治 · 艾略特(英)

1871-1872

在米德尔马契这个喧嚣骚动之地,当地人上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小说塑造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百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呈现了深刻而完整的社会结构。

NO.9《魔山》

托马斯 · 曼(德)

1924

小说以疗养院为中心,藉由欧洲最顶尖知识份子的超凡智慧,描述一战前夕,欧洲社会涌现的各种思潮。弥漫的颓废气氛,是逐渐走向没落的西方世界的精神写照。

NO.10《源氏物语》

紫式部(日)

11 世纪

小说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描写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历时70余年四代天皇,四百多位人物,反映了当时文化生活、社会背景及写实的美学思想。

NO.11《爱玛》

简 ·奥斯丁(英)

1816

美丽聪慧的姑娘爱玛,在为孤女哈丽埃特牵线搭桥的过程中,爱上了牵线的男主角奈特利先生。坠入情网的她,经过内心挣扎,终于决定放弃终身不嫁的天真誓言。

NO.12《荒凉山庄》

查尔斯 · 狄更斯(英)

1852-1853

小说以独树一帜的叙事结构,描写一件争夺遗产的诉讼案,由于司法人员营私徇讦,使案情拖延20年。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出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

NO.13《安娜 · 卡列尼娜》

列夫 · 托尔斯泰(俄)

1877

贵族女子安娜追求浪漫爱情,却在现实的虚伪和冷漠面前,终落得卧轨自杀的下场。小说以安娜和列文双线进行,百科全书式的视角描绘出当时俄国政治宗教和社会万象。

NO.14《哈克贝利 · 费恩历险记》

马克 · 吐温(美)

1884

小说讲述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哈克,为追求自由逃到密西西比河,偶遇勤劳朴实的黑奴吉姆,两人共同经历的逃亡之旅,是认识与成长、觉悟与学习的生命旅程。

NO.15《弃儿汤姆 · 琼斯的历史》

亨利 · 菲尔丁(英)

1749

英国18世纪的散文史诗。通过各类人物的命运关系、言行思想的描写,概括了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全貌,同时表现了善必胜恶的人道主义理想。堪称英国小说典范。

NO.16《远大前程》

查尔斯 · 狄更斯(英)

1860

小说以自传式的手法,叙述孤儿皮普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透过他跌宕起落的人生经历,诠释出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贯彻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

NO.17《押沙龙,押沙龙!》

威廉 · 福克纳(美)

1936

小说讲述一个美国南方家庭,从1860年到1910年所经历的激烈的分崩离析,深刻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内心的种种冲突,触及围绕人类境遇的诸多普遍性问题。

NO.18《专使》

亨利 · 詹姆斯(英)

1903

兰伯特奉未婚妻之命前往巴黎,经过一番游历,被欧洲生活方式和文化魅力深深感染,更陷入难以自拔的情感危机。小说以独特的句法结构和精妙的象征比喻享誉世界。

NO.19《百年孤独》

加西亚 ·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1967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描绘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通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巧妙地糅合现实与虚幻,反映出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NO.20《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美)

1925

故事通过讲述神秘的百万富翁盖茨比对初恋女友黛西的执着追求。深度描绘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喧嚣年代”,以及那个年代里人们的追逐、迷惘、失落和悲怅。

NO.21《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 · 伍尔夫(英)

1927

一部倾注心血的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首尾的中心线索,描写拉姆齐一家和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跌宕起伏的生活和情感经历。

NO.22《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

1866

小说描绘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生计所迫制造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内心痛苦忏悔后,终在基督徒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揭示了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NO.23《喧哗与躁动》

威廉 · 福克纳(美)

1929

小说采用多角度和意识流的叙述方法,讲述南方曾经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康普生一家,跌宕起伏的家族悲剧。从日常琐事中突围,成为探讨人类命运问题的深刻寓言。

NO.24《名利场》

威廉 · 萨克雷(英)

1848

以圆熟泼辣的手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19世纪英国上层阶级骄奢淫逸、勾心斗角的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贵族腐朽堕落的本质和追名逐利、尔虞我诈的虚伪面目。

NO.25《死魂灵》

果戈理(俄)

1842

小说描写专营骗术的商人乞乞科夫来到偏僻省城,以天花乱坠的吹捧成为当地官僚座上客,并上门向地主收购农奴,企图以此作为抵押,买空卖空,牟取暴利,丑事败露逃之夭夭的故事。本作品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石。

NO.26《高老头》

巴尔扎克(法)

1835

小说讲述法国大革命时期商人高老头中年丧妻,把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可她们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亲情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NO.27《一位女士的画像》

亨利 · 詹姆斯(英)

1881

这部关于成长的小说,讲述涉世未深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被虚伪贪财的猥琐小人骗取爱情,以至醒悟为时已晚的故事。伊莎贝尔的内心在反思和顿悟中逐渐成熟。

NO.28《恋爱中的女人》

D.H. 劳伦斯 (英)

1920

小说围绕姐妹两人的情感纠葛展开:姐姐有情人终成眷属;妹妹则由于观念差异情感破裂。探索恋爱心理的同时,揭露19世纪末西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导致人性的扭曲和人类情感的枯萎。

NO.29《红与黑》

司汤达(法)

1830

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之作。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和情感经历,以及最终失败的结局,展现了19世纪初法国社会风气,强烈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

NO.30《项狄传》

劳伦斯 · 斯特恩(英)

1760-1767

18世纪异乎寻常的实验小说,包含三个故事,分别是项狄少年、成年故事和托比叔叔的故事。描述项狄精神世界和心理情绪,反映他对家庭和人生的印象和态度。

NO.31《芬尼根的守灵夜》

詹姆斯 · 乔伊斯(爱尔兰)

1939

小说通过“死者”的梦境来概括人类全部历史,将意识流技巧和梦境式的风格发挥到极致。书中潜藏许多历史文化背景及哲学意蕴,讲述夜晚和梦幻间交织的逻辑。

NO.32《德伯家的苔丝》

托马斯 · 哈代(英)

1891

小说描绘纯真少女苔丝被迫失身后,坚持追求真爱和幸福,却最终被世俗和狭隘的贞操观念束缚,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命运。浓郁英国乡村气息之下的命运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NO.33《布登勃洛克家族》

托马斯 · 曼(德)

1901

小说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的兴衰史。详细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

NO.34《看不见的人》

拉尔夫 · 艾里森(美)

1952

小说讲述一位黑人青年,在白人主导的美国工业社会饱受种族歧视,不断寻找民族文化和自我身份的过程。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的处境,价值和生命意义等问题。

NO.35《没有个性的人》

罗伯特 · 穆齐尔(奥地利)

1930-1943

未完成的荒诞小说涉及科学对日常人生的影响。小说没有主题,情节常转入哲学思辨,以及对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解剖。试图把握一战前奥地利社会精神的典型特征。

NO.36《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

詹姆斯 · 乔伊斯(爱尔兰)

1916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自传体小说,不是单纯的个体的心灵成长史,而是从头至尾都与爱尔兰民族寻求自由的历史纠缠在一起。

NO.37《无名的人》

塞缪尔 · 贝克特(法)

1965

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塞缪尔作品包括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和剧本《等待戈多》等。1969年,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NO.38《铁皮鼓》

格拉斯(德)

1959

小说情節为主人公奥斯卡,自述在疗养院恢复之前的人生经历。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也暗含着艺术有能力战胜战争和憎恨。

NO.39《呼啸山庄》

艾米莉 · 勃朗特(英)

1847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被山庄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后,对与女友结婚的贵族林顿报复的故事。强烈的斗争精神之下,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体现出凄厉与神秘交织的美学风格。

NO.40《傲慢与偏见》

简 · 奥斯汀(英)

1813

小说描写了乡绅班纳特五千金的感情故事,尤其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因偏见对达西心生排斥,经历周折后终成眷属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保守和闭塞的英国乡村生活和世态人情。

NO.41《红字》

霍桑(美)

1850

小说讲述殖民地时代美洲的恋爱悲剧。已婚女子白兰,孤独中与神父相恋并生下女儿,因此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字。揭露了19世纪美国社会典法的残酷欺骗和道德的虚伪,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篇之作。

NO.42《万有引力之虹》

托马斯 · 品钦(美)

1973

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全书由许多零散插曲和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内容包括现代物理、高等数学、心理学、情感分析等等,杂乱而充满混沌。

NO.43《宠儿》

托妮 · 莫里森(美)

1987

小说取材触目惊心的真实历史,女黑奴塞丝在携女逃亡途中,因不愿女儿重又沦为奴隶,毅然扼杀幼女…… 18年后奴隶制早已废除,而往事的梦魇依旧纠缠。呈现出黑奴时代,妇女深受两重压迫 —— 种族的压迫和性别的压迫。

NO.44《诺斯托罗莫》

约瑟夫 · 康拉德(英)

1904

小说通过描绘传奇人物诺斯托罗莫人性光明和黑暗的两面,表现了动乱和革命纠缠在一起的虚幻的理想主义、无处不在的贪欲和暴力。以其史诗般恢弘的场面、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

NO.45《父与子》

屠格涅夫(俄)

1862

小说描述19世纪中叶,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从整个俄国社会的角度去揭示俄国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与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之间的冲突。归根结底是虚无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的冲突。

NO.46《审判》

弗兰茨 · 卡夫卡(奥地利)

1925

文学史上第一次深刻而逼真地书写人的孤独与危机感,以及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呈现出国家机器的残酷和腐朽,以及生存中无处逃避的荒诞与恐惧,被称为“后世无法逾越,必读不可的小说经典”。

NO.47《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 · 纳博科夫(美)

1955

极富争议的小說,描述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伯特,与少女发生的一段曲折的恋情,一经出版即成经典。

NO.48《达洛维夫人》

維吉尼亞 · 伍尔夫(英)

1925

长篇意识流小说,描述了主人公达洛维在一战后英国一天的生活细节。一战残害了亿万人的心灵。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理性哲学也轰得粉碎,不复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小说涉及和感触到了社会的变化,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坚持的观念。

NO.49《红楼梦》

曹雪芹(中)

1791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悲剧为主线,描写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出其必然没落的历史趋势。

NO.50《克拉丽莎》

塞缪尔 · 理查森(英)

1747-1748

书信体小说,描绘克拉丽莎在社会压力之下,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要顺从父母,保持良好家教;另一方面要忠于真心和爱情。最终呈现出一部曲折的恋爱悲剧。

NO.51《劝导》

简 · 奥斯汀(英)

1818

小说讲述一对身份悬殊的爱侣,因为“劝导”被拆散,后来历经磨难,经受了考验的他们不再若即若离,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小说基调严肃、语气沉静、忧郁中不乏大量反讽,深植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之中。

NO.52《简 · 爱》

夏洛蒂 · 勃朗特(英)

1847

小说讲述一位英国孤女,在各种磨难中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展示了曲折的爱情经历,塑造出敢于反抗,摆脱偏见,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形象。诗歌般的抒情对话,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NO.53《大卫 · 科波菲尔》

查尔斯 · 狄更斯(英)

1849-1850

小说以诙谐风趣的语言,讲述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融为一体,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NO.54《彼得堡》

安德列 · 别雷(俄)

1922

小说凭借丰盈的想象和跳跃的意识流描写,再现了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彼得堡十天里所发生的故事。人物的行动、谈话、梦境及心理活动,绘织出一幅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末期的多重奏图景。

NO.55《瓦解》

钦努阿 · 阿契贝(尼日利亚)

1958

小说讲述一名非洲部落英雄的故事,以及殖民者入侵前伊博族人的生活实况,以敏锐的洞察力刻画了信奉传统的英雄形象。人道主义关怀,社会凝聚力与出神入化的叙事技巧,构成珠联璧合的极致。

NO.56《克莱弗王妃》

法耶特夫人(法)

1678

法国第一部心理小说名著,故事情节很简单,以亨利二世(1547-1559)时的宫廷为背景,影射了17世纪后期的皇室生活。书中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与分析细腻入微,可与拉辛的悲剧相提并论。

NO.57《局外人》

阿尔贝 · 加缪(法)

1942

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通过莫尔索,这个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的生活视角,充分揭示了世界的荒谬性,以及人与社会的对立。形象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

NO.58《红色英勇勋章》

斯蒂芬 · 克莱恩(美)

1895

战争小说,从士兵的角度去描写美国战争场景,突出呈现出战斗环境中,个人细腻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世界,将士兵们的恐惧和悲伤,懦弱和勇敢,描绘得淋漓尽致。

NO.59《伪币制造者》

安德烈 · 纪德(法)

1926

小说打破传统,运用多视角叙述手法,结合日记、书信等载体,多支线围绕主线情节逐步展开,内容复杂,枝节丛生,涉及心理活动、社会问题、青年教育等议题。

NO.60《愤怒的葡萄》

约翰 · 斯坦贝克(美)

1939

小说描写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的图景。饱含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是对导致贫困的不公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

NO.61《金色笔记》

多丽丝 · 莱辛(英)

1962

五本笔记穿插故事中,描写二十世纪中期的世界风貌。黑色笔记描写非洲的经历;红色笔记写政治生活;黄色笔记写爱情故事;蓝色笔记纪录精神的轨迹;而最后的金色笔记,是对人生的哲理性总结。

NO.62《儿子与情人》

戴维 · 赫伯特 · 劳伦斯(英)

1913

通过现实主义和心理分析的写作方法,描写了十九世纪末,英国工业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特定环境下母子间和两性间的复杂心理。同时对英国生活中,工业化物质文明和商业精神进行了批判。

NO.63《好兵》

福特 · 马多克斯 · 福特(英)

1915

现代主义文学杰作,关于一个“好兵”的毁灭故事,也讲述了两对夫妇情节曲折的情感关系。与《尤利西斯》和《荒原》一同被视为具有突破性的实验作品。

NO.64《印度之行》

E. M. 福斯特(英)

1924

小说展示了英国与其殖民地印度两个民族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充满辛辣的讽刺、优美的抒情、含义深远的象征和富有哲理的预见。独具一格的散文风格,成为二十世纪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小说之一。

NO.65《丹尼尔 · 德龙达》

乔治 · 艾略特(英)

1855

小说中描写消费主义影响下的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生活。融合了社会讽刺和道德追求,以及对犹太原始复国主义思想的同情表现,使其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NO.66《萌芽》

左拉(法)

1855

小说以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矿工斗争为题材,分七部分。前四部分交代矿工工作和生活状况之凄惨,为反抗情绪做尽铺垫。第五部分是高嘲,世代累积的愤恨终于无法抑制,罢工酝赃成熟,自然爆发。六七部分写罢工的结果。

NO.67《我的安东尼娅》

薇拉 · 凯瑟(美)

1918

描写美国中西部草原生活的小说。以内布拉斯加州的大草原为背景,描述了一位波希米亚移民的后代安东妮亚,为了生存,在旷野上开垦荒地,艰苦创业的动人故事。

NO.68《美国的悲剧》

西奥多 · 德莱塞(美)

1925

小说以美国青年克莱德短促的一生为线索,将美国现代社会生活的众多场景交织。对克莱德潜意识、幻觉和梦境等充分呈现,以此展示他成为美国资本垄断社会,人生哲学俘虏的过程。

NO.69《饥饿》

克纳特 · 哈姆生(挪威)

1890

小说讲述一个青年文人穷困潦倒,仅靠写文章挣稿费谋生,但稿子常被无情退回。因此只能忍受饥饿的折磨,最后向现实低头去船上打杂度日。描述了栩栩如生的人的饥饿感。曾获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

NO.70《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阿尔弗雷德 · 德布林(德)

1929

德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讲述弗兰茨两度入狱又重新做人的故事,将喧嚣的都市交响乐轰轰烈烈地奉献面前。现实与荒诞交织,真真假假似醒似梦。世界被打成无数碎片,每块都折射着新的现实。

NO.71《午夜之子》

萨尔曼 · 鲁西迪(英)

1981

故事场景设定于鲁西迪的印度,主要描绘故事主角撒利姆的个人经历,以及和印度独立后许多历史事件的悲喜纠结关系。故事起源是支持社会主义的基层人士,用粗糙手法实践社会主义造成的悲剧。

NO.72《美国三部曲》

约翰 ·多斯 ·帕索斯(美)

1930-1938

三部曲包括《北纬四十二度》《一九一九年》和《赚大钱》三部。汲取印象派绘画、试验性电影及意识流特点,运用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蒙太奇等多种独特的叙事方法。描写瞬息万变的美国生活场景。中心思想是庞大无情的社会,对个人的摧残。

NO.73《危险的关系》

拉克洛(法)

1782

长篇书信体小说。描述巴黎社交圈红人侯爵夫人和子爵,都发誓不再受爱情束缚,只愿游戏人间。书中充斥着情感的游戏、追逐与诱惑,以及征服与赢得爱情的各种技巧。

NO.74《帕尔马修道院》

司汤达(法)

1839

小说塑造了生不逢时的青年法布里奇奥,是拿破仑的狂热粉丝,却遭遇了滑铁卢之战,原本充满热情的人生忽然变为虚空。而帕尔马则是欧洲封建阶级与政治阴谋的缩影,小说在对意大利的自我认同中,完成了对法国社会的批判。

NO.75《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德)

1774

小说描写少年维特,爱上了已订婚的姑娘绿蒂,爱而不得,悲痛欲绝。之后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前途无望最终自杀。表现了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诉求。

NO.76《盐之城》

阿伯翰姆 · 玛尼夫(沙特)

1984

小说描述阿拉伯半岛某处发现巨大油田的深远影响。“石油是创造未来的唯一机会,而政权正在摧毁它”。“盐之城”讽刺了巨大利益之下,阿拉伯人和美国人的伪善。

NO.77《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美)

1929

以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揭示了战争的荒唐和残酷,反映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以及战争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毁灭。

NO.78《克鲁兹之死》

卡洛斯 ·富恩特斯(墨西哥)

1962

以墨西哥革命为题材的经典小说,深彻的讽刺,尖锐的对话,描摹了革命年代资产阶级生活的缩影,以切片般的精准和细致,拼接出历史漩涡中的时代之殇与人性纠结。

NO.79《赫索格》

索尔 ·贝娄(美)

1964

小说讲述20世纪中叶典型美国犹太知识分子 —— 赫索格,困惑于荒诞现实和精神危机,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求。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现代中的苦闷与迷惘,追求与探索。

NO.80《老实人》

伏尔泰(法)

1759

伏尔泰哲理性讽刺小说,结合第三人称叙述,将读者视角和思绪带入主角各种经历中,在过程中感悟主题所在。巧用隐喻象征的手法,让该消亡的一切最终消亡,展示了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理想的国度。

NO.81《梦游人》

赫尔曼 · 布洛赫(奥地利)

1867

《梦游人》一书分为三部分,背景从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开始,到1918年他退位为止,跨越了威廉二世的整个统治生涯,展现了现代世界价值崩溃的进程。

NO.82《巴塞特的最后纪事》

安东尼 · 特罗洛普(英)

1867

小说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教士和中产阶级的生活,深刻地揭露了某些教会政权内部的尔虞我诈和倾轧争斗,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多种阴暗面。

NO.83《觉醒》

凯特 · 萧邦(美)

1899

小说讲述女子艾德娜背叛了社会的普遍期望,在作为妻子的身份之外,发现了新的角色、热爱与激情。为了打破社会对传统的女性桎梏,与当时的道德斗争的故事。

NO.84《鲁宾逊漂流记》

丹尼尔 · 笛福(英)

1719

小说受真实故事启发,讲述志在遨游四海的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只身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和努力顽强生存,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NO.85《安睡吧》

亨利 · 罗斯(美)

1855

小说讲述20世纪初期,一个加利西亚犹太小男孩,在纽约下东区的犹太移民贫民窟长大的故事。曾经绝版了近30年,后来才获得重生。被《时代》杂志列入百部最佳英语小说清单。

NO.86《威弗莱》

沃尔特 · 司各特(英)

1859

小说书被视为第一历史小说。主角爱德华同情托利党和詹姆斯党,而他的辉格党父亲在汉诺威政府工作。威弗莱与苏格兰高地人接触思想发生转变,参与起义。失败后高地人领袖被绞死,爱德华最后与男爵之女露丝成婚。

NO.87《奥勃洛莫夫》

伊凡 · 冈察洛夫(俄)

1859

小说生动塑造了奥勃洛莫夫这个善良正直的“多余人”,他对窒息的现实不满,但不想行动起来改变现实。小说真实细致的描绘了这批贵族青年最后的生活状态,被公认为描绘俄国民族性格的经典之作。

NO.88《凝望上帝》

佐拉 · 尼尔 · 赫斯顿(美)

1937

小说讲述黑人姑娘简妮离开家乡,投奔外界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和信仰经历。穿插对于1920年代美国南方种族主义作斗争的故事,是黑人文学中第一部充分展示黑人女子,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

NO.89《在火山下》

马尔科姆 · 洛瑞(英)

1947

小说描写政治失意、婚姻失败的英国领事杰弗瑞藉由酒精逃避现实,麻痹自我的同时,却也从身边的关爱之中逃开…… 当妻子再度回到身旁,杰弗瑞终于在阳光的热烈照耀下重新开始。

NO.90《雪国》

川端康成(日)

1948

小说中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带着淡淡的哀思,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NO.91《一九八四》

乔治 · 奥威尔(英)

1949

小说刻画了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NO.92《我弥留之际》

威廉 · 福克纳(美)

1949

小说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由本德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的内心独白构成,多角度讲述是作者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的又一杰作。

NO.93《匹克威克外传》

查尔斯 · 狄更斯(英)

1867

狄更斯的成名之作,通过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与朋友外出旅途中的系列滑稽可笑的遭遇,以广阔的生活画面,真实再现了19世纪初英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NO.94《约婚夫妇》

曼佐尼 (意)

1949

这部小说奠定了现代意大利语言的基础。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丝丝入扣描绘和宏大的生活画面,描绘出十七世纪意大利各阶层的人物及其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被誉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一部百科全书。

NO.95《微暗的火》

弗拉基米尔 · 纳博科夫 (意)

1962

小说是由前言、999行的诗、正文注释和附注索引等四部分组成的文体,重点在评论引注部分,即逐行印证诗歌内容评述的片断描写方式。小说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概念,表现小说中人物被扭曲了的个性。

NO.96《最后的莫希干人》

詹姆斯 · 费尼莫尔 · 库柏 (美)

1826

小说表面上是“游侠骑士式”的浪漫故事,实则是严肃的社会政治小说,生动地描写了驻扎在北美的三方力量:英国、法国和印第安人间的复杂关系和各自命运。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英法殖民者之间的争夺,以及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暴行。

NO.97《土生子》

理查 · 赖特(法)

1940

小说自始自终充满着紧迫感、郁闷感,既反映了社会底层的被压迫民族的内心活动,也烘托出这种生活环境所养成的主人公的残忍性格。

NO.98《汤姆叔叔的小屋》

哈里耶 · 持比彻 · 斯托(美)

1852

第一部公开讨论奴隶制的残酷、剥削不平等的法律体制等主题的小说。描写美国南方黑人奴隶的经历,控诉了美国的奴隶制度,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引发了强烈的骚动,间接推动了废奴运动。

NO.99《日瓦戈医生》

鲍利斯 · 帕斯捷尔纳克(苏)

1940

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通过描写俄国医生日瓦戈的个人际遇和情感经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表现了俄国两次革命和两次战争期间宏大历史的另一侧面,呈现出战争的残酷、毁灭的无情、个人的消极。

NO.100《悲惨世界》

维克多 · 雨果(法)

1862

小说涵盖拿破仑战争和战后的十几年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刑犯冉 · 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法国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信仰。本小说是雨果创作高峰时的巨著,也是现实主义小说中最成功的代表作。

THE END
0.读呼啸山庄一(主要人物关系及故事梗概)艾米莉·勃朗特主要人物关系图及故事梗概 呼啸山庄: 亨得利·恩肖(恩肖先生的儿子) 凯瑟琳·恩肖(恩肖先生的女儿) 希思克利夫(恩肖先生捡来的孩子) 画眉山庄: 埃德加·林敦(林敦先生的儿子) 伊莎贝拉·林敦(林敦先生的女儿) 亨得利·恩肖经常欺负希思克利夫。他的妹妹凯瑟琳·恩肖虽然喜欢希思克利夫,但是为了虚荣,嫁给了埃https://www.jianshu.com/p/d4c826487210
1.每周一本书:《呼啸山庄》《呼啸山庄》人物关系图 艺术特色 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一本书。 所谓奇者:一是文学史上少见,二是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极为独特。 确实如此,《呼啸山庄》具有超常的特点,它体现了一种凄厉、恐怖、残酷、神秘的不寻常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首先表现在艾米莉对题材https://www.meipian.cn/4zpvrhbo
2.《呼啸山庄》简介读者理解这个人物要比对他生同情之心容易一些。亨德莱推测是希斯克利夫夺走了他的父亲(尽管事实上他很早就失去父爱了),他只有实实在在地出击篡夺者。《呼啸山庄》是一部关于各种各样的继承权的小说,它开头就写了亨德莱未能承接父亲的慈爱。希斯克利夫对亨德莱的报复是想要将后者施加在这年幼孤儿身上的一切迫害旋还于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01/14/7327598_1102405044.shtml
3.卿光亚:范美忠的勇敢是因为他病了新闻中心光亚的这个预科班,就是不参加国内高考,但要参加国外高中毕业前的预科考试,比如按国际标准课程设置里要求选16部不同年代、国家、地区的名著进行深度分析,他选了《呼啸山庄》,还有他偏爱的鲁迅的著作,我觉得他得心应手,他至少看过这些书。以前也有个老师,讲得好艰苦,我看他无论何时何地都捧着本书,得从头看。https://news.sina.com.cn/s/2008-06-30/140215843185.shtml
4.呼啸山庄人物关系图.ppt呼啸山庄人物关系图1页 卖家[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307882 上传时间:2019-02-16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7KB最后一页预览完了!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贝 下载/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文本预览 下载提示 常见问题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本站https://www.jinchutou.com/p-79307882.html
5.人物关系图《呼啸山庄》李必达 读过 呼啸山庄 2023-01-19 23:06:39 辽宁 《呼啸山庄》人物关系图.xmind144人阅读 赞 转发 > 我来回应> 李必达的所有笔记(229篇) 说明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21811815/
6.呼啸山庄人物的关系图(10页)呼啸山庄人物的关系图.ppt,VUTHE爬iNG HEIGHTS MAST正 RIIECE 弄者 恩肖先生 Hindley 辛德雷 夫妻 女 Heathcliff Catharine 希斯克利夫 凯瑟 夫妻 Alen Isabella 亚伦 伊莎贝扌 Mr Earnshaw 萧先生 the mas thering heights a business a kind man Eer艾伦 housekeeper of whttps://m.book118.com/html/2020/0706/8113125002002123.shtm
7.呼啸山庄人物关系图资源描述: 《呼啸山庄人物关系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啸山庄人物关系图(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Heathcliff希斯克利夫Catharine凯瑟琳Earnshaw恩肖先生HindleyAlen 亚伦Isabella女仆夫妻夫妻兄妹兄妹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http://www.zhuangpeitu.com/article/40117078.html
8.《哈姆雷特》人物关系图人物关系《哈姆雷特》人物关系图科普关系图 使用模版 哈姆雷特人物关系图简约 免费 使用模版 呼啸山庄人物关系图 会员免费 使用模版 雷雨人物关系图 免费 使用模版 百年孤独人物关系图 免费 使用模版 《雷雨》人物关系图 免费 使用模版 《雷雨》人物关系图 https://imiaoban.com/pic/2690.html
9.12种类型144部佳片推荐8、呼啸山庄 他是我活着最大的信念,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无论变成什么样,对我来说都有意义,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所么美好,对我来说都全明星阵容之间的人物关系展现了群像式、互相啮合的戏剧矛盾,这也使得影片更具层次感和可看性。 7、极度恐慌 电影主要体现在管理专业,防护专业,比流感强了https://www.jianshu.com/p/b2735d9ae84a
10.《呼啸山庄》的人物关系结构分析英语论文范文Catherine's dilemma between love and marriage in Wuthering Heights The Psychoanalysis of love triangle relationship with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Abstract: Wuthering Heights tells a story of superhuman love and revenge enacted on the English mohttps://www.enread.com/skill/paper/67198.html
11.科举题库更新03期(2)17:“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描写的人物是? 答:诸葛亮 18:“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答:井上的围栏 1:《简爱》和《呼啸山庄》的作者是什么关系? 答:姐妹 2:“权利意志说”是下列哪位哲学家的学说? 答:尼采 https://ds.163.com/article/6479bda4f2ffa100019606f0/
12.叶子猪首发科举乡试最新题目大话西游2资讯45.<简·爱>和<呼啸山庄>的作者是什么关系? 答: 姐妹 46.哪里是我国最热的地方? 答: 吐鲁番 47.成语“口蜜腹剑”说的是谁? 答: 李林甫 48.大话常识:鬼王任务中领取任务的NPC是? 答: 地藏王 49.在大洋的底部,被当今世界公认为最具开采价值的资源是? http://xy2.yzz.cn/focus/news/200804/29375.shtml
13.关于父亲的诗歌范文全诗有几组隐含的对比关系:人物关系是“你”(“我”之外的尘世中人)与“我”的对比,“从明天起”暗含的是时间关系上“明天”与“今天”的对比,在精神追求中,“尘世”代表的“现实世界”和“世俗世界”暗含的是与“理想世界”的对比,对比关系使海子的诗歌意蕴显示出一种悖逆色彩与双重意蕴,在诗中交织成一种https://www.gwyoo.com/haowen/38862.html
14.人与自然关系论文6篇(全文)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69-02 《呼啸山庄》曾被称为19世纪一出灵魂的戏剧。小说主要讲述了在英国北部蛮荒的自然环境中,一个吉普赛出身的养子与两大家族之间两代人的离奇故事。《呼啸山庄》精于故事情节与不同人物和他们之间关系的细致描写,形象展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男女之间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8d0xjkh.html
15.《呼啸山庄》主要人物关系图以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恩萧的虐恋以及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为中心,讲述了一个因爱生恨延续三代的复仇故事。书中人物一个个都极度自私自利,相互进行着肉体和精神的虐待。书中所谓的爱情更像是两个恶魔用炽热的火焰温暖对方也灼伤对方,并以爱为名义进行道德绑架和精神控制。 https://m.douban.com/note/765495977
16.呼啸山庄读后感【热门】说起勃朗特三姐妹,大家有可能想起《简爱》,《艾格尼丝格雷》,我最近读到的这本书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另一佳作——《呼啸山庄》。这本书讲述了呼啸山庄的老恩肖夫妇和画眉山庄的老林顿夫妇的儿女们的故事。书里的人物关系非常复杂,人物形象生动。希斯克利夫先生的冷漠无情、辛德雷的残暴、凯瑟琳的傲慢、伊莎贝拉的.绝望、丁http://www.qunzou.com/duhougan/179074.html
17.呼啸山庄人物关系图ppt课件t课件.1Heathcliff希斯克利夫Catharine凯瑟琳Earnshaw恩肖先生Hindley辛德雷Alen 亚伦Isabella伊莎贝拉女仆夫妻夫妻兄妹兄妹相爱父女父子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80258158.html
18.不可不知的文学常识所以江湖诗派是在四灵的影响下出现的一个诗派,四灵与江湖派二者问有很明显的渊源关系。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刘克庄被江湖诗人视为领袖。1847年,夏绿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安妮的《阿格尼斯·格雷》几乎同时问世,三人以此一举成名。狂飙突进德国18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文学运动,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18/18/36014971_10092895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