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献给少数幸运的人

著名历史学家梅里美评价司汤达:

“您的罪过是将人心的伤口大白于天下,令人不忍直视。”

司汤达(1783—1842),法国小说家,法国十九世纪上半叶最具独创性、最复杂的作家之一。

他十七岁就投身军界,三次随拿破仑远征欧洲,亲身参加过马朗戈战役、耶拿战役,曾经进驻米兰、占领柏林,目睹过莫斯科的熊熊烈火,经历过撤离俄罗斯的大溃退……

他曾悉心钻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学说和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唯物主义哲学。蒙田、马基雅弗利、孟德斯鸠、伏尔泰是他最敬佩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是真正的启蒙思想信徒,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

在他的《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回忆》中有这样一段话:“社会好比一根竹竿,分成若干节。一个人的伟大事业就是爬上比他自己的阶级更高的阶级去,而那个阶级则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爬上去。”

而他的代表作《红与黑》中的男主人公于连,就是想跨越阶级的代表。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

高尔基说:《红与黑》的主角于连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尼采说:“司汤达是他此生最美丽的邂逅之一,是法国最后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

歌德、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阿拉贡、萨特等大作家对《红与黑》表示由衷的赞赏。

关于红与黑的寓意,有许多解读。最普遍的解读就是:'红’代表拿破仑时代的军装,'黑’代表教士的黑长袍。

一直听说《红与黑》,但因为书架里想读的书太多,也就一直搁浅。有一天,在听一位大学老师讲解世界名著时,说到《红与黑》自从到中国以后,有26种译本(不精确统计)。我惊呆了: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啊,竟然让这么多著名翻译家值得呕心沥血去化境成本土的文学。

经精挑细选后,我选择了罗新璋的译本,因为他语言的凝炼和精彩。

刚开始读时,觉得泛泛。但越读越觉得上瘾,果然是司汤达的写作风格:不露声色的震撼人心。

于连是小镇上一个普通木匠的儿子。他从小喜欢读书,这在务实的父亲眼里,最无用。所以他经常受到父亲和两个哥哥的辱骂和殴打。父亲对他说:“你这只知啃书本的狗东西。”他心里崇拜拿破仑,但在当时的法国,拿破仑时代已经过去,封建王朝复辟,宗教势力猖獗。要想走出一条光明之路,只有投身基督教。所以他背诵拉丁文的《圣经》,经过谢朗神父的推荐,做一名市长家的家庭教师。后与市长夫人相爱,被市长发现后又回到神学院学习,原本以为就要走教士之路,命运却把他抛到了拉穆尔侯爵的府上做秘书。由于他的干练、处事和工作能力,深得侯爵赏识,也得到了拉穆尔小姐的青睐,于连又一次获得爱情。当这位小姐怀上他孩子并告诉父亲后,侯爵为他谋得中尉军衔和贵族身份。就在他幻想叱咤风云当上将军时,一封举报信把他拉入谷底。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他在气急败坏之下找瑞纳夫人报仇,最后英勇赴死,只为不向贵族势力低头。

有好多人都不喜欢于连这个角色,因为他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凤凰男”,敏感多疑,靠女人和手段上位。特别是上半部,瑞纳夫人对他一片赤诚一片真心,他却是因为征服欲要决心拉这会市长夫人的手。在与玛缇尔特的爱情角逐中,两个同样灵魂高傲的人上演你退我进你进我退的爱情探戈,于连为了得到这位贵族小姐的芳心,用尽了浑身解数:通过写53封信追求另外一位元帅夫人,从而激发玛缇尔特的嫉妒和占有欲。最终这位贵族小姐俯首称臣,并怀上于连的孩子。正当他在人生巅峰洋洋得意时瑞纳夫人写了一封检举信,一怒之下,他开枪打伤了这位初恋情妇,并锒铛入狱。

于连恨虚伪,却不得不巧用社交技巧在上流社会如鱼得水。于连不相信宗教,却利用背诵拉丁文的《圣经》步步高升。于连明明为玛缇尔特小姐如痴如狂,却能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只为彻底征服她。于连和瑞纳夫人一起时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连在监狱时对待怀着他孩子的玛缇尔特感到疲倦和厌烦,在玛缇尔特为他获释四处奔跑时他却和瑞纳夫人互诉衷肠……

所以,大多数女性朋友讨厌他,心里暗暗骂他渣男。但不可否认,于连是极富魅力的,这位亦正亦邪的人物深深抓住了读者的心:他的与众不同让人欲罢不能,他的努力奋斗值得肯定和欣赏,他的一身傲骨在任何一个时代都熠熠发光,他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精神激荡人心,他在狱中的反省获得了读者的原谅,他的自杀式赴死让人念念不忘……

于连不贪财,只在乎自尊和荣誉。于连还保有骨子里的善良和感恩之心。于连狂热地崇拜拿破仑,因为这个人的成功意味着等级制度的破产和个人价值的获胜。

于连在法庭上的发言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全书的主题:“我是一个出身卑微而敢于起来抗争的乡下人。”

于连啊,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热泪盈眶的英俊小伙子。

抛开于连这个角色,《红与黑》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大量精准的心理描写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特别是追求玛缇尔特时的各种计谋是本书中的亮睛之笔,通篇语言略带幽默,暗含辛辣讽刺,小说的架构巧妙,总在高潮时戛然而止,小说的结尾平静的描述“瑞那夫人信守诺言,没用任何方法自寻短见。但在于连死后三天,她搂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人间”让人扼腕叹息、满含眼泪、心痛不已。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流的悲剧小说。

现在浅谈一下《红与黑》的现实意义。小说的开头就是“真实,令人难堪的真实。”因为在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光靠个人奋斗是冲破不了牢固的等级制度的。于连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就在于他个人敢于和社会力量抗衡,尽管最终失败了,但这种勇气警醒了后世。所幸,我们出生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想要出人头地,选准方向,付出个人努力,就没有太多的社会阻力。

然而,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于连对瑞纳夫人说:“从前,我们一起在苇儿溪树林散步时,我本可以感到非常幸福的,但是我那勃勃野心把我的魂引向了虚无缥缈之境。你迷人的玉臂就在我唇边,可惜我非但没握住,反让不着边际的憧憬把我引了开去。我一门心思想的,就是为创下偌大家业,该如何面对数不清的争斗……不,要是你不来探监,我到死都不会明白什么叫幸福。”

昨晚,我在街上散步。看到我最爱吃的毛蛋的那个摊主,骑着三轮车,放着轻快的音乐绝尘而去。我想到了他卖毛蛋时的不卑不亢,他想出摊就出摊的随性和自由,他脸上乐呵呵的神情……

THE END
0.红与黑免费阅读(红与黑大结局版)经典小说网《红与黑小说》文笔俱佳、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网友。《红与黑大结局版》讲述的是“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经典传世名作;军职与圣职,梦想与现实,用红与黑的色彩谱写一首“灵魂的哲学诗”;自尊与自卑,野心与彷徨,雄浑笔力描摹“少年野心家”跌宕起伏的人生。https://fxcoo.com/n113047
1.《红与黑》小说在线阅读司汤达的代表著作/小说/杂文集《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http://t.icesmall.cn/bookDir/1/22/0.html
2.红与黑(果麦经典)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红与黑(果麦经典)小说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经典传世名作。军职与圣职,梦想与现实,用红与黑的色彩谱写一首“灵魂的哲学诗”;自尊与自卑,野心与彷徨,雄浑笔力描摹“少年野心家”跌宕起伏的人生。 目录80章 书封页共80章 版权信息页 红与黑 上卷 1 小城 2 市长 3 穷人的福星 4 父与子 5 讨价还价 6 烦https://fanqienovel.com/page/7267077389211929658
3.红与黑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免费阅读红与黑最新章节本书写作《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来龙去脉,社会背景,以及小说的主人公于连作一个概括的介绍,并无导读之意而且关于这部小说,书评家们已有不少中肯的论述,读者的慧眼自能见仁见智,作出正确的判断,译者仅韵一已之绵力,尽量将原文的风格和意思忠实地表达出来……https://www.tadu.com/book/848
4.红与黑红与黑小说小说红与黑是由作家(法)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乐阅读提供红与黑免费在线阅读。https://www.27k.net/book/93199.html
5.红与黑(一景盛夏)小说全文最新在线阅读——司汤达《红与黑》 【乐队吉他手x酒吧老板】 【双钓系】 【七岁年龄差】 注:写本文时作者精神状态堪忧,三观逻辑设定都扔了,不要较真,角色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看文愉快~ 红与黑小说相关:红与黑一景盛夏,红与黑章节列表,红与黑最新章节,红与黑无弹窗,红与黑免费,红与黑小说,红与黑笔趣阁,红与黑免费阅读 https://nsxs5.net/62_62033/21291311.html
6.红与黑(一景盛夏)小说全文最新在线阅读——司汤达《红与黑》 【乐队吉他手x酒吧老板】 【双钓系】 【七岁年龄差】 注:写本文时作者精神状态堪忧,三观逻辑设定都扔了,不要较真,角色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看文愉快~ 红与黑小说相关:红与黑一景盛夏,红与黑章节列表,红与黑最新章节,红与黑无弹窗,红与黑免费,红与黑小说,红与黑笔趣阁,红与黑免费阅读 https://www.jjxr.org/7858/1171.html
7.红与黑(楚隐)红与黑全文免费阅读51小说燃文123推荐 书库 排行 全本 轨迹 首页»悬疑灵异»红与黑全文免费阅读红与黑全文免费阅读一刀天堂,一刀地狱。 一刀披麻戴孝。 什么股票、期货、地产,在赌石面前,只能靠边站,世界上最刺激的活动,没有之一。穷苦大学生陈峰,意外获得透视异能,神奇无比的赌石,让陈峰的大名,如雷贯耳。作者:楚隐https://www.52ranwen.net/info/FMDVXKimO/
8.《红与黑》小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我认为红色还能够象征于连的追求人生意义,而黑色就代表社会中形形色色为了自我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却不理解自我存在真正意义的生存状态吧!一起来看看《红与黑》小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查阅! 《红与黑》小说观后感心得体会1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展示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https://www.xuexila.com/duhougann/c452204.html
9.红与黑(司汤达)小说最新章节红与黑全文阅读首页 都市小说 红与黑红与黑/司汤达 字数:23.6万字连载中 最新章节:第45章结局(2024-12-20 21:31:55)红与黑是由作者:司汤达所著,顶点小说免费提供红与黑全文在线阅读。三秒记住本站:顶点小说 网址:www.dxbatw.com《红与黑》全部章节目录 第01章小城 第02章市长 第03章穷人的福利 第04章父与子 第05章谈判 第06https://www.dxbatw.com/405/405636/
10.红与黑全文免费阅读红与黑(司汤达Stendhal)小说无弹红与黑人物关系图解 红与黑歌曲 红与黑主要内容 红与黑于连最后为什么选择死 红与黑是谁写的 红与黑经典语录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的碰撞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 《红与黑》第四十五章最新章节试读 。设法给我找一位詹森派教士,彼拉神甫的朋友,不搞阴谋诡计的。” 富凯正焦急地等着他开口呢。凡是外省所https://www.xyshu8.com/book_151785/
11.红与黑(司汤达)最新章节红与黑无弹窗广告《红与黑》网友评论 九五小说网 ·你想对司汤达说点什么?·你感觉《红与黑》写得怎么样?·请发表您最想说的话和您对本书最真诚的评价!登陆或者注册后就可以发表!·司汤达写《红与黑》不容易,请不要发表攻击性语言! 评论标题: 热门排行 红与黑 作者:司汤达 司汤达是以长篇小说名世的。他的长篇代表作《 300001青青子衿 30000http://www.xfjxs.com/bookbook/92079.html
12.红与黑txt全集下载笔下文学《红与黑》是音乐剧红与黑那本嘛? Heart is dead 红与黑写出了对当时社会的愤慨,堪比鲁迅的狂人日记 荔枝很甜 于连·索海尔无疑是一个具有自尊美德的年轻人,但是这种自尊却时常因为表现到了极致而成为一种缺陷,因为太过于在乎自己的自尊了 神仙都难以自拔非常的奈斯~ 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和双重精神的人物:他既https://c.xinremenxs.com/book/57_1979292_54546754.shtml
13.从《红与黑》看许渊冲翻译理论在其小说翻译中的实践19李田心;许渊冲翻译理论和1995年《红与黑》汉译大调查[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0蒋旭东;一分为二地看待许渊冲的诗歌英译及其译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22期 21车明明;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意象和意境再现——以许渊冲古典梅花词翻译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3期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30-1011245203.htm
14.读完世界名著《红与黑》,法国小说家司汤达著。不死鸟读完世界名著《红与黑》,法国小说家司汤达著。 这本书的翻译者是北大法语系一级教授张冠尧,翻译水平极高,读起来不仅流畅而且充满艺术气息,强烈推荐这个版本。 司汤达不愧是在文学史上拥有几乎与巴尔扎克比肩而立的地位。他用40万字围绕男主角于连展开一场悲剧爱情故事。主角于连是雄心勃勃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代表。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0f078a90102zah6.html
15.《[hp]红与黑》向晚菱歌晋江文学城№1 网友:陌扶巷 评论: 《[hp]红与黑》 打分:2 发表时间:1年前 所评章节:1 咱就是说,这么精彩的剧情,这么带感的人设,太太你怎么就不能多更几章 1 来自辽宁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和完结评分][回复] №2 网友:葵瓜子 评论: 《[hp]红与黑》 打分:0 发表时间:2年前 所评章节:1 我们还能不能能不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7230177
16.红与黑第一章田园记趣2000年6月29日 | 分类: 红与黑 | 评论: 0 | 浏览: 啊,田园,我何时能一睹你的风采[2]! 维吉尔 于连来到一个客店打尖,店老板问他:先生大概是等去巴黎的驿车吧? “今天或明天的车对我都无所谓。”于连回答。 他正装作不在乎的时候,驿车到了,有两个空位。 “怎么!是你,我可怜的法尔科兹!”一位从https://www.williamlong.info/xiaoshuo/archives/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