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斯演绎歌剧茶花女之现存音像资料,此文是一篇卡拉斯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卡拉斯论文参考文献:
引 言
“如果有哪位歌者和角色注定要在一起,那就是卡拉斯和薇奥列塔”,美国音乐评论家阿杜安(John Ardoin,1935-2001)在他多次再版的著作《卡拉斯遗产》{1}中曾如是评价.几十年过去了,当前互联网上最权威的维基百科页面恰好就是这个断言的明证:玛丽亚·卡拉斯条目的题图是她饰演的薇奥列塔剧照,而威尔第歌剧《茶花女》条目的题图也正是同样那张卡拉斯的薇奥列塔(图1).卡拉斯早年生活坎坷,在心底留下了难以摆脱的阴影,一生都偏爱某些特定的悲剧性角色.《茶花女》是她演出次数最多的歌剧之一,在世界各地总共唱了63场.这个数量仅次于贝里尼的歌剧《诺尔玛》,而“诺尔玛”也同样是一位为了爱而自我牺牲直至献出生命的崇高角色,这两位悲情女性似乎正是卡拉斯真实生命的写照,是这位全能女高音留给后人的最宝贵遗产.然而,相对于留有十多次完整录音(其中有两次为EMI百代公司专门录制)且其中重要咏叹调留有多段影像资料的《诺尔玛》,卡拉斯演出《茶花女》的音像资料之稀缺便显得和这部剧的重要性和热门程度极不相称.
一、全剧录音的遗憾和弥补
在跟随大牌歌剧导演塞拉芬(Tullio Serafin,1878-1968)细致研习了全剧以后,卡拉斯于1951年1月开始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立剧院(Thetro Comunale in Florence)首次演出《茶花女》,立即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她又到墨西哥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等多个城市巡演了这一剧目,所到之处乐迷无不为之疯狂.杰出的女高音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亲眼见证了卡拉斯于1951年12月的辉煌表演,几十年过后她在书中激动地写道:“每个人都明白,在帕尔马舞台上的这个威尔第角色是整个意大利从未有过的成功!里格(Walter Legge,1906-1979,EMI公司的制作人)和我到后台去祝贺,我不由自主地对玛丽亚说道:‘我唱这个角色再也没有意义了.’于是,我再也没唱过.”{2}
1.录音室里留下的缺憾
从1951年初到1958年底卡拉斯在美国的达拉斯最后一次演出《茶花女》,其间有整整八年时间,这是卡拉斯个人歌唱状态最好的阶段,同时也是音像录制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可靠的时代.可惜,卡拉斯主演的《茶花女》在录音方面相比在舞台上的近乎完美却多少有点让世人遗憾.她的《茶花女》没有能像《诺尔玛》等剧目那样留下更多更好的录音(特别是专门的录音室)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她在1953年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意大利唱片公司Cetra录制了这部歌剧,且她早先和该公司签下的合约规定:录音后五年内都不能为任何其他公司录制同一剧目.这个合约几乎彻底排除了在卡拉斯的上述黄金八年再次录制该剧的可能性,不仅为她自己和广大乐迷留下了遗憾,同时也让她后来的主要合作公司EMI伤透了脑筋.由于商业利益的迫切需要,1955年9月EMI公司不得不请来了另一位年轻女高音(Antonietta Stella,1929-)来为其填补《茶花女》这一摇钱树剧目的空缺.录音地点就在刚刚被卡拉斯的同一剧目所彻底征服的米兰斯卡拉大剧院,而合作者正是指挥家塞拉芬和男高音斯苔芳诺(Giuseppe di Stefano,1926-)等她的传道恩师和老搭档.这当然让一向心高气傲的卡拉斯气急败坏,直接导致了她和塞拉芬从此绝交且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她再也没有为EMI录制过《茶花女》,尽管EMI日后的多次努力看似都只是因为各种意外而流产.
2.广播录音的不断发掘
至此,对卡拉斯主演《茶花女》完整录音的发掘和整理已基本尘埃落定,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七个源头(每次录音都可能基于不同的母带来源和采用不同的介质类型出版过大量不同的版本),大致均衡地分布于她演出该剧的八年时间中.其中,除了1953年9月她唯一的录音室录音以外,1951和1952年在墨西哥城、1955年和1956年在米兰以及1958年在里斯本和伦敦的录音恰好可以代表她早期、中期和晚期对这部歌剧的演绎方式(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