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高考七省联考考点集训模拟试题(一)(七省专用)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沉浸在与传统戏曲并排站在20世纪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喜悦中,话剧吸吮着来自西方的审美追求,试图保持自己“舶来品”的独立性,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向身边的传统戏曲摇动手中的橄榄枝。正如田汉所说:“每一个在中国土壤上生了根的剧种都可以找到共同的悠久的历史根源,分享优秀民族传统所给予的巨大财富。”新文化运动使在中国新兴的话剧终于告别了粗糙和模仿痕迹明显的萌芽期。《新村正》问世,中国现代话剧诞生了。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继承民族的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话剧“改造”成具有中国风的民族戏剧。而古老的民族元素,也从中得到了升华。王瑶认为:“继承民族传统,一定要使古老的东西现代化,如果不现代化,就无异于国粹主义。”这时候曹禺的《雷雨》《日出》,老舍的《龙须沟》等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神韵,他们创作的故事、舞台的意象与意境设计和演员塑造的性格和人物形象都具有诗一般的美学特征,中华传统血脉在此汩汩地流动了起来。

观当下中国的话剧,抑或其它形式的人文艺术,经典而经久不衰甚而走出国门的,往往是那些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的。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艺术进入中国,是先服下“本土化”汤剂,才踏上“全球化”列车的。就连特殊时期下讲出“把中国古籍丢到茅厕”之类偏激话语的鲁迅先生也不得不承认“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可以说,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是文化“本土化”较为成功的范例。

(摘编自苏晓《话剧:舶来品“本土化”的产品》)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戏剧界呼吁“文学性”的声音渐涨。这种弥漫的文学性焦虑,源自剧场中文学性匮乏的现象愈发严重。剧场中的“文学性”乱象,由多重原因导致。从历史上看,话剧作为“舶来品”在我国从开始就面临着“先天不足”的问题——优秀本土原创剧本短缺。创始之初的中国话剧便是从《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外国戏剧、小说改编开始。从现实来看,则是对剧本的重视程度下降。在整个20世纪,西方“剧本中心制”逐渐被“导演中心制”取代。而中国也随之进入了“导演时代”。但我国与西方有差异:西方导演崛起时戏剧文学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伴随着一批优秀剧作家的崛起。但中国当代导演和剧本关系的转型发生于戏剧的文学性未获得充分发展,戏剧精神充斥着虚假、平庸、反智、自恋的背景下。

而北京鼓楼西剧场在成立之初就意识到“文学性”的重要。首先在剧本的选择上,鼓楼西剧场对所选剧本质量有严格的标准。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将“经典作品”定义为: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尽管他以文学作品举例,但戏剧领域同理。经典作品是那些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具备反复上演的价值,常看常新的作品。其次,在剧本处理上,鼓楼西剧场做到了对经典的充分尊重,如导演、演员、舞美等都是从所要制作的话剧作品本身出发,寻找最匹配的合作伙伴,并且在对剧本进行搬上舞台的“二度创作”时,是在充分理解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深耕细作式排演。

尽管鼓楼西剧场以对“文学性”的强调从诸多剧场中脱颖而出,但是它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开展深化话剧“本土化”的实践。这种远见一方面基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迫切地希望让世界听到中国表达。另一方面就话剧本体发展而言,仅醉心于对国外作品的搬演或学习他们的技术体系与思维,我们只能永远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只有那些“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作品,才能与国外佳作同台竞技。因此,近几年鼓楼西剧场将越来越多精力聚焦于以“民族性”为核心的本土话剧制作上,并探索出两条主要路径。

首先,鼓楼西剧场有意选取那些能够彰显民族性格与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目前鼓楼西剧场已经上演了根据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改编的话剧,该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勾勒出中原文化图景。同时,还挖掘出了“中国文化模式的本质样态”。这部小说通过讲述河南农民吴摩西为寻找外出的老婆以及“说得上话的人”出延津,以及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也是为了寻找外出的老婆及排解孤独回延津,这一出一回百年轮回,揭示出我们不同于宗教国家的、寄予此生此世的“中国式孤独”。鼓楼西剧场的另一条路径是在话剧的编排与表演时借力于“曲艺”这项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艺术,寻求更高级的表达样式。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剧场所推出的本土原创话剧中,比如“相声话剧”《二把刀》。编剧通过对曲艺艺人的形象塑造与人物安置,借助表演桥段的戏曲,表现了剧中人的情感变化并隐喻他们的现实抉择,形成精巧的“戏中戏”结构。鼓楼西剧场推进“民族性”的举措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在小剧场中被激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范宁《推进话剧“本土化”的多元探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的中国话剧走了一条从与传统戏曲并立、试图保持独立性到融入吸吮传统戏曲养料之路。

B.只有将传统元素与西方审美追求融合一起的人文艺术才能经久不衰,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C.改变优秀本土原创剧本短缺状况,可以缓解剧场中文学性匮乏的现象,促进话剧等的文学性发展。

D.鼓楼西剧场从选取彰显民族特色的作品和借力传统曲艺两个方面来着力提升本土话剧制作水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话剧的“本土化”问题,且都强调中国传统戏曲对话剧发展的有益影响。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鼓楼西剧场准确把握了我国话剧发展症结所在,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尝试。

C.作为“舶来品”的话剧彰显中国审美趣味是使中国话剧获得与国外佳作同台竞技机会的重要举措。

D.鼓楼西剧场继续开展深化话剧“本土化”的实践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李健吾说:“真正的传统往往不只是一种羁绊,更是一层平稳的台阶。”

B.鲁迅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C.毛泽东说:“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

D.严复说:“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4.材料二引入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改编话剧的事例,写作的意图是什么?(4分)

5.虽然话剧是“舶来品”,但中国话剧人也应该建设具有中国气派和风格的话剧。请结合材料谈谈具体做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 菜

白金科

徒弟是半道上捡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扑通”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就跟他来了。

木匠是这一带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木匠做活儿。

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姓殷的人家做活儿。殷家只有母女俩,闺女叫梅,十八岁了,母亲为她招了个上门女婿,需要做些家具, 好成亲过日子,就请了木匠。

教会一个徒弟是需要时日的,这要看徒弟的天资和领悟能力,还要看他的上进心。

木匠有了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 一招一式都得慢慢来。

但有些事说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说这吃饭上的事,木匠一个说不及,就出岔子了。

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不住宿的,主家要管两顿饭。木匠的家离着榆树沟十里挂零,一早一晚打来回就行,用不着住宿。再说了,殷家只有母女俩,住下也不合适。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 这叫开工饭, 再往后,午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咸鱼,这条咸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日子艰难,大家都懂。

殷家没有男人,也就没人陪木匠吃饭。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师徒俩一块儿用饭了。

木匠好酒。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等到他睁开眼来,要去夹菜的时候,才发现徒弟已经破了鱼身了。

木匠赶紧制止, 赶紧给徒弟说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

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好看。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鱼肉,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

吃完了饭,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 翻个个儿, 在盘子里摆好。

师徒俩走后,殷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③母亲知道这是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木匠这是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于是, 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殷家的活儿做完了。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拿起筷子,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 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

吃完饭,师徒俩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在院门口,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

母女俩面面相觑。

等到去师徒俩吃饭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话——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

日月如梭。一转眼,梅的儿子也十八岁了。梅要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这时候木匠已经老了,做不动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

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梅就说,咱庄户人家,结实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闷。

吃午饭了。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梅的男人陪着后生,入了席。

一开吃,后生就看上那条咸鱼了。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的师父就没教过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

④却是怎么也夹不动。

梅的男人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

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

后生的脸腾地红了。

自此,后生少了话语, 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原载《小小说月刊》2020年9月上)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生活气息浓郁。语言平白晓畅,同时又不失生动形象,这与汪曾祺作品的平淡自然、韵味无穷的语言风格类似。

B.木匠把徒弟带着一起上工,教他技艺和规矩,但木匠不善于教导徒弟,所以徒弟没能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

C.见过大世面、洋玩意儿的新木匠来梅家里上工后,经历了由骄傲不屑到郁闷不解,再到尴尬羞愧,最后端正态度的心理变化。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视野开阔,自由灵活地展现了跨度较长的乡村生活。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句子①综合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了徒弟当时的落魄可怜。

B.句子②展现出木匠的悠然自得、闲适惬意,与后文发现徒弟吃鱼之后的紧张焦急形成对比。

C.句子③中的“这条鱼”在文中多次出现,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增强了情节的连贯性。

D.句子④聚焦新木匠的动作,单独成段,似电影的特写镜头, 展现了“木鱼”的栩栩如生。

8.看起来“煞是喜人”的咸鱼却是条“木鱼”,这一结果虽出人意料,但前文多处伏笔又使之合情合理。除开头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还有哪些伏笔?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9.小说描写了特定时代的乡村风俗和手艺人的人情世故,有评论家称“《看菜》透露出苦涩,但也不乏温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材料一: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或问:秦始皇帝焚诗书以愚天下,天下其可愚乎?对曰:天下不可愚也。始皇之愚天下,是自愚也,愚其子也,非愚天下也。其焚诗书,非焚诗书也,焚其国也。使始皇既焚诗书矣,则今六籍非诗书乎?彼散为寒灰者,特枯竹耳,至若经之所以为经,固有不因简策而存者矣。况夫出于屋壁,传于老生,杂出于名山。神物之所守护,固自若也。其有为秦焚亡者,几何语哉?诗书既焚矣,而秦之纪纲,日以隳败。天下豪俊,圜睨并起,皆知拟神器、逐走鹿,其有为焚书而愚者几何人哉?诗书不可焚也,始皇焚之,天下不可愚也,始皇愚之。徒使帝王之道不渐诸心,仁义之言不历诸耳,计能远筑长城以捍边鄙,而不知荆卿匕首接于肘腋,博浪之椎近起于属车之下,是非自愚乎?始皇既没,胡亥嗣世,自幽深宫,不分马鹿之异,阎乐之祸已侵肌骨,而犹不自知,是非愚其子乎?亥之愚,赵高劫之;高之奸,子婴诛之。秦君、秦臣内相吞噬而国随以亡,虽有咸阳宫室,曾不足以供楚人三月之火,是非焚其国乎?自愚其身,又愚其子,又焚其国,此始皇所以取讥万世而不已也。天下其可愚乎?问者悚然曰:子言然,吾今乃知天下之不可愚,又知诗书之不为秦焚亡矣!

【南宋】范浚《对秦问》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如此A弗禁B则主势降乎C上D党与成乎E下F禁之G便

11.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私学,既可指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也可指人们自己私下里所学的知识。文中指的是前者。

B.博士,文中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彼散为寒灰者,特枯竹耳”的“特”意为“只,只是”,与《答司马谏议书》中“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的“特”相同。

D.“虽有咸阳宫室,曾不足以供楚人三月之火,是非焚其国乎”的“曾”字,可译成“竟然”,与“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的“曾”相同。

12.下列表述中,与文意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李斯认为秦始皇既然已经统一了天下,就必须从思想上实施专制,否则君主的势力就会下降。

B.秦始皇焚书,除了医学农业方面的书,其余都焚烧了,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可以以官吏为师。

C.范浚认为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但他愚昧地不分鹿马、不辨是非,这都是秦始皇焚书导致的后果。

D.范浚认为秦始皇焚书,本意是愚弱天下,但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说明这一行为是秦自取灭亡。

1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4分)

(2)自愚其身,又愚其子,又焚其国,此始皇所以取讥万世而不已也。(4分)

14. 文中说秦始皇“其焚诗书,非焚诗书也”,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①

黄庭坚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嚚讼②百虫鸣。

时从退食③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任叶县县尉时。②嚚(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③退食:这里指公余休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薄领文书千笔秃”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诗人每天批改文书,公务十分繁忙。

B.“公庭嚚讼百虫鸣”写诗人每天要处理各种案件,忙到夜晚百虫争鸣之时还不能休息。

C.本诗选取了公堂上调节纠纷、公余休息、挑灯夜读等生活细节,文字质朴动人。

D.本诗与《劝学》都谈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子追求学问精进具有启发意义。

16. 黄庭坚认为人不读书,便庸俗无趣,甚至面目可憎。本诗是如何体现黄庭坚爱读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诸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使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苏洵在《六国论》中与之相似的论述是“        ,         ”。

(2)荀子在《劝学》中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结论,强调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重要性的两句是“        ,         ”。

(3)“马”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词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意象,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日,一款名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几乎一夜之间火越全球。其实,A__________。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属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只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机械重复的话语、“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给人的感受实在是一言难尽。而ChatGPT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广告、广告视频脚本、广告文案、新闻稿、翻译,自动生成代码等任务。

然而,ChatGPT在带来惊艳体验的同时,B__________。比如,它的知识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常识偏差,也将面临着隐私泄露、技术滥用、造假、社会公平等伦理问题。因其模型能力出众、用户众多,这些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

如今,①人工智能及其核心算法正在以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②嵌入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③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崭新世界正在形成。④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隐患的应对,⑤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作为支撑。⑥我们迫切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⑦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发展。我们的未来将是人与人工智能共同进化的时代,正如ChatGPT所描绘的那样:“机器人们像人类,思想智慧已涌动。在这梦幻的世界里,技术与人类无缝结合。生活如同一首诗,平静而美好,永不停歇。”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常的皮肤有完整的屏障功能,可以抵御外界物理、化学等各种刺激。皮肤屏障就像一堵坚实的砖墙,表皮角质形成的细胞    ①   ,细胞间的基质就像水泥,将砖头紧密连接在一起,最外层还有皮肤分泌的脂质等成分覆盖,构建起完整且坚实的皮肤屏障。

当屏障功能受损时,砖墙结构出现松散、变薄的情况,这时外界灰尘、花粉、病原体、化妆品等物理、化学刺激就很容易进入皮肤,引发一系列过敏反应,皮肤会出现干燥、红肿、瘙痒、刺痛等不适感,如果皮肤屏障功能   ②   ,症状反复得不到缓解,就形成了敏感肌。

皮肤角质层变薄、脂质消失都会造成皮肤屏障功能,而导致皮肤角质层变薄、脂质消失的原因,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度清洁。现在的小仙女们都很重视面部清洁,应运而生的洁面产品也非常多,这些产品会使皮肤自身分泌的油脂被过度清除,且会使角质层变薄。 ③   ,新生的角质形成的细胞来不及补充脱落的细胞,角质层长期变薄、松散,就会造成皮肤屏障功能破坏,非常容易出现红斑、刺痛、瘙痒、干燥等敏感症状。

20.下列句子中的“就”和“就很容易进入皮肤”中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天就要来了,可也不要忘却寒冬里紧紧呵护着你的人儿。

B.试着去了解一个人,爱一个人,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C.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D.这些年他就爱书法,对唱歌、跳舞、运动等似乎兴趣不浓。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女孩要保护好皮肤,清洁时要掌握好“度”,过度清洁就会损伤皮肤。的确如此,一些事情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但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说:突破极限,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1. B.“只有将传统元素与西方审美追求融合一起的人文艺术才能经久不衰,才能……”过于绝对化。原文说的是“观当下中国的话剧,抑或其它形式的人文艺术,经典而经久不衰甚而走出国门的,往往是那些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的”,只是提出了一个概率,而并非全部。

2. D.“是因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以偏概全,原因表述不全面。原文中还提出“另一方面就话剧本体发展而言,仅醉心于对国外作品的搬演或学习他们的技术体系与思维,我们只能永远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

3. 根据材料一原文“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向身边的传统戏曲摇动手中的橄榄枝”“可以说,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是文化'本土化’较为成功的范例”等可知,材料一主要论述的是话剧的“舶来性”与本土化有机融合的过程,也就是中西结合的问题。A.只论述了“传统”;B.“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讲的是民魂;D.“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说的是中西不应融合,与材料主旨相反。

4.①该事例是鼓楼西剧场聚焦以“民族性”为核心的本土话剧制作的成功范例,肯定了鼓楼西剧社的贡献。②该事例挖掘出了“中国文化模式的本质样态”,揭示了中国式孤独,说明话剧“本土化”“民族性”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4分,一点2分)

5.①在理念上,推进话剧与中国戏曲的充分交流,使之继承民族的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话剧“改造”成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戏剧。②在话剧创作上,重视剧本的文学性,致力于优秀本土原创剧本,聚焦于以“民族性”为核心的本土话剧制作。③可借鉴北京鼓楼西剧场的经验,在选取作品、话剧改编、话剧编排表演上融合中国元素。(4分,一点2分)

6. B【“但木匠不善于教导徒弟,所以徒弟没能成才”表述有误,根据文章提到的徒弟观可知,徒弟没能成才可能是没有天分,也可能是上进心不强。】

7. C【“这条鱼”是木匠师徒吃掉的那条鱼,没有贯穿全文,不是文章的线索。】

8.①收工饭时,木匠交代徒弟这顿只吃鱼,且要吃完。但梅母女去收拾碗筷的时候,看到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②木匠临走时告诉梅母女:“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暗示他留下了个东西。③结尾后生看到的那条鱼与多年前木匠师徒吃的那条鱼一模一样。这说明这个鱼很有可能是假的,为结尾部分揭示鱼的身份埋下了伏笔。(一点2分,共6分)

9.苦涩:①文中描绘的可看却不可吃的看菜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它显示了当时的物质条件之艰苦、贫乏。②技艺精湛的木匠悉心教导徒弟,徒弟却没能成才;自幼呆在城里、见过洋玩意儿的新木匠看不上梅用的家具,但技术也不如老木匠。这种种现象显示了面对新时代的冲击,传统技艺没有得到传承并日渐遭受冷落。

温情:①木匠知晓看菜的规矩,在鱼身遭破坏后给鱼翻面来让这道菜继续出现在饭桌上,他体谅农户的艰难,积极主动维护农户的体面和尊严。②木匠对徒弟有爱心,有耐心。

面对处境艰难的徒弟,主动提出收他为徒。同时,他把徒弟带在身边上工, 细心教授技艺,徒弟犯错把看菜给吃了之后,他也没有太过苛责,并赶紧给徒弟讲了相应的规矩。(共6分,一点2分, 任答三点即可。)

11.A(本文中的私学,指的是人们自己私下里所学的知识。)

12.B(秦始皇焚书,不包含医学、占卜、种植方面的书,选项表述不合文意。)

13(1)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百姓(民心)。(师:效法、学习;非:诽谤;黔首:百姓;句意1分)

(2)自己愚弱自己,又愚弱自己的儿子,又焚烧自己的国家,这是秦始皇被万世讥讽取笑不停的原因。(其:自己;此......也:这是......;所以:......的原因;已:停止。)

14.(1)焚烧诗书,只能焚烧掉竹简,烧不掉其中的内容(知识、精神)。

(2)诗书有人珍藏传诵,受神灵守护,不可能消失。

参考译文:

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丞相李斯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话都是称引古人为害当今,矫饰虚言挠乱名实,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决定于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教化人们一听说有命令下达,就各根据自己所学加以议论,入朝就在心里指责,出朝就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谤言。象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以为禁止这些是合适的。我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脸上刺字的黥刑,处以城旦之刑四年,发配边疆,白天防寇,夜晚筑城。所不取缔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诏说:“可以。”

有人问:秦始皇焚烧诗书来愚弱天下,天下怎么(难道)可以被愚弱呢?回答说:天下不可以被愚弱。秦始皇愚弱天下,这是愚弱自己,愚弱自己的儿子,不是愚弱天下。他焚烧诗书,不是焚烧诗书,是焚烧自己的国家。(假如)秦始皇焚烧了诗书,那么现在的六经就不是诗书了吗?那些散落成为寒灰的东西,只是枯毁的竹子罢了,至于经书之所以成为经书,本来就不是因为竹简而存在的。何况这些经书藏于孔壁之中,老儒生凭记忆诵录流传,藏在深山中。受神灵所守护的东西,本来就像这样。那些被秦焚烧的书,有多少呢?诗书被焚烧之后,秦的纲纪一天天毁坏。天下英雄豪杰,斜眼并起反抗,都想着争夺天下,那些因为焚书而被愚弱的人有多少呢?诗书不能够焚烧,秦始皇焚烧了,天下不可以被愚弱,秦始皇愚弱天下。假使帝王的道义不能在内心浸润,仁义的话不能再耳边响起,(却)计划在远处筑起长城来捍卫边境,却不知道荆轲的匕首已经接近了腋下,博浪的大椎已经在车下,这不是愚弱自己吗?秦始皇死了以后,胡亥继位,自幽于深宫之中,本能分辨马鹿的区别,阎乐之祸已经浸入骨髓,却还不自知,这不是愚弱自己的儿子吗?胡亥愚笨,赵高劫持他;赵高奸佞,子婴诛杀他。秦君、秦臣在内互相吞噬而国家灭亡,虽然有咸阳宫,却连让楚人火烧三个月都撑不够,这不是焚烧自己的国家吗?自己愚弱自己,又愚弱自己的儿子,又焚烧自己的国家,这是秦始皇被万世讥讽取笑而不停止的原因。天下难道可以被愚弱吗?问话的人惊悚地说:您说的对啊,我现在才知道天下是不可以被愚弱的,又知道了诗书是不能被秦焚烧的。

15. B “忙到夜晚百虫争鸣之时还不能休息”错误,这句指那些百姓吵吵闹闹,让诗人感觉像百虫争鸣,实在难以忍受。

16.①领联写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侧面体现喜爱读书;②颈联诗人运用比喻勉励学子广泛阅读,学有所成,也暗含了读书上进的自我期许;③尾联写诗人结束公务后,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从正面体现了黄庭坚的读书之好。(手法1分,内容1分)

17.(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每空1分)

18. A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早有应用(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

B也存在很多明显的风险隐患

【解析】第一空,第一空前面有“其实”,后又提到“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属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说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早有应用”。第二空,关注第二空的前后逻辑关系,根据“然而ChatGPT在带来惊艳体验的同时”“这些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等前后语句可以推断出此空所填信息。

19. 第③句可修改为: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动化的崭新世界正在形成

第⑤句可修改为: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

第⑦句可修改为: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

【解析】第③句多项定语语序不当,“一个”应提到“前所未有”前;第⑤句句式杂糅,“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作为支撑”一句是由“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和“人的引导和治理作为支撑”两句杂糅在一起的,应改为“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第⑦句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科技向善”后应加上“的方向”。

20. B 文中的“就”为副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者情况下自然怎么样。A.副词,表示立刻、马上。B.副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者情况下自然怎么样。C.介词,引出下面内容。

D.副词,表示范围,只。

21. ①相当于一块块砖头

②长期得不到恢复

③如果频繁、长期使用

22. 皮肤角质层变薄、脂质消失都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而导致皮肤角质层变薄、脂质消失,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度清洁。

23.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由语言文字运用II中过度清洁会导致皮肤损伤的现象,总结出“一些事情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的道理。然后一转,又提出“突破极限,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的观点。这两句话并不难理解,第一句强调做事要有“度”,否则过犹不及,后果严重;第二句强调打破“度”的限制,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材料的主旨是我们要讲究“度”,但又不能处处死守某个“度”,可见材料对于“度”的理解本身就具有辩证性,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度”的含义极为丰富,这里指的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尺子),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在生活事业上,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做事要恰到好处,切忌过犹不及。但实际上“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需要视情况、场合、对象、事情的性质而定,情形不同,“度”的标准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视情况而灵活应变,同时又能理智处理各种事情,在合理范围内做到最好。

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发现,材料中的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各有各的道理。第一句话重在告诉人们要理性、恰当地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不分昼夜地苦学,超出了身体承受的“度”,不但不会提高成绩,反而还影响了身体健康。第二句话重在激励人们要有一种挑战精神,将生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从而“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运动员哪一个不是在打破“度”的限制而挑战极限呢?正因为运动员有了挑战极限、突破极限的精神,体育运动才异常精彩、夺人眼目。

写作时,两者可以并重地进行论述,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度”,为什么要讲究“度”,如何打破“度”等。但最好突出其一,这样更能集中笔墨,更好地展开论述。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之间不能厚此薄彼,即立其中一个,一定就要驳另一个;宜采用“……固然重要,但……更能……”的逻辑步骤,这样既能突出自己确立的观点,也避免了走向极端。

立意:

1.“度”固然重要,突破极限却更加精彩。

2.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

3.是守住“度”还是打破“度”,不同情况不同选择。

例文:

适度以致远,挑战达极限

正如过度清洁不仅无法变美,反而可能损伤皮肤,因此有人认为凡事适度就好,这样才能行稳致远;但也有人追求充满刺激的人生,认为人生何处不极限,处处都要挑战自己。而我认为应将“适度”与“极限”融合,从而在人生之路行稳致远、绽放精彩。

适度以致远,于世间沉浮中稳重,慎始敬终,陟遐自迩。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如同传统煮茶,只有把握好适度的火候,其中的滋味才能真正展露出来。我们于世间沉浮之中,漫长的人生之道上总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只要把自己调整到适度的赛道,稳重且谨慎地前行,才能到达彼岸。君不见,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范蠡毅然决定离开是非之地,激流勇退,偏居一偶,保持君臣间的适度关系,避福保身。人与人之间讲究适度的进退,物与物之间也需要相互协调,找到平衡点才能运行。君不见,星汉灿烂的北斗系统背后是无数数据与机器间调适的结果,若只是一味追求快速将卫星送上天,那也不能使北斗平稳运行,发挥出整体作用。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事物之间都应保持适度,选择稳重而不是为了身外之物去舍命,平衡的运行机构,和谐促发展,在每一个选择和探索中都应慎始敬终,陟避自迩,行稳而致远。

挑战达极限,于泥泞磨难中激勇,锐意进取,成就自我。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人生亦如此,只有踏过泥泞,直面风雨,向突破极限而努力,才能成就自我,大放光彩。且看,冬奥会上,翻腾飞跃在雪道上空的谷爱凌,成功完成了1620这一高难度动作,摘得金牌;再看,潜龙育神躯的彭士禄院士,在没有外部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突破中国空缺的核动力事业,在未知的深海中出现了中国核潜艇的身影。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唯有在人生的征途中不畏泥泞和磨难,激勇向前,知命不惧,保持锐意进取的决心,挑战达极限,才能成就自我。

适度以致远,挑战达极限。吾辈青年于平凡中从容,于理想中奋楫。

再普通的茶,把握住了火候调和,也能富有滋味;再普遍的晶体,在经历了地壳运动的极限高压也能变成价值连城的翡翠。所以,只要适度以致远,挑战达极限,就算我们仍然普通,也绝对不再庸俗。我们从“小镇做题家”身上看到了努力的极限;我们从前任拼多多董事长黄峥身上看到了人生阶段的适度。愿吾辈青年不管是稳重向前,从容的应对,还是向极限挑战,向理想奋楫,都能展示出青年人应有的气魄和志向。

为时之青年,躬逢盛世,这是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我们的责与任。唯有适度才使我们行稳而致远,唯有在人生征途中勇于突破极限,才能让你我的人生如翡翠般,青翠欲滴,充满生机。

THE END
0.双脚丈量银瓶嘴走了一段,下面己模糊! 有点像天国的路😛😛😛 云雾缭绕,路是清晰的! 穿出云层了!🤗🤗🤗 左边那俩不怕死的,😱爬出围栏在东莞第一峰石头拍照! 我还是乖乖的跟着这个壮男! 风起云涌 云雾缭绕 仿若仙境 俩个孩子在讨论什么角度拍照较适合! https://www.meipian.cn/1pu7u1c2
1.配音文案素材霸气短句,配音文案素材霸气古风话剧《茶花女》玛格丽特独白 一个人不管做了什么,跌倒以后是永远也爬不起来了!天主也许会原谅您,可是世人却是毫不宽容的啊!的确如此,你有什么权利到别人家里去占据一个只有德行的人才能占有的位子呢…… 你爱他!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真是一条响亮的理由!不管你拿出多少理由来证明这种爱情,别人都是不会相信的,而https://www.jianshu.com/p/c4ef59083761
2.茶花女1853年在意大利凤凰歌剧院首演时,因男女主角表现不佳,惨遭失败,面对这样的结果,威尔第只说了一句话:“时间会证明这次的失败究竟是主演的错还是我的错。”2年后,歌剧茶花女换了主角再次上演,立即造成轰动,至今已经是全世界最常被演出的歌剧。剧中多首歌曲,如《饮酒歌》、咏叹调《啊!梦里情人》、《及时行乐》等https://baike.sogou.com/v65047739.htm
3.2011年辽宁高考作文202507专家点评:朗逸的外观设计不追求花哨,但也不乏亮点。它的整体风格更偏实用派,适合各年龄段消费者使用。进入车内,朗逸的内饰延续了大众一贯的“简洁风”。中控台以驾驶员为中心布局,功能区划分清晰,空调控制区域仍然采用经典的三旋钮设计,操作简单直观。 8英寸的中控屏和液晶仪表盘虽然尺寸不算大,但UI设计清晰,功能http://miiwl.nbrc.com.cn/col/col1241/index.html
4.2018江苏省考常识积累之科技人文常识100题30、“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D)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31、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A)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32、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B) http://www.jiangsugwy.org/html/xwsz/zyxw/201803/21_50871.html
5.历年考工100题,常识题附答案!30、“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D)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31、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A)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32、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B) https://cainiaojianzhan.com/article/27951.html
6.儿童节名言名句大全集(61儿童节祝福的话,感谢61儿童节的话)16.又要过儿童节,又要做不适合孩子做的事情/p> 17.我保持年轻的秘密:谎报年龄/p> 鲁迅20句名言,鲁迅写的一句名言 如果有意义的话,千千有一万个句子,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们/p> 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鲁迅先生提出的10句名言。其中任何一个都能让人感到“无语”/p> https://www.1566.cn/mymj/24768.html
7.根据7根据7-12个月婴儿的年龄特点,适合选择与()等精细动作发展有关的游戏。 A. 抓握 B. 手指捏取 C. 手脚协调运动 D. 练习自己吃饭 相关题库:育婴师 > 下载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风雪山神庙”的相关人物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被戏剧届誉为“https://www.shuashuati.com/ti/4010905709804d7bb3c7a5e5f0e99fc8.html
8.汉拿山团购202507什么人适合个人养老金?咱们来看个人养老金的定义里的三个关键词: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国家政策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自愿参加,也就是采取的是个人账户模式,完全由个人缴费,你可以在银行开设一个专用账号往里面存钱,每年能存入的上限是12000元,和普通的存款不同,这个钱存入后并不能随时随地自由支取,要取http://mttep.nbrc.com.cn/dodoc/zhongshan/194900.html
9.与茶花女有关的6篇(全文)与茶花女有关的 第1篇 对悲剧命运的深思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 对悲剧命运的深思 茶花女从纯朴的农村姑娘, 不幸堕入风尘中, 成为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妓;羊脂球拥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灵, 为了国家和他人的利益, 出卖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她们都不甘命运的摆布, 却都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真是可怜一片无暇玉, 误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p0kfy8v.html
10.音乐大师威尔第曾被认为不适合作音乐学院学生据研究者的考察,威尔第未能通过米兰音乐学院入学考试的原因之一是他的年龄已经超过学院的规定,同时,他在钢琴演奏方面的表现也未能给主持考试的院长弗兰切斯科·巴希利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威尔第被认为“不适合作为音乐学院的学生”。65年后,当米兰音乐学院希冀以闻名全球的歌剧大师朱塞佩·威尔第的大名为其命名时,遭到这位大师的断然拒绝,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7-29/168904.html
11.最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书有哪些呢?喜欢看什么就买来看吧,不要觉得有什么适不适合的……读书不分年龄的,你喜欢的就适合你!! 赞 回复 [已注销] 2011-01-14 17:10:41 [内容不可见] 赞 回复 summer (永远逃离不了监狱和连环杀手了~) 2011-01-14 17:44:03 额,我晕。楼上,如果是国外名著都要看原版的话,岂不是要学法语(为了读雨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806163/
12.绘本故事《茶花女》适合小学用书,1114岁,8《茶花女》引起的讨论和争议与它所采用的独特手法有关。这部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这在表达人物思想感情时,易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茶花女》的编写宗旨是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和人文素养。在解读名著的过程中。从重点字词、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扫清阅读障碍,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引领学生借鉴https://www.bookcapt.com/archives/211212
13.朗怎么读音、朗是什么意思、朗字适合起名吗、字典查字总之,根据以上几点,即可分辨出“朗”是否适合使用在名字中,如果您觉得这个字不适合使用在名字中,可以参考本文后面的相关汉字、近义词、使用该字的名人、明星、影视角色等进行取名字。 朗是什么意思(朗字的字义解释) 1.光线充足;明亮:明~。晴~。开~。天~气清。 2.声音清晰响亮:~诵。~读。 3.姓。 朗的https://m.qqlqq.com/zidian/%E6%9C%97.htm
14.茶花女书适合五六年级小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青少年书籍三年级至四茶花女书 适合五六年级小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青少年书籍三年级至四童话故事书小学必看的课外书8-12岁孩子世界名著 9787547721117¥8.00 (5.81折) 降价通知 定价¥13.79 暂无评分 2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作者 小仲马 查看作品 出版 北京日报出版社 查看作品 分类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1828537050&host=product.dangdang.com
15.《【茶花女】雾都孤儿六年级课外书正版名著适合小学生初中生当当四季昌盛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茶花女 】 雾都孤儿 六年级课外书正版名著适合小学生初中生学生看的小说初一上册下册6年级小学初中课外阅读书籍上 下非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茶花女 】 雾都孤儿 六年级课外书正版名著适合小学生初中生学生看的小说初一上册下册http://product.dangdang.com/11986169065.html
16.老人与海读书笔记范文1.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如《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只有读好书, https://www.gwyoo.com/haowen/12949.html
17.福田4月份文艺活动速递:演出、展览、论坛、讲座总有一款适合你威尔第:《茶花女》第三幕前奏曲 威尔第:“亲爱的,我们要离开巴黎” 威尔第:“饮酒歌” 勃拉姆斯:F 大调第三号交响曲 Op.90 I. 有活力的快板 II. 行板 III. 略快的小快板 IV. 快板 深圳音乐厅 04.16 周五 20:00 演员:吕嘉 乐队: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3/31/content_24093918.htm
18.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解题练习教育解析:小仲马代表作是茶花女,三个火枪手是其父之作 16.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吹风机对着标签吹,等吹到商标的胶热了,就可以很容易地把标签撕下来 B白色衣裤洗后易泛黄 ,可取一盆清水 ,滴上两三滴蓝墨水 ,将洗过的衣裤再浸泡一刻钟 ,不必拧干 ,就放在太阳下晒 ,即可洁白干净 http://edu.people.com.cn/n/2013/1021/c185527-2327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