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亲笔译稿遗珍,现身北京保利拍卖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北京保利

维新派小说评论家丘炜爰曾言:“中国近有译者,署名冷红生,以华文之典料,写欧人之性情,曲曲以赴,煞费匠心,好语穿珠,哀感顽艳,读者但见马克之花魂,亚猛之泪渍,小仲马之文心,冷红生之笔意,一时都活,为之欲叹观止。”

其中,“署名冷红生”者,即“译界泰斗”林纾。其为近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亦特殊之“文章巨公”,身份多重,影响甚大。

《觉醒年代》剧照,林纾(右一)

以翻译家而言,其虽不谙外文,然译作浩如烟海,蔚为壮观,有“介输西方近世文学第一人”之誉。

以文学先驱而言,则针砭时势,嬉笑怒骂间,勾勒旧社会时弊流病,《畏庐诗存》、《闽中新乐府》等,皆开新学风气。

以学者而言,颇为“桐城派”所倡之义法辩护,却又不墨守成规,主张“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其对桐城派文学理论,当有承继、革新之功,对此后文学倾向,亦有开启、引领之力。

以古文字家而言,其意境说力拓馀地,发前人所未发,又以身载道,身肩其统,自诩“六百年中,震川外无一人敢当我者”。亦被目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后之古文名家。

以书画家而言,其工诗古文辞,画则坚守古法,秀润细腻,又无所不及。山水初灵似衡山,继又浓厚近戴熙,偶涉石涛;花鸟得师陈文台,冷逸有神韵。著有《春觉斋论画》。书则温雅流美,有书卷气,得宋人逸趣。其书画之名,盖为文学成就所掩也。

以教育家而言,其曾先后执教于东城讲舍、金台书院等,后又任职京师大学堂讲席,兼授书于北京孔学会、文学讲习会等。其与旧友创办“苍霞精舍”(福建工程学院前身),为闽地第一所新式学堂。

在新旧文化杂陈,新旧思想激烈碰撞之际,其“兴女学、倡女权”,外文译作累达一百八十余种,“林译小说业书”风行一时。其又为清介学者,终身未仕,道德文章,咸为世人推崇。

然不媚权贵,即如倔强背后,往往意味着固执与卫道。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林纾也因深受旧学浸染,囿于局限,乃至毁誉参半。逝者已矣,瑕不掩瑜,切求以公允识“琴南翁”之善。

林纾家庭照(摄于1904年)

▼林纾:亲笔译稿遗珍▼

北京保利2021春拍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未刊)近代写本

1 函 4 册 (三百四十六页) (选二十一页)附散页 水墨写本

书:35.6x24.5cm,手稿:29.3x21cm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官教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

此“林纾亲笔译稿遗珍”,计有“1 函 4 册”,附散页,共 346 页,以林琴南墨迹之稀珍,可谓洋洋巨制。书册中,译作内容始于第四章,至廿一章止,散页不论。属于侦探小说,原著暂不可考。

晚清时期,关于侦探小说之译介甚多,不胜记述。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即言:“当时译家,与侦探小说不发生关系的,到后来简直可以说是没有,如果当时翻译小说有千种,翻译侦探要占五百部以上。”可窥其“热潮”。

而林纾所译柯南·道尔《歇洛克奇案开场》,则可视为此类译作代表。书中自序,其有言“当日汪穰卿舍人为余刊《茶花女遗事》,即附入《华生包探案》,风行一时;后此续出者至于数易版,以理想之学,足发人神智耳。”

由此可见,林纾翻译侦探小说,其因即欲借鉴西方逻辑学,以缜国人之思,以启民众之智。又小说中,主人公皆终获正义,则是律法介入、法治启蒙,亦可窥其内心所向往之乌托邦式社会图景。

其《神枢鬼藏录》序中,亦言:“果使此书风行,俾朝之司刑谳者,知变计而用律师、包探,且广立学堂,以毓律师包探之材……下民既免讼师隶役之患,或重睹清明之天日,则小说之功,宁不伟哉!”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

如此“林纾亲笔译稿遗珍”第四章,“律师去后,佳尔达重整案上公文,至为劳顿。律师顷间竭力为被告女郎说项,欲以动其怜惜,颇足伤其观感。乃急自镇摄,以驱除此孱弱之念,将经过事实一一再为权衡。”

其中“律师顷间竭力为被告女郎说项”,即可见其倡导“法治”之教化、启迪。彼时中国“无律师,但有讼师;无包探,但有隶役。讼师如蝇,隶役如狼。”而西方“律师、包探”于“侦审、诉讼、辩护”中,更为“民权、民主”发声。

“欲以动其怜惜,颇足伤其观感。乃急自镇摄,以驱除此孱弱之念”则是倡女权之缩影。孔教三纲中,男尊女卑,道德限制与束缚甚多,更遑论律之以法,对簿公堂之情形乎。

“冀以掩其器小不能容物之度量,有顷乃复怡然自得,自信所为莫不仁至义尽。”似在影射西方士绅之伪善。其《块肉余生述》译作,序末亦曾言“英伦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使吾中国人观之,但实力加以教育,则社会亦足改良,不必心醉西风,谓欧人尽胜于亚,似皆知良能之彦,则鄙人之译是书,为不负矣。”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

第九章,“比闻所言亦不过习闻之故事,无非老父失业无依,母孙卧病在床,弟妹成群,嗷嗷待哺,几句伤心语耳。然聆此贫女之言穷苦窘迫之情,不忍卒听,且其宁为饿殍,不肯屈节偷生之慨,已溢于言表。在此颠困之中,犹与昔命决雌雄,不为物诱,则其本性之优美,岂龌龊之境遇所能移者。”

此中,林纾所译“无非老父失业无依,母孙卧病在床,弟妹成群,嗷嗷待哺,几句伤心语耳”,当是其不背原意,而斟词酌句,并非“直译”也。私以为,“林译小说”之魅力,盖其“以曲折生动之笔,达渺绵佳侠之情,故不愧旷代奇构。”

而“且其宁为饿殍,不肯屈节偷生之慨,已溢于言表。在此颠困之中,犹与昔命决雌雄,不为物诱,则其本性之优美,岂龌龊之境遇所能移者。”则可见林纾颂扬“女德贞烈”,亦是倡女权之音。士人皆不肯“屈节偷生”、“为物所移”,然女性亦如是矣。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

此外,考册中译稿,提及“百老汇路”、“牛约国家中央银行”等,可知此背景应是美国。

林纾曾翻译美国、英国、法国、俄国、希腊、德国、日本、比利时、瑞士、挪威、西班牙等多国文学作品,终其一生,译书多至二百零六种,一千二百余万言。

其中以翻译英国文学作品最多,而美国文学译作亦不乏。如《黑奴吁天录》即是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美国文学作品。另有《拊掌录》《大食故宫余载》《善良的骗子》等,不一而足。

▼亲笔译稿遗珍,意义之重▼

此“林纾亲笔译稿遗珍”,意义极大。

众所周知,林纾古文底蕴深厚,而译书则是其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古文家安身立命之事业,据此译稿足可窥其“文心秘奥”。尤是其并非一味“直译”,却又能遵循“信、雅、达”,剖析原作精髓,并以“文言文”呈现。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

如第十四章,“梅丽遣退嘉绅,即入室假寐。日中之事,烦剧殆甚,虽属顽健耐劳,为卫身养神起见,苟有余暇,恒自将息。特克去时,虽谓半时,许即返。以意度之,必不能若是之速,盖阻碍之事,因在意中。或伊父一时不在店中,或蜜月旅行一时不能预备停妥。亦恐伊父觉察,阻其不使来见。”

即林纾从“假寐”、“虽谓半时,许即返”等,将人物“特克”、“梅丽”之烦扰刻画至淋漓尽致。亦可见其能于闲漫细琐之处,曲曲传情。此既能保有原文情调,又可传原著人物之心神。

其可称桐城派古文艺术之“集大成者”,吴汝纶称之为文“是抑遏掩蔽,能伏其光气者”。又马永昶赞其“今之治古文者稀矣,畏庐先生最推为老宿”。而其译文,可直观感受其“性情之真”以及所推崇之“意境说”,亦可见“新旧交替”之际,桐城派古典文学之审美风尚。

其次,可窥林纾译作初衷。其侦探小说,所倡导者,莫过于启民智,开新风,以此为“医治国难”之利器。其亦言“吾谓欲开民智,必立学堂,学堂功缓,不如立会演说,演讲又不易举,终之惟有译书。”以及“非巧于叙悲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

林纾怀有赤子之心,译书时,每至伤心处,则停笔掩面痛哭。此既是身临其境,慨己身过往身世,又是叹时世之艰,遂有共鸣。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

此外,是译稿中,屡有为女性命运发声,维护女性权益,同时也颂扬女性之贞烈气节。事实上,1897年林纾所作《闽中新乐府》中《小脚妇伤缠足之害》《兴女学》《水无情》《灶下叹》等篇,痛斥缠足、溺婴、虐婢等陋习,并以“兴女学”为盛举。

如第十章,即以“梅丽”不耻于“夏士丁将军所委之律师为赖婚之事求见耳”,“忝不为羞,反笑答曰……”等,笔触间俱可见其对女性之关注与同情。

同时,可窥林纾译书之叙事技巧。译稿中,其多以外国文学作品叙事习惯,如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以及倒叙等,也甚为重视伏线,保留悬念,此可见其治学之谨严以及译书理念之更新。其《董贝父子》序中,曾有言“惟其伏线之微,虽固一小物,一小事,译者亦无敢弃掷而删节之。防后来之笔旋线到此,无复叫应。”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

另,则是可见林纾“诗书画”之相互参证。诗、文相通,自不必说。而画学理念与文学观亦是相辅相成。其《春觉斋论画》中有言“西人写山水极无意味,唯写瀑布,则万非华人所及”,又斥勋阀子弟“有终身不近西学,宁钻求于故纸者”等,皆知其对西方绘画艺术,持有开放态度。如是译稿,林纾当以为兴邦利器,其画论,亦是“中西结合”之倾向,有振弊革新之意。

刘琦言也说“纾论画常间参文法论画法,如其论文,间参画法论文法,又如其作诗,间参画法入诗法,是以诗书画三者已贯通已。”此亦可证之。

最为重要者,当是林纾笔墨之稀珍,更遑论其译稿乎。此译稿计有三百四十六页之多,实是少见。其“诗书画三绝”,又享誉盛名,求画求书者,可谓接踵而至。友人陈衍曾笑谓其堪称“造币厂”,则亦可知其作殊为可贵,为人所喜,润格亦甚昂。上世纪初,琉璃厂馆肆中,即是齐白石亦难比肩。

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亦曾言“旧京画史,予所记者,庚子后以姜颖生、林畏庐两先生为巨擘”。

且此译稿并未刊行,可补阙其著作。而译稿中删减、涂画之处,也可窥其译作思路。不过,译稿中,画面颇为整洁,修改之处并不算太多,可见其虽不懂外文,然“耳受笔追”,译作速度甚快,又才思泉涌,云雷成文。惟散页较之书册中,修改略多。其曾言“余耳受而手追之,声已笔止,日区四小时,得文字六千言”自此知并非虚言矣。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散页)

▼林译小说,未刊书目▼

林纾译作中,未刊者应有二十种左右,而译稿或为馆藏,或为林纾亲属家藏,或已佚失不见。现身拍场中,此为笔者首见。

而198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马泰来《林纾翻译作品全目》中,则言“林纾作品今日可知者,凡184种”,“其中未刊者23种”。

其中,《闷葫芦》,手书原稿,计93页,美国堪伯洛原著,陈家麟口译,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口口口口(原题缺),手书原稿,计97页,法国老商倭尼著,王庆通口译,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交民巷社会述》,手书原稿,计131页,俄国华伊尔、法国丹米安原著,王庆通口译,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另有《秋池剑》,(美)休来忒著,毛笔代抄译稿(林纾校改),毛文钟口译,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美术姻缘》,(美)惠尔东夫人著,毛笔代抄译稿(林纾校改),51页,毛文钟口译,北京图书馆藏。

此更显此“林纾亲笔译稿遗珍”,煌煌巨制,计346页,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社之小说底稿,甚是难得。

▼林译小说,风靡其时▼

明以前,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睥视域外文学,万邦来朝。而有清一代,闭关锁国,终成井底之蛙。鸦片战争以后,魏源《海国图志》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国人渐而觉醒,并接触西方思想。

而彼时绝大多数国人则是从林纾译作,第一次开始了解西方世界中,另一种社会形态下的民众生活。其与王寿昌合译小仲马之《巴黎茶花女遗事》,可称国人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之滥觞。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

关于“林译小说”,苏雪林以其为“最初的国文导师”。

钱钟书《林纾的翻译》中也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是我十二三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入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我事先也看过梁启超译的《十五小豪杰》、周桂笙译的侦探小说等等,都觉得沉闷乏味。接触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那么迷人。”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

而沈从文、林语堂、周作人、鲁迅、郑振铎、郭沫若等,亦受“林译小说”影响熏陶颇深。

沈从文《从文自传》中,有言:“亲戚家里有两大箱商务印行的《说部丛书》,这些书便轮流做了我最好的朋友……我喜欢这种书,因为他告给我的正是我所要明白的。它不象别的书尽说道理,他只记下一些生活现象。即或书中包含的还是一种很陈腐的道理,但作者却有本领把道理包含在现象中。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我看一切,却并不把那个社会价值搀加进去,估定我的爱憎。”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

林语堂《与大千先生无所不谈》中,亦曾说:“我特别注意,幼时同我二姊看林纾所译的说部丛书,这是我初次与西洋文学的接触,我们看到《撒克逊劫后英雄传》,Ivanhoe为箭所伤,外头敌兵包围,我和二姊都在为他急得要死。”

即是“文豪”鲁迅,手捧林纾译作,也“穷日读之竟毕”,弥益感喟。其《自选集》序言中,“后来林琴南大译英国哈葛德的小说了,我们又看见了伦敦小姐之缠绵和非洲野蛮之古怪。至于俄国文学,却一点不知道……”知其对“林译小说”之嗜好。

而周作人《林琴南与罗振玉》文中,更以褒贬对比“林、罗”二人,表达内心对林纾之敬意。如其所言:“(林纾)在中国文学上的功绩是不可泯灭的……他介绍外国文学,虽然用了班马的古文,其努力与成绩决不在任何人之下。”

此数人皆是民国时期新文学健将。窥斑知豹,新文学阵营诸先锋,对其仍不吝溢美之词,更何况坚守“旧文学”之刘师培、黄侃、陈衍、辜鸿铭等人乎?

林纾 亲笔译稿遗珍,局部

▼结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寒光《林琴南》专著中,曾评价“中国的旧文学当以林氏为终点,新文学当以林氏为起点。”此语可谓一语中的。

林纾本意以其译作,重振古文,然青年学子们,却由此引起兴趣,不少转向外国文学,继而又推动新文学发展。此则“琴南翁”所未料及也。而其“译作”风靡其时,直接推动了旧社会中陋习、观念、思想的革新。时人甚至又言,林纾所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迦因小传》两部小说,对近代民主革命推动之力,亦功不可没。

由此,则又可见“林译小说”之社会价值,也更显此“林纾亲笔译稿遗珍”,弥足珍贵矣。

THE END
0.钱锺书:林纾的翻译(经典分享)林纾的翻译钱钟书汉代文字学者许慎有一节关于翻译的训诂,义蕴颇为丰富。《说文解字》卷六《口》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从‘口’,‘化’声。率鸟 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譌’。”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所施的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1231/20/51659810_1109433907.shtml
1.清末民初,林纾以文言文翻译《茶花女》、《鲁滨逊漂流记》等西方(2020·四川宜宾二模·29)清末民初,林纾以文言文翻译《茶花女》、《鲁滨逊漂流记》等西方小说,畅销全国,一时洛阳纸贵。但在而后被 “重估一切价值 ”?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其译著方式又被中国文坛批判为守旧。这一变化说明( ) A.传统价值观难以适应社会变革 B.追求新文学形式成为风尚 C.西方小说流行激起了国人抵制https://zujuan.zxls.com/Problem/2020/5/4/202891.html
2.著名翻译家林纾与船政教师()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一时。著名翻译家林纾与船政教师()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一时。A.王寿昌B.王强C.张为昌D.林之昌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1ffc29b66d6047bda9154cd376fd9947.html
3.与林纾一起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是()A、王寿昌B、严复C、高梦旦D与林纾一起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是()A、王寿昌B、严复C、高梦旦D、魏瀚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在C语言的赋值表达式中,赋值号左边必须是( )。 答案: 变量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 答案: 正确答案:上星期你干什么了?https://www.ppkao.com/wangke/daan/a8a91ed558524de6944e3797c66fc94f
4.以下小说属于林纾翻译的有以下小说属于林纾翻译的有A.《巴黎茶花女遗事》B.《滑铁卢战血余腥录》C.《黑奴吁天录》D.《撒克逊https://www.netkao.com/shiti/825549/3005826rttkte0fzw.html
5.《林纾的翻译.pdf》支持高清全文免费浏览林纾的翻译,林纾,林纾的翻译钱钟书,林纾的翻译作品,林纾的翻译理论,林纾的翻译pdf,钱钟书,翻译家林纾,林纾翻译,林纾语 林纾的翻译 钱锺书 汉代文字学者许慎有一节关于翻译的训诂,义蕴颇为丰富。《说文解字》卷 六《口》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从‘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 名曰‘囮’,读若‘譌’。”南唐以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724/21821337.shtm
6.越剧还原《茶花女》翻译史90后主演《枫落寒江》《枫落寒江》为2015年福建芳华越剧团新排剧目,在2015年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上获得剧目二等奖。该剧由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副团长徐建莉导演,以福州籍著名翻译家、福建工程学院创始人林纾和谢蝶仙的爱情悲剧为背景,意在还原林纾翻译法国名著《茶花女》的历史过程。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6/04-28/7852691.shtml
7.巴黎茶花女遗事/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林纾译作者: 林纾 译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09 版次: 1 ISBN: 9787505440548 定价: 35.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巴黎茶花女遗事》是我国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大体上与小仲马着的《茶花女》的内容相同。作品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9https://book.kongfz.com/677002/5788658211
8.翻译家林纾不通外文靠人口译翻译《茶花女》文化频道翻译家林纾不通外文 靠人口译翻译《茶花女》 多才多艺 除翻译外国名著外,林纾还精通文学写作和绘画。辛亥革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碧血录》,书中虽以恋爱故事为主干,但它涉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等重大历史事件,描写的生活面极其广阔,在当时颇受读者欢迎。后来,他又陆续写了《金陵秋》、http://culture.ifeng.com/3/detail_2012_06/08/15147559_1.shtml
9.林纾的译本《茶花女》的接受与传播|SemanticScholar针对《巴黎茶花女遗事》在清末的接受与传播,采用翻译研究派的理论,特别是勒菲弗尔的诗学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结果表明《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成功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译者充分尊重了译语体系的诗学传统,尤其是林纾的个人诗学与社会的主流诗学之间达成了一种“共谋”关系。该研究再次证明文学译本的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E6%9E%97%E7%BA%BE%E7%9A%84%E8%AF%91%E6%9C%AC%E3%80%8A%E8%8C%B6%E8%8A%B1%E5%A5%B3%E3%80%8B%E7%9A%84%E6%8E%A5%E5%8F%97%E4%B8%8E%E4%BC%A0%E6%92%AD-%E5%88%98%E8%BF%8E%E6%98%A5/e9e8ec73eeeabe65d3ca8c5607579dbb7e829e33
10.《茶花女》中译本的“幕后英雄”魏瀚钟山风雨2022年02期《茶花女》中译本的“幕后英雄”魏瀚,商务印书馆,中译本,林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茶花女》,翻译家,马尾船政局,幕后英雄,《闽中新乐府》,高梦旦,近代中国曾经有一位不懂外文的译界泰斗——林纾,他的第一部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是在王寿昌的协助下完成的。殊不知,https://wap.cnki.net/qikan-FYZS202202018.html
11.浅析林纾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关于林纾翻译的始因,有两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发妻病逝,伤心始译”说。1897年,与林纾伉俪情深的结发妻子刘琼姿病逝,林纾十分悲哀,终日郁郁寡欢。这时,从法国留学归来的旧友王守昌前来探望他。为解林愁闷,王提出以“其口授,林笔录”的方式与林纾合作翻译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因此书的哀婉情调与林丧偶后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wenxue/640526.html
12.林纾·茶花女及其它林译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XLT199003020.htm
13.与林纾一起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是哪位?()照片是种无声的语言,摄影师拍摄时的精神状态、经济状态、生活状态等因素都会通过所拍摄的照片流露出来。有一些人很喜欢___的东西,但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点滴将会暴露很多问题。不如我们尊重事实,保留真实,自然地___会更好。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4a8ea97b07be4a998e3d6745a287f1e4.html
14.新女性的“对照镜”——从胡缨《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该书选取的主要材料是清末以来的流行通俗读物——小说,并重点聚焦于四部作品:《孽海花》《巴黎茶花女遗事》《东欧女豪杰》《黄绣球》。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四位新女性:傅彩云、“茶花女”、苏菲亚和罗兰夫人。有趣的是,尽管“翻译”是该书另一个重要关键词,但在以上四种小说中,除了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外http://literature.cssn.cn/ztzl/mkszywyllypp/202308/t20230830_5682309.shtml
15.林纾的()。A、《块肉余生记》B、《巴黎茶花女遗事》C、《黑奴吁天中国翻译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林纾的( )。A、《块肉余生记》B、《巴黎茶花女遗事》C、《黑奴吁天录》D、《福尔摩斯探案集》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判断题 HXD3B型电力机车过程数据-断路器界面,进入该界面可以查询机车所有自动开关(断路器)的状态信息,自动开关闭合时对https://www.ppkao.com/wangke/daan/1a03b43833014deba233e1cea4c32601
16.《茶花女》不同译本赏析期刊翻译家 九十年代 十九世纪 小说 摘要: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便用文言体翻译、出版了小说《茶花女》,他那生动传神极富形象化的语言使小说《茶花女》的第一部中译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粉碎“四人帮”以后,这部小说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十几个译本,主要有1955年齐放翻泽的剧本《茶花女》,1979年陈林和文光共同https://doc.paperpass.com/journal/20160009xpwxkx.html
17.林纾的翻译林纾的翻译新浪财经林纾的翻译,不啻为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称林纾“用古文翻译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打破中国传统言情小说格局。自谓‘凄婉有情致’,一新文坛耳目,得到广大读者的赞扬”,如此评价,不失为“林译”的一种“空谷足音”。从总体上看,林纾的翻译不仅引进和传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9-18/doc-imqmmtha7787330.shtml
18.林纾的翻译[钱钟书].pdf《林纾的翻译 [钱钟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纾的翻译 [钱钟书].pdf(24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 林纾的翻译 钱钟书 汉代文字学者许慎有一节关于翻译的训诂 义蕴颇为丰富 说文解字 卷六 口 部第二十六字 囮 译也 从口化声 率鸟者系生鸟以 来之 名曰 囮 读若 譌 南唐以来 小学家都申说 译 就是 传 https://www.renrendoc.com/p-57336385.html
19.林纾与()合作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开创了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林纾与( )合作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开创了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先河。()A.陈家麟B.王寿昌C.魏易D.毛文钟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https://www.shuashuati.com/ti/9dc91ab166a54ecdacbf339025f08f81.html
20.《茶花女》试读:译序这一传奇色彩极浓的作品不仅以情动人,而且篇幅不大,完全适合不懂外文的林纾介绍到中国来。况且,描写妓女的小说和戏曲在中国古已有之,但似乎没有一部写得如此声情并茂,人物内心的感情抒发得如此充沛奔放,对读者的感染力如此之强,因此,《茶花女》的翻译也必然会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魅力和效果。近一个世纪以来,这本https://book.douban.com/reading/44639051/
21.【图】林纾文言文翻译的茶花女魔侠传(堂吉诃德,民国书)等10册【孔夫子拍卖网】拍品图片:林纾文言文翻译的 茶花女 魔侠传(堂吉诃德,民国书)等10册合拍 一版一印和民国旧译等,提供网上拍卖信息、拍卖出价记录、拍卖图片、拍卖交易平台;孔网是国内最权威的艺术品收藏品拍卖网站,为收藏品爱好者提供便捷的网上拍卖交易平台以及拍http://www.kongfz.cn/item_pic_9301553/
22.林纾和他的口译者一、林纾和其口译者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福建闽县(今福州)莲宅村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翻译小说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月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0194753/
23.林纾:“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文史拗不过“海龟”的盛情力邀,林纾半开玩笑地说:“须请我游石鼓山河。”一场旅游,说走就走,在石鼓山游船时,朋友口译了几段《茶花女》,林纾听了精神为之一振,随即以文言文记述下来……就这样,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西洋小说新鲜出炉,为国人见所未见,迅速风靡晚清阅读界。受到激励,林纾译笔不辍,一发而不可收,应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305/c404063-3095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