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884--《唐宋传奇集》之《序例》
【原文片段】一,本集所取文章,有複见于不同之书,或不同之本,得以互校者,则互校之。字句有异,惟从其是。亦不历举某字某本作某,以省纷烦。倘读者更欲详知,则卷末具记某篇出于何书何卷,自可覆检原书,得其究竟。
【我说】这和《古小说钩沉》《嵇康集》的勘正差不多,只是在此文中看不到如上文中的某字某本作某的字样了。但这同样显现出先生治学的严谨。这一本《唐宋传奇集》共分八卷,共收录勘正了48篇唐宋传奇类作品。在网络上的《鲁迅全集》有《古籍序跋集》一卷,但是,其中也只有《唐宋传奇集》的《序例》一篇,而真正的传奇内容,在那些版本里是看不到的。我也是在网络上找了许久才找到具体内容。当然,我看的六卷本上是有的,只是看书本上的内容没有看电脑上的内容容易,所以,只要网络上能找到的,就看网络,找不到的那就只能看书本了。
自此看八卷《唐宋传奇》,实际上等于看了48篇故事。一一看下去吧。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885--《唐宋传奇集》之《卷一》
《卷一》共收入唐宋传奇五篇,《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离魂记》《枕中记》《任氏传》
《古镜记》叙述了得宝镜的过程及王度用镜和其弟用镜为民除害的故事。开篇就说得很明白,王度待侯生常以师礼事之,所以,侯生才在弥留之际,把宝镜赠与王度。如果王度不师礼待之,那侯生就可能会把宝镜赠与张度或李度了。该文后半部分都是叙述其弟王绩用镜为民除害的故事。
《补江总白猿传》叙述了武将欧阳纥的妻子被白猿掠走,欧阳纥因辞疾,驻其军,日往四遐,即深凌险以索之。后来欧阳纥历尽艰辛,终于将妻子从白猿手中救出的故事。此时,其妻已经怀了白猿的孩子,后来生出一男孩子,江总善,爱其子聪悟绝人,常留养之,故免于难。及长果文学善书,知名于时。只是,欧阳纥不听军令,只为寻找妻子,怎么会得到容忍?
《离魂记》讲述一个叫倩娘的女子,为了抵抗父母定的婚约,与情人王宙私奔的故事。私奔五年,未与家父母联系。回来时,其魂在家一直陪着父母,父母也一直以为是其女儿,待女儿回家时,魂与身体合二为一。
《枕中记》讲述一个叫卢生的书生,不满自己劳作农田,以为自己有治国之才,遇一得道神仙吕翁,送其一瓷枕,让其睡觉,可以睡觉时实现自己的理想。卢生于是在梦中实现了位及三公的显赫位置,但也屡屡遭遇同朝官僚陷害于他,后来,他在梦中终于看清了官场险恶,意欲告老还乡,终因病重而死。梦中“死”而醒时生,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稽首再拜而去。卢生一枕美梦几十年,如果不醒来,岂不是光辉一生。而我们哪个又能说,不希望如卢生般做梦,且一直做下去呢。其实,人生就是一梦,我们都在梦中。
《任氏传》讲述一个狐狸成精为任氏,与刺史韦崟和其妹婿郑六之间发生的人与妖之间的故事。嗟乎,异物之情也有人道!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
妖也有好妖,人也有坏人,这很正常。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886--《唐宋传奇集》之《卷二》
《卷二》共收入唐宋传奇五篇:《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柳氏传》《柳毅传》《李章武传》《霍小玉传》
《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这是一个什么题目,几乎念不上口。这一篇没有找到译文,只能看个大概了。大意是任升之得一古铭,铭上有文:龟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启灵址。瘗在三上庚,堕遇七中巳,六千三百浃辰交,二九重三四百圮。’不懂,乃询郑钦悦。郑一一推测古铭之字,后说:
从吏已久,艺业荒芜,古人之意,复难远测。古人之意,复难远测,我们真的能看得懂古人之意是什么吗?文言文越往前越“文言”得多,也就是说,越难懂,而后人据此翻译的译文,也是根据人们常用的文言文字的意思去揣摩古人的意思。如果用先生所说的“直译”,真有可能弄成“死”文了,因为,译出来的东西,今人谁也看不懂,如要看懂,那就要按今人的意思去译,但是,今人的意思怎么就知道是古人的意思呢?所以,很难。龟言土,蓍言水这六个字什么意思?龟:有四种解释①<名>乌龟。②<名>占卜用的龟甲。③通“皲”④龟兹,汉代西域国名。言:有七种解释①<动>说;谈论。②<名>言语;言论。③<名>一字为一言。④<名>一句为言。⑤<名>著作;书籍。⑥<助>无实在意义。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土:有五种解释①<名>泥土。②<名>土地。③<名>国土;领土;乡土。④<形>本地的;当地的。⑤<名>地方。从这些字的本意中,你能组合出“龟言土”的意思吗?后来,我找到了本篇的译文,但是译文中也没有这句话的意思。
《柳氏传》故事梗概:韩翊诗人,怀才不遇。李生很富很爱才,二人好友。李生爱妾柳氏,美丽无比。柳氏爱上了韩翊,李生把柳氏赠与韩翊。韩入仕后,安禄山攻陷了长安。柳氏为保其身,寄居在法灵寺。后被沙吒利抢回家中做妾,又被韩翊的同僚许俊给抢了回来。柳氏于是重又回到韩翊手里。韩翊后来屡次升迁,最后升到中书舍人。过去的女人就如同礼物一样,被人送来抢去的,真是应了那句话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当然这是对李生而言,而不是对韩翊而言。
《柳毅传》看过一部电影,《柳毅传书》,应该是根据这个改编的。大意是,柳毅,考取功名未果,回乡途中,遇受公婆虐待的洞庭龙王的女儿,受其委托,给她传书。后来又与龙女结为夫妻的故事。龙王,应该是神一级的,柳毅,就是人一级的。龙女也应该是神一级的,为什么神一级的不能自己传书而非要一个凡人为其传书呢?无非是想给人们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人要做好事,就会有好报的。
《李章武传》讲述中山人李章武,非常有学问,且容貌较好。与一姓王的美人儿媳妇私通,后去长安八九年,与美人断了来往。元贞十一年,忽然想起要与美人再聚,回来找时,美人已逝。但美人变魂后,与李又相会。李明知其已死,却能与其云雨快活,实为人妖相恋的鬼故事。
《霍小玉传》说陕西有个小李益的书生,才华横溢。霍王有个女儿小玉,美貌惊艳。媒婆鲍十一娘从中牵线搭桥,成其好事。后来李益因为书判拔萃登科,被授予郑县主簿的官职。霍小玉愿李益将来明媒正娶一个,但是,在三十岁之前要让她享受欢乐爱恋,并要李益写下保证书。但是,李益以为自己很爱小玉,就坚决不写,发下誓言,以小玉为妻。但是,李益上任后,就被其父母之言,娶了卢氏。从此不想再见小玉。后小玉相思成疾,梦见李益。在他人的帮助下,李益终于见到了小玉,小玉病死在李益怀中。小玉死前,怒斥李益,“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徴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后果然,李益娶了一个休了一个,终没有得到爱情。后娶一个叫营十一娘的名姬,容貌体态玉润珠媚,为怕营十一娘淫乱,出门便用浴盆把营十一娘倒扣在床上,周围加封条,回家一定详细查看,然后才揭开。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887--《唐宋传奇集》之《卷三》
《卷三》共编入唐宋传奇九篇。《古岳渎经》《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李娃传》《三梦记》《长恨传》《东城老父传》《开元升平源》
《古岳渎经》上讲述陇西人李公佐游览湘江和苍梧山。偶然遇见征南从事弘农人杨衡,杨衡告诉李公佐说:龟山下水中有一怪兽,用铁链锁着,人们都不知道它的来历。后来,李公佐寻访东吴的古迹,在山洞内找到一本《古岳渎经》第八卷,上面记载着这个怪兽的来历。原来是大禹治水,被庚辰打败的怪物,用铁链锁住他的脖子,鼻子上穿上金铃,发配到淮阳的龟山脚下,使淮河水永远顺畅地流到大海。
《南柯太守传》说是东平人淳于棼,在江南一带是个仗义行侠的人。曾经在淮南节度使部下当副将,由于酒后撒疯,冒犯了主帅,受了斥责革了官,很不得意。他家住在广陵郡以东十里的地方,住宅南面有一棵极大的古槐树,枝干又长又密,绿荫沉沉,盖住了好几亩地面。淳于棼天天和他的豪侠朋友在这槐树底下喝酒。那天喝酒后,就做了一个梦,到槐安国当了驸马,一时位极人臣,享不完的荣华富贵。梦中又去南柯当太守,治理南柯郡二十年,生了五男二女,全家荣华富贵,盛极一时,当时没有人能及得上他。后来,金枝公主病死,淳于棼被送回人间。南柯一梦,着实可笑,与前几天看的《枕中记》中的卢生如出一辙。
《庐江冯媪传》讲冯媪贫困无助没有儿子,被乡亲们鄙弃。讨饭时遇一女子,言其丈夫董江要新娶,冯媪到了桐城县城,遇人娶亲,原来就是董江,询问原由,道说,董江夫人已过世,原来冯媪遇那个女人是个鬼。冯媪遇鬼,也没有什么可传的呀,并没有做出对所遇女鬼的什么帮助呀。
《谢小娥传》讲商人的女儿谢小娥,与侠客段居贞定下婚约。后父亲和丈夫就都被强盗杀死,金钱财物全被抢走。小娥做梦,父亲说,杀他的人是‘车中猴,门东草’。丈夫说,杀他的人是“禾中走,一日夫”,多时多人不得解,后遇李公佐,给其解梦,乃是申兰申春二人是杀父杀夫仇人。于是,小娥男扮女装,混入申兰家做工,最后终于报仇。
《李娃传》讲汧国夫人李娃是长安的歌舞艺人,节操高洁,个性孤傲。常州刺史荥阳公的儿子进京赴考,遇李娃,花尽所有盘缠,遭李娃母亲嫌弃,几经磨难,公子讨饭至李娃门前,李娃便收留了公子,激发公子的上进心,后选试了“直言极谏科”。考试“对策”名列第一,被授予成都府参军的职务。三公以下的官,都成了他的朋友。李娃自知其身份,不愿为公子妻,公子父母知道公子的遭遇后,明婆正娶李娃。后来李娃被封为汧国夫人。他们有四个儿子,都做了大官,官职最低的也做到了太原府府尹。
《三梦记》讲述了三种特别的梦,一种是一人的梦在另一人的身上发生了,一种是一人身上发生的事在另一人的梦中得到了应验,第三种是两个人的梦境互通。
武则天执政时,刘幽求一次出使回来,路过一寺院,看到有人喝酒,其妻在其中,他扔瓦片打他们,正好砸在洗手盆里,盆被水花四溅,那些人散开就忽然不见了。回到家里,其妻正在睡觉,说起所遇,其妻说,刚才做了一个梦,梦境与丈夫所遇一一模一样。
河南人元微之任监察御史,一次去四川任职,去了十多天后,其兄与人酒后来后慈恩寺,游玩后,题了一首诗:“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过了十几天,元微之来信,“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原来,他做了一个梦,与其兄在慈恩寺游玩一模一样。
扶风的窦质和京城长官韦旬一起外出,窦质做了一个梦,窦质晚上梦见自己在华岩祠遇到一个身材高挑、皮肤黝黑的女巫,并要如何如何。醒来后把梦告诉了韦旬。第二天,他们来到华岩祠,果然有个女巫迎了出来,就如梦中如何如何。女巫拍着手大笑,对同事们说:“你看,和我的梦一样吧!”原来他们做的梦一模一样。
有一次,我曾胡思乱想到,如果发明一种药,人吃了药,做梦时,就能相通,岂不是能破很多世间不能破的案。那个时候还没有看过这《三梦记》呢。这一次胡思乱想,就是去年春节前在三亚海南航空职业学院的时候,看《艾青诗集》,有一首诗《梦》,我说,所以说这个梦的问题,还真是人人都有梦,人人各不同。有个谜语说,大家都能做,不能一起做,很形象。我也曾幻想过,如果,发明一种药物,两个人吃下后,做梦的时候,就能一起做。也就是说,我做梦梦到你了,你也一定做梦梦到我,并且梦境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多有意思,从生活中说,一男一女,做了春梦,岂不是增加了男女之间的“好多情趣”,当然,如果不是都吃了这种“想当然”的药,大概也就是男的做这样的梦机会多一些。从政治上说,你敢与纪检委员会的同志一起吃这个药吗?
又所以说,做梦还是可以天马行空的,这是这个天马行到哪里不由你做主而已。而幻想却是想怎么幻就怎么幻,想怎么想就怎么想。
《长恨传》叙述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太平,四海无事。玄宗派高力士到宫外暗地里搜寻美女。在寿王的府第得到了弘农郡杨玄琰的女儿。第二年,册封为贵妃,待遇相当于皇后的一半。天宝末年,她哥哥杨国忠窃踞了丞相之位,蒙蔽圣上玩弄国家大权。安禄山领兵向京城进发,以讨伐杨氏家族为借口。潼关失守,皇帝南逃。出咸阳,途中驻扎在马嵬坡时,禁卫军徘徊不前,拿着兵器不肯前进。皇上问他们,当时有敢说话的人,请求杀掉杨贵妃遏止天下人的怨恨。皇上知道难以改变,可又不忍心看见贵妃死,就扯起袖子挡住脸,让人把她拉走。贵妃慌张挣扎,最后死在三尺白绫之下。天下又太平后,玄宗的车驾回到了京都。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时光流逝,往事已去,玄宗乐尽悲来,正好有个道士从四川来,知道太上皇心里非常思念杨贵妃,说自己有李少君的招魂之术。后,白居易把此故事写成《长恨歌》以留传于世。
《东城老父传》讲述一个叫贾昌的人,其父贾忠,是唐玄宗的侍卫。贾昌因为善斗鸡,就被任命为担任五百驯鸡少年的首领。时人为之语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钜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安史之乱爆发,洛阳被攻陷,潼关也失守,皇帝亲临成都。贾昌改名换姓,藏匿在佛寺。读佛经,明了书中的深刻含义和高妙的道理,并以善心感化世俗之人。
《开元升平源》讲述了玄宗要姚元崇当宰相,而姚元崇却向玄宗提出了十条要求,如果同意,则当宰相,如不同意,则不当宰相。这十条,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得出来,对于治国理政都是很有道理的,玄宗条条同意。但是,历史上的玄宗到底有没有按他答应的十条去做,恐怕很难。为了看这一篇《开元升平源》,昨天几乎用了一下午。先是在网络上找不到译文,而开始看的那个网站上,错把《长恨传》当成了《开元升平源》,后来在360图书馆里,有个网友的文章里有译文,但是看到最后,却发出最后一段没有,再找,一直看到“故事中国网”,结果也是最后一段没有译文。看来,很多的人们,还是以藏为主,以看为辅,或者是藏而不看,至于所藏的文章有没有错,就不知道了。其实,藏而不看,等于不藏。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888--《唐宋传奇集》之《卷四》
《卷四》收入唐宋传奇十篇。《莺莺传》《周泰行纪》《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无双传》《上清传》《杨娼传》《飞烟传》《虬髯客传》
《莺莺传》虽说是一个几乎人尽皆知的故事,但是,我却从来没有从头看过,只是知道个大概。今天看过后,留下几个细节。莺莺姓崔,有个弟弟叫欢郎。母亲姓郑,与张生母亲同姓,张生称其为郑姨,并非亲戚,实则是礼貌。张生与崔莺莺并未结婚,而是各自成婚。张生进京赴考,并未考中,并留存京城,从此与莺莺再未见面。《莺莺传》是元稹所作,但《莺莺传》里也有元稹的名字。并非是第一人称。
《周泰行纪》记述以第一人称所写的一个遇鬼怪的故事。牛僧孺,第一人称,考试未中,回家途中,遇一座大宅院,主人自称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里面有西汉的王昭君,有汉刘帮的戚夫人,有唐朝的杨贵妃,有南齐的潘妃,有西晋的绿珠。后牛僧孺与王昭君温柔之乡一夜,醒来被送走。问乡里人,乡里人说:“离此十多里,有个薄后庙。”
牛又返回去看那庙宇,荒凉破败进不去人,不是先前所见到的景象。
但是其题目怎么也与内容不搭边,不知怎么一回事儿。
《湘中怨辞》,讲述一个叫郑生的书生,路过一桥,听桥下有人哭,看时,乃一美女,遂与其成为百年之好。后美女说是湘水中蛟宫里的侍妾,因有过失被贬来人间,得以随从郎君,现在限期已到,不能再留在郎君这里,就此永别了。十多看后,郑生与其家人聚岳阳楼,再见其在彩船翩翩起舞。但却不能相见。为什么郑生能有一段人仙恋,书中却是没交待。
在网络上有文,名《湘中怨解》,但我宁愿相信是《湘中怨辞》。
《异梦录》讲述一个叫邢凤的将门子弟,在自己购置的宅院遇见鬼的故事。此鬼是原房的主人,善诗。网络上找不到这篇《异梦录》,几个博客和360图书馆里,唐宋传奇集上的文章几乎都有,就是没有这一篇和下一篇《秦梦记》不知道为什么。我是从书本上直接输入的。此鬼并无恶意,且很美丽。如此说来,一个宅院里,原主人只要居住多年,都有可能在此死过人,也就是说,老宅院里,有“鬼”就是很正常的事了。只是,我们不能自己吓自己,因为,从这个看来,很多“鬼”还是好的,恶鬼很少,就如人一样,好人多,恶人少。
《秦梦记》讲述一个“第一人称沈亚之”做梦回秦国当了驸马的故事。同上一篇一样,也是在网络上找不原文。梦中穿越到秦国,成就好事,是作者的臆想那是没有说的了。而我们多数人都知道,梦,一般都是似有似无的,虚无飘渺的,断断续续的,如此梦,清晰而可记,实为醒着的人做的梦。
《无双传》讲述王仙客与其表妹刘无双的爱情故事。无双被人用计药死后,三天复活,王仙客才得以与其隐姓埋名生活几十年,但是,用计的人为此却是伤了十几个人的性命。此计,只为无双,不讲其它,不是好计。另,看网络上的《无双传》与《鲁迅全集》中的《无双传》,内容一样,但有很多错字,不知是网络上错了,还是《鲁迅全集》错了,我只在网络上标注出来,有42处之多。或许,其它文章也会出现此现象,但不会一一标出,因为,大致意思看看就行了。
《上清传》讲述相国窦公的婢女上清,为其主人申冤报仇的故事。相国窦公被陆贽所陷害,上清被收入宫内,后侍候皇帝德宗,于是,把陆贽如何陷害窦公的过程一一说出,相国窦公的冤屈得以申报。
《杨娼传》讲述一个叫杨娼的妓女,随了一个主将,但主将是一个怕老婆的人,不敢明里,只得暗地里养着她。后主将有病,设计让杨娼去侍候他,被其老婆发现,要害杨娼,主将把杨娼救走后,病死。杨娼听说主将病死,自感主将是为其而死,于是以死徇情。都说婊子无情无义,也不见得,此为一例。
《飞烟传》讲述一个武公业的爱妾步飞烟,与其邻居赵象因情私通被其丈夫发现打死的故事。故事中有三点可记,一是步飞烟与赵象私通,全靠看门人的老婆从中牵线搭桥,如果没有此人,二人要勾搭成奸,实在难。二是事发的起因是步飞烟打了自己的婢女,婢女才向武公业告发。要想长期与人鬼混,必须打发好手下人。三是步飞烟死后,有两文人写诗,崔生写诗:“恰似传花人饮散,空床抛下最繁枝。”对飞烟夸赞,飞烟于是托梦与崔表示感谢,李生写诗:“艳魄香魂如有在,还应羞见坠楼人。”对飞烟不屑,飞烟于是托梦与李表示愤怒,于是才有其夕,梦烟戟手而言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何至矜片言,苦相诋斥!当屈君于地下面证之。”数日,李生卒。时人异焉的结尾。而此李生的结尾也足以说明作者的立意对步飞烟是有同情心甚至于是有好感的。
《虬髯客传》讲述虬髯客助李靖帮李世民成就天下的故事。虬髯客姓什么,叫什么,并没有交待。有无此人,并不可知。中间穿插着以杨素宠妓红拂大胆私奔李靖的爱情故事。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889--《唐宋传奇集》之《卷五》
《卷五》共收入唐宋传奇故事三篇,《冥音录》《东阳夜怪录》《灵应传》
《冥音录》讲述一个叫李侃的人,生有两个女儿,李侃死后,两个女儿跟着母亲崔氏学习音乐,但是,大女儿总是学不会,而崔氏有个妹妹,精通乐律,但十七岁就死了。大女儿总是想念她的姨母,想让姨母暗中帮她。后来,果然姨母暗中帮了她,使她能在一天内学会十支曲子,而先前十天也学不会一支曲子。
《东阳夜怪录》讲述一个叫王洙的进士,在大雪夜进入一个寺庙,遇几人吟诗的故事。天明醒来,却是什么人也没有,只是见到骆驼、黑驴、鸡、花猫、刺猬等动物。
《灵应传》讲述一个更为离奇的故事,是阴间向阳间求助的神话。朝那神在九娘子神父母的支持下,要向九娘子神求爱,且使用武力,九娘子神于是向当时的节度使周宝求助,周宝将阵亡的士兵名单抄写后,烧于九娘子神庙,于是,九娘子神得到了兵力帮助,将朝那神捉拿住。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890--《唐宋传奇集》之《卷六》
《卷六》收入唐宋传奇故事六篇:《隋遗录卷上》《隋遗录卷下》《隋炀帝海山记上》《隋炀帝海山记下》《迷楼记》《开河记》
《隋遗录卷上》讲述隋炀帝要南巡出征的故事,隋炀帝的淫是出了名的,虽然说宫女半不随驾,也少不了他的风流韵事,长安进献了一名御车女叫袁宝儿,十五岁腰肢苗条,娇憨艳丽而妩媚多态。炀帝特别宠爱她。皇上乘龙舟,每条船上挑选妍丽白皙的高挑女子上千人,手拿金板雕镂而成的船桨,他很喜欢吴绛仙的温柔美丽,与其他殿脚女不一样,喜爱得久久不肯移步。吴绛仙善画长蛾眉。炀帝见了她每每神色不能自制,回到车驾就召绛仙去,准备封她为婕妤。刚好绛仙下嫁给玉工万群为妻,所以未能办成。炀帝与绛仙睡觉的兴致过去后,就提拔她为龙舟桨手的头,号称崆峒夫人。末了,又与已经去世十几年的陈后主梦中相见。
《隋遗录卷下》继续讲述隋炀帝南巡过程中的故事。炀帝见那宫婢腰肢纤弱,以为是宝儿与小太监有私情,就急忙披上单衣前往捉拿,原来是宫婢雅娘。有一位郎将从瓜州宣布诏令归来,进献了一篮合欢水果。炀帝命小黄门带上一对合欢果快骑送去给绛仙。这两个情节,还可以说得上炀帝虽然好淫,但还算是一个有情人吧。
《隋炀帝海山记上》诏令修建“西苑”十六院,又挖掘了五个湖,每湖方圆四十里。,又挖掘了北海,周环四十里。中间有三座山,仿效东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都有台榭回廊。水深数丈,开沟渠连通五湖四海,沟梁都可通行龙凤舸。炀帝常常在东湖泛舟。只是这些海山现在何处?真是还不如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隋炀帝海山记下》讲述隋炀帝又再次梦见陈后主,陈后主说:“记得以前与陛下一同游戏,情爱胜过同胞兄弟。现在陛下富有四海,令人钦服。我起先认为陛下将励精图治,超越古代三王的业绩,现在才知道陛下很注重及时行乐以快慰平生,这也是一桩美事。听说陛下已经开通了隋渠,引来大河的水,东游扬州,因此写了一首诗来进献。”这个河是不是京杭大运河呢?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不论当初帝王作这些时出于什么目的,但是,都成为当下人们赞颂人们浏览和观光的好地方了。后隋炀帝被司马戡所杀,隋王朝覆灭。里面有一段隋炀帝与矮人王义的对话,颇有意味:乃顾王义曰:“汝知天下将乱乎?汝何故省言而不告我也?”义泣对曰:“臣远方废民,得蒙上恩,自入深宫,久膺圣泽。又常自宫,以近陛下。天下大乱,固非今日,履霜坚冰,其来久矣。臣料大祸,事在不救。”帝曰:“子何不早教我也?”义曰:“臣不早言。言,即臣死久矣。”帝乃泣下,曰:“卿为我陈成败之理。联贵知也。”说明什么,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连一个宫人都能看得出来帝王这样做,天下大乱固非今日,履霜坚冰其来久矣,如果帝王能站在一个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或许隋朝覆灭的时间会延长一些。
《迷楼记》,讲述隋炀帝让一位叫项升的人,为其建造了一处所,此处所巧夺天工是自古以所没有的,但也几乎耗尽国库,隋炀帝终日在其间淫乱不堪,迷楼是隋炀帝给起的名。可惜,唐帝提兵号令入京,见迷楼,大惊曰:”此皆民膏血所为也!“乃命焚之。经月火不灭,前谣前诗皆见矣。这就给后人留下了遗憾,不然,又是一个好去处。其间,隋炀帝问矮人王义,自己为什么精力不够用,不如没有称帝之前,王义说了一段话:“臣田野废民,作事皆不胜人。生于恩薄绝远之域,幸因入贡,得备后宫扫除之役。陛下特加爱遇,臣尝一自宫以侍陛下。自兹出入卧内,周旋宫室,方今亲信,无如臣者。臣由是窃览殿中简编,反覆玩味,微有所得。臣闻精气为人之聪明。陛下当龙潜日,先帝勤俭,陛下鲜亲声色,日近善人。陛下精实于内,神清于外,故日夕无寝。陛下自数年声色无数,盈满后宫,陛下日夕游宴于其中。非元日大辰,陛下何尝御前殿?其余多不受朝。设或引见远人,非时庆贺,亦日宴坐朝,曾未移刻,则圣躬起入后宫。夫以有限之体而投无尽之欲,臣固知其惫也。”这段话,隋炀帝也同意,认为有道理,曾与宫女隔绝二天,但第三天忍不住了,且说,若此,虽寿千万岁,将安用也!乃复入迷楼。说明有时候不是看不到,而不是没有毅力而已。
《开河记》讲述一个离谱的故事,说隋炀帝为了去广陵游玩,古代交通多靠水,要走现成的水道太远,就有人献计,开挖一河,直接去广陵,于是,就有了《开河记》。上一篇炀帝梦见陈后主的时候,说到开河的事,我以为是京杭大运河,现在看这个开河并非是京杭运河。但隋朝确实是连通了京杭大运河的呀,那么,这开的河现在何处呢?文章中叙述开河过程中出现的故事,多为离奇迷信传说,但这是后人所写,也是隋朝当灭,所以,就事事顺着隋朝当灭的预想来写传说。其中一段说,河水太浅,船走不动,有人献计做了铁脚木鹅,长一丈二尺,从河的上流放往下流,如果木鹅停住了,便是水浅的地方。从雍邱到灌口,查出一百二十九处。炀帝大怒,命令查究每一水浅处督工吏的姓名。只要是木鹅停住的地方,把两岸的人都捆起来,倒埋在堤岸下,说:“让你们活着当开河夫,死了做抱沙鬼。”于是又埋掉了五万多人。这虽然是残酷的,但是,对于做工程质量,如果都如此,豆腐渣工程一定很少很少。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891--《唐宋传奇集》之《卷七》
《卷七》收入唐宋传奇故事三篇《绿珠传》《杨太真外传卷上》《杨太真外传卷下》
《绿珠传》讲述一个叫石崇的晋人,娶了姓梁的女子绿珠。后赵王司马伦要娶绿珠,石崇不依,获罪,被捕前,石崇说,我因你而获罪,绿珠哭泣道:“我愿效死在您的面前。”石崇阻止她,绿珠还是坠楼而死。石崇被斩杀于东市,当时人便将这座楼称为绿珠楼。整篇叙述绿珠的文字只占一半儿,下面尽是作者发些议论。绿珠之没已数百年矣,诗人尚咏之不已,其故何哉?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奋不顾身,其志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至有享厚禄,盗高位,亡仁义之性,怀反覆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务,节操反不若一妇人,岂不愧哉!
《杨太真外传卷上》有两段话粘贴这里,一是杨贵妃年幼时,父亲便死去,她寄养在叔父河南府士曹杨玄珪家。二是在册封杨贵妃这一天,赠贵妃的父亲杨玄琰为济阴太守,母亲李氏为陇西郡夫人,又赠杨玄琰为兵部尚书,李氏为凉国夫人,叔父杨玄珪为光禄卿银青光禄大夫。杨贵妃的故事,流传甚广。过去曾经是儿媳妇的杨玉环,后来嫁了老公公,也只有帝王家才会有,也只有帝王家才敢有。
《杨太真外传卷下》此篇与《长恨传》里情节重复较多。红颜祸水,在杨玉环身上表现得很到位。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得到玄宗的保护,被赐死在马嵬坡,因为,在王位面前,红颜又再次败了。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892--《唐宋传奇集》之《卷八》
《卷八》收入唐宋传奇故事七篇。《流红记》《赵飞燕别传》《谭意歌传》《王幼玉记》《王谢传》《梅妃传》《李师师外传》
《流红记》讲述宫女韩夫人宫中寂寞无比,题诗于红叶上,放入可以流出宫去的水中,被有位叫于祐的儒士获得,于祐回复一首诗于红叶上,放入水中,流入宫中。后于祐屡试不第,入韩泳家为奴。后韩夫人获罪被放出宫去准嫁,正好居于韩泳家,于祐便与韩夫人结为夫妻,后才知道,两人题红叶诗都被对方获得。实乃一奇事,因缘天注定。
《赵飞燕别传》讲述赵飞燕姊妹两个与汉成帝之间的故事。皇后每日每夜都在企求生个儿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为长久打算,就多次用牛车载着一些青年进宫与自己私通。这样的事儿,能瞒得住吗?再有,赵飞燕假称怀孕,宫里那么多太监太医,十个月怎么能瞒得住。
《谭意歌 》讲述一个叫谭意歌的女子,父母在她八岁的时候就过世了,跟着小工张文生活。后一个官妓丁婉卿买了回去。后又在刘公的帮助下,脱离妓籍。与汝州人张正字结为夫妻,张调任他方为官后,在父母的逼迫下,娶孙氏为妻。谭意歌在家恪守妇道,为人称赞不已。后,孙氏病死,张又找到谭,谭却让张明媒正娶。婚事完毕,张生便携带着意歌回到京城。意歌管家理事,很有礼法尺度,同亲族相处,都施恩惠,整个家族内外和睦,家道已成。意歌后来又生有一子,以进士登科,意歌便终身为朝廷命妇。后来夫妇二人白头偕老,子孙繁茂。
《王幼玉传》讲述一段没有结果的悲惨的爱情故事。王幼玉爱上了柳富,柳富却是无奈双亲年老,家族中事情又多,王幼玉的家人也不同意。后王幼玉相思得病而死。死后托梦见柳富,说:“我因为想念你卧病在床,现在已经死了。想再见你一面,所以才到这里来。我因为平生没做坏事,所以没有被幽禁到地狱里去。以后要投生到兖州西门张遂的家里,还是做女人。张家是卖饼的。你如果没有忘记过去的情分,可以到兖州看我。
《王榭传》讲述王榭航海遇险的离奇故事。王榭航海遇难来到燕子国,燕子国一老翁收留了他,且将其女儿嫁于他。后两只燕子帮他飞渡大海,回到家中。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据此说,这个故事是真的。其实,还是神话传说而已。这个王榭可能是传说 中的王榭,只是刘禹锡利用了这个传说中的王榭与燕子国的情节,写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水~。歌台舞~。我们怎么不能理解为帝王家的水榭或歌台舞榭呢。按逻辑关系讲,应该是《王榭传》在前,刘禹锡的诗在后,但是,在这里,却是成了相互印证的论据了。
《梅妃传》,梅妃,玄宗的又一个爱妃,较杨玉坏稍前一些,当时宫中的宫女加起来差不多有四万人,唐明皇自从得到梅妃后,就把她们都看得像尘土一样。但是,自然有了杨妃,梅妃却又受到冷落,可见杨妃比梅妃还要妖艳惑人。后梅妃死于安禄山之兵乱中。死后给玄宗托梦,埋于何方。玄宗亲自前往,叫人挖掘。才挖了几棵树,就找到尸体,外面用锦褥裹着,放在一个酒槽里,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皇上放声大哭,旁边的人都不忍心看他伤心的样子。仔细察看梅妃身上的伤,只见肋下有刀痕。皇帝亲自写祭文祭奠她,按照妃子的礼节把她重新下葬在别的地方。后来也可见她在玄宗心中的位置。
《李师师外传》讲述李师师是是汴京永庆坊染技工匠王寅的女儿。父母死后,被一个叫李姥的娼妓收留。徽宗多次入其所在的“醉杏楼”寻欢作乐。徽宗被金人掠走后,金人欲掠走李师师,李师师痛骂抓他的张帮昌等人:“我是一个低贱的妓女,却承蒙皇帝垂顾,宁愿一死,也不屈服。你们这帮人,高官厚禄,朝廷哪里亏待你们,你们要想尽办法灭绝国家命脉?现在你们又向敌人称臣充当走狗,希望有机会作为进身的阶梯。我不会让你们当作礼品讨好敌人!”说完拔下头上的金簪猛刺自己的咽喉,但没有死,就把金簪折断吞了下去才死。道君皇帝被俘虏后关在五国城,听说师师死时的情况,忍不住泪如雨下。
看《鲁迅全集》时的胡思乱想--893--《唐宋传奇集》之《稗边小缀》
稗:喻微小的,琐碎的:~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野史”)。~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稗边小缀》好比《唐宋传奇集》的《后记》或《跋》。文章就是说上面这些传奇都是出自于哪里哪里。出于《太平广记》的较多,有二十二篇。虽然我看《唐宋传奇集》时很轻松,几乎没有负担,但是,先生当初勘正这些传奇时,却是要一字一句校对的。单是《周秦行纪》先生就校验了三种文本,以求最为准确。
有人还弄了个《补编》,把《聂隐娘》《昆仑奴传》《红线传》《兰亭始未记》也算作是先生勘正校验的《唐宋传奇集》,其实,先生在《序例》里明确说了,本集所取,专在单篇。若一书中之一篇,则虽事极煊赫,或本书已亡,亦不收采。如袁郊《甘泽谣》之《红线》,李復言《续玄怪录》之《杜子春》,裴铏《传奇》之《昆仑奴》《聂隐孃》等是也。就是说这些本来就不在先生收采之列。当然,算作唐宋传奇却是可以的。
《唐宋传奇集》48篇故事,今天看完了。有些故事过去看过,或听过,但不过半。更多的是没有听过或没有看过,感谢先生,同时也“感谢”自己有这个耐心看了下来。实事求是说,这些传奇真没有很多单行本的传奇故事更传奇些,更可看些,比如《三言二拍》。但是,不一样的是,这是先生勘正整理的,有心把《鲁迅全集》看一遍,那就得有心把这些传奇看一遍。
《古镜记》见《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改题《王度》,
《补江总白猿传》据明长洲《顾氏文房小说》
《离魂记》见《广记》三百五十八,原题《王宙》
《枕中记》今所传有两本,一在《广记》八十二,题作(吕翁》,注云出《异闻集》;一见于《文苑英华》八百三十三,篇名撰人名毕具。
《任氏传》见《广记》四百五十二,题曰《任氏》,
《编次郑钦说辨大同古铭论》,清赵钺及劳格撰之《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柳氏传》出《广记》四百八十五,题下注云许尧佐撰。
《柳毅传》见《广记》四百十九卷,注云出《异闻集》。
《李章武传》出《广记》卷三百四十。
《霍小玉传》出《广记》四百八十七,题下注云蒋防撰。
《南柯太守传》出《广记》四百七十五,题《淳于棼》,注云出《异闻录》。
《庐江冯媪传》出《广记》三百四十三,注云出《异闻传》
《谢小娥传》出《广记》四百九十一,题李公佐撰。
《东城老父传》出《广记》四百八十五。
《莺莺传》见《广记》四百八十八。
《周秦行纪》余所见凡三本。一在《广记》卷四百八十九;一在顾氏《文房小说》中,末一行云“宋本校行”;一附于《李卫公外集》内,是明刊本。
《湘中怨辞》出《沈下贤集》卷二。
《异梦录》唐谷神子已取以入《博异志》。《广记》则在二百八十二。
《秦梦记》及《广记》二百八十二,题曰《沈亚之》,异同不多。
《无双传》出《广记》四百八十六,注云薛调〔45〕撰。
《上清传》见《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九。
《杨娼传》出《广记》四百九十一,原题房千里撰。
《飞烟传》出《说郛》卷三十三所录之《三水小牍》。
《虬髯客传》据明顾氏《文房小说》录,校以《广记》百九十三所引《虬髯传》,互有详略。
《冥音录》出《广记》四百八十九。
《东阳夜怪录》出《广记》四百九十。
《灵应传》出《广记》四百九十二,无撰人名氏。
《隋遗录》上下卷,据原本《说郛》七十八录出,以《百川学海》校之。
《陏炀帝海山记》上下卷,出《青琐高议》后集卷五,先据明张梦锡刻本录,而校以董氏所刻士礼居本。
《陏炀帝迷楼记》录自原本《说郛》三十二。
《陏炀帝开河记》从原本《说郛》卷四十四录出。
《绿珠传》一卷出《琳琅秘室丛书》。
《杨太真外传》二卷,取自顾氏《文房小说》。
《流红记》出前集卷五,题下原有注云“红叶题诗取韩氏”,今删。
《赵飞燕别传》出前集卷七,亦见于原本《说郛》三十三,今参校录之。
《谭意歌传》出别集卷二,本无“传”字,今加。
《王幼玉记》出前集卷十,题下有注云:“幼玉思柳富而死”,今删。
《王榭》出别集卷四,有注云:“风涛飘入乌衣国”,今删;
《梅妃传》出《说郛》三十八,亦见于顾氏《文房小说》,取以相校,《说郛》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