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郝蕾在一段采访中曾直击当下演员演技及其营销的幼稚。
郝蕾采访
能被桀骜的郝蕾尊为“全世界最会演戏的女演员”,这位伊莎贝尔·于佩尔是谁?而法国其实有两个会演戏的“伊莎贝尔”,一个是被誉为“法兰西第一美人”的阿佳妮,另一位即是这位于佩尔。
她是法国影坛当之无愧的文艺片女王。
伊莎贝尔·于佩尔
所以,为啥顶级女演员的目标与归途都是于佩尔?
于佩尔《将来的事》
01
新浪潮女神
于佩尔
部分奖项纪录
2016年的一部《她》直接收获了18座影后大奖,于佩尔再一次刷屏。
她将表演视作“发泄内心的疯狂”,疯狂与冷静克制融为一体的特质在《她》中淋漓尽致地表露。导演保罗·范霍文说“没当摄像机停止时,于佩尔便会倒在地板上蜷作一团,仿佛要将角色所构成的茧从身上蜕掉一般,在场所有人都被她吓到。”
《她》2016
图源维基百科
于佩尔与“迷弟”贾樟柯
阿巴斯曾想找个95岁的女演员来拍他“发生在意大利的故事”,于佩尔调侃道:“那看来还得再等上一阵子了”。阿巴斯说“为您我甘愿再等上四十年”,不过如今也只能成为一种遗憾了。而与新浪潮旗手之一的夏洛布尔的多次合作,也使得其成为新浪潮的代表性人物。
阿巴斯对谈于佩尔
夏布洛尔《亡情朱古力》
于佩尔擅长演绎各种人性之恶、禁忌关系这些黑暗面的故事,肃穆克制的面孔之下缓缓泄露出隐晦的黑色欲望。
“我喜欢扮演不寻常的角色,并将其演绎得尽可能寻常,因为我们都知道,悲剧与反常往往隐藏在常态之中。这是我喜爱这类角色的原因——在表演中体现冲突,试着理解善与恶如何共存。”于佩尔自己这么解释。
《法国世界报》的影评人曾评价于佩尔“有一种我们在法国表演史中可能从未见过的‘SM’式的倔强”。《钢琴教师》导演哈内克评价于佩尔是“一面是极度痛苦,一面是冰冷的理智——没有任何演员能将这两者结合得如此好。”
《钢琴教师》
02
“嘉宝垂帘在人间的倒影”
同是法国女人,也同为法国文艺女神,于佩尔与阿佳妮是两种不同的神经质。阿佳妮年轻时期的长相是典型的“东方皮+西方骨”,更符合国人的审美取向。于佩尔则是越老越有味道的类型。
《勃朗特姐妹》(1979)同框
阿佳妮廓形秀美,五官清丽。但眉形前后转折大,有“猫”一样的神秘与高傲,清澈的淡蓝瞳色与其对比,折射出一种清纯却歇斯底里的美感。她的脆弱是湿润的、无边界的。成熟时期的于佩尔廓形更高贵,五官线条简洁利落,眼神懵懂与冷漠掺杂。她的疯狂带有尖锐的清醒,是有明晰的界限的,更世俗。
左阿佳妮;右于佩尔
比例、结构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女神葛丽泰·嘉宝非常像,恶意莱斯特称于佩尔是“嘉宝垂帘在人间的倒影”。骨骼与五官的布局、形状都高度重合,额-鼻-唇尖-下颏的过渡线条如出一辙。都精致宛若一尊高贵冷傲的北欧神像,共享一份世人企及的神性。
左嘉宝;右于佩尔
但于佩尔的下颌更阔,脸型也更短,骨骼也粗些,因此她比嘉宝多了许多烟火气。嘉宝的冷峻气质是古典架构与精致线条堆叠出的,于佩尔则来自于其更薄细的五官线条。于佩尔身材一般,不像嘉宝那样磅礴,从头肩比就能看出来,还好脖子长。
左嘉宝;右于佩尔
早期没长开,面颊丰润,廓形似娃娃脸,此时架构的好处还未完全显现。但五官上色很艳,薄且向下的孤苦嘴角与懵懂圆眼睛对比,有凄艳迷离之感。像鬼娃娃,这时气质与《情迷六月花》时的西班牙女演员梅黛洛相似。
而81版《茶花女》将她的这份特质记录了下来。巧的是,嘉宝也曾演绎过“茶花女”玛格丽特这一角色。是冥冥中的安排,还是写在底子里的异曲同工,耐人寻味。
《茶花女》
褪掉婴儿肥后,架构、五官与脸型依旧稳,比例依然在。五官更薄,气质也冰冷深沉。时间不是美人的杀手,它只是剥去了皮相的障眼法,骨骼结构塌了,五官也好不到哪儿去。美到最后的才是真美人。阿佳妮是瞎折腾,打针打得脸僵,也就再没导演愿意请她出山了。
怀旧王牌变化
有人嫌于佩尔的眼神过于空洞苍白。这是因为于佩尔身上有法国人常见的那种“模棱两可”的意味,与她那沉滞又似乎有所言的嘴角一样,在一片空白中表露各种失常的情绪。却也往往能给人最直击人心、最真实的破碎体验。
如今年近七十的于佩尔魅力犹在。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