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下载本文档
1、 溯源论文:对民歌茉莉花的了解及版本的比较与分析【摘要】茉莉花是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调,它是一首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汉族民歌。它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本文将对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进行比较与分析,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关键词】溯源;发展;传播;比较与分析序言“民歌,意为人民的歌,是广大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在大江南北就有不少以茉莉花命名的歌曲,而且流传很广,在全国各地的茉莉花歌词也
2、基本相同,“歌词看是茉莉花的赞歌,实是优美含蓄的情歌。”2它传唱的版本也较多,现在就有东北、江苏、河北等不同的版本,而现在人们听得较多的是江苏、河北一带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现在笔者将对茉莉花的溯源、传播、江苏茉莉花与河北茉莉花的比较与分析进行浅谈。一、茉莉花的溯源及发展(一)溯源“我国最早刊载茉莉花歌词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3中国最早刊载“茉莉花曲谱的是道光十七年(1838)(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37年)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茉莉花曲谱最早的记谱见
3、于1804年(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06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4英国地理学家、旅行家、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秘书(乾隆17921794年间)巴罗(john barron)写的中国旅行(travels in china)的第十章,书中说“茉莉花谱是希特纳(mr hittner)记录的,钱先生从原书中的罗马字拼音歌词来推测,hittner可能是从广州记录这首民歌的。”对于hittner记谱的“朴素”的茉莉花的曲调到底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他确切是在何地记录的,没有文章再进一步考证。5“茉莉花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莉花),她同时考证了茉莉花这一植物的传入,是一千多年前由阿拉伯和印度传入我
4、国,最早见于福建、广东,三百多年前传到苏州、杭州、扬州一带。”6对于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到底在哪年出版,两人的文章记载很不统一,“冯光钰记载的是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钱仁康记载的是道光十七年,对于“公元”的确切年份钱先生自身就有矛盾(前面已提到)。另外冯光钰根据茉莉花唱词与曲调的双叠翠形式,试图通过明代散曲家刘效祖的刻本词脔中出现的双叠翠唱词来考证茉莉花与双叠翠的曲调是否有传承关系,他提出了问题,但结论却不得而知。”7(二)发展对于茉莉花的发展,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它有几百种唱法,但都大同小异,实际上就是一种,音乐界把它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时代,主要流行
5、区在江浙。“现在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前线歌舞团苏州藉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所以有人还以为是苏南民歌,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国作曲家卢梭收入他编的音乐辞典中,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美国等国,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8而现在人们听得较多是江苏、河北一带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们的曲调细腻优美,由乡村流镇的民歌演变而来的,常为群众休闲娱乐时所用,因传唱于城镇市集、茶楼酒舍、街头巷尾,又被称为“城镇小调”。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6、系。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二、茉莉花的传播(一)在中国的传播关于茉莉花在中国的传播,何仿的扎根中华大地,香飘四海五洲记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搜集以歌词改编者的身份,讲述了他在江苏六合、仪征一带如何跟当地一位民间艺人学唱茉莉花、如何把当时唱金银花、玫瑰花等其他花的唱词统一改成唱茉莉花的词、并将新词中的“奴”改为“我”的过程,还对新改的歌词进行了演唱提示,“他最后讲述了改变歌词后的茉莉花是如何在1957年、1959年、1981年及九十年代在海内外传唱开来的过程。”9(二)在国外的传播茉莉花在国外的流传主要是前面所提到的钱仁康的两篇文章,他考证
7、了茉莉花在海外的流传情况:由于“barrow的中国旅行影响很大,1864年德国人卡尔恩格尔(18181882)所著的最古老的国家的音乐,1870年丹麦人安德列。彼得贝尔格林(18011880)所编民间歌曲和旋律第10集,1883年出版的波希米亚裔德国人奥古斯特威廉安布罗斯(18161876)所著的音乐史、1901年英国人布隆和莫法特合编的各国特性歌曲和舞曲,都采用或引用了茉莉花”,“1911年,英国作曲家格兰维尔班托克(18681946)出版各国民歌一百首,他把茉莉花写成了一首三部式卡农形式的钢琴伴奏”,“在美国1922年夫罗伦斯赫德孙博茨福德编的各国歌曲集都收进了茉莉花”,“日本学校歌曲茉莉
8、花(上田寿四郎作词),也是根据这个曲调填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18581924)还把这个曲调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三、江苏民歌茉莉花与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比较与分析(一)从总体上介绍江苏的茉莉花一向以旋律的清丽、婉转著称。“河北南皮的茉莉花旋律的起伏则要大些,色彩上也更明亮些。”10尽管在同曲的配置上,江苏的茉莉花更密集,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在演唱速度上也河北的略快些,但在整体风格气质上与“孟姜女调”的南、北变体一样江苏的曲调更具有抒情性质,河北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这是汉族南、北民歌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地域性音乐风格的表现。但如果仅从北方民歌的角度来看,河北南皮的茉莉花就是相当柔媚
9、和呜细腻的了,它的速度慢,“大量的五声音阶级进式进行,以及曲调中五次出现了小二度音程(第一、五、十三、十九、二十七小节处),使旋律的进行更加委婉,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虽然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11但用得很贴切,因为它与基本旋律形态的曲调非常接近。(二)旋律与内涵来比较江苏茉莉花属于小调类民歌,是一个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线条,曲折婉转,起伏不大,结构不规整。表现出一种委婉流畅和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贵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满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也表现出了少女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河北茉莉花是一首典型的北
10、方民歌,主要使用了七声调式,旋律跳进较多,丰富高亢,语言朴实,旋律明快、刚直、干脆,体现爽朗的风格。它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的迫切心情。(三)演唱技巧与方言来比较江苏茉莉花版本的方言柔美,歌曲流畅有江南语言的节奏特点。在演唱这首歌时要柔美,气息要连贯,一句话换一口气,字与字之间像滑过去一样,它是一首2/4拍的歌曲,演唱中要注意强弱的对比,唱出带有江南水乡婀娜多姿的韵味,第一句的“花”字要运用切分节奏与倚音,使人感觉心里一亮,从心里发出对茉莉花的一种说不出的赞叹。二句“香”字运用四度跳进,仿佛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香到了五脏六腑。第三句是描写心理活动的,在演唱时要弱处理,
11、在中间运用了一个波音,使人感到一种内心的细微变化。最后一句结尾,用了全曲的最低的一个音“5”,表现了少女对自己想法的不甘情愿和对自己错误想法的矛盾心理。河北茉莉花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在演唱时要用自然流畅的音色,它在“花”字上运用了一个切分音,且跳度较大,用较明亮的声音唱出来,在结尾处运用了一个大跳,在高音上盘旋,像这种比较大的起伏,在演唱需要表现出北方人直爽不服气、干脆、硬朗的性格。结语综上所述,茉莉花流传到各地后产生了许多的变体,多姿多彩,各具一格,为适应各地各阶层广大人民的需要,已主要成为汉族民族音乐各种体裁中的一个共同的音乐主题。再一次肯定回答的是,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用
12、的茉莉花曲调,就是乾隆年间英国人hittner在中国记录的茉莉花,茉莉花的旋律优美、细腻柔肠,不管是在演唱还是在听,都给人一个宁静的气氛,让紧张的心情得到释放。芬芳四溢的茉莉花带给我们骄傲,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艺术享受,衷心祝愿我们的茉莉花能常开不败,能越开越美。注释:“吴侬软语”历来都被称为苏州话,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方言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参考文献1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2修金堂,子建.音乐民作鉴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8):25.3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10):325.4钱仁康.乐歌考源(十六)j.中小学音乐教育,1985(5):5-7.5钱仁康.钱仁康音乐文选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64-65.6易人.芳香四溢的茉莉花j.艺苑,1982(1):12-13.7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m.中国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