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这个妓女用她的下半身,拆穿了无数男人的虚伪道德

低级的自由是放纵,高级的自由必然包含克己。

然而,这世间克己人少,而随意对他人进行道德评价的人却很多,几乎是随处可见。

王小波年轻的时候,在萧伯纳的剧本中读到一个场景,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见到外出闯荡多年的儿子,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方面都没什么研究,却说自己有一个长处:明辨是非。

安德谢夫听后,大为不满,将儿子狠狠损了一顿,说'明辨是非’这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哲学家,怎么你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就会明辨是非?

王小波读懂了萧伯纳的意思,所以他痛下决心,说这辈子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什么都不会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实际上,很多人自以为能明辨是非,真的只是'自以为’,他们明辨的只是自己想要的是非,所以在还没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前,就随口断他人对错,这样的明辨是非,不是真正的明辨是非。

真正的明辨是非,必然包含明己,当一个人想要论断他人是非的时候,能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而不是凭主观喜好进行。

小说《茶花女》讲的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妓女,但讽刺的却是无数以'道德’之名行'不道德’之事的男女。

很喜欢《圣经》里那个关于妓女的故事:

人们将一个卖淫为生的妓女押到耶稣面前,请求用石头砸死她,耶稣很平静地对大家说:

你们之中谁要是没有犯过错,就可以向她丢石头。

人们听后,沉默了一阵,然后离开了。

我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这些人在发现别人的不道德之时,还能反省自身,用道德来检视自己。

我毫不怀疑,要是放在现在,很多人估计都会丢石头,这些人不是没有犯过错,而是他们总是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以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说到'道德’,人人都有得说,因为只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几乎就立于不败之地,谁要是说不对,那就是反抗几千年的传统。

但道德的可贵之处,绝不是用来指责他人,而是用来'律己’。

而真正'律己’的人,用道德的镜子照一照自己,很多时候也就不好意思开口说别人不道德了。

就像妓女之所以存在,恰恰就是因为有嫖客,按照市场经济的看法,就是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某些商业之所以能继续,就是因为有需求。

所以,在讨论妓女道德的时候,也应该讨论一下男人的道德,讨论一下社会风气,因为这本就是同一个问题。

《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因为酷爱茶花,所以被称为茶花女。

一个月里,她有二十五天佩戴白茶花,其余几天佩戴红茶花。

茶花女出卖肉体,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

然而,如果你因为她是妓女,就在道德上将她一棍子打死,那又是另一种不道德。

《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说:

“如果觉得与其把这些女人的苦难公之于众,不如保持缄默,那么,她们未经审问便被判罪,未经判决便被蔑视,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可耻行为。”

然而,像这种未经审判就被判罪的事情,却很多,因为很多人总是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江山,而私下里说不定多有龌龊之事。

作为妓女,茶花女绝对是妓女行业的天花板,是名媛中的名媛,她年轻漂亮,倾国倾城。

出现在她身边的男人,都非富即贵,出手大方,他们有的是富家公子,有的是社会名流,反正一句话,都是不缺钱的主。

而茶花女也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能维持自己奢靡的生活。

有些有钱人,为她倾家荡产,而很多不是很有钱的,则暗自抱怨自己财富不足,没有一亲芳泽的机会。

看起来,茶花女很'成功’,但无论怎样的绅士,提起茶花女,都难免轻视,因为她是一个只要你愿意花钱,就能得到的女人。

还有很多人,则是对她的生活报以嫉妒之心,因此恶语相向。

莎士比亚说:

有人失眠,有人酣睡,世界循环轮转。

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直到阿尔芒出现,故事才有反转。

阿尔芒出身不俗,家境富裕,父亲也是名流。

然而,和经常出现在茶花女身边的男人比起来,阿尔芒只能算一个穷人,根本没有拥有茶花女的机会。

可命运就是这么安排的,第一次见到茶花女,阿尔芒就被迷住了,她穿着白色镶满花边的细纱长裙,戴着有异国情调的印度围巾,头戴意大利草帽,手上还佩戴着一只别致的手镯。

她走在人群里,就像天鹅走在鸡群里一样特别,阿尔芒的魂好像被勾走了,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看着,他向人打听关于她的一切,知道她就是茶花女。

几天后,他又在剧院看到茶花女。

刚好,一起去剧院的朋友要去拜访茶花女,让阿尔芒跟着,但阿尔芒觉得不礼貌,可朋友说:

没关系,跟她用不着客套太多。

意思是,这样的人,无需客套。

阿尔芒心中不爽,但还是跟着朋友,见到了茶花女,一见面,茶花女就言语轻浮地嘲讽阿尔芒。

她们喜欢恶作剧,喜欢捉弄初次见面的人,因为她们必须接受那些每天和她们在一起的人的侮辱,她把这种捉弄当成一种报复。

被嘲讽的阿尔芒,觉得自己遭到侮辱,觉得自己看错了人,因为他见到的茶花女,跟其他妓女并没有什么两样,都言语刻薄,为人世俗。

'知耻后勇’的阿尔芒决定,哪怕倾家荡产、身败名裂,也要占有茶花女,这是他的报复,一个男人的报复。

不久后,茶花女因为生活放纵,旧病复发,阿尔芒天天匿名探问,直到茶花女去另一个地方养病。

对用情不深的人来说,时间是解药,但是对真正动了感情的人而言,时间恰如酿酒,时间越长,越是厚重。

然而,世事并没有如他所愿。

世间的事,假如都能如愿,放下和拿起可以也可以如愿,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真实的世界里,拿起和放下都同样困难。

再次见到茶花女,已经是两年后了。

此时的阿尔芒,已不是当初的清纯少年,他吃喝嫖赌,样样都会,而且对女人颇有手段。

见到茶花女,阿尔芒心底的感情,立刻被唤醒了,他也想让茶花女见识一下他此时的魅力。

而这时的茶花女,被一个富可敌国的公爵包养着,公爵对她很好,甚至只要她痛改前非,和过去一笔勾销,公爵愿意给她一切。

可茶花女本性难改,习惯了放荡,习惯了夜夜笙歌,习惯了纵情声色,根本过不了那种简单的生活。

一回巴黎,她就背着公爵,重操旧业,和各种各样的男人交往,阿尔芒也得以再次见到她。

当她知道阿尔芒所做的一切,她改了对阿尔芒的态度,而阿尔芒也借机表白:

“我要做您的亲人,我一定不让您再这样作践自己了。”

阿尔芒告诉茶花女,他要照顾她,要天天守着她,让她学会爱惜自己。

茶花女接受了阿尔芒的表白,但她担心一旦被公爵知道,自己就会失去公爵的帮助。

阿尔芒也想带她远走高飞,但他实在很穷,支付不起茶花女庞大的开支。

没办法,阿尔芒只能委屈求全,但他又忍受不了茶花女和其他男人约会,他总是因此吃醋,甚至写信断绝关系,最后才得知茶花女身负巨债,因为需要很多很多钱,才不得不和那些男人交往。

她自己也知道,很多人愿意为她花钱,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满足自己的虚荣,可在他们眼里,她就是一个妓女,一个比较贵重的玩物。

她知道,阿尔芒不一样,阿尔芒是真的爱她,所以她选择和阿尔忙去乡下隐居。

但这件事一旦被公爵知道,她就将失去他所有的帮助,跌进深渊,但为了阿尔芒,她愿意冒险。

这对甜蜜的恋人,在乡下还没住多久,茶花女的事情就败露了,如果她不离开阿尔芒,公爵就不会再给她一毛钱。

因为爱,她宁愿受物质的苦,也不愿离开阿尔芒。

让一个习惯了物质享受的人放弃物质,这就是爱的力量,而真正的爱,即便抛离一切现实的东西,依然会绽放光彩。

人生在世,有太多虚伪和欺骗,因此,情人之间短暂的真心,要胜过无数谎言。

就像茶花女说:

“过去我养了一条狗,当我咳嗽时,它就会用悲哀的神情看着我,它成了我唯一爱过的动物。”

以前出现在她身边的人,没有真心的,所以一条狗的真心,都那么可爱。

但茶花女知道,阿尔芒是真心的,所以她愿意为他放弃一切:

人毫无爱情的时候,就满足于虚荣,一旦有了爱,虚荣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过去,她满足于虚荣,但现在,她要活在爱里。

她欠了很多钱,为了还债,她只能变卖物品,但这种行为,又伤了阿尔芒男人的自尊。

阿尔芒的自尊和虚荣让他觉得,他应该让茶花女过更好的生活,他也不相信,已经过惯了好日子的茶花女,可以回归平淡。

然而,正是这种不信任,杀死了他们的未来。

他不信任茶花女可以平淡,自己又给不了茶花女奢靡,茶花女改变自己,他又觉得伤了自尊。

当阿尔芒的事传到家人耳朵里的时候,阿尔芒的父亲,又强势介入儿子的感情,要求茶花女离开,在那古板的父亲眼里,娶一个妓女,就是一件丢人的事,何况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茶花女不可能有纯洁的感情。

最关键的是,如果阿尔芒娶了茶花女,那就是玷污了家族荣耀。

他不去教育自己的儿子,却趁阿尔芒不在,独自见了茶花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制裁茶花女。

这种逻辑很可笑,似乎男人嫖妓,就无关大雅,而女人做妓,就天理难容,可事实上,单独一个女人,是做不了妓女的,妓女的背后,必然还有一大群嫖客。

做妓女的确不好,但妓女背后的男人,也好不了多少,而且很多躲躲藏藏,表面一套虚伪道德,背地里却偷鸡摸狗。

茶花女努力辩护,说自己没有多花阿尔芒一分钱,她还拿出了自己典当物品的票据。

一计不行,又来一计,阿尔芒的父亲又唱起了苦情戏,说阿尔芒的妹妹正准备要嫁给一个体面的公子,如果阿尔芒不和茶花女断绝关系,这桩美满的婚事就要成为泡影。

宁毁十座庙,不拆一桩婚。

茶花女毫无办法,如果不妥协,阿尔芒就会成为玷污家族荣誉的罪人,会成为毁掉妹妹幸福的罪人,而她就是罪魁祸首。

最终,茶花女屈服了。

道德这座山,实在太沉重。

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是妓女。妓女,就不配有真正的感情。

她什么也没告诉阿尔芒,沉默着离开了,成了另一个男人的情人。

不要问她既然爱阿尔芒,为何还要重新成为别人的情人?因为她要活着!

她给了阿尔芒一封信:

那个失足的女人叫玛格丽特,她曾一度真心爱过您。

现在她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早早结束她的可悲生命。

阿尔芒对茶花女,是不信任的。

现在,茶花女离开了,更让他觉得,妓女就是妓女,终究摆脱不了金钱的诱惑。

他自以为看透了茶花女,自以为自己是受害者,想方设法报复茶花女,羞辱茶花女,将她当成最低贱的女人来羞辱。

可茶花女从来不解释。

自从离开阿尔芒之后,茶花女的生活,更加放纵,她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爱情没了,身体垮了,茶花女真的倒下了,当她的身体不行了之后,那些曾迫不及待想爬上她的床的男人,一个个都离开了。

她被这世界抛弃了。

那些围着她转的男人,谁也不愿意照顾一个病秧子,这就是交易,得不到利益之后,就不存在交易。

她给阿尔芒写信,却没有得到一封回信。

她临死之前,将事实的真相写信告诉阿尔芒,却到死都没见到阿尔芒。

茶花女死了,这世间只是少了一个妓女。

但她曾经有过真心,有过感情,而且那份感情,比无数人更炽热,只不过最终败给了世俗,败给了人们的偏见,败给了不信任,败给了世俗居高临下的道德。

作者小仲马说:

我并非在宣扬淫秽丑恶,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听到这种高贵的受苦人在祈求,我都会为其做宣扬。

道德,假如容不下人过去的某些“过失”,那么这种道德就是不道德的。

茶花女的悲剧,往小处看,是一个妓女的悲剧;往大了看,就是人的悲剧。

茶花女之所以会死,一是她自己的选择。

她屈服于人性的弱点,沉迷于享受,在放纵之中让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

二是外在的道德偏见,最重要的,就是阿尔芒的偏见和不信任,加速了她的死亡。

外在的偏见有很多,比如阿尔芒的父亲,一出现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茶花女。

他觉得自己站在道德上,就可以践踏他人,其实他不曾看看自己,要是他看了自己,估计能被自己恶心死。

事实上,很多人都是这样,对别人随意地进行道德评价,对自己却放得很宽,甚至缺乏自我反省能力。

一个缺乏自我反省的人,就算自身道德败坏,依旧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别人。

因为道德评价不要本钱,做起来还爽,他自己就是自己道德观的主宰,做了还能赢得别人的赞赏。

看到失足的女人,先不管为什么失足,反正就是失足了,先抓住这个指责一番,显示自己道德高尚,看到有人犯了错,不管她之后做了什么,都是假的,看到有人说了一次谎,就觉得对方一辈子只会说谎。

他们说起别人的道德问题,总是一副高尚的样子,甚至还会使用道德绑架,可是轮到自己,道德就先丢一边。

就像茶花女身边,很多男人瞧不起她,却躺在她的床上,一些人得不到她,又嫉妒。

这样的事情,从来都不新鲜。

茶花女死后,阿尔芒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悲痛欲绝,我想,他一定是后悔了,后悔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就羞辱她,后悔自己不仅不帮她,还给她增加痛苦。

但伊人已逝,后悔又有何用?

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个教训,应哀之而鉴之。

在这世间,人无完人,没有不会犯错的人,重要的不是不犯错,而是如何对待错误。

最重要的是做错了事情之后,该如何去处理,或者是有了某些不道德的行为,该如何去改变,有了某些不道德的念头,该如何去反思。

在这方面,曾国藩做得很好。

曾国藩在成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圣人之前,身上很很多缺点,爱说大话,好色,喜欢盯着别人的老婆看。

但当他意识到不对之后,他就决定格物致知,将这些坏习惯全部格掉,第二天忍不住看了,他就狠狠抽自己一巴掌,甚至起了这样的念头,他也反思。

他有一个日记本,就将自己的坏毛病全部记下来,一个一个慢慢改。

最终,他成了封建社会成功的典范。

一个讲道德的人,往往会从他人不道德的行为里看见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所以,真正的道德,应该是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别人,如果道德只是要求别人,是否道德,就值得考虑了。

THE END
0.花季少女惨遭腰斩,内脏被掏空,尸体血液一滴不剩还带着诡异笑容|花季少女惨遭腰斩,被人一分为二,以一种极为怪异的姿势赤裸着“躺在”草坪上。而在此后经过法医的鉴定,这名女尸体内的血液竟然被抽的一滴不剩,完全就是一具干尸。 不仅如此,尸体内的内脏更是被掏的干干净净。但是这些都还不是令人觉得恐惧、残忍的地方,少女尸体的脸上带着一种让人心里发毛的微笑,才是让所有人感到毛骨悚然的地方https://m.163.com/dy/article/HTB3TPRR0543HCG7.html
1.资料:电视剧《白银谷》分集大纲(1巴克礼夫人将一本法文版的《茶花女》送给杜筠清,说这是你母亲最爱看的一本书,我把它送给你吧…… 杜说她还记得每次她母亲讲这个故事时都会流泪…… 从密室中出来的康老太爷也不禁被杜的风采所吸引, 他悄悄地驻足,凝视着杜。 花园 舒曼悄悄地看着怀表,又看了看康老太爷的那一辆豪华的中国马车,神色有些https://ent.sina.com.cn/v/2004-03-12/2111330013.html
2.外国文学名著连环画《茶花女》、《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乔治·桑(1804-1876)《魔沼》、《瓦朗蒂娜》罗曼·罗兰(1866—1944)《约翰·克利斯朵夫》、《托尔斯泰传》、《贝多芬传》、《爱与死的搏斗》、《丹东》、《甘地传》儒勒·凡尔纳(1828—1905)《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梅里美(https://www.meipian.cn/336anlgh
3.茶花女(精)/名著名译丛书商品名称:茶花女(精)/名著名译丛书开本:2 作者:作者:(法)小仲马|译者:王振孙页数:229 定价:24.0出版时间:1980-06-01 ISBN号:9787020104468印刷时间:2015-06-0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次:1 印次:1 目录: 暂无目录! 精彩页: 我去看阿尔芒的时候,他正躺在床上。 https://h5.youzan.com/v2/goods/2fmp958c6qdqw
4.茶花作文500字(30篇)《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于1848年发表的一篇长篇小说,很快便闻名于世,四年后又改变成为剧本,在戏剧界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虽然此后他也写过不少在当时颇有影响力的小说,但可以这样说,那些作品和《茶花女》相比,就像一片片点缀在美丽茶花旁的绿叶。https://www.chinesejy.com/zw/135302.html
5.《茶花女》全书速览——风尘女子的伟大人格(茶花女)书评《茶花女》的故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我如何了解了“茶花女”玛格丽特并认识了阿尔芒·迪瓦尔;第二部分占据大部分篇幅,由阿尔芒讲述他和玛格丽特的爱情故事;第三部分是玛格丽特生前留给阿尔芒的信件。三个部分勾勒出妓女玛格丽特和阿尔芒惊心动魄、纯洁热烈、凄惨悲凉的爱情以及妓女玛格丽特的一生。故事起源于巴黎著名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164403/
6.读一本书2·小说·《茶花女》爱是成全,是永无止境《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 https://www.jianshu.com/p/517ccc4fb30c
7.余秋雨散文四篇阳关雪西湖梦千年庭院余秋雨谈散文写作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依我看,她比蔡花女活得更为潇洒。在她面前,中国https://www.meipian.cn/1ncwpyu8
8.《茶花女》:一场注定的爱情悲剧!阿尔芒痛不欲生,开始报复玛格丽特,用言语羞辱她,在极度痛苦中,玛格丽特肺病复发,饮恨黄泉,玛格丽特死后,阿尔芒看了玛格丽特的日记,才明白了所有的真相,他后悔不已,他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坟前摆满了白色的山茶花。 看了《茶花女》,人们总是难免会对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悲剧唏嘘不已,可是谁导致了这场悲剧呢?https://www.jianshu.com/p/52b2b3ca7a96
9.资料:电视剧《白银谷》分集大纲(6老太爷抱着那只大黄猫从里屋出来,叫住了他。 老太爷说,这个傻小子就是因为缺心眼才有这份胆气和我们明着争,可我们如果真的和他硬争,不也变成了缺心眼了吗? 老亭也有点愣了,老太爷的意思是要…… 老太爷沉吟片刻,对老亭说,你去替我安排一下,我现在要见的,是那个秦大少爷! https://ent.sina.com.cn/v/2004-03-12/2117330017.html
10.茶花女柳依依(肖复兴)妻子死后的第二年的春天,复活节过去好多天了,圣阿加塔田野里的麦苗已经返青,葡萄园里的葡萄藤也已经冒出了嫩芽,花园里所有的树都回黄转绿,唯独那株“茶花女柳”还是枯枯的,没有一片绿叶,像是一个完全脱发的老女人,赤裸着干枯的身子站在那里,骷髅一般,让人触目惊心。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3/2013-07-19/167772.html
11.茶花女(法)亚历山大·小仲马.pdf文档全文预览玛侬死后 她的情人替她挖 遥 了一个墓穴 他的热泪洒在她的身上 就连他的心也一起埋葬在这个 墓穴里了 而玛格丽特 她也和玛侬一样 是一个有罪的人 也许她也 遥 遥 016 曾像玛侬一样 对天主忏悔 但是 她最终还是死在富丽豪华的大房子 里 死在她熟悉的床上 死在心灵的沙漠中 而这心灵的沙漠比埋葬玛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19/7030060162002002.shtm
12.茶花女(豆瓣)茶花女 电影看得我泪如雨下就如同看原著小说一样悲伤 以前总是为玛格丽特的死对男主耿耿于怀 如果她不放弃活下去多好 现在看来死是她最好的归处 每看她放肆的大笑都特别心疼 现实生活污浊了她的身 可她的灵魂在遇到男主之后更加圣洁了 我相信她死后会是天堂里的天使 再不需要人前欢笑 (展开) 11回应 老猪2025-05-13 10:40:54 今天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899114
13.CCTV.com《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曾被多次搬上舞台银幕。1995年波兰拍摄的这版《茶花女》,女主角由波兰著名女演员安娜·拉德万,并凭借高超的演技获得广泛的好评。《茶花女》是一部凝聚永恒爱情的影片,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经历为主线,真实细致的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巴黎风尘女子,为了自己不https://ent.cctv.com/20070530/102613.shtml
14.《茶花女》:从小说到歌剧星海音乐厅四个月后,当小仲马重游与玛丽同居的乡村时,大概触景生情,于是就闭门写作,用一个月就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也是他最出名的小说——《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书中的男女主角阿芒和玛格丽特,无疑就是以他和玛丽作蓝本的。小说一经推出,即获得巨大的轰动。 https://www.concerthall.com.cn/newpage.php?id=935
15.茶花女读书笔记(精选7篇)茶花女读书笔记(精选7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花女读书笔记(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花女读书笔记1 https://www.duanmeiwen.com/biji/442425.html
16.《茶花女》读后感(15篇)要从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理解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 《茶花女》读后感15 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人如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http://www.unjs.com/dhg/660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