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家族外传

大仲马在传统法国文坛上被列为“另类”,但他的骨灰已迁置先贤祠,跟大文豪雨果和左拉同一墓穴。

中国读者对大仲马的小说比较熟悉,读过《三剑客》和《基督山恩仇记》的人很多,但并不知道这位在文艺创作上似有永不枯竭灵感的作家和雨果一样,还是个伸张社会正义,不惧强暴的革命者。雨果称赞他是一个“超出法兰西疆界,在全宇宙播种文明的作家”。一次文学聚会,大仲马也曾在留言簿上回答“若君非您自己,愿为谁矣?”的问题时,写下:“吾愿为雨果”。大仲马曾参加过1830年和1848年的法国革命。1860年,他还用自己的稿费购船运送军火,支持加里波第领导“红衫党”占领西西里岛和那不勒斯,推翻波旁家族王朝统治。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为大仲马家族立传,书名《三仲马》,介绍仲马祖孙三代。大仲马的父亲托马-亚历山大-达维·德·拉巴耶特里是诺曼底一个侯爵与海地甘蔗种植园非洲女黑奴玛丽-赛瑟特所生的第四个孩子。父亲返回法国本土前,伪称其妻死亡,卖掉了奴隶身份的四个孩子,但赎回了自己宠爱的托马,将其带回法国,接受贵族教育。托马长大后得悉母亲并未死亡,又因父亲续弦,并断其经济来源对父衔恨,遂用自己母亲姓氏加入了“王后龙骑兵团”从戎。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托马-亚历山大·仲马转向共和派“蓝军”,数年屡立战功,晋升为将军。巴黎凯旋门南墙头上刻有他的英名。他因曾谏言拿破仑撤回远征埃及大军,莫当独裁者,而被迫退役,连养老金也遭剥夺。1792年底,托马娶旅店主之女玛丽-路易丝·拉布埃为妻,生有二女一子,后者即为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为家族第二代。

仲马家族第三代里,除去人们熟知的小仲马外,还有大仲马不曾相认的另一个私生子亨利·波埃,在莫洛瓦写的《三仲马》一书里没有提及。法国历史学者玛塞尔·赛赫夫为亨利·波埃写了一部传记《文笔火枪手亨利·波埃:一个大仲马的私生子》,由历史学院出版。书中指出,亨利·波埃与同父异母的小仲马,同为作家却个性迥异,在法国社会斗争中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小仲马也是父亲的私生子,因剧本《茶花女》演出走红,被生父誉为自己的“最佳作品”。他出于政治偏见,激烈攻击巴黎公社,迫害参加公社的大画家库尔贝,穷凶极恶。《国际歌》作者欧仁·鲍荻埃凛斥“小仲马之流向公社烈士喷吐硝镪水”。大文豪茹尔·瓦莱斯在《人民呼声报》上揭露他“唯利是图,对穷人冷酷无情”。小仲马确实虚伪之至,他无耻地说教,呼吁社会维护妇女权利,但在1871年5月“流血周”看到双手被反绑游街的巴黎公社女社员时,突然歇斯底里狂呼“杀死她!”须知,奥古斯特·巴尔托勒迪正是缘于同一场景,以遭捆缚的女社员形象构思模型,雕塑了《自由女神像》的。人的感受竟然有此天渊之别!

亨利·波埃与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小仲马截然不同。生活在如火如荼的社会动荡年代,他积极投身社会革命,1871年参加了巴黎公社这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民主权运动。亨利·波埃从3月18日起担任国民自卫军艾德将军参谋部上尉,5月10日被任命为巴黎公社第六军团少校指挥官,“五月流血周”中跟雷热尔少校一起在蒙巴纳斯区与凡尔赛匪帮巷战,坚持到最后一刻。

苦难中,他毫不气馁,以路易丝·米歇尔为榜样,跟“红色圣女”一道组织巴黎公社流亡者的文化活动,包括当地土著卡纳克人的音乐晚会,自己还写出了一部剧本,在努美阿付梓。在儿子被判刑流放后,母亲安娜倾其家产,随他一起前往新喀里多尼亚,后被当局驱逐到澳大利亚悉尼。她多方策划,欲帮助儿子出逃未果。亨利·波埃在荒岛上被流放长达七年。雨果呼吁大赦公社社员时,亨利·波埃方得以返回法国,母子团圆。回国后,亨利·波埃当了专栏作家,撰写戏剧评论,倡导自由戏剧,成为一位进步文艺斗士。作为记者兼文艺评论家,他在很大程度上让法国人认识了易卜生、斯特林堡、托尔斯泰,甚至王尔德,他更是德彪西音乐的热忱捍卫者,撰文为受到攻击的《佩雷拉斯与梅丽桑德》辩护。

玛塞尔·赛赫夫根据考证的历史事实,在《文笔火枪手亨利·波埃:一个大仲马的私生子》传记里详述了这个青年走上为社会革命奋斗的历程。

亨利·波埃积极组织反对第二帝国的公众集会,三次被判刑。直至拿破仑三世倒台,他得以出狱,立即到群众红色俱乐部宣传“人民主权”思想。1870年秋,国防政府成立,他因携带武器又被捕。这一期间,他为布朗基传递过两回信件,并结识了后来成为巴黎公社将领的弗洛朗斯。这一切都表明,他尔后参加1871年春天的“三月十八日”巴黎公社运动是有其思想基础的。

1915年10月,亨利·波埃在巴黎逝世,享年64岁。他生为天主教徒,受过严格的宗教教育,却留下遗嘱,死后不要宗教葬礼。他在巴黎拉雪兹神甫公墓火化,依照他的遗愿,追悼者诵读诗人维尼的《狼之死》为他送行。亨利之子,即大仲马的孙子钱拉·波埃继承父业,也成了作家,笔名盖芒特,1948年当选为龚古尔文学院院士,任法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THE END
0.《茶花女》背后的真实故事《茶花女》是举世闻名的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此书完成于1847年,出版于1848年。 《茶花女》出版那年,小仲马刚好24岁。 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能在极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完成这样一部传世之作,背后一定有他的故事和原因。 小仲马的父亲是被后世称为大仲马的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亚历山大·仲马,一位非常多产的作家https://www.jianshu.com/p/9326b2552956
1.永远的经典No1《歌剧茶花女》歌剧《茶花女》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作家皮亚维谱于1853年,是根据小仲马的同名小说创作而成,它已成为世界歌剧中最受欢迎的保留剧目,并被誉为世上最美的歌剧,百余年来盛演不衰。 故事梗概:女主人公薇奥莱塔,是个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位年轻貌美的名妓。在豪华的交际生活中,她与一位名叫阿尔费雷多的青年一见https://www.meipian.cn/54y76r8n
2.《茶花女》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任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因与其父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茶花女》,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出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也曾写剧本:《半上流https://www.meipian.cn/2473asgs
3.NO.78《茶花女》法国小仲马前言:在进行翻译硕士备考的时候学到过这么一个知识点:“1897年,中国翻译家林纾翻译了中国的第一部外文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今译为《茶花女》,横空出世,备受国人追捧。”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多抓鱼平台上看到这本小说,价格不高,便早早下单。但由于疏忽,这本书在书架上吃了半年的灰,最近开始整理书架才捡起这本书,开https://www.jianshu.com/p/3fb04b6142ae
4.《茶花女》解读当我们提到小仲马的时候,总是免不了提到他的父亲---大仲马,两人的关系在我看完之后才觉得是多么的矛盾,也为何小仲马会说出那句有自己想法和目标的名句,亦如《茶花女》中慈爱的父亲和“我”的关系。 准备看这本书之前,我在百度搜索了相关的简介和评价。我看到是一本关于专注描写妓女经历的著作时,我心中其实是有https://blog.csdn.net/wj9966/article/details/79876179
5.茶花女(令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先生“潸然泪下”的爱情悲剧)01阅读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就会让人想起《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爱情悲剧,读完后让人唏嘘不已。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小仲马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1823年,大仲马与一个缝衣女工同居生下了小仲马,但却嫌弃她的身份,拒绝娶她为妻。小仲马成了私生子,他对受辱被弃的女性始终抱有同情。1844年,小仲马结识了巴黎名妓http://product.m.dangdang.com/25122002.html
6.《茶花女》读后感《茶花女》读后感 篇11 我用了三天时间,看完了这本小仲马24岁写的《茶花女》,这本书丝毫不亚于他父亲大仲马的著作,《茶花女》读后感 20xx年10月9日晚。 这本书故事情节曲折,让我不得不往下看。 《茶花女》的主人公是法国巴黎一位名妓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原来是一个贫穷的农村女孩,来到豪华的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https://www.oh100.com/a/202206/4849732.html
7.《茶花女》:从小说到歌剧星海音乐厅直到1852年2月,《茶花女》才获准在巴黎进行首演,马上引起了更大轰动。小仲马打电报给父亲说:“巨大的成功,就像我是在参加你的作品的首场演出!”大仲马立即回电:“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的孩子!”这部话剧的成功,竟使小仲马的声望一举盖过了同样处在创作旺盛期的大仲马。从今天看来,若没有《茶花女》的产生,小https://www.concerthall.com.cn/newpage.php?id=935
8.《茶花女》亚历山大·小仲马,法国著名文学作家、小说家,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生于法国巴黎。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1848年首次出版。 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https://www.meipian.cn/150z8wle
9.《茶花女》:法国史上第一本以女妓为角的旷世之恋小仲马凭借《茶花女》一书,出版即畅销,成功跻身文坛,声望曾一度超过了父亲大仲马。由《茶花女》改编的剧本,也让他大获成功。然而担任着重要角色,年仅23岁就逝世的玛格丽特呢?她拥有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现实中的玛丽和文中的玛格丽特,都出身穷苦人家。她母亲经常打骂她,父亲是个恶棍和酒鬼。在她母亲死后不久,12https://www.jianshu.com/p/c61b5deb4302
10.聊一聊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图片发自简书App 据说小仲马写完《茶花女》的时候不过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就有这样纯熟的写作技巧与构思能力,实在是太让人佩服了!作为大仲马的私生子,我相信小仲马一定对自己的前途怀过深深的忧虑,但《茶花女》一写就,一切就都放心了!https://www.jianshu.com/p/619e6254364d
11.小仲马成名作《茶花女》:为了爱情不顾一切,注定会输之后,小仲马闭门谢客,用一年的时间写出了《茶花女》,以表达对玛丽的思念和愧疚。 而这部以玛丽为原型的《茶花女》一经发表,就轰动整个法国文学界,小仲马从此跻身文坛。 1895年,小仲马去世,按照小仲马的要求,他葬在巴黎蒙马特尔公墓,离茶花女玛丽的香冢仅有百米。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8/19/80189587_1121724262.shtml
12.读《茶花女》有感精选20篇读《茶花女》有感3 这段时间,我读了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茶花女》,这是一部法国文学名著,自1848年问世以来,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一部广受好评的著作。小仲马是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他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这种痛苦境遇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在走上文学创作http://www.unjs.com/zuowen/duhougan/20220827164729_5524047.html
13.《伟大小说作家“小仲马”原来却是一位私生子》1847年,小仲马因玛丽去世,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一举成名。(23岁)🌎 小仲马 1851年,大仲马(49岁)的情人安娜·巴于埃,私生子亨利出生。私生女玛丽•亚历山大20岁,!(27岁) 👶💘 1852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过着短期的流亡生涯。………(28岁) 1860https://www.douban.com/note/787748068/
14.经典名著《茶花女》读后感《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神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名著《茶花女》读后感,欢迎阅读! 经典名著《茶花女》读后感1 自古以来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每一个人都盼望领有一份纯洁的爱情,可是在https://www.xuexila.com/duhougann/c1269702.html
15.《茶花女》读书心得体会500字(精选31篇)读了《茶花女》我的心为之震撼,我没想到一个妓女需要用钱来浇灌的生活,会让人觉得如此的高贵。 玛格丽特的生活,我不知该用什么来词语来形容。放荡,或精彩,或悲惨……这种浓浓的,令我挥洒不去的印象。我们不应该再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一个如此高贵的妓女。她的身份是许多公爵夫人所耻笑的;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dushuxindetihui/12676431.html
16.《笑的风》词典理论评论大仲马 1802——1870,享年68岁,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2002年,大仲马去世一百三十二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小仲马 1824——1895,享年71岁,大仲马之子,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茶花女》。小仲马是http://www.chinawriter.com.cn/GB/n1/2020/0711/c404030-31779613.html
17.【论文】文贵良:“独创的白话”论伍光建译本《侠隐记》的汉语诗学茅盾曾经极力称赞伍译《侠隐记》的译语,认为它“从对话里巧妙地写出动作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的变幻”(23)。《侠隐记》的人物对话非常多而且精彩,这首先是源于原文对话的精彩,也许与大仲马擅长写戏剧有关。达特安与罗时伏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两人的对话富有流动感,而且很有内在力量,堪称经典: https://chinese-thought.ecnu.edu.cn/4e/65/c22333a347749/page.htm
18.《扬名四海的“大仲马”没想到桃色新闻不断,私生子女成群❗️1851年,大仲马的情人安娜·巴于埃,私生子亨利出生。(49岁)👶💘 (此时私生子小仲马27岁,私生女玛丽•亚历山大20岁,)⚠️ 1852年,小仲马(28岁)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过着短期的流亡生涯。………(50岁) 1860年,大仲马前往意大利参加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58岁) 1860https://www.douban.com/note/787749255/
19.沃吉拉尔屠宰场的牛血以及,死无对证(茶花女)影评同时,著名导演波罗尼尼又新拍摄了影片《茶花女》,让人们听见女主人公垂死时同鲜血一起吐出的愤懑:“我多么想早些离开这个强盗与娼妓的世界!”谁是强盗?谁是娼妓?一位年迈的希腊观众感触到了。他对笔者说:“这部影片很深刻,揭露了小仲马的虚伪。一个文化强盗曾骗取了多少人天真的眼泪!”法国当代作家、法兰西文学院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93444/
20.《茶花女》读后感(精选2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茶花女》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花女》读后感 篇1 对于小仲马的了解来自他的父亲大仲马,小仲马的《茶花女》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奠定他在文坛上重要地位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00829114703_471792.html
21.法国版“名姝”——简评《茶花女》《茶花女》的故事令人吃惊,倒不是说故事本身有什么新意∶交际花的玛格丽特一直是上流社会追捧的焦点,中产青年阿尔芒也为其深深痴迷,苦苦追求之后方得佳人欢心,然而在金钱,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两人终分道扬镳,茶花女病逝,阿尔芒在大病一场后追思爱人,终可不得。 https://www.jianshu.com/p/94dd9da7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