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fable; allegory; parable;
2.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1.有所寄托的话。
例证《庄子 · 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陆德明 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2.指托辞以寓意。
例证宋 · 王谠 《唐语林 · 补遗一》:“元祐 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明 · 王琼 《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3.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腊 《伊索寓言》等。
1.有所寄托比喻的话。
例证《庄子 · 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史记 · 卷六三 · 老子韩非传》:“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2.以浅近假托的故事或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哲理的文学。常含有训诲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ù yán
yǔ yán
yù yăn
yǔ yàn
yù yàn
yù yān
yú yăn
yú yán
yú yán
yù yàn
yú yàn
yú yán
yǔ yán
fā yán
xuān yán
fā yán rén
yán lùn
gōng yù
yán yǔ
yáo yán
yán xíng
fāng yán
zì yán zì yǔ
yù yán
míng yán
huăng yán
liú yán
shì yán
zhí yán
xù yán
yuàn yán
duàn yán
yù yì
tăn yán
fā yán quán
gé yán
寓言,拼音是:yù yán。名词。意思是:①.有所寄托比喻的话。②.以浅近假托的故事或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哲理的文学。常含有训诲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